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极品公孙策 >

第7部分

极品公孙策-第7部分

小说: 极品公孙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孙琬儿不知在做着什么美梦,伏在上官凌静怀里发笑,无邪的孩童,梦里的笑声都是那样的天真,那样的烂漫。

    看着拥在自己怀中的公孙琬儿,她笑了,那一刻,觉得她就是自己的妹妹,至亲爱的妹妹。

    她的心,仿佛在一瞬间变得不再孤单。十几年来,她从未有过此刻这般感觉,那样的温暖,那样的感动。

    翌日,清晨。

    公孙策、包拯二人如约带着公孙琬儿和上官凌静二人一起离开。昨夜,公孙策说是让她二人一起跟着去查案,实则并非如此。

    昨天是他们接到查案任命的第一天,结果就在当天遭遇刺杀,可想而知,背后的势力绝不容小觑。

    他们既然可以掌握包拯、公孙策二人的行踪,那他们住在澄空别院之事自然也不会不知。

    因为担心幕后势力对付自己不成,会对家人下手。他们才会一早便带着公孙琬儿和上官凌静离开。

    他们两个的确是去查案,却并未打算让二位姑娘也跟着一起去,只是想找个安全的地方将二人安置下来。

    最终,他们选择了八贤王府。

    八贤王身份非同一般,而在这京城,除了八贤王府,他们也想不出哪里是安全的了,所以,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如果没有昨夜遇刺一事,今日他二人的第一站应该是是刑部大牢,因为他们还没有见过所谓的疑犯。

    不过,为了公孙琬儿和上官凌静的安全,他们没有先去刑部大牢,而是去了八贤王府。

    他们一行四人进八贤王府时没有受到任何阻拦,因为,八贤王之前交代过了,只要是包拯、公孙策二人前来,不用通禀,直接让其进去即可。

    公孙策将公孙琬儿和上官凌静给八贤王介绍了一下,而他介绍上官凌静时,竟然说她是自己的义妹。

    包拯虽不知公孙策为何如此说,但想来他一定有自己的理由,便也没问什么。

    包拯是没什么,他的话可着实让那上官凌静倍感意外,她怎么也不会想到公孙策会说自己是他的妹妹。

    虽然,她做梦都希望,自己可以有一个公孙策这样的哥哥和公孙琬儿这样的妹妹。但那样的话无疑让她有些意外,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是好。

    倒是那公孙琬儿脸上丝毫没有惊讶之色,一双精灵的大眼睛望着二人发笑。

    因为,从一开始,她就已经认定上官凌静是自己的姐姐了,所以,昨夜在梦里都会那样在她怀里撒娇。

    “嗯。”八贤王点头笑了起来,“哈……”

    “王爷为何发笑?”公孙策虽然聪明,却还是不知道这个八贤王在笑什么,因为,他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笑点啊。

    不禁八贤王发笑,一旁的包拯的脸上也浮起一丝浅笑。公孙策打量着身旁的包拯,问道:“喂,你又在笑什么?”

    八贤王笑道:“看来包公子是知道本王为何发笑了。”

    公孙策看了看八贤王,又将目光转向包拯,脸上挂着一丝疑惑,还有那么一点儿愤怒。

    “正是,”包拯解释道,“王爷的意思是公孙策这两个妹妹加起来刚好是一个公孙策啊。”

    “什么意思?”公孙策还是没听明白。

    “琬儿天真顽皮,上官姑娘空灵文静,她们两个加起来刚好是一个半分儒雅,半分不羁的公孙策啊。”

    “哈……”八贤王大笑道,“包拯果然是包拯,本王正是此意。”

    “王爷,”包拯收起了脸上的笑容,目光也变得深沉,“其实,我们今日前来是有事想请王爷帮忙。”

    “哦,”包拯、公孙策二人断然不会无事前来来王府,八贤王摆了摆手,问道,“有什么事尽管说吧,只要本王可以做到的,断然不会推辞。”

    “王爷,昨天我们去西郊密林查案,天黑时却遇到黑衣人袭击,公孙更是为暗箭所伤。”

    “什么,竟有此事。”说到被刺杀,八贤王脸色也显得有些惊讶。

    “我和公孙二人昨日才接手此案,当天晚上就在与案件有关的密林遭遇刺杀,所以,我们有理由怀疑,这两件案子的幕后黑手身份绝不简单,很有可能是朝中大员或王宫贵胄。”

    话至此处,包拯稍稍顿了顿。

    “我们担心幕后黑手刺杀不成,会对我们的家人下手,所以,今日前来是想请王爷让二位妹妹在王府暂住。”

    “那你就不怕本王就是那个幕后黑手吗?”八贤王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道。

    “是啊,我们居然忽略了这个问题。”包拯笑了笑,“那王爷你是吗?”

    “你说呢?”

    “什么,”公孙琬儿拉着公孙策的手,一脸不开心的问道,“哥,我和静姐姐以后真的要住在这里吗?”

    “对啊,”公孙策笑了笑,拍了拍公孙琬儿的肩膀,“琬儿听话,这也是为了你们两个的安全着想。”

    “可是,这里是别人的家啊,可不可以不住啊。”

    “怎么了,小姑娘,”八贤王一脸和蔼的笑意,“舍不得你这个大哥吗?不过,你不要担心,我这个老人家府上西庭的园子刚好是闲着的,你可以和你的大哥一起住在那里。”

    “公孙策啊,以后你们要查案,如果一直住在郊外的园子也不方便,所以,你们就和这位小姑娘一起住到本王的府上来吧。”

    包拯、公孙策二人相视一下,而后齐声应道:“那就多谢王爷了。”

    (本章完)

第12章 疑犯,少侠蒙难() 
刑部大牢

    将二人安置好后,公孙策、包拯便连忙刚到了刑部大牢。因为,牢中还有一个疑犯在等着他们。

    赶到大牢之时,邓通已经候在那里了,说是昨天听他们说今日要来见疑犯,所以,便一大早就在此等候了。

    疑犯被单独关押在一间重型牢房里,其他牢房都是木条围着,而这间牢房却是铁质结构。

    邓通说此疑犯武功高强、极其残暴,被抓之前,他在一间叫做会楼客栈里,官兵是用了极其卑劣的手段,在其饮食里下迷药,才得以将其擒获。

    令包拯、公孙策大感意外的是,这个疑犯居然是一个看上去也即十七八岁的少年,这比他们想象中的相差很大。

    不过,有一点倒是也符合二人所想,就是疑犯年纪不大。

    可是,面前之人却完全不像这个年纪的孩子那样,看上去很是冷峻,比寻常人家的孩子多了一丝成熟。

    疑犯看了公孙策、包拯一眼,便又将眼睛闭上,靠在墙上休息。

    包、策二人对视一下,而后包拯说让邓通带他去看一下发现的证据。

    邓通说过,客栈的伙计发现疑犯身上带着一块儿玉佩,那块儿玉佩在官府张贴的缉捕榜文里提到过,是一块儿灵蛇玉佩,乃朱培的家传之物。

    此前,他一直都带在身上,遇害前也是带着的,而发现尸体时那块儿玉佩却不见了。所以,官府便张贴榜文,悬赏捉身带灵蛇玉佩之人。

    客栈伙计发现后,便去跟官府通报,为了减少伤亡,官兵捉拿时便让客栈伙计在疑犯饭食里下了迷药。

    邓通带包拯去看那块儿所谓的证据玉佩,而公孙策则留在了牢中,因为,他这么做只是想将邓通支开,让公孙策可以单独审问疑犯。

    其实,邓通可以看出这二人的意思,不过刑部大牢已被八贤王府上的人接管,他也无计可施。

    公孙策让守卫将牢门打开,对于这个邓通口中武功高强、极其残暴的疑犯,他似乎一点儿都不畏惧,走到疑犯身边,在地上坐下。

    “你不想跟我说点儿什么吗?”公孙策盯着眼前这个神秘的疑犯,不急不缓地问道。

    疑犯缓缓地张开眼睛,他也觉得很奇怪,他以为又有人来审问自己,无非是严刑逼供什么的。

    然而,这一次他猜错了,眼前之人衣冠楚楚,气质不凡,不像是贪官污吏,倒像是一个书生多一些。

    “你是谁,官府换人了吗?”

    “我不是官府的人。”

    “不是官府的人,那你怎么会和那个开封府尹在一起,不是官府的人,你又如何可以进来这里。”

    “我叫公孙策,刚才那个脸黑黑的是包拯,我们都不是官府中人,只是皇太后钦命我们两个来查办三司使和吏部尚书的案子,所以,才可以进来这里。”

    “是吗?”疑犯冷笑一下,直视着公孙策,“你是谁与我无关,总之,我没有你们要的东西。”

    “我们要的东西?”公孙策眼神微微向左上方倾斜,问道,“什么东西?”

    “什么东西应该问你自己。”

    公孙策虽然很想知道疑犯所说的究竟是什么,但也很清楚这并非易事,因为疑犯对自己是有所防备的。

    不过,他至少可以断定,邓通有事瞒着他们,甚至,他和这件案子的幕后黑手有关。

    “那你是凶手吗?

    “什么?”疑犯再次冷笑,“我是不是凶手?你这是在嘲笑我吗?”

    疑犯也觉得很奇怪,之前官府中人都说逼问他那件东西的下落,而从来没有关心过自己是不是凶手。

    因为,他就是官府中人陷害的。

    而面前之人居然说不知道那件东西是什么,还问自己是不是凶手。他是在装糊涂,还是真的不知情呢。

    如果是在装糊涂,那他最终还是要借机刺探那件东西的下落。如果不是,那他就和邓通不是同一路人。那样的话,说不定自己就有机会得救了。

    “嘲笑?”公孙策嘴角轻扬,问道,“此话从何说起呢?”

    疑犯又闭上了眼睛,不再说话,因为,他还不知道面前之人究竟是敌是友,虽也曾听过公孙策、包拯二人的美名,却还是不敢贸然相信。

    “看来,你还是对我有戒心,不过,这也正常。”

    公孙策慵懒的站起身来,浅笑一下。

    “我希望你可以明白,我和你之前接触的那些官吏不是一路人,我只是想查明真相,如果你是被冤枉的,我一定会还你青白。好了,既然你不肯说,那今天就先谈到这里吧。”

    公孙策起身离开,走到门口时,又转过身来。

    “如果你有什么话想跟我讲,就跟现在掌管大牢的沈统领说,让他传话于我。”

    说完之后,公孙策又停了一会儿,想看看疑犯会不会答复自己。

    不过,疑犯还是闭着眼睛靠着墙,没有想要理会自己的意思,于是,公孙策便只好先离开了。

    公孙策走后,疑犯睁开了眼睛,望着已经不见人影的牢门,回想着方才他跟自己说过的话。

    他必须尽快判断出这公孙策所言是真是假,他是想骗取自己的信任,还是真的只想查明真相。

    公孙策离开后便去找包拯,当邓通问起他有没有从疑犯身上查到什么时,公孙策只是笑了笑回答。

    “疑犯什么都不肯说,我都有点儿怀疑他会不会是个哑巴。”

    不管邓通相不相信公孙策所说的话,他都得装出一幅相信的样子。

    因为,他怕打听的多了,会引起公孙策的怀疑。却不知,第一次与他二人相见时便已经被怀疑了。

    离开刑部后,公孙策说今日先不查了,也该休息休息,说不定会有什么意外收获呢。

    与邓通分开后,包、策二人去了一家茶馆儿饮茶,当然并非只是饮茶这么简单。

    他们一方面也是想休息一下,当然更重要的是商讨一下案情,而不想让那邓通跟着。

    “怎么样,有什么收获吗?”包拯呷了一口茶,问道。

    “我还不能确定疑犯是不是被冤枉的,不过……”公孙策端起茶杯,也没有想要喝茶意思,只是静静的盯着手上的茶杯。

    “不过什么?”

    “不过,我想疑犯手上一定有什么东西是邓通特别想得到的,而无论邓通怎么威逼,疑犯始终都没有将那件东西拿出来。”

    公孙策将手中的茶杯送至唇间,却只是嗅了嗅,依旧没有喝下去。

    “东西,什么东西?”

    公孙策摇了摇头,回答道。

    “不知道,在牢房里时,疑犯说他手上没有我们想要的东西,而他所指的我们一定就是指邓通及与之相关的人了。”

    公孙策将杯中之茶一饮而尽,问道:“你呢,查到了什么?”

    “我看过那块儿所谓的证物玉佩了。那是一块儿浅水绿,玉质虽然名贵,看上去却像是新做的,并非什么家传之物。所以,什么朱培被杀之后身上的家传玉佩失踪,又在疑犯身上发现了的话都应该是假的。”

    “若果真如此,那牢中之人就应该不是什么疑犯,而是手上握有某样证据之人才对。”

    “有人陷害牢中之人,诬之为凶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