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 >

第67部分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第67部分

小说: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阎行冷笑着,手中稍稍加上力道,让周良认清当下自己的处境。周良感觉肩上的大手就像一座大手一样朝自己压过来,他心中暗暗叫苦,连忙说道:

    “还有,李公担心诸人思乡心切,回归凉州,在我等出营之时也派了一股骑兵尾随,暗地里护卫我等的行踪!”

    果然如此,阎行听完周良的话,心中暗暗感叹,李儒在定下这养寇之计后,就将己方的所有退路给封死了。不难想象,其他“流寇”若是生出了其他企图,不顾己方留在董营的人质,想要趁机脱离李儒的控制,那么那些一直尾随,隐藏在暗处的汉军骑兵就会适时地杀出,用雷霆万钧之势将这些桀骜不驯的“流寇”斩尽杀绝。

    “还有呢?”阎行继续问道。

    “临行之时,李公还特意吩咐我,平日里可多听多记,若是事有不济,大可便宜行事,派人直接和尾随的骑兵接上头。”

    周良说到这里,脸上倒也变得坦然。说到底,他也是众多棋子之一,必要的时候,也是要面临被舍弃的命运。

    阎行及时捕捉到周良脸色的变化,他微微一笑,也安慰说道:

    “元善大可不必惊慌,事情必不至于此等地步。艳心怀王化,先前委身叛军之中,实属形势所迫,如今得李参军点拨,早已一心归顺,毋忧,你实言相告,艳也必定以赤诚相报,还你一场富贵!”

    说完,阎行适时地将施压的大手撤回,换以一种柔和的方式递过去,示意周良也伸手相握,他笑着说道:

    “如今你我是合则两利,斗则两败。如同坐于漏舟之中,自当同舟共济,联手互助,大事可成!”

    看着阎行伸出的大手,周良枯黄的脸上神情复杂,这一握,可就意味着答应要上了阎行的贼船,到时候要是一艘漏舟,那就真的是要陪着他一起死了。可换而言之,如果现在不和他联手合作,依照他刚才心狠手辣的手段,自己断然活不过今天,他许诺给自己的财货、美人、功劳、富贵,也是全部无法兑现了。

    思忖完厉害关系之后,周良索性咬咬牙,伸手将那只既危险又充满诱惑的大手握住,顿时一阵热量从对方的手掌心中传来,周良收敛精神,重新看向阎行,只见对方在朝阳之下,一身气势微微散开,犹如拏风跃云之势,令人不由心生凛然。

    此人,终究非长居人下之辈。

    ···

    时间进入中平六年的四月份,美阳董军大营。

    “主公,既然情况有变,那么我等也要早作打算了!”

    李儒手持诏书,一目十行地浏览完大意,已经明白其中的意味,他抬眼打量董卓的神色,开口轻声说道。

    “嗯——”

    坐在上首,顶盔贯甲的董卓应了一声,却没有说话,他按了按腰间的宝剑,眉头紧皱不语。

    趁着陈仓大胜之威,接连打了好几个胜仗的董卓和皇甫嵩一道驱逐了凉州叛军在三辅的所有势力,眼看主要战事已毕,各部人马也就相继各归驻地,董军的人马在几天前也从雍县撤回到了美阳的大营中。

    可惜前线的捷报并没有给董卓带来什么喜悦感,雒阳朝廷对此次的大捷也是反应淡淡,将士们斩获的叛军首级已经堆积成山,可惜朝廷的封赏却迟迟不至,率先到达的反而是转任董卓为并州牧的诏书。

    董卓内心深处虽然早有预感朝廷会将自己外调,但还是没想到,这诏书竟是来得如此之快。

    毕竟,中平五年末,朝廷征辟董卓入京为九卿一事也才刚刚过去没多久。

    skbshge

第119章 少府() 
毕竟,朝廷征辟董卓入京为少府一事才刚刚过去没多久。

    少府,为朝廷的九卿之一,中二千石,掌中服御诸物,衣服宝货珍膳之属。在书面上,少府名下掌管了从尚书台到侍中、御史、宦官等大大小小的内朝官员,可实际上,尚书台自光武帝开始就已经完全独立出去,侍中等皇帝的侍从官也不再归少府管辖,御史中丞与尚书令、司隶校尉有“三独坐”之称,少府也管不了,再加上权势滔天的宦官,少府的实际权力已经被架空,沦为了一个荣誉性的职官。

    而且相比前汉的少府,本朝的少府在掌控的钱袋子上也缩水了不少。原本天下山川草泽所得的税金是作为“禁钱”收归皇室内帑,由少府掌管的,可是本朝将这一部分“禁钱”也一同纳入掌管天下钱粮财帛的大司农的治下,也就直接断了少府原先的经济来源。再加上,将负责皇家的工程建筑、器械制造的考工转入原本只管天子车马出行的太仆治下,少府手中的资源又少了一半。

    少府原本还有六个少府丞负责,本朝省去五个,只留下了一个。后面相继又省除少府麾下的汤官、织室令、上林十池监,胞人长丞、宦者、昆台、佽飞三令等二十一丞。可以说当下的少府职能被不断分割出去,已经残了大半,就算想纯粹保留自己身为皇室的内务总管的职务也是不能够了。

    而让董卓这样一个在外领军的大将回京担任这种荣誉职位,当朝诸公的的政治意图已经是昭然若揭了。

    皇甫嵩和董卓这场将帅不和的口舌之争,终究是在朝廷之上分出胜负。家世人望、功绩威名皆不如人的董卓在朝廷的舆论上可以说是很快就被皇甫嵩给压倒。

    一山难容二虎,朝廷之上既然已经下定要力挺主帅皇甫嵩,那么倒霉的就只能够是军功稍逊一筹的董卓了。所以朝廷对于董卓麾下将士的战胜封赏迟迟不至,反而在征召董卓入京一事,显得尤为急切,这也让本来就有心拥兵一方、观望时变的董卓心生警惕起来。

    建宁年间,身经百八十战的名将段颎击平凉州东、西两羌,威名震动天下。征召入朝之时,段颎率领五万秦胡之卒,兵马雄壮,威风凛凛,还携带汗血宝马,俘虏万余人,一如前汉贰师将军李广利攻破大宛的故事,回朝献捷,当时汉天子刘宏还亲自下诏派遣大鸿胪持天子节,出京远迎至镐地,慰劳得胜回朝的平叛大军,段颎的风头可谓一时无两。

    可是入朝之后,战无不胜,立下赫赫战功的段颎结局如何呢?身居三公之一太尉高位的他因为发生日食一事,就被弹劾下狱,最后牵扯进了司隶校尉阳球和中常侍王甫的朝廷争斗中,被人落井下石,在狱中遭受诘问责斥,不得不饮恨自杀,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放弃如臂使指的军队,入朝去当一个名誉性的九卿高官,再一不小心卷入波谲云诡的朝廷争斗中,被那些口蜜腹剑的党人、宦官、外戚落井下石,落得一个身首分离、为天下笑的下场,这是董卓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他当时接到征辟文书之后就立刻上奏回禀,让主笔的李儒在奏章中指出他麾下士卒对“牢直不毕,禀赐断绝,妻子饥冻”的不满愤恨,又特意含蓄提示当下将士们“泣挽臣车,使不得行。羌、胡憨肠狗态,臣不能禁止,辄将顺安慰。”的现状,最后来了一个总结,点明目前“凉州扰乱,鲸鲵未灭,此臣奋发暛命之秋。吏士踊跃,恋恩念报,各遮臣车,辞声恳恻,未得即路也。辄且行前将军事,尽心慰恤,暛力行陈。”

    董卓回奏这封的奏章可谓开门见山,也不再是藏着捏着,他直接指出了朝廷封赏不行、麾下将士愤懑不满的现状,又特意提到自己在军中尽得人望,除了得军心的自己,没人能够安抚好麾下这些已经蠢蠢欲动的秦、胡之兵,最后就是告诉朝廷上的诸公,现在的凉州叛乱还没有被平定,自己身负皇恩,只能够奋发用命,致力于兵事,不能够接受征召回京。

    董卓有所依仗,也就态度明确,直接点明厉害,拒绝了这一封暗藏凶险的征召文书,而后面鉴于凉州的兵事未定,朝廷之上果然也就没有了后续动作。

    事件的风波也就此平息。

    可是董卓没想到,这凉州叛军一被击败,朝廷之上针对自己的舆论又再次兴起。并且这一次,朝廷不仅动作迅速,还转变了策略,想要将自己外调,派往并州围剿肆虐郡县的南匈奴叛军。

    之前李儒已经跟董卓做过谋划,他们一方要面对当下的处境,有三策可行。其中上策就是驻守三辅,拥兵自重,观望事变,这无疑也是最适合董卓一方的。一方面,董卓出身凉州,在陇西临洮的汉人豪强、羌胡部落之中有着不小的威望,危急之时可以征召凉州的义从兵马,最不济也能够退往凉州保全家族。另一方面,董卓在三辅驻防多年,在军中也经营了不少时日,长安作为汉帝国的西都,位置显赫,关中沃野千里,也是帝王之基,董卓拥兵取之,可成霸业。

    为此,董卓在战胜凉州叛军之后,还特意暗中示意李儒从俘虏营中,挑选一些叛军俘虏,化身变成流亡三辅的“流寇”,扰乱郡县,断绝道路,造成地方不靖的局面,以达到养寇自重,挟制朝廷的目的。

    至于中策,董卓当时也不是没有思忖过。只是并州虽然有太行之险,胡马之利,取之自保有余。可是时下南匈奴已经叛乱,黑山贼、白波贼也四处流窜,贸然前往,实在是危机重重,在里外掣肘之下,说不定他的这些精锐兵马湟中义从就要阴沟里翻船,折损大半,那就绝对是得不偿失,白白为别人流血卖命了。

    对于已经怀有异志的董仲颖来说,这种或许有利朝廷的事情,恰恰好就损害了自身的利益,他内心是决计不愿意的。

    skbshge

第120章 密信() 
对于已经怀有异志的董仲颖来说,这种或许有利朝廷的事情,恰恰好就损害了自身的利益,他内心是决计不愿意的。

    所以当下朝廷虽然以并州牧相诱,但相比起拥兵三辅的实利,在董卓看来,显然是远远不如的。

    州牧制度重新恢复没多久,如今天下十三州也就幽州、豫州、益州三州有任命州牧,挑选的人员还要么就是像刘焉、刘虞这样汉室宗亲,要么就是黄琬这样世家高门出身的天下名士。

    董卓以寒门良家子从军的出身,忝为一州方伯,执掌一州军政大事,跃居汉帝国的第四位封疆大吏,若是太平之时,确实是风光无限,董卓定然也是春风得意,爽然上任。可是当下是个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朝廷诸公又在使用“驱夷狄之兵以攻夷”的伎俩,董卓内心是极不情愿的,虽然这一次面对的是言辞切峻的天子诏书,可他下意识里还是想要再次上表拒绝这一次外调的。

    但是这一次,李儒却不是这么想了。他之前那一句“主公,既然情况有变,那么我等也要早作打算了!”,就是在提醒董卓要根据当下形势变化,改变方略了,之前的上中下三策已经随着时局的变化而变化,原本是中策的并州之地,现在俨然已经跃居首位,成为了董军的首选之地了,比起拥兵三辅来说,前景利益还要更胜几分。

    这其中的缘由,就不得不提起身处京师的奉车都尉董旻派快马送至董营的书信了。

    董卓的兄长董擢早卒,留下了一个侄子董璜,如今在董卓帐下听用。而董卓之弟董旻则借着董卓的战功荫庇,被征辟为奉车都尉。

    本朝的奉车都尉属九卿之一的光禄勋管辖,奉朝会请召,掌御乘舆车,秩比二千石。只不过如今宦官当权,权势熏天,天子身边亲近的都是宦官之人,奉车都尉也就只是名义上的职官,实权早已被宦官架空了。

    但是董旻身处京师之中,虽然没有实权,却犹如董卓的耳目和代表,一方面他代表着董卓和朝臣的往来,为董卓发声造势。另一方面,他也在暗中收集朝野上下所有有关自家兄长的讯息,并及时通过快马传递到董卓的手中。

    这一次,董旻的火漆密信着重提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是当今天子近月来一直身居深宫,罢朝不出,宫殿内外皆是天子心腹小黄门蹇硕的人,就连大将军何进想要觐见也不能够,朝野之间已经有流言蜚语开始流传,天子病重,即将不久于人世了。

    如今朝野上下,外戚、党人、宦官互相争权夺利不休,完全是因为上头还有个天子在镇着,才彼此有所顾忌,没有撕开脸面大打出手。可是一旦天子病重驾崩,幼主临朝,政治平衡就被打破,无所顾忌的各方为了利益互下狠手,那么必定又是一场席卷朝堂的腥风血雨。

    自古皇位更替,尤为血腥,局中之人,一招不慎,就会招来破家灭族之祸。

    而第二件事情,同样也是这第一件事情的延续。如今雒阳城里暗中流传着当今天子准备要废长立幼的流言,天子刘宏享位已有22年之久,后宫佳丽无数,可生下的孩子却多数死去,如今只有史侯和董侯两个皇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