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极品公孙策 >

第5部分

极品公孙策-第5部分

小说: 极品公孙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宰辅大人,那咱家就带二位公子去觐见皇上了。”传旨太监也跟丁谓施礼。

    “公公走好。”丁谓摆了摆手,示意让三人离开。

    进了垂拱殿之后,公孙策并未觉得有何特别,包拯的脸上却浮起一丝惊讶。因为,他看到朝堂上站着的那人正是自己昨日遇上的那位老者,他穿着的是王爷的朝服。

    “大胆,还不赶紧给皇上、皇太后行礼。”那太监见包拯、公孙策二人不识宫中礼数,便连忙提醒。

    “草民包拯、公孙策叩见皇上、皇太后。”

    听传旨太监这么一说,包拯、公孙策二人赶紧给那皇上、皇太后行叩拜之礼,他们可不想就这样以什么大不敬之罪名葬于此,那样也太不值了。

    大丈夫不惧死,但绝不可以死得毫无价值,这就是公孙策对大丈夫生死之义的看法。

    “平身吧。”左侧帘幕之后的刘太后声音低沉却气势逼人,有她在仁宗皇帝不敢做什么决策。

    “谢太后娘娘。”

    包拯、公孙策又叩拜一下,才站起身来。

    “听八王爷说,你二人智慧过人、屡破奇案,并称庐州双侠,公孙策更有大宋第一才子之名是吗?”

    “回太后,草民与公孙策二人不敢自称智慧过人,但只要我二人可以做到之事,定当全力以赴。”包拯回答着刘太后的问题,声音淡定,丝毫没有怯懦之意。

    “公孙策,你呢?”刘太后又问。

    “回太后,包拯所说正是公孙策心中所想。”公孙策尽量压制着自己言语的不羁,但语气里还是稍稍带着一丝傲气。

    “好,听你二人的语气果然是胆识过人,那接下来的事儿就听八王爷交代吧。八王爷,就按你说的办吧。”

    刘太后没有动怒,她并非一个喜欢阿谀逢迎之人,虽然她垂帘临朝,也有倚用宦官、放纵外戚的错误,但不至于危害社稷。

    对刘太后的治绩,《宋史》里有一段大体公允的评论:当天圣、明道间,天子富于春秋,母后称制,而内外肃然,纪纲具举,朝政无大阙失。

    “臣领旨。”

    原来那个着王爷朝服之人,就是大宋有名的八贤王,友情提示,历史上并无此人,八贤王乃《三侠五义》里杜撰出的一个文学人物。额,似乎说多了,我不是在写历史。

    好吧,就此打住,回到小说里。

    八贤王刚正廉明,深受百姓爱戴,在朝中上下亦是大有威望,就连刘太后也对其礼让三分。记住,是礼让,并非忌惮,若发生冲突,以刘太后的势力是有机会除去他的。

    (本章完)

第8章 现场,一无所获() 
三日内,两大朝廷命官死于非命。

    三司使朱培惨死在回京路上,脸上被刺上了奸贼二字,吏部尚书全家被杀,房屋被焚,而高权的尸体却是在郊外的一处密林里发现的。

    前一日刑部逮捕了一个疑凶,说可能是杀害朱培的凶手,不过无论如何逼问,疑凶却始终不肯认罪。

    八贤王将这两件案子交给包拯、公孙策二人处理,还给了每人一块儿金牌,金牌乃皇太后御赐,见金牌如见太后,有了金牌在手,查案之时若遇什么阻挠,可便宜行事。

    当然,这所谓便宜行事也只是形式上的,因为,二人既无官职,亦无实权,只有一个八贤王相助而已。

    朝廷已将包拯、公孙策二人彻查两宗大案之事通报各处,所以,即使没有御赐金牌,查案需要去的地方也不会受到什么阻拦。

    吏部尚书府。

    大宅后庭全部被焚,房梁垮塌,化作焦炭,残存的只剩下烟灰袭染的屋墙。

    血案发生在两天前的深夜,高权一家家眷、仆人三十余口被杀,包拯、公孙策前去查看之时,尸体已被抬走掩埋。

    同去的还有之前主持此案的开封府尹邓通,他说之前已派人勘察过现场,除了焦土瓦砾,什么都没有发现。

    “那死者的尸体现在何处?”公孙策随口问了一句,便四下查看,似是想在这一片瓦砾之中寻觅些什么。

    “尸体已经被掩埋了。”邓通回答道。

    “什么,掩埋了?”

    包拯一听说尸体被掩埋,便觉事情不对。在凶杀案里,尸体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可能留下线索的,而这位邓大人却说尸体已经被淹没了。

    看来,这件案子不会是简单的凶杀案而已。

    “啊,是这样的。”邓通连忙解释,神色言语显得很是镇静,“尸体太多,怕会引发疫病,所以,便将尸体掩埋了。”

    “三十多条性命,岂能如此草率行事?”

    听邓通书说什么怕引发疫病,虽然他的样子看上去很平静,不像是在说谎,但包拯还是觉得什么地方有些不对劲儿,可一时间怎么也想不出究竟是什么问题。

    “不过,高权本人的尸体还在。”

    “什么,为什么他的尸体没有被处理掉呢?”包拯没有想到居然还有尸体留下来,这让他觉得此事更加蹊跷了。

    “因为并非与其他家眷一样惨死府中,他的尸体是在郊外密林里发现的”

    “西郊密林?”

    包拯感到有些惊讶,因为尚书府是在南城,而离西郊密林将相距五十余里,家眷惨死家中,高权本人的尸体却出现在西郊,这确是有些奇怪。

    “对,是有人出去采药时经过密林发现尸体的。”

    “那尸体现在何处?”

    “在刑部停尸房。”

    “刑部?”包拯觉得有些意外,这尸体怎么会放在刑部。

    “啊,是这样的,”看出了包拯脸上的疑惑,便又跟他解释,“三日内,两大朝廷命官惨死,关系重大,所以,之前虽是由我这个开封府办理,但相关人员、物证都是由刑部看管的。”

    “如此说来,那疑犯和三司使朱培的尸体也在刑部了。”

    “不错,正是如此。”

    “那邓大人可否带我们去刑部看一下尸体?”

    “当然,皇太后已班下懿旨,朝廷上下大小人员都要全力配合二位公子调查。”

    “那好,我们现在就……”刚说要去刑部,包拯发现身旁的公孙策不见了,“公孙,你在哪儿呢,走了。”

    “啊,知道了,这就来。”

    公孙策的声音从右前方传来,接着他便从一面几乎要倒塌了的废墙后面走了出来,衣袖和青衫上都染上了一些烟灰。

    “公孙公子,是否有何发现?”公孙策走过来后,邓通见其这般模样便问道。

    公孙策摇了摇头,似是很失望的样子。

    “没有,弄了一身灰,却还是什么都没发现。”

    刑部,停尸房。

    这吏部尚书高权就是开篇提到的密林中被追杀的老者,公孙策先检查了他的尸体。

    “公孙,什么情况?”一旁的包拯问道。

    “高权身上共有三处伤痕,后背为暗器所伤,且暗器上有毒,暗器已经不见了,从伤口上推断应该是长形毒镖之类的暗器。前胸偏右有一处刀伤,再有就是左手手臂上有擦伤,应该是逃跑时摔倒所致。”

    “致命的是哪一处?”

    “暗器上涂有剧毒,不过,致命的一处应该是前胸的刀伤,刀伤并未伤及要害,是失血过多而死。”

    “那凶手应该是几个人?”

    “这无从推断,如果去死亡现场的话,说不定会有线索。我们继续检查其他的尸体吧。”

    公孙策接着又检查了三司使朱培和随行护卫的尸体,你应该想到了,这就是开篇被黑衣人所袭的马车上的人。

    “朱培身上只有一处剑伤,死于一剑封喉,脸上被刺有奸贼二字,凶手应该跟朱培有血海深仇,如果奸贼是真的,那背后一定还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隐情。”

    “那八个护卫的死因呢?”

    “也都是死于剑伤,而且可以断定,是为同一个人同一把剑所杀,不过,有一点很奇怪。”

    “什么奇怪?”

    “八个人中有七个人都是一招毙命,而有一个人身上却有两处伤口,前胸和咽喉各一处,咽喉处为致命伤。”

    “两处,如果凶手是可以将敌人一招解决的,那他在死者身上留下的两处伤口说明……”

    “对,就是那样。”

    “啊,是什么?二位的话邓某怎么也听不懂啊。”包拯、公孙策二人的对话,在那邓通看来犹如天地交谈,他虽不算愚钝却也根本听不懂啊。

    “没什么,邓大人,可以带我们去看看发现高权尸体的地方吗?”公孙策笑了笑,他并不想让邓通知道,因为,他对此人心存怀疑。

    “二位不要先去看看刑部大牢里的疑犯吗?”

    “啊,不用了,我们想先去一下那片密林。”包拯和公孙策很有默契,或许,这就是智者心灵相通吧。

    一番查验过来,已过未时,不免让人觉得时间过得有些快了。

    包拯、公孙策二人出去时,碰到了八贤王府上的侍卫统领沈楚,就是前一天包拯遇见的那个跟在八贤王身边的那个护卫。

    沈楚说在包拯、公孙策二人查案期间,刑部大牢将会由王府的侍卫接管,以便两人查案。

    (本章完)

第9章 密林,真假现场() 
青石密室

    狭小的房间内只有一张长形石桌,七只石凳,主位一只,左右各三只。

    一青铜烛台置于中央,烛光有些微弱,却也刚好可以将房间照亮。

    五个头戴面具之人分坐于其中五只石凳上,居于主位之上的面具为金色,左一为银色,右一、左二之位虚空,右二为黑色,左三为红色,右三为绿色。

    此五人为案件的幕后黑手,正于此秘密商议有关刘太后钦命包拯、公孙策二人查案之事。

    “皇太后居然会将如此两件大案交给两个没有官职之人去办,可真是让人意外啊。”红色面具之人摇头道,他似乎对包拯、公孙策二人很是不屑。

    蓝色面具之人发出轻蔑的冷笑,道:“想来又是八王爷出的主意,不知那个老匹夫又在耍什么把戏啊。”

    “对于包拯、公孙策二人,诸位可有什么了解?”主位之上的金面人声音低沉,与那红面人、蓝面人不同,他似乎对这包拯、公孙策二人并无轻蔑之意。

    “包拯、公孙策,”左一位子上的银面人顿了顿,“我也有所耳闻,此二人号称庐州双侠,学识渊博、才智过人,公孙策更有大宋第一才子之称。”

    “不错,正是如此,”金面人点了点头,“所以,对此二人绝不可掉以轻心,否则,我们将会输得很惨。”

    ……

    黄昏,西郊密林。

    邓通引路,包拯、公孙策他们三人骑马来到了发现高权尸体的密林。

    秋风冷寂,枯叶落了一地,林间弥漫着一抹肃杀之气。他们到了邓通口中发现尸体的地方,四下查看,却还是一点线索都没有。

    高权身上有三处伤痕,而地上竟连一丝血迹都没有,这难道不是很奇怪吗。

    邓通说他们发现尸体时,地上是有血迹的,现在没了。可能是因为风大,地上又多是枯叶,染血的树叶被风吹走了。

    包拯、公孙策二人表示同意邓通的说法,又说天色已晚,二人明日再去刑部见疑犯,让邓通先回去,他二人也该回自己的住处了。

    三人一起出了密林,在岔路口处分开,邓通去了通往城内的路管道,而包拯、公孙策二人则是上了去北面的路。

    因为,二人所在的澄空别院在开封城的北面。邓通走远后,包拯、公孙策二人又折了回来,再次踏进了那片密林。

    他们怀疑邓通所指之处并非高权被杀现场,有两种情况:一是邓通所知的案发地就是方才三人去的地方,二就是邓通故意隐瞒,将二人引至别处。

    “公孙,怎么办,不如我们分头找。”

    “不,”公孙策摇了摇头,“既然此事绝不简单,背后的势力一定很可怕,这密林既是案发之地,若你我落单恐怕会有危险,所以,天黑之前我们必须离开。”

    “那,”包拯眼神向左倾斜,想了一下,“如果邓通有意隐瞒,那他一定会将我们带到离真正的案发现场较远的地方,对了,从高权尸体上可以得到什么线索。”

    “从高权尸体上的伤痕可以推断出,高权应该是被人追杀,而后逃至密林,途中后背被杀手的暗器击中,摔倒在地,倒地之前左臂应该先碰在了树上,被树皮擦伤了。”

    “而后,高权从地上爬起,继续跑,但没跑多远,就被身后的杀手追上了,杀手在其胸前又加了一刀,不过,这一刀有些奇怪。”

    “你是指这一刀砍在了前胸偏右,而并非致命要害。”

    “对,我想那个时候一定发生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