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四国演义系统 >

第292部分

四国演义系统-第292部分

小说: 四国演义系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起了贪念那么大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考虑将他们的才能转化为帝国的重大裨益。

    其实这种严厉的打击手段,并不是对西方所谓自由民主的践踏,反而是对真正民主的有力保障,既然选民们有权选出自己的领袖,让他们的领袖就有义务回应自己的选民,哪有指篡夺权力而不履行义务的道理?所以说,针对那些已经掌握了权力的人,就必须为他们套上一层枷锁,正如同某些红色政权所信奉的那样,权力就应该被关在笼子里。2yt

    但是关在笼子里的权力也需要有他的活力。所以苏宁愿意去尝试各种各样的制度,以便确保他治下的百姓能够从丰富的制度当中,找出最为合适的那些个。当他们的受教育水平达到一定高度之后,或许他们真的能够凭借自己的意志,从万千个花园巧语的政治骗子当中,选出适合自己的那个人。

    不过那就是以后的事情了。在这说呢,总裁之职是永远都不会进入被选举范围的。虽然它的传承究竟是采用世袭制,还是其他的什么制度目前还没有确定下来,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位置上所能掌握的权力太过重大,而他所要面对的许多事情,也都是不适合宣诸于口的,所以,能够真正了解这份职务的人并不多,既然如此,能够挑出适合人选的概率,也就变得更加小了。

    听说绝大多数朴实无华的农民们,都不觉得自己有那么大的权力可以左右总裁的人选。至少在他们的下一代成长起来之前,这种意识依旧是他们的主流,而现有的意识认为不能因为他们受教育的程度不够高,而剥夺他们的选举权利,那么但他们也同样拥有选举权力的时候,就不适合让他们掺和到太过高层的原因是调动上去,因为那是对帝国发展趋势的不负责任。

    而且即便在下一代成长起来之后,苏宁也觉得自己作为穿越者的先知先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继续引领他们前进,至于自己的孩子能不能像自己一样,那就很难说了。

    不过那恐怕也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像自己这样,年纪轻轻就已经掌握大权的开国之主,恐怕不会有太大的机会传位给儿子,反而应该着力培养孙子辈儿中的佼佼者。

    所以在继承人的问题上,他还有几十年的时间用来仔细琢磨和制定相应的规范。就连他在准备好的大宪章之中,也没有对此作出相应的规定。

    这边准备好了,大胜仗,是用来给未来的皇帝刘辩签署的。只要在这上面看一下他的预习,大汉王朝就将从此转变为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当然。在洛阳以东的曹操势力范围之内,类似的事情也在上演着,只不过曹操可没有那样的心思去为这样的政治制度专门另外寻找一个名字。他就着原有的官僚框架,搭起了一套属于权臣的班子架构。

    但苏宁却始终认为,只有宪法章程规定下来的制度,才能够更加长久的维持下去否则的话,即便今天的权臣能够成为明天的皇帝,他也有可能会被后天的圈层所取代。所以就算要把这江山传给子孙后代,苏宁也认为自己应该为子孙后代设立一条足够优秀的制度。

    正是这种想法,在每一个开国君主的心中都存在着,比如说秦始皇就曾经精心设计过很多的制度,并且认为这样的制度能够确保他的设计传承,万事而不觉,然而让他意想不到的事在他驾鹤西去之后不久,他的大秦帝国就二世而亡了。到后来的隋朝也是如此,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元朝也在结束了两宋数百年的分裂之后。陷入到了这种境地之中。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元明清这三个王朝对于基本领土的传承,都要感谢元朝在军事行动上的硕果累累。

    因为它奠定了中国近代五六百年的基本疆域范围。

    后来的满清,也是在它的基础之上,试图向西扩展更大的领土,虽然没有达到唐朝时期的最远疆界,但不可否认的是,清朝前期所攻占的领土范围,让他们用巨大的战略纵深扛过了很多后来的劫难。

    至于说,满清所占据的那块土地,是他为中华文明增光添彩的,那基本上就属于扯淡了,因为它占据了每一寸土地,在历史上都曾经属于过华夏文明。

    对于一个濒临太平洋,并且派出郭守敬等人到过北冰洋附近活动,顺带还险些在缅甸方向拥有印度洋出海口的强大文明来说。满清人的那点领土贡献,实在是不敢恭维,但他们的保守政策为这个文明带来的苦难,却会被后世人铭记唾弃,直到太阳覆灭也不会终止。因为相应的文字记载和评价,将会永远流传下去。

    所以说,一个开阔的视野,对于孩子们的传承来说,也是极其重要的,故而,康采恩在大宪章之中,对于继承者的唯一限定,就是要求他们参加一场考试,这场考试的命题人是政事堂的前任相公,以及随机从社会各领域当中抽取而来的出题官。但他们所出的题目,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至少有1/5涉及到体系之外的文明,否则的话,这些题目不太会被认为无效,就能答对这些题目的继承者候选人也会被减去相应的分数。

    皇帝刘辩对于这样的规矩,当然有些不太适应。可是整本儿大宪章当中就没有它所适应的调理,在经过与他的那些进程们的反复讨论之后,他无奈的在上面加盖了心,并且同意苏宁队登基大典的一切安排。

    那些大臣们认为,只要皇帝能够顺利的重新登基,就可以号召当地的百姓们反抗苏宁这位权臣的控制,至少他们也可以利用皇帝的权威与苏宁做尽可能的斗争,然而,苏宁却在大宪章中明文规定这些往昔的朝廷重臣,都必须重新参加吏部的考试,才能够重新担任相应的职务。这让这群老臣们非常不满,因为在曹操曹孟德那边,几乎所有的汉朝旧臣都顺利的得到了朝廷的册封和任命。

    然而,当他们将这个理由说出来给苏宁听的时候,这意想不到的得到了苏宁的冷笑,从苏宁的角度来看,这群老官僚还希望借助朝廷的威势在乡间,盘剥百姓,谋取自己的私人利益,培植自己的私人部曲。如此以来他们将像东汉末年的世家大族一样,成为整个帝国的蛀虫。

    没有人愿意拿自己辛辛苦苦做好的蛋糕,去撕咬这些蛀虫,所以苏宁做出的最为果断的决定,就是将这些蛀虫尽可能的转化为听话的虫子,如果他们不愿意的话,那就只能采取更加强硬的措施了。

    这群人当然知道参加吏部考试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不光意味着他们将和其他大部分年轻官员一样,从低层的基本官员做起,还意味着他们不得不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还用苏宁的官方说明,这让他们这些已经将所谓的大道之学掌握在心中的人来说,实在是一种巨大的精神碾压。

    而苏宁似乎特别喜欢用这种方式来考验一个人,对自己忠心与否,如果这个人愿意贯彻自己的意志,贯彻自己的理念,那即便他在其他的方面与自己有着一定的冲突,似乎也是一件可以原谅的事情。

    但对于这些朝廷老臣来说,这一点未免也太难以接受了,于是双方的第一次矛盾就这样爆发了。这是自从苏宁确立君主立宪制度以来,就注定会发生的冲突,所以苏宁对此做了充足的准备。

第410章 当总理,做总统,都不如总裁好—4() 
    

    听说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非常简单,至少在经历过与王安石的竞赛之后,苏宁不认为自己还需要在这样的问题上选择别的方式,所以在几天之后的报纸上,苏宁就向全体凉州体系的市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建议,由于以前那些汉朝老臣们提出自己应该在重新组建的朝廷当中担任原有的职务,所以苏宁大胆的认为,应当用现在的汉朝与东边的那个曹操掌控的汉朝政权作为比较,因为曹操的政权也是用了一大批的汉朝老臣,如果他们的政权运行的比凉州体系的更加良好,那就说明汉朝老臣是有用的,那就应该答应他们的请求,让他们官复原职,至少也应该起到原有的作用,但如果不能,那这些老臣们如果还想继续做官,就必须接受吏部的考核。

    这一提议很快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尤其是那些刚刚被告知要参与到国家大事决策上的平民,他们怀着忐忑的心理和尝试的想法,最先说出了自己的意愿。

    可是他们的这个新员立即遭到了那些大汉王朝老臣们的反对,因为这些人认为,这群没有见识的农夫和下层百姓,是不知道朝政怎样运作的,任凭他们来评价朝政的都是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

    或是做邻居,和他们有着不一样的想法,在苏宁看来,朝政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能够让百姓们过上好的生活。而百姓们的生活究竟怎么样?并不是执行朝政的那些官员说的算的,而是他们本人才最有发言权,在这一点上,无知无识的并不是那些地方的百姓,而是站在他面前的那群汉朝的老臣子们,对于这样的说法,汉朝老臣们当然觊觎强硬的回击,可惜苏宁的说法,在更大程度上得到了百姓的支持,于是在这场舆论战争当中,苏宁再一次获得了胜利。

    这个时候,终于有些老臣子给出了致命的一击,他们指出苏宁机器上操纵舆论,这并不意味着他是正确的,但苏宁立刻反唇相讥,他认为如果想要验证真理正确与否,那么就必须要进行实验,而苏宁已经给出了实验比较的最佳方法,那就是和同样是汉朝老臣们统治的曹操政权作比较。

    这时候老陈怎么又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们认为曹操的政权并不能代表大汉王朝的正统,他们认为正统的大汉王朝在长安,正是苏宁所试图控制的这一个,因此。他们这些非常有才华的老臣子,还选择追到这里来,而那些追在曹操身边的只不过是一群投机分子罢了,所以他们治理朝政的能力,并不能代表大唐王朝的老臣子们。

    可是这番话说出来之后,直接引起了众人的哄堂大笑,他直截了当的对这些老臣子们说道,如果你们愿意离开这里,头被偷的话,他是不会进行阻拦的。

    听到这番话的老臣子和百姓们,都有些疑惑不解,为什么苏宁会建议这些人去投奔曹操呢?

    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如果他们真的认为自己比他身边的人更加优秀的网站他们就应该得到曹操的招揽和,实际上曹操并没有对他们的存在表现出任何的留意,反而在逃出洛阳的时候,压根没有带走他们的意思,这意味着这群人的实际才能,根本就不会受到别人的重视。

    这番论调在各大报纸的仔细推敲之后,立刻开始在坊间流传起来,由于其本身的攻击艺术比较有个人水平,所以立刻引起了王老师上面的疯狂议论,他们认为苏宁一下子说中了那些元老臣子们的弱点所在。

    于是在又一场舆论风波当中,苏宁所诠释的道理开始得到更多人的认可,那些老臣子们终于意识到,自己如果不展现出些什么的话,根本无法打动苏宁和他身后的那些人。

    可是哪里还有他们施展的舞台,那似乎也就只有涛涛那里了,如果不去的话,那他们那就只能选择广东的其他几路诸侯,因为苏宁是绝对不会任用他们的,而这一点上,苏宁的态度十分坚决,似乎压根都没有留给自己任何回旋的余地,更不要说出那天的这群老家伙了。

    于是一群老臣怎么样打着天子失官,求之于野的旗号。准备离开长安,到东莞东的地区去寻找他们的机会,可惜的是这群贪得无厌的家伙,竟然想要在临走的时候,带上刚刚参加完登基大典的皇帝刘辩,这当然不会得到父亲的允许,于是双方就爆发了一场激烈的冲突。

    这当然是一场武装冲突,毕竟各位大汉王朝的老臣子们,都拥有着数量不菲的家兵部曲,在他们的号招之下,这就能会拿起了武器,冲向了苏宁所控制的衙门,可惜当他们刚刚在街头上集合的时候,苏宁留在长安城里的卫戍军队劲舞,很快发现了他们的不轨动机,语音室很快将他们的武器进行收缴,凡是遇到抵抗的,全部按照叛乱处死。

    但是这群老臣们毕竟比较有号召力,就连长安城里的一些百姓,都被他们蛊惑参与进了这场叛乱之中。

    于是两种体系也付出了一些伤亡代价,而这些人大都是刚刚招募起来的关中子弟,他们的故乡距离长安城也没有多远,甚至有一些就在长安附近,而他们与城中这些人之间的矛盾,也有些类似于周朝时期的国野矛盾,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早就已经看这些城里人不爽了,于是在这场叛乱发生之后,尤其是在关中子弟付出了不少伤亡之后,周围百姓们再也按捺不住,平时积攒的那些愤怒,纷纷冲进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