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浮世经 >

第89部分

浮世经-第89部分

小说: 浮世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突然来你这里,是有正事找你,是关于你两个妹妹的。”徐夫人轻声道:“你已经长成了,家里一些事情,你该参与一些了。”

“两位妹妹怎么了?”徐立前顾不了其他,连忙关切问道。

“她们在京城出了点儿小事。”徐夫人打量了他几下,皱眉道:“我不喜你这个扮相,去洗净了回来,再做详谈吧。”

☆、183 母子相见

当徐立前匆匆下去清洗换衣,再次站在徐夫人面前之后,徐夫人上下打量他几眼,颇为满意地点点头,道:“现在倒还像个样子。”

十五六岁的少年,白皙的面庞上还有着一些青涩之气,但眉目之间却已然流露出沉稳之气。纵然乍看之下有些眉清目秀的文弱,站在那里,却是谁也不敢小觑。

“孩儿见过母亲。”徐立前再次行礼,在徐夫人的目光之下,有刹那拘谨,但很快就沉稳平静下来。

“坐下说话。”徐夫人端茶抿了一口,道:“玫儿一路游历,经过了你这里,之后就去了京城,想来你也是知道的了。”见徐立前点头,她继续说道:“那你应该还不知道,惠儿陪同老爷子,此时也在京城。而如今,她们两人双双出了点儿小事。”

“惠儿和玫儿怎么了?”徐夫人说的轻松,徐立前却无法放心,不禁关切问道。

“原仁德太子登基与新年前几日登基为帝,没多久西南张氏攻击新帝得位不正,举旗反叛……这样的大消息,相信你在南通,也该知道的。”徐夫人没有回答徐立前的话,依旧平静地继续自己的谈话。

徐立前只能按下对两个妹妹的担心,耐心回答道:“是,新帝改元,昭告天下,儿子也得到了消息。只是并不太清楚具体详情。”

“也没什么详情,不过是之前仁德太子发动宫变,逼迫太上皇退位……而西南张氏早有异心,打着忠心太上皇的旗号行自立之举罢了。”徐夫人平静地道:“新帝立足未稳,便遭遇打脸,无论如何,都必须去讨伐张氏。奈何大夏上下亏空的厉害,许多将士甚至在饿着肚子自己去找吃的,根本无力去打这一场仗。”

徐立前的心,不禁猛烈地跳动了几下。

他突然想起新年之后,高仁节在宴请南通士绅时候,私下与他进行的感慨。他记得清清楚楚,高仁节在为大夏局势做了一番分析之后,对大夏对新帝都存着无限期盼也万分忧虑,其中就提到:若是有义商能捐助朝廷度过难关,新帝仁德英明,大夏中兴有望!提到商人,自然就提到了“姑苏徐氏”之名!

徐立前不是看不明白眼下的大夏的局势。他当然也知道,若是姑苏徐氏能支持新帝,不用做太多,只要一批粮草,就能让大夏度过这个危机,从而新生!

徐家有银子。

徐家也能筹集到各种粮草物资。

但这几年,他远在南通,冷眼旁观,也慢慢明白了徐夫人和徐家的存身之道——

徐家想要维持住眼下超然的地位,就不能支持哪一方的势力!不然,徐家在其他势力中的产业就要遭受灭顶打击!站在一个家族存亡兴衰的角度,徐夫人无法做出支持新帝的决定!

理解归理解,但徐立前还是能设想着,徐夫人能稍微帮助一下大夏……只是这个心思在他心里反复滚动了许久,还是没能说出来而已。

经历了这些事情,他已经不是当初那头脑单纯的小孩子了。

“国库没有银子,官仓没有粮食……”徐夫人勾动嘴角,似乎露出微微嘲讽之意,淡淡地道:“其中根源,到底在何?”

徐立前想说:此时谈这些没有意义,只要度过眼下危机……但他看着徐夫人清冷的面容,动了动唇,什么也没说。

“银子和粮食,徐家都有。”徐夫人淡淡地道:“所以呢,大家都要找徐家索要来了。大约在所有人眼中,徐家有这些,不拿出来,就是天大的罪过吧。”

徐立前眼神一暗,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而有些人怕我不肯答应,竟然直接绑了我女儿,让我拿银子粮食出来交换来了!”徐夫人面容再冷,冷哼一声。

“什么?”徐立前被这个消息弄的有些懵了。他连忙问道:“您说有人绑了惠儿和玫儿?怎么会!”

如此下三滥的招数,徐立前无法相信,那些人居然能用的出来!

简直比当年太上皇直接派人上门拿东西还要不如!至少,太上皇是堂堂正正以势压人!而不是行鸡鸣狗盗之事!

为难两个小姑娘,算是怎么回事!

徐立前不知是恼是怒,俊脸通红,忙问道:“那惠儿和玫儿会不会有事?”

“他们是要东西,量也不该如何。”徐夫人淡淡地道:“一开始,他们掳走玫儿,只可惜看管不严,被玫儿逃走了。而后不得已,他们又掳走惠儿,带入了兵营看管,当真是万无一失,我想救也救不回来了。”

徐立前一下子听到这么多消息,一时间头脑纷乱,无法平静。他看向徐夫人端着茶盏的手,平静的没有一点儿波澜,于是重新坐好了,开口问道:“母亲,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玫儿既然受了攻击,惠儿为何毫无防备,依旧陷入了他人之手!”

困在军中,难道当真是新帝属意行事!

徐立前无法相信,以“仁德”著称的新帝,会行此小人行径!

“玫儿跟着你们父亲,住的是你父亲当年置办的小院,并未与徐家联络。”徐夫人对徐立前此时的表现还算满意,道:“惠儿跟在老爷子身边,住的是徐家离京城几十里外的一个田庄。她们姐妹进京之后并未照面,所以,惠儿没有及时得到消息。”

“不对。”徐立前冷静下来之后,就发现了诸多疑点,皱眉道:“父亲武功高强,怎么会让玫儿落入他人之手?惠儿与祖父既然住在田庄,必然有徐家护卫守护,怎么会轻易就被掳走了?”

“掳人绝非光明行径,他们也只能出动少许人手,总不能是大举进犯!”徐立前说道这里,一时间又想到了许多——

若是新帝堂堂正正向徐家发出诏书,用大义压迫徐家,征用借用粮草……徐家迫于民意,怕也不得不给出一些东西!若徐家真的一点不给,那新帝在出兵囚了徐家人,甚至强行查抄徐家的产业,虽然依旧会于新帝名声有碍,但总也好过现在这样去做了绑匪!

☆、184 给不给

徐立前眼中不禁流露出一丝失望。

这半年来,高仁节几次宴请他畅谈家国民生,从最初因为太上皇执迷不悟的忧虑和对仁德太子的惋惜赞赏,到新帝登基之后他激动万分意气风发曰大夏中兴有望……徐立前心中,一直也是对新帝有着强烈的信心和期望的!

没想到……

或许,新帝是因为形势危及之下,一时间思虑不周吧。又或许,这其实并非是新帝的属意,而是朝中一些忠心之士,为解困局,而私自行事?

徐立前定了定心神,看向徐夫人。

徐夫人欣慰地道:“你听到消息之后,没有冲动做出判断,这很好。”她不再看徐立前,淡淡地道:“你父亲几人去京城,没有与徐家人接触,只是隐居在偏僻小院,是有意藏匿了行踪的,不愿外人知晓的。因为你父亲有些事情要悄悄去办,不能时时守在玫儿身边,所以才在泄露了行踪之后,被人钻了空子,趁着玫儿单独在家的时候,将她带走了。”

“至于惠儿……”徐夫人再次抿了抿唇,道:“徐家的女儿,除了玫儿和惠儿,清丫头于年轻于家中称病不见人,实际也被我那兄长带到了京城。”徐夫人顿了顿,淡淡地道:“他们父女二人如今住在太子府。”

徐立前再次愣了愣,随即有些恍惚,没有开口。

“玫儿一次在街上认出了徐清,尾随她的马车到了天家街,见到徐清进了太子府的同时,也见证了新帝派兵诛杀两王府的情况。她心忧自己姐姐,又因为遇到了血煞,心中郁结,于是病倒了。”

“莫仁去太子府上请出徐清唤醒了玫儿……”徐夫人微微摇头,淡淡地道:“他们的行踪也因此暴露了。”

而夏长渊一个吟诗作画的文人,带着女儿在京城偏僻的小院居住,见得又是自家的亲人……只怕没有人会认为,仅仅是这样,他们就会遇上危险吧?

“至于惠儿……”徐夫人淡淡地道:“那日,徐大老爷匆匆出城拜会老爷子,两人密谈之时,惠儿正在与胡不为于梅林品茶赏花,被八个白衣人突然袭击,只片刻就带走了惠儿。”

“流苏放出求救信号。”徐夫人道:“但护卫们却没有与白衣人碰面。他们到了梅林之时,已经晚了。再后来,我的查到了惠儿被带去了鹰卫大营……无力营救。”

徐立前只觉得一阵阵心寒。

他不傻,当然知道,徐夫人这一番话中,到底藏着一个什么样的信息!

他的亲伯父,怕是亲自设计了绑架自己两个侄女之事!而祖父……

徐夫人仿佛没有发觉徐立前的心痛难过一般,继续道:“唔,他们拿捏了我女儿的命,向我讨要两百万两银子,其中至少要有五十万石的粮食。”

她的话停在了此处,像是说完了。

徐立前心绪纷乱起伏,许久方才回神,苦涩地问道:“母亲,您有什么打算?惠儿她……”

他当然想要赎回徐惠!

二百万两银子,于徐家和徐夫人来说,其实是个不算太大的数目。

徐立前心头却又无比难受!

他难以接受如此羞辱逼迫!心中不愿意向“恶行”妥协!

但他心底又隐隐希望,徐夫人能愿意拿出这些钱财粮食……不仅仅是要赎回徐惠,而且他想要看到,有了这粮食钱财,新帝和大夏能够度过这个难关,而后肃吏治行仁政……

“二百万银子么,不多。”徐夫人问徐立前道:“立前,你也是历练许久,算是成年了……我问你,你觉得我该不该给呢?”

徐立前闻言心底就是一颤,半晌,才缓缓地道:“回母亲,我不能决定。若是不给,只怕万一真的害了惠儿的性命,为了一点儿银子,实在不值得;但若是给了……徐家的只怕无法再独善其身了。”

徐立前说到这里,心中无比苦涩:徐家好不容易才有今日的风光,真的就要因为一个徐惠,就……

他读过史,知道有许多许多,为了国,为了家,而不得不牺牲掉其中某一人的例子!

徐夫人身为家主,为整个家族发展计,也不是不能牺牲掉……惠儿的吧?

徐立前心中又抽痛起来。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徐夫人微微摇头,似乎对于徐立前的这个答案,并不满意,道:“这几个字,玫儿那丫头比你理解的好多了。”

她从袖口中取出一张纸,道:“这是玫儿脱身之后给我写的信,你看看。”

徐立前一怔,恭敬地接过纸张,快速地看起来。

徐玫并未写太多东西。

但其中意义,表达的很清楚:那就是劝徐夫人暂且不要因为她被抓而动怒,要给大夏和新帝捐一批银钱粮食。而后列出了几点理由——

其一,一两百万的银子,对于一人一家是大数目,但对于一国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大局。大夏想要恢复元气,根本不是一日一年之功。只要徐家不是倾全族之力支持大夏,以徐家在海上贸易的地位,各方势力依旧不能轻动徐家。因而,或许徐家在他国产业会受点儿影响有点儿损失,但损失绝不会大;而徐家捐出这一笔银钱,在普通百姓眼中却是一笔巨款,徐家能凭此一举赢得民心,以此引导舆论杜绝朝廷再次索要:徐家已经给出一大笔钱粮救急了,你皇室和朝廷还要怎样?这大夏是姓赵的,不是姓徐的!徐家也是个商人,又不是大官!你朝廷上下那么多人难道吃白饭的,靠一个商人撑着?民间还有救急不救穷的话呢!

其二呢,很简单,徐玫写着,若是徐夫人愿意为大夏“救急”一次,会让夏长渊高兴,让徐立前高兴,于是夫妻和睦母子相得,一家人和和美美的……

就这两点。

徐立前在看到“恐大兄与母亲因此生出隔阂”不禁有些不自在,又叹服道:“我的确没有玫儿思虑周全。”

☆、185 出面

“能坦诚己身,也是难得。”徐夫人将那张信纸收起,冷冷道:“新帝怕并不知晓,周太傅已经手书一封,徐家其实已经将他想要的救急物资给准备好了的。”

“天下民心俱看好新帝,我徐家焉能站在天下人的对立面?送出一两百两银子的物资,让大夏有喘息之机,让大夏不至于被人催枯拉朽一般的分食吞掉,让眼下列国僵持的局面更长久,才更附和徐家的利益!”

各国纷争,彼此顾忌,谁也没有力量吞掉谁……那么,徐家才能以巨贾身份,保持住眼下的超然地位!

她如此想法做法,徐家许多人都不解,甚至有年轻人私下议论纷纷……让徐夫人很是意外的欣慰的是,她的小女儿,以十岁稚龄,竟然能看清形势!

她从前只觉得徐玫聪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