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好时光 >

第69部分

大宋好时光-第69部分

小说: 大宋好时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二〇章 名臣、名将() 
既是贵客,自当好生宽待。

    杨浩悄然吩咐,让掌柜亲自出面招呼,亦是为打探一下贵客身份。

    一老一少,两人进了雅间,要了些许酒菜,与一瓶梨花白。

    自斟自饮,相谈甚欢,并未有找女子陪酒,或是看演出的打算。

    也是!

    但从外貌气度上看得出来,这两位应该是稳重正直的君子,不屑于风/流俗气之辈。

    兴许还是朝中官员也未可知,尤其是那位老者,从年岁和气度推断,官职应该不低。

    至于那个中年男子,身上带着一股子锐意,似乎有一种金戈铁马,杀伐之气,莫不是武将?

    不多时,掌柜前来向杨浩禀报。

    “可知二人身份?”

    “回公子,应是朝中官员,似是从西北而归,那个年轻人似乎要去河北赴职,老者为他饯行。”

    “西北?”

    杨浩略微思咐,追问道:“还有什么?可有什么显著特征?”

    “老者倒是寻常,但那中年人相貌甚是俊朗,倘若年轻十来岁,绝对能迷倒一大片小娘子。”

    “比我还英俊吗?”杨浩顿时眉头一皱,有些不服气。

    掌柜顿时讪笑道:“原本或与公子一般俊朗,可惜的是…那人脸上有个金印,似是贼配军,年岁也大了,自然无法与公子相比。”

    西北、武将、杀伐气、英俊、金印……

    杨浩心中默默念叨这些关键词,默然想到一个人,心头不由猛然一震。

    “可听到他们彼此的称呼?”

    “不真切,隐约听到中年人呼老者为庞公,老者口中所呼似是‘汉臣’。”

    庞公?

    汉臣!

    杨浩脑中灵光一闪,心中猛然一动,吩咐道:“准备好酒好菜,我亲自去招呼二位贵客。”

    ……

    自从大宋话本戏出现,再到明清演义流行。

    口耳相传之间,很多历史被扭曲,某些历史人物,完全被颠覆,甚至被莫名黑化。

    陈世美算一个,本人应该是后世清朝顺治年间一个为官清廉,刚正不阿的地方官。

    也不知是得罪了谁,莫名其妙成了包公铡下亡魂,天下第一负心汉,反差巨大。

    如果说陈世美兴许是巧合,那大宋有几位名臣,绝对是被人故意黑了。

    大将军潘美,明明是与曹彬齐名的开国大将,一介忠良。

    结果到了演义中,成为了害死杨业,私通辽国的奸臣,着实冤枉。

    还有一位便是庞籍,宰辅重臣到了演义中成了权倾朝野,上欺君王,下害贤臣的大奸佞庞太师。

    实际上,庞籍压根就没有女儿入宫为妃,更不曾担任太师。

    仔细说起来,庞太师的原型更像是被夸张化的张尧佐,却莫名让庞籍背了黑锅,也不知是何缘故?

    杨浩觉得“有趣”的是,张尧佐的儿子前脚刚走,庞籍后脚就来了。

    气定神闲的老臣,称为庞公,除了从西北归来,担任枢密副使的庞籍,还有旁人吗?

    至于那位面有金印的中年帅大叔,被呼位“臣”。

    狄青,狄汉臣!

    是他吗?

    端着美酒佳肴进门的时候,杨浩当真有些小激动。

    张山甫那等不速之客,他是唯恐避之不及。

    庞籍或许罢了,但是狄青…

    杨浩着实有些小激动,有些迫不及待想要一睹名将风采。

    ……

    杨浩登门,老者微微错愕,旋即笑道:“老夫正想着华阴县子在不在,是否有缘一见,没想到自己来了。”

    “庞公光临,小店蓬荜生辉,小子亦不胜荣幸。”

    杨浩笑道:“特地备了些许美酒佳肴,还请庞公笑纳!”

    “杨三郎果然名不虚传,耳聪目明嘛!”庞籍哈哈一笑,算是承认了身份。

    杨浩笑道:“嘿嘿,庞公谬赞,贵客登门,小子自当一尽地主之谊,好生款待。”

    “汉臣,瞧见没有,这就是曾与你提到的杨三郎,受扶摇子点拨过的少年。”

    庞籍笑着向对面的中年人道:“还有与西贼谈判,以及辽夏呆儿族之战,也都是他的主意。”

    神仙弟子没有让中年人意动,但提到辽夏之战,顿时眼眸一顿,露出欣赏目光。

    “原来如此,妙计奇策,少年英雄啊!”

    杨浩笑道:“小子年少德薄,当不得狄将军如此称赞。”

    “哦?你认识我?”

    狄青,果然是他!

    杨浩仔细打量一眼,诚如掌柜所言,相貌堂堂,丰神俊朗。

    据说其子狄咏相貌俊朗,被东京少女争相追逐,连皇帝见到都称其“人样子”。

    有子如此,狄青的相貌自然不会差,可惜了脸上那块金印。

    大宋坑爹的“贼配军”制度,哪里是什么重文轻武,简直是作践武将,想想都觉得可悲。

    “狄将军抗击西贼的悍将,大名如雷贯耳。”

    杨浩笑了笑,如今的狄青名气有限,他真正的荣耀和光辉还在后面。

    然而,荣耀之后的悲剧也让人唏嘘,不知道这一世…能否帮他避开?

    “没错吧,老夫说他消息灵通可有错?如果连你狄汉臣的名讳都不知道,如何能想出那等分化辽夏的妙计来?”

    庞籍笑了笑:“说起来,老夫还得感谢你,多亏你的主意,老夫在谈判桌上才能底气十足,最终为大宋省了不少钱财。”

    “哪里,小子不过是信口胡诌,是诸位相公谋划得当。”

    “谋划倒是得当,可惜希文、稚圭都已不在东京。”

    庞籍叹息一声,似乎颇为难过,看样子他与范仲淹有着相似的立场。

    庞籍续道:“从庆州归来时,韩稚圭曾向老夫提到你,老夫便心心念念,回到东京一定要来瞧瞧。

    普天之下,能让希文、稚圭都另眼相看的少年可不多。”

    “没让庞公失望吧?”

    “还好!”

    庞籍沧桑的脸上浮起些许欣慰笑容,端起酒杯品了一口,悠悠道:“不仅有谋略奇策,酿酒美食也是好手啊!”

    “庞公谬赞了,不过是有幸得遇异人,学了些许而已。”

    “嗯,得遇异人是你的运气,只是不知…你胆识如何?”

    见庞籍目光灼灼瞧着自己,杨浩心里咯噔一下,小声问道:“不知庞公此言何意?”

第一二一章 无法拒绝的理由() 
庞籍突然有此一问,让杨浩宛如丈二和尚,有些摸不着头脑。

    询问之后,庞籍只是淡淡一笑,不作回答,故作高深。

    到底怎么回事?

    和胆量有什么关系?

    难不成要做什么冒险之事?

    奈何无论怎么问,庞籍以为狄青饯行为名,始终拒不回答,让杨浩心痒难耐,莫名其妙。

    直到数日之后,在枢密院再度见到庞籍,杨浩才知晓来龙去脉。

    “杨三郎,可愿往西北一行?”

    “嗯?”

    被庞籍这么突兀一问,杨浩不由一怔,默然无语。

    “是这样,与西贼议和之后,朝廷在保安军、镇戎军要开设两处榷场。”

    庞籍笑道:“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你的主意。”

    “是…”

    杨浩讪讪一笑,顿时有种不祥的预感,也许当初自己不该多嘴的。

    看到庞籍老谋深算,意味深长的眼神,杨浩顿时想到了几个词……言多必失,祸从口出。

    没准,给自己挖了个坑。

    “你这个主意不错,与西贼与榷场贸易,控制用度命脉。可西北之地,多是军伍将领,少有人懂经营之道。”

    “怎么会?”

    杨浩笑道:“别的不说,韩公如今不是在庆州嘛!”

    韩琦!

    能够担任宰相的人,岂能不懂经济贸易之道?

    “韩稚圭擅军政,却不擅贸易财货,何况…他的身份太显眼了。”庞籍当即摆手,将韩琦排除在外。

    “本来老夫打算从三司户部派人前往,不过回到东京,听了官家的一番话,老夫改了主意,觉得你合适。”

    “庞公莫要玩笑。”

    “你觉得老夫堂堂西府枢相之一,会与你玩笑吗?”

    见庞籍面色凝重,颇为严肃,杨浩无奈摇头,轻声道:“还请庞公明示。”

    “听闻你对官家称,向灵夏售卖酒水、日常用品、丝绸、茶叶、奢华之物,对吗?”

    “是!”

    “以此养成西贼骄奢之风,还能赚回每年的岁赐?”

    “是!”

    “那就好!”

    庞籍笑道:“老夫与西贼议和,最痛心的便是岁赐,数十万的银绢就这么便宜了西贼,实在可惜。

    如果能悉数赚回来,还能兵不血刃,疲惫西贼,实乃妙计,求之不得。”

    “庞公谬赞了。”

    杨浩讪讪一笑,当此之时,夸赞好像都是陷阱,反而让人害怕。

    庞籍悠悠道:“妙策不假,但总需要有人推行,本来那日去过杨楼之后,觉着你比三司户部的官吏强得多。

    杨三郎,可愿往西北走一遭,担任镇戎军榷场使呢?”

    呃……

    杨浩不禁迟疑,若非觉得不太礼貌,真想一口回绝。

    镇戎军在哪?

    后世的固原。

    本就是荒凉苦寒之地,又处在宋夏接壤之处,稍微有个风吹草动,边界冲突什么的,首当其冲。

    虽说两国签订了盟约,现在是议和停战状态,但李元昊此人性格暴戾善变,西贼更无诚信可言,说不定……

    太危险了。

    虽不是君子,但杨浩也不想立于危墙之下。

    “杨三郎,别忙着推辞,好处自然也少不了你的。”

    庞籍笑道:“榷场初开,多少商贾想要扎进去都没有机会,现如今……可是拱手将财运送给你。”

    “呃…我在东京……”

    杨浩很想说,自己不差那点钱,但话到嘴边,却发现不好开口。

    “梨花白,还有你家那些日用品,你都放心交给旁人吗?

    还有你对官家提出的计策,难道你不愿为朝廷出力?”

    庞相公这是不开口则以,一开口高度上升,帽子有些大啊!

    “不不,小子也算是朝廷命官,为国效力还是分内之责。只是东京这边摊子不小,小子轻易也走不开。”

    原则性问题,杨浩当然不敢犯错误。

    “听闻你的作坊已然扩建,一切有条不紊,下属的几个掌柜、伙计熟门熟路,又有朝廷照拂,你何须担心?”

    庞籍道:“反倒是你家货品在西北的销路,你敢放心给旁人?”

    “庞公,敢问这是你的意思,还是官家的意思?”

    这是个原则性的问题,如果是皇帝的意思,那就根本无从拒绝。

    庞籍笑了笑道:“老夫的提议,官家没有反对,却也不勉强,让你自己选。”

    “敢问庞相公,为何一定是小子?”

    “去了就知道。”

    “好吧…”

    杨浩顿时无语。

    庞籍悠悠道:“倘若你实在不想去,老夫也不勉强,不过将来千万莫要后悔。”

    “后悔?”

    “听闻西贼驱从大批被俘宋人,尤其是工匠,营建榷场房舍、道路。

    听闻你的叔父杨守业是个工匠,在定川寨一战中下落不明……”

    “庞公,不必多言,我去!”

    杨浩答应了!

    能让堂堂枢密副使如此苦口婆心,本就不好拒绝,杨浩其实已经做好“被迫前往”的准备。

    推辞之言,不过是讨价还价,多要些许让步和利益罢了!

    但庞籍搬出了杨守业,杨浩实在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虽说与其素未谋面,但有叔侄名分,在这年头是关乎孝道的大事。

    更重要的是为婶娘和杨雪着想,孤儿寡母着实不容易。

    婶娘杨田氏,就靠着一个生死不明的念头撑着,心里一直惦记着丈夫,杨浩已经好几次看到婶娘默默垂泪。

    杨雪每每看到旁的孩童有慈父疼爱时,也会流露出羡慕神情。

    无论自己这个兄长给她多少关心与宠爱,都无法替代“父爱”的重要性。

    当初也曾承诺过,会想办法寻访叔父下落,之所以给范仲淹、韩琦提那些建议,也正是出于这个目的。

    可惜前番西夏放回来的被俘兵卒中并无杨守业,空欢喜一场。

    根据枢密院的探查,李元昊阴奉阳违,显然没有放归所有人,仍旧有大量宋军兵卒工匠滞留西夏。

    叔父杨守业或许就在其中,说不定而今就在镇戎军建房修路。

    庞籍言下之意,让自己前去主持榷场贸易,并给予足够优惠便利,更是亲自寻访叔父下落的良机。

    杨浩,实在找不出拒绝的理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