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一凡人 >

第45部分

明末一凡人-第45部分

小说: 明末一凡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云笑道:“昨日误听了大哥的话,跟着来这贡院看热闹,悔得肠子都青了。如今被囚在此处,进退不得,如何是好。”

    张国柱道:“二弟一向腼腆,今日怎么变得那么野性起来?”

    杨云道:“不是野性。让我在外面哪怕一年不出门,也不要紧。此处封着大门,不让人出去,心里烦燥得很。只要把大门开了,我就住在这里不出去也不要紧。”

    张国柱道:“左右隔壁人多得很,你随便找两个人谈谈天,就不寂寞了。”

    杨云又道:“这个更不要说了。那些官老爷的,我看见他,都是气派威严,不苟言笑的,这种官派,我一见先就怕了。那些师爷幕僚,又都是些老夫子,酸的怕人,说起话来满口之乎者也,听着也够了。”

    二人正说话,亲兵来叫张国柱,谈话就此打住。杨云便出来参观贡院,看了一会孔子像,不过一座泥胎涂了些颜色,也没甚么稀奇。所谓的龙门也不过一座石牌坊,有些残破了,只是匾上写的“天下文明”四个字看起来不差,用金粉沥了,在太阳底下金光闪闪。

    再去看张扬,却趴在桌上睡觉,便走过去将他叫醒,问道:“三弟没甚么事罢?大白天怎么睡起觉来了?”

    张扬笑了笑,答道:“第一科早已经答完了,也不想再改,怕有了雕琢的意思。第二科考题还没宣读,左右无事,只得睡觉了,养养精神也是好的。”

    正在说话,远远看见有几个官老爷正在查房,想是例行公事。杨云为了避嫌,便点点头走开了。

    吃了午饭便睡了一觉,到了下午,实在无聊得发疯,又去找陈夫子谈天。却是鸡同鸭讲,久不入港,只得告辞了出来,看看天色已经是傍晚了。

    忽的看见一个鸽子,站在檐上。杨云便想起陈夫子的鸟铳,心想这回用得着了。便又回到他房中,问道:“陈老爷的鸟铳可有子弹?”

    陈夫子却不知道子弹是甚么东西,打开铺盖叫杨云自己看,果然有个木盒子,装了些铁弹子。便借了枪拿了木盒来到外面。

    再看那鸽子,已飞到了墙头,赶紧手忙脚乱的装了弹子,取了准头,板动机簧,砰的一声闷响,那鸽子便掉了下来,扑腾了一阵,不再动了。杨云心中一阵得意,跑过去拾起来看,觉着鸽子尾巴上有些奇怪,仔细一看,原来缚着一个纸卷。

    此时陈夫子也出来了,二人便将这纸卷展开了看,却是一篇做好文章。陈夫子不觉大惊,说道:“是第一科的题目,这不消说是传递了。”

    二人看看左右无人,拿着纸卷急急进了房给张国柱看。张国柱笑道:“这是甚么东西?俺老张又不识字。”

    杨云道:“第一科的文章,有人传递了进来。”

    张国柱也是大惊,问道:“你们从哪得来的?”

    杨云举了举手上的鸟铳道:“方才在墙头打来的。”

    张国柱识得这枪,不由更惊了,问道:“二弟说明白点,怎么打来的?”

    杨云道:“方才见墙头有只鸽子站在那儿不动,我借了陈夫子的鸟铳打了,在尾巴上解下来的。”

    张国柱沉吟了一会,又问道:“鸽子呢?”

    杨云道:“还在外面墙角下。”

    三人便出来找鸽子,天却黑了,又回房点了灯笼,果然还在。张国柱叫了个亲兵,吩咐将鸽子拿到后院埋了。

    陈夫子说道:“想是里面的举子先将考题传递了出去,外面的人做好了文章再传进来的。只是太荒唐了些,怎么找了这么一只笨鸽子来做这事?”

    张国柱道:“鸽子到不笨,是放鸽子的人太笨了。大凡鸽子禽鸟之类,到了太阳下了山,眼睛便看不清了,所以才被打着了。”他又看了陈夫子一眼,正色说道:“此事本将军自会料理,请陈夫子不要在外人面前提起。”

    陈夫子见他打起了官腔,觉出点味来,便告辞了,张国柱转身将那张纸条在灯上烧了。杨云呆了一呆,问道:“这是证据,大哥为何将它烧了?”

    张国柱答道:“这东西是嫌疑所在,不烧了它怎么办?”

    杨云又问道:“莫非大哥不追究了?”

    张国柱叹气道:“如何追究?又没拿到人,若是传了出去,俺老张如何下台。”

    杨云想了想,又道:“只是奇怪,如今这大门也封了,里面又不比外头,放不了鸽子,考题怎么就传了出去?”

    张国柱道:“昨日黄大人自墙头送了几个女眷进来,俺也没多想,想是那时候传了出去。”

    杨云道:“没想到主考也会做出这种事来。”

    张国柱笑道:“二弟没经过官场,不知道里面的道道。做官做到这份上,谁还在乎这几千万把两银子?这些龌龊勾当倒不一定是黄大人的意思,架不住下面人多,打着他旗号收钱办事的,那些书办夫子,谁人不一年不落个几十万银子。”杨云听罢又是暗暗咋舌。

    张国柱又道:“就算真是黄大人的意思,到时也追究不到他头上了,自有下面人顶包了。只是俺老张这夹在这缝中,难逃干系,不烧掉这证物,到时坏了事,如何给皇上交待?”

    杨云想想也是,便也不再说甚么了。忽的又想起陈夫子今日也是知情者,问道:“陈夫子都知道了,如何能封住他的嘴?”

    张国柱笑道:“他们这种人,甚么龌龊勾当没见过。他又不知道你身份,明日你便摆了架子去寻他,也不用将此事说破,只管往黄大人身上引,他便明白了。”

    杨云点点头,又笑道:“这架子我可摆不来,请张将军指点一二罢。”

    张国柱想了想,说道:“这有何难,你和他说话时,只要是说‘我’的地方都换成‘本官’;只要是说‘你’的地方都换成‘尔等’。”

    杨云笑着说道:“好了,张将军,本官累了一天了,此刻便要安歇了,尔等退下罢!”说罢两人都是哈哈大笑。是夜无话。

    (本周有个小推荐,恳请读者朋友们收藏推荐。笔者不胜感激,再三顿首!)

第八十五章 突变() 
第三日,杨云便提了那鸟铳去归还陈夫子。奈何他老实惯了,在外人面前怎么也摆不出来那股架子。便旁敲侧击地说道:“本官听说贡院里进来了女眷,陈夫子可知道?”

    姓陈的听了却不显惊讶,只淡淡地说:“这倒不知道。”

    杨云心中便有了底,又说道:“不知昨日之事和进了女眷有没有干系?”

    陈夫子目光一闪,说道:“昨日甚么事?****门也知道敝人是个近视眼,竟是一点没看清。”

    杨云也就不再问了,起身归还鸟铳,陈夫子又说道:“既然****门会使,便拿去玩罢,这东西放在我这里没甚么用场,做烧火棍子还嫌它沉。”

    杨云推辞了一番,见推脱不掉,便拿了鸟铳回到张国柱处,心中暗暗好笑。

    下午无事,便又出来打鸟玩。转悠了个把时辰竟连只麻雀都没见着,索性来到了后院。后院却荒芜得很,半人高的杂草,参天大树也有好些,鸟窝自是不少,只是没有鸟,便举了枪瞄那鸟窝。

    只听见砰的一声,那鸟窝便连着树叶刷刷落了下来。不料树后却钻出个人,二人都吓了一跳,那人正提着裤子一脸惊惶地望着他,想是在院中大解。看他衣衫,和陈夫子那帮人是一式的,必然也是个夫子

    杨云心中有些抱歉,因说道:“对不住得很,吓着了仁兄。”

    对方却不以为意,反来问他手上拿的是甚么东西。杨云便告诉是打鸟的玩意儿,没事了在这练练准头。

    那夫子却摇头摆尾的耍起文来,摇头晃脑说道:“此所谓有文事者,必有武备。”原来此人是个书迂子。

    这迂子又问杨云要了枪看了一阵,又问了如何用法,杨云一一告诉了他。他便拿了枪自言自语的,一面试演,一面说道:“必先屈而折之,夫然后纳弹;再伸之以复其原,夫然后拨其机簧;机动而弹发,弹着于靶,夫然后有声。”

    杨云看他那迂头迂脑的模样,一句话便说了三个夫然后,心中肚肠都要笑断了。实在忍不住了,道了个罪,拿了枪跑回房中大笑了一场。

    此后便是天天打靶消遣,如此又过了六天,待到大门解了封,犹如临死的人得了性命一般,拉了张扬往外一溜,就回家去了。

    二人归得家中,沐浴更衣罢了,自然少不了吃酒。过了一会,张国柱也来了,嚷道:“两位弟弟这般不仁义,撇了哥哥自己吃起酒来了。”

    二人笑着按了他在上首坐了,一并吃了一盅,杨云便问道:“三弟此次如何?”

    张扬道:“文章做得倒还不差,入不入得了阅卷的法眼就不得而知了。”

    杨云又说起考场传递的事,张扬也是吃了一惊,说道:“居然还有这种事,好在被二哥识破了,没让那些龌龊小人得逞。”

    张国柱沉吟了一会道:“这些只是识破的,还有那些没被识破的多了去了,墙外还有射箭传递的呢。”

    张扬和杨云便都有些黯然,不由得开始担心死今次能否中第。

    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兄弟三人在贡院呆了这么九天,外面却是惊天巨变,一场大瘟疫已席卷了神州大地。崇祯案上的奏折,已被各地的报疫文书堆满。

    二月初十,山西兴县来报:天行瘟疫,朝发夕死。至一夜之内,一家尽死者不可数,百姓闻讯惊逃,城为之空。

    二月十一,大同府奏报:春大疫,比屋传染,有阖家丧亡竟无收敛者,病者吐血如西瓜水立死。

    二月十三,保定府奏报,天行大疫,一户或死**口,或死六七口,或一家同日死三四口,或全家倒卧无人扶持,传有一家死至三十九。有父母俱亡,而子女出逃,人惧为所染,丐食则无门,假息则无所,悲哭恸地,实可哀怜。

    漕运钦差也上急奏:臣自静海抵临清,见人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米石银二十四两,人死取以食。惟圣明垂念,速救吾民!

    各地的急奏还在不停传来,崇祯大惊,下诏着太医院分派医官去各地施诊散药。院中太医畏疫如虎,一夜之间告病者十有**,还余一人为年老无力之人,无力出京,阖院为之一空。崇祯复大怒,命锦衣卫于各处缉拿潜逃太医。

    惊怒交加之下,崇祯旧疾复发,无名寒热之症再度上身。崇祯慌了,大声呼道:“快取朕的仙丹来!”

    王承恩急急取了贾德明所赠之丸药递来,崇祯闻后病势稍缓,半个时辰后复又高热。再闻那丸药,却是气味几近于无,想是时间长了,失了药性。

    待张国柱出了贡院,来到宫中见了皇上,亦是大惊。想起一月前贾德明在得意楼的一番话,心中有些便有了些踌躇。

    崇祯见了他来了,强撑着坐起来问道:“国柱,朕差你去探访的贾道长可有消息了?速传他进来为朕疗疾。”

    张国柱心中悲痛,答道:“皇上!国柱这就去寻他进宫。”

    崇祯无力地点了点头,又陷入了昏睡。张国柱骑了赤龙驹来到杨云府中,将崇祯病情告知于两位弟弟。杨云急急去寻了大玉,得知贾德明在城外的白云观落脚,问明了路途,兄弟三人便骑了快马,一路疾奔而去。

    到了晌午,远远看见大树下有一间道观,想是白云观到了。三人停了马,只见门前站着一个道童,还未开口,道童便稽首道:“三位请随我来罢,家师已等候三位多时了。”

    三人心中狐疑不定,随了道童进到观中。院子倒清净得很,一口古井,三株翠柏,青石铺就的地上一尘不染。道童推开房门,桌上搁着三枚茶盏,正冒着丝丝热气。贾德明盘膝坐在床上,半张着眼说道:“请坐罢,一路劳苦,先吃盏茶再说话。”

    三人坐了吃茶,茶是温的,入喉刚好。待吃完茶,贾德明自怀中掏出一粒丸药,递给张国柱说道:“张将军马快,拿了药先去救命罢,贫道和二位公子稍后便到。”

    张国柱也不多说,接了药丸,拍马就走。贾德明这才不慌不忙取了拂尘,吩咐小童牵了一头瘦驴,对张、杨二人稽首道:“二位公子,这便出发吧。”

    三个人,二马一驴往城中逶迤而去。

    (本周有个小推荐,恳请读者朋友收藏推荐。笔者不胜感激,再三顿首!)

第八十六章 问法() 
待三人到了紫禁城,张国柱已在宫门处等候。杨云心中记挂崇祯病情,翻身下马问道:“此刻怎样?”张国柱轻轻点了点头,三人知道皇上已无大碍,心头为之一松。

    杨云对贾德明鞠了一躬,道:“贾道长此刻应已知道是来为谁人疗疾了。您的医术,我们兄弟是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