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超级奶爸 >

第148部分

大明超级奶爸-第148部分

小说: 大明超级奶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朱棣的提问,在场的众人全都没有回答。

    除了朱松脸上露出了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之外,其他众人的脸上除了呆滞,还是呆滞。

    东辑事厂!

    纪纲愣住了,解缙、杨荣、杨士奇也愣住了。

    在场的众人都不是傻子,除了足够的才华或者武力之外,他们的政治嗅觉也极其敏锐。

    他们自然明白这成立东辑事厂意味着什么!

    听皇帝的意思,锦衣卫和东辑事厂的责任,几乎是交杂在了一起,所谓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事,其实不就是锦衣卫稽查侵犯吗?

    还有东辑事厂的人在各衙门作伴,特别是在锦衣卫审钦犯、要案的时候,这东辑事厂的人也要旁审。

    这摆明了不就是在在监视锦衣卫吗?

    到时候,锦衣卫有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递进宫里,通禀万岁。

    万岁爷这是给锦衣卫找了个婆婆管着啊!

    此刻,纪纲的脸色很不好看,但同时也有一丝解脱的意味在里面。

    唯有朱松脸上的表情相当奇怪,他很纠结啊,根据他的历史常识,这东辑事厂应该就是东厂,可是东厂不是在永乐十八年的时候才设立的吗?

    眼下不过是刚刚改历的永乐元年,还差着十七年呢,这东辑事厂怎么就建起来了呢?

    见众人都不说话,朱棣道:“怎么,你们都没有好的人选吗?”(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二章 赐名郑和() 
脑袋中想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等朱松回过神来的时候,众人还在神游太虚。

    看了看众人脸上的表情,朱松心下叹了口气,道:“四皇兄,您是想让宗室来做这个掌印的位子,还是从文武大臣之中选一个?”

    朱棣道:“松弟,只要是此番风闻奏事未曾波及之人,不管是宗室还是文武大臣们,皆在入选之列。”

    朱松点点头,下意识地撇了立在朱棣身侧的三宝太监一眼,道:“如此来说,臣弟心里倒是有个合适的人选。”

    “谁?”这回,甭说朱棣了,就连纪纲等人都看向了朱松。

    朱松倒是没卖关子,伸手一指低眉顺眼地伺候在朱棣身侧的三宝太监,道:“他!”

    啊?

    众人全都一懵,这回是彻底风中凌乱了。

    就连当事人三宝太监都有些不敢相信,再加上这么多人全都看着他,这么多年来伺候万岁爷那静如止水的心境,也开始泛起层层的涟漪。

    “不可!”没等朱棣说话呢,杨士奇最先站了出来,道:

    “万岁,太祖爷曾言:吾见史传所书,汉唐末世皆为宦官败蠹,不可拯救,未尝不为之惋叹。是以,太祖爷明确规定宦官不得兼外臣文武衔,不得与宦官有公文往来。”

    “士奇所言不错!”

    杨荣紧跟在杨士奇之后,说道:“万岁,太祖爷为遏制宦官干涉朝政,曾特地在一块铁牌上刻: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若是以三宝公公做掌印之人的话,这与祖制不合啊!”

    听到二杨的话,朱松不由得翻起了白眼。

    心说:这俩货到底是哪拨儿的啊,若是由三宝太监来做东厂的督公,他们乃至锦衣卫的日子还算是好过,毕竟他们与三宝太监平日里关系都还不错。

    若是东厂督公之位给了外人的话,怕是最先倒霉的就是这些文武大臣们。

    毕竟,锦衣卫能在文武大臣、公侯勋贵的府宅当中安插眼线,那东厂的人自然也可以。

    相比起文武大臣们,朱棣其实更相信的是这些出现在他前半生中的宦官们,毕竟这些宦官全都住在皇宫里,联系起来也方便。

    再者说了,朱松的建议也与他不谋而合,只是具体的这个东厂掌印太监人选,他左思右想,一直没有订下个目标来。

    既然此刻朱松提出来了,那朱棣索性便顺手推舟。

    思索了片刻,朱棣道:“两位爱卿说得不无道理,可是你们可曾记得,洪武二十八年十二月的时候,先皇曾派宦官赵达、朱福等使暹罗斛国,祭奠已故国王,并赐给新登大宝的国王文绮四匹,以示祝贺。这难道不算是宦官参政吗?”

    杨荣和杨士奇等人闻言,相互对视了一眼,心说:得,您连说辞都想好了,那我们还说个屁啊!

    “再来说说三宝!”见自己的这几个心腹大臣全都不说话了,朱棣好奇地看着朱松,道:“松弟,你为何要举荐三宝来当东厂的掌印?”

    朱松松松肩,道:“四皇兄,三宝原是前元云南王麾下的贵族,姓马名和,小名三宝。身在贵族之家,三宝自幼便熟读诗书,而且为人精明、稳重!而且,他在洪武十七年便随侍在您左右,三宝的为人,您最清楚不过了。”

    朱棣点点头,道:“还有呢?”

    朱松想了想,继续说道:“最关键的是,三宝一向不喜多言,对于朝廷内的各种事务亦从未暨越,若是将东厂交给他的话,相信东厂定会成为四皇兄手中的利剑!”

    朱棣这回没有说话,而是站起身来在暖阁中转了两圈。

    突然,他伸手抄起了龙案上的一只狼毫,挥毫在桌上的宣纸上写了一个郑字,道:“三宝!”

    “万岁!”三宝太监哆嗦了一下,跪在了朱松身前。

    “三宝,朕知你曾在靖难之役中,于郑州立下战功,朕一直都不曾封赏于你!朕今日赐你郑姓,日后东辑事厂,朕就交给你了!”

    朱棣将手中的狼毫丢到了一边,道:“日后,若是朝内朝外有任何的风吹草动,立即通秉给朕!”

    “万岁,奴婢,奴婢……”三宝,哦,不对,现在应该称呼他为郑和了。

    郑和脸上满是感动的表情,那双眼睛里蓄着泪水,这就要哭出来了。

    “四皇兄,若是直接安排给三……郑和一个东厂督公,难免让朝中的一干大臣们不服。”

    朱松眼珠转了转,道:“依臣弟看来,不如这样吧,就让姚先生收郑和为弟子,这样就算大臣们也不能说什么了。”

    狗屁什么大臣们不服,朱松这是突然想起了在前世的记载中,道衍和尚,也就是姚广孝收郑和为弟子,好像就是在永乐元年的时候。

    他可不想让历史改变啊!

    姚广孝愣了一下,还没琢磨过来怎么就绕到他身上去了的时候,就听朱棣说道:“姚卿,你意下如何?”

    “啊?”

    姚广孝一下子回过神来,道:“既是万岁的意思,微臣没有意见,只是微臣虽以和尚自居,但早已脱离佛门,若是郑公公入我门下的话,可不在佛门之中。”

    “好你个姚广孝……”朱棣失笑了一声,道:“朕借的是你在朝堂之上的身份,又不是你和尚的身份,你跟朕这嚼什么舌头根。”

    “万岁说得是。”姚广孝摸着光溜溜的脑袋笑了一声,道:“郑公公,你可愿拜和尚我为师?”

    郑和下意识地看了朱棣一眼,见朱棣微微颔首,便扭转过身子,倒地就拜:“徒儿郑和,拜见师父。”

    “哈哈哈,没想到和尚我老了老了,竟然还收了一名弟子!”

    看姚广孝脸上的表情似乎很高兴,他俯身扶起了郑和,道:“郑和,而今你入我门下,虽说和尚我已经脱离佛门多年,但是你这个法号还是得要的。你让为师想想……”

    皱着眉头想了好半晌,姚广孝嘴里头嘀嘀咕咕,一个个名字从他的嘴边溜走,就是没有一个他满意的。

    这个时候,朱松却是嘀咕了一声:“想那么多做什么,不过是一法号罢了。依着本王,便叫福吉祥吧,福气、吉祥全都有了,寓意多好。”

    朱松的话把姚广孝给说得一愣,道:“好,郑和,还不快谢王爷赐法号?”

    “奴婢谢王爷赐法号!”郑和转过身子,对朱松叩首感谢。(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三章 朱棣的兴奋() 
“好了,既然此事已经定下来了,那你们就都下去吧,松弟留一下。”决定了东厂的掌印督公之后,朱棣挥挥手,示意众人退下。

    解缙等人向朱棣行了一礼,就退了下去。

    “郑和,你也不必在此伺候朕了,东厂初立,有很多事情都要你去处理,你就去忙你的,至于这几日……”见郑和没有跟着退下去,朱棣楞了一下,随后道:“你就安排两个小太监来伺候朕就行了。”

    “奴婢遵旨!”

    郑和先是应了一声,之后犹豫了一下,道:“万岁,奴婢这几日会尽快将东厂建起来,并且将东厂事务引入正规。少则三日,多则七日,奴婢就会回来伺候您,这些日子,您要照顾好自己!”

    郑和这话说得有些暨越了,若是徐皇后和朱棣说这话还算正常,可是对于郑和,轻了是多嘴,赏他几个巴掌,重了就是暨越多舌,罚俸都是轻的,二三十军棍总是有的。

    “行了,不过是六七日,朕还能伤了、残了?”朱棣挥挥手道:“下去吧。”

    郑和再次躬身行礼,碎步而去。

    此时的阁中只留下了朱棣和朱松,朱棣见朱松的目光有些怪异,便摇头笑道:

    “三宝啊,十四岁就进了燕王府,朕又特意挑选学识丰富的官员到府中为他授课,让他随意阅读府中的藏书。三宝也争气,不光天资聪颖,更是勤奋好学,若非如此的话,朕绝不会留他在身边这多年。”

    “是啊!”朱松叹了口气,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四皇兄本就是重情重义之人,这将身边人放走,难免伤感。”

    “伤感什么?”朱棣抬头看着朱松,道:“三宝伺候在朕身边这么多年,难不成真要伺候朕龙御归天?朕不想让他伺候别人一辈子。东厂,只是第一步罢了。”

    听到朱棣的话,朱松突然想起了名留青史的‘郑和下西洋’。

    明成祖朱棣,命三宝太监郑和,率领两百多艘海船、两万七千多人从太仓刘家港起锚,至福州闽江口五虎门内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三十多个包括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

    这是何等的壮举?

    看来,朱棣早早地就开始布局了。

    朱松不由得为朱棣的雄心和城府,感到敬服。

    “好了,不说三宝了。”

    朱棣晃了晃脑袋,微笑道:“朕听张辅说,你在淮安府的造船厂,将朕赐给你的福船给装上了几门火炮,朕以前也想过这样的事,但是这火炮相对于航行的海船、战舰而言太过笨重,而且后座力很强,甚至会把海船弄出一个大窟窿。朕很好奇,你究竟是怎么解决的这个问题的?”

    就像朱棣自己说的那样,他还真尝试过把火炮给弄到船上,结果在轰出一炮之后,没等着瞧那火炮的威力呢,海船倒是被火炮强大的后座力给轰出了一个大窟窿,随后海船就沉了底儿。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朱松究竟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朱松笑了笑,道:“四皇兄,这法子说起来也简单,无非就是从两方面下手:一个呢,就是加固海船构架,另外一个就是减轻火炮的后座力。”

    别看朱棣不懂海船和火炮,但是他对于这两样东西的基本构造,还是明白的。

    朱棣直接丢给朱松一记白眼,道:“这还用你说?朕要的是具体的解决办法。”

    朱松低头想了想,道:“具体的……具体的就说来话长了。无非就是将福船的龙骨加固,放置火炮的地界儿加上几层护甲。火炮方面臣弟就没法子解释了,他们是由兵部的匠人们解决的,具体的,您得去问兵部啊。”

    朱棣抓猪了重点,道:“照你这么说,工部的人铸造出了新的火炮?”

    朱松点点头,道:“我们去海上追击曰本使节团的时候,那些工部的工匠们就回了应天府,算算时间的话,他们应该已经根据图纸制造出了新的火炮。”

    “你怎么不早说!”朱棣眼睛亮了起来。

    在太祖爷收拢大军、起兵反元的时候,可是吃够了元朝大军火炮的威力。

    后来,尽管他们也从元军的手里缴获了一些火炮,只是那些火炮搬运起来太过笨重,若是遇上山路的话,就只能弃之一旁。

    所以,大明朝从元军手上收缴的火炮,大部分被安放在一些重要的城墙之上,用来守护城池。

    朱松哭笑不得地说道:“臣弟这不是刚回来吗,还没来得及……”

    “行了,别说那些废话了,陪朕去兵部!”朱棣打断了朱松,“摆驾武库清吏司!”

    “万岁有旨,摆驾兵部武库清吏司!”

    暖阁门口,有小太监高声嘶嚎了起来。

    ……

    兵部的武库清吏司,并不在南京城内,而是在距南京城三里左右的地界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