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佞臣 >

第36部分

佞臣-第36部分

小说: 佞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宜县倒是记住了严衡这个人,再加上之前小严嵩于县衙前长跪而替父受罪一事,两兄弟早已成了满县城家喻户晓的人物。

    与严衡和小严嵩两兄弟同样也在分宜县名声大噪的还有最近兴起的一本叫金瓶梅的传奇脚本。

    这一切都源于文曲书斋新出的一种读物,即一张四开的纸上三面写的都是西门庆大官人的内府闺阁事,而正面则只画着一直极为露骨的图,图上写着金瓶梅三字,署名则是兰陵笑笑生。

    字体是严衡找了一个老童生用小楷写好后刻成版的,目前只刻板了前面十回。

    图画则是请了秦楼楚馆里专为风尘女子专画闺阁情趣的画师画的。

    基本上,文曲书斋的读书人都会被这幅画所吸引,一吸引就免不了看下面的文字,一看文字就免不了要面红耳赤,口干舌燥,意犹未尽,仔细品味字里行间之韵味后更是食骨知髓,问后面所记之内容在何处。

    但文曲书斋则要求只能免费看前面十回,看了十回后要想看后面的,必须用五两银子购买后十回。

    很多士子说文曲书斋这是敲诈,即便要收费也没有要这么贵的,每回都值五钱银子!

    但文曲书斋也有自己的理由,按照严衡的说法,金瓶梅再怎么说也是揭穿了富贵豪门之家的腐朽生活,是旷世之经典名著,其文学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定五钱一回丝毫不低。

    而且,这年头能读书识字看懂金瓶梅的都不是太底层的百姓,谁家里没点钱财,花五两看个十回也算不了什么,和他们在风月场所一掷千金来比,已经算差的远了。

    更何况,谁也不能保证金瓶梅的十回被买走以后不会被传抄不会被盗版,不能保证有人不会不来文曲书斋购买金瓶梅的后续内容,因而文曲书斋只能把这笔损失算在愿意在文曲书斋购买金瓶梅后续内容的顾客手里。

    毕竟,文曲书斋还得给创作者提供润笔费,还得赚些钱养书铺里的一大帮人才行。

    好在大部分来文曲书斋看金瓶梅的都还算是多金的主儿,五两银子买十回是眼睛都不眨一下,甚至有人直接问一共多少回,要一次性买回家的。

    不过,文曲书斋却表示很抱歉,每一旬只能出十回,一时气得很多士子想要砸了文曲书斋,大骂哪有这样做生意的,恶意敲诈就算了居然还每旬只出十回。

    文曲书斋表示也无赖,只推说撰写此文者太忙,且如此文笔风骚的脚本也不是轻轻松松就写好的。

    士子们也只能表示理解,花五两银子买下新出的十回内容回到家中偷偷细看,甚至还会悄悄抄下来。

    没人知道的是,金瓶梅之所以更新的这么慢,只是因为严衡现在还得花大量时间准备府试而已。

    县试结束后,文曲书斋在教辅资料方面的销量开始进入淡季,好在金瓶梅的出现带起一波传奇脚本的销售热潮,使得文曲书斋的盈利依旧维持在较高水平。

    每隔十天都会有四五十人来文曲书斋购买金瓶梅的后十回,但分宜县能读书识字的人应该不下千人,也由此可见,愿意付费购买文曲书斋正版输出的比例并不多。

    但尽管如此,在四五十人的购买下,文曲书斋依旧每月也能盈利两百多两,而金瓶梅的刻印几乎是零成本的,内容提供者是严衡自己,内容载体只是一张四开的纸,最多每月的图画与文字誊写花点小钱。

    金瓶每一共一百回,也就是说,按照一旬出十回的速度,文曲书斋可以靠此在三个多月内获得每月两百多两的进项。

    再加上文曲书斋的教辅资料以及各类编纂各类参考书目的经史子集,每月带来两百多两的收入。

    也就是说,文曲书斋现在每月有五百两银子左右的进项,再加上已经在丰城县城疯狂销售三年府试五年院试等辅导资料和同样也在连载销售金瓶梅的丰城县文曲书斋分店每月五百两银子的进项,文曲书斋每月获利当在千两以上。

    除去欧阳进以及丰城县知县在丰城县文曲书斋所占在的份额和营业成本外,严衡在文曲书斋每月有六百两的进项。

    如果严家把文曲书斋的分店继续开到其他州县乃至府城省城去,自然利润会更多,不过这些就用不着严衡去操心,有欧阳进安排就是,毕竟开的分店越多,他的收入也越多。

    严衡更在意的是,分宜和丰城这固定要来购买金瓶梅十回连载报刊的一百多名士子的潜在意义。

    如果文曲书斋在更多的县城有了分店,并伴随着更多的固定订阅客户的话,那么文曲书斋的这个报刊就会有上千乃至上万的固定浏览者。

    这将会成为文曲书斋所掌控的一个可怕的平台。

    而如果文曲书斋在连载金瓶梅的同时在这上面放上其他需要宣传的内容的话,那么这个平台可以让宣传的效果更大,且甚至可以掌控舆论!

第六十八章 是时候把控宗族大权了() 
严衡不是没有想过直接推出报纸这一新鲜事物。

    但他发现即便他把报纸的价格定到最低甚至没有利润的成本价,也不可能有很多人来购买。

    毕竟这里是大明,一个识字率并不高的社会。

    报纸这种信息产品还算是奢侈品,不能做到平民化。

    再加上,文曲书斋如果直接开办报刊,就得再雇佣一帮记者,以好每天获取新闻材料。

    先不说这个时代还没有记者这个职业,即便严衡招人来培训,也得付出巨大的心血,而且现在也不是个信息来源广和便捷的时代,朝廷邸报都不能做到一天或者几天一更新,更何况是文曲书斋。

    除此之外,现在的印刷技术还没有得到显著提高,印刷成本还很高,也不能做到平民化。

    因而,通过新奇故事连载的方式固定一群高消费的读者群,以此建立一个阅读平台,倒是一件可行的事。

    虽说这样的话,文曲书斋只能建立一个只有少数人固定订阅的平台,但却不能小瞧这些少数人。

    毕竟能在文曲书斋花高价看连载书的都不是缺钱的主儿,都在这个社会中有比较高的地位,其影响力自然不小。

    为此,严衡做了一个验证,他在第二期即三月中旬时在连载金瓶梅的读本上附带了一则本县十大神童的榜单。

    结果,当天就有三十来人代表各自的士绅家族来文曲书斋找徐德昌评理,缘何自己家公子的天资还不及一个两岁的小娃娃。

    由此可见,文曲书斋通过连载金瓶梅建立的平台具有多么大的影响力。

    谁也不知道兰陵笑笑生是谁,文曲书斋的掌柜徐德昌也推说不知,因为他也只是从公子严衡这里拿到稿子然后立即誊写的,他也不知道是公子自己所写还是公子从别处抄的。

    严衡自然也没有必要靠金瓶梅去发扬自己的名声,毕竟虽说现在已经是大明中叶,民间刊物开始出现,各种露骨的诗画乃至脚本都层出不穷,但自己现在要走举业之路,还是要爱惜一下羽毛的,所以不能直接署名是自己写的。

    分宜县的文曲书斋扩建依旧在进行中,按照严衡的计划,之前购下的那座酒楼将作为文曲书斋的藏书楼,且可供人在里面免费阅读学习,由专人看管,甚至里面可以提供茶水,不过茶水价格极高,都是严衡去牙行买的懂煮茶泡茶的丫鬟,一个个眉清目秀,能给阅读者带来红袖添香之美感。

    而印刷作坊也将扩建为印刷和研发两个基地,一个负责生产印刷产品,一个负责研制出更好的印刷技术。

    书店铺面则也重新开始扩建成一个诺大厅堂,厅堂内部被分成很多格,每格之间分布有各类书籍,从经史子集到传奇脚本,应有尽有。

    严衡的目的很简单,他想要文曲书斋既要成为大明最大的出版社也要成为最大的信息传媒基地,还要成为读书人的俱乐部甚至还会成为可以举办讲座和开展教育的书院。

    或许这样的话,文曲书斋的影响力才会变得很强大,而当他和小严嵩进入仕途也能有更大的依傍。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无论怎么说,文曲书斋的扩建才刚刚开始,而严衡依旧得花更多的精力去准备自己的府试。

    严衡和小严嵩得中县试的事早已是不胫而走,七里村的严氏族亲也得知了此消息。

    其伯父严决更是托人捎来信说,希望严衡一家人回族里一趟。

    老爹严准明显也很是想念自己老家七里村,再加上自己两儿子得中县试,也使得他没了乡试落第不好意思回乡的尴尬,因而便破例决定严衡和小严嵩接下来五天内暂时不禁闭读书,待从七里村回来后再继续禁闭读书。

    对于老爹严准的这个决定,小严嵩是最高兴的。

    这些日子,为了让小严嵩一举取得五岁得童生的荣誉,老爹严准给予了他最严苛的教育,小严嵩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背书,四书五经、唐宋八大家以及朱子和宋濂高启等的散文乃至唐诗宋词和各种杂文都背了不少。

    不仅仅是背,老爹严准还亲自教小严嵩如何破题,如何写时文,当然被教的还有严衡,不过严衡有基础在倒也容易,而小严嵩也只能淌眼抹泪地咬牙学。

    好在小严嵩天资聪颖,不愧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人物之一,智力的确不凡,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强化记忆如此多的内容,倒也没觉得吃力。

    严衡也觉得自己有必要回一下族里,毕竟这年头,宗族的权力还是很大的,虽说严家家贫,族里也没什么显要的人物,甚至功名最高的就是自己老爹严准,而自己和小严嵩都算是严家首屈一指的存在。

    之前,严衡带着小严嵩逃离七里村,是因为想逃离宗族的管束。

    所谓宗族自然是指的严氏宗族,无论是大小贫富,一般宗族都会一族之人分成几房,这样编立家谱也方便。

    而自己老爹严准和伯父严决都同属于祖父严骥一房。

    宗族对个人的管束不亚于父亲对儿子的管束,所以为了逃离宗族的约束,严衡才选择一开始带着小严嵩逃离七里村,来到分宜县城,为的就是好有足够的自由去拯救自己父亲,当然也算是逃避风险,毕竟虽说自己卖的田地是自己家的不是族产但谁也不能保证这些族里人不会其他族规来惩治自己。

    但现在不一样,自己老爹严准已经出狱,也就代表自己老爹依旧是严家政治地位最高的秀才相公,而自己和小严嵩刚刚得中县试,在族里的地位也不会太差。

    这种时候则就是让自己父亲这一支趁机把控族中事务的时候,甚至有必要联合伯父彻底把控族里大权,这样严氏宗族的内当家还是自己。

    毕竟自己伯父和老爹严准都不是那种喜欢管理俗务的人,伯父是个只知道种地的自耕农,而老爹严准则是个只知道读书的书呆子,因而如果一旦自己祖父严骥这一房趁着族里还是一盘散沙时候彻底掌控族里大权,那么严氏宗族的内部事务则很可能会由自己决断。

    毕竟现在的小严嵩还小,严志庆更小,而严志士已经被刘谨杀害。

第六十九章 中了县试回乡() 
严衡离开七里村时,身边只有小严嵩一人,一褡裢而已。

    而现在也就数月过去,与严衡一起回乡的不仅仅有小严嵩和自己老爹还有三个如花似玉的大丫鬟。

    还多了三辆马车,一辆由严衡父子三人乘坐,一辆载着彩绣与初夏深秋三人,一辆则拉着给族中亲友的财帛礼品。

    严家现在还没有管家,也没有赶车的奴仆小厮,因而徐德明与几个文曲书斋的印刷工便临时充作车夫。

    当初严衡带着小严嵩离开七里村的时候并没有给严氏族人留下什么好印象,甚至还得罪了一些族里的人,所以,严衡也没想过这次回去能受到族里的人多么隆重的欢迎。

    不过,严衡现在也不怕这些严氏族人会把他怎么着。

    因为,自己父亲严准在族中地位并不低,甚至是和作为族长的伯父并肩的,再加上他又有功名傍身,就更有威望些。

    族里的人也最多在自己父亲下狱的时候才敢跳出来,如今只怕也没人敢再夺一个秀才相公家的田地。

    严衡仔细询问了一下老爹严准关于严家的家谱传承,梳理了一下目前整个严氏宗族的概况。

    确切的说,严家曾经也算是望族,祖上甚至做过一朝官。

    但那也只能算是严衡祖父的祖父时期了。

    也就从那时起,因严氏那位做官的祖宗宦游至此,见这里土壤肥沃,风水独特,便在这里定居,以至于现在衍生出一个百来户的大族人家。

    所谓大族人家就是人口多,足足有五房,但现在已经不算是望族,因为从严衡之曾祖开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