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铁马山河 >

第126部分

三国之铁马山河-第126部分

小说: 三国之铁马山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眼前这些家主的眼睛里,他可以很清楚的恶跟愤怒这两种情绪,这很正常,无论是谁被这么对待了只怕都会愤怒。何况还是这些世家中人,文士可是很清楚这些地方豪强的骄傲,还有对蔡起的轻蔑,被这个自己视作是傀儡的人给坑了,会有这种情绪流露是很正常的。

    可是除此之外,他居然没有丁点的…

    惊惧?恐慌?

    这绝对是不正常的,想到这里,文士的心中警声大作!

    就算他再怎么迟钝也明白,这其中肯定有问题,然而还没等他开口示警,就听对面的家主开口道。

    “若是我等执意要从城墙上离开呢?”

    ——————————分割线——————————

    就在城墙之上,情况正有些紧张的时候,城外的大营内对于战事的讨论也在进行着。

    白天攻城时造成的伤亡固然不小,但是黄县守军的表现也给了众人很多信心。这不奇怪,攻城战本来就是诸多战争当中最血腥跟最残酷的,无论多么精悍的士兵,在登上城墙前都是脆弱的,尤其是云梯上的那些更是如此。那如雨的箭矢劈头盖脸的落石和滚木,还有被煮沸的沸水,对于登上城墙的士兵来说都绝对是致命的。

    何况黄县好歹也是东莱郡的治所,是这个郡最大的一座城池,就算是最乐观的将领也从来都没有想过要一次就攻破城池。

    严绍这次来的时候,更是准备了差不多一个多月的粮草,而且还安排了人在后方筹备粮草——————除了黄县之外,可是还有好多座城池呢。

    当然,攻陷了黄县之后,是否还需要作战下去就是未定的事情了。有了黄县的例子,很难说其他的城池还会愿意抵抗下去,尤其是在他们缺少一个领头人的情况下。

    要知道蔡起只是个外来者,在本地并没有太多的。他还是郡守的时候,或许这里的人还会愿意帮助他,要是他死了,绝不会有人去缅怀一个无能的人。

    而今天的战况已经让众人明白,黄县的守军并没有多少战心。

    就像之前说的,想要守住城池,最的并不是别的,而是决心。再加上蔡起跟严绍比起来又处于绝对的劣势之中,严绍等人对拿下黄县有着很强的信心,不过…

    “主公,明日便由我领军吧…”管亥抱拳请求道。

    “你…”严绍犹豫了一下。

    其实在第一次的时候,管亥就已经开始请求领军攻城。

    只是那个时候严绍还不清楚黄县的守备力量究竟如何,就这么让管亥去攻城?若是出了什么意外该怎么办?

    将军难免阵上亡,严绍从来都没指望过自己麾下的部将们永生不死。或者说死在战场上才是一个武人最值得自豪的,而不是死在病榻上。

    关键是那也需要死亡的场合,若是死在规模庞大的战役上,比如说官渡之战什么的还没什么。能在这等规模的战争中死掉,这对武人来讲也是一种荣耀。可是黄县,作为东莱郡的治所,或许对东莱郡的百姓而言他很大,可是对整个天下来讲,这个城市就真的是太过狭小了。

    如管亥这样的猛将要是死在了这里,未免会成为一个笑话。

    所以严绍拒绝了管亥的请求,而是先让麾下的兵马进行一番试探——————他到是不拒绝自己的部下有这种建功立业的心态。但是过于冒险的事情还是算了。在对黄县的守备力量还不了解的情况下,就贸然的让自己麾下的猛将上阵,这可不是件开玩笑的事情…

    不过现在吗…

    “主公,如今黄县的守备力量我等多少已经知晓了些,黄县兵马本身并不算很多,又并无战心,若是集合力量,未必不能一鼓而下,某愿助管将军一臂之力。”旁边的周仓见严绍似乎有些犹豫,连忙站了出来抱拳道。

    就跟管亥一样,他也有些等的不耐烦了。

    为将的,通常都分为猛将或是智将两种,再这之上的就是所谓的统帅了。周仓跟管亥一样都是猛将,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上阵杀敌,可是现在到好,他们一直都在后面根本就没有半点挥作用的机会。

    虽说严绍一直都很重视他们,这般的爱护也让他们有些感动,但是作为武人他们的职责可是冲锋陷阵,而不是好像花朵一样躲藏在后面。

    再者说了,既然愿意在严绍的帐下效力,自然也会有那么一点建功立业的心思。他们跟太史慈或者是赵云等人不一样,没有那么多的智谋也没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唯一能建功立业的机会就是亲自领兵在前面冲锋陷阵了。现在就这么躲在后面,叫他们如何能有立功的机会?

    己麾下的两个猛将都是求战心切,严绍犹豫了一阵,最后还是点了点头。“好吧,既然如此,明日等到攻城开始的时候,你等边亲自率领所部兵马攻城吧。”

    周仓跟管亥大喜道“多谢主公!”

    若是别人许还会嘲笑他们的格局太小,区区一个黄县罢了。或许对东莱人来说很,可是放眼青州又算得了什么。但是对两人来讲,这已经是相当难得的功绩了。

    毕竟眼下才是诸侯混战刚刚开始的阶段,很多诸侯也不过就是一郡太守的样子。若是他们两个能够将黄县攻下,岂不是就是一场天大的功劳?从某种角度上讲,这等的功劳甚至就连太史慈在泗水关前斩杀华雄也没办法比——————那华雄说起来厉害,但也不过是董卓麾下的一个部将罢了,而且还不是最受重用的一个。

    但是他们可是帮助严绍夺得了一个郡,如今的严绍也不过是一郡之中,能得到这么一个郡,对严绍的实力将会是一个极大的提升那个。

    这一点,在场的人都很清楚,甚至就连太史慈等人听到也也有些羡慕起来。

    “主公,明日我也在后面,替两位将军压阵吧!”琢磨了一下,太史慈也开口道。

    没办法,本来作为统兵的大将,他是有很多立功机会的。可是现在严绍在这里,也就意味着统兵大将的身份将跟他永远的绝缘了。他也只能算是如今军中的一个将领罢了,就算是攻克了黄县,这个功劳也不能算在他的头上,而是要算在严绍的头上。

    既然如此何不主动请求出战的机会?至少也能立下一些功劳。

    而且他跟管亥还有周仓的关系也算是相当不错的,他对管亥跟周仓的武艺到是很有信心。但就像之前说过的,攻城的时候会有很多意外生,也许只是一颗很意外的落石,就能使得这两个沙场上的猛将惨死在云梯上面。

    “也好,如此就拜托子义了!”严绍也想起了太史慈神射手的身份,其实这次的攻城还真不怎么用得上太史慈。毕竟所谓的攻城很多时候都是一种非常消耗耐性的事情,都是用笨办法。

    计谋什么的,很难起到作用。

    就算太史慈在后面指挥,能起到的作用也非常的有限。但是他神射手的身份在这次的攻城中却会有着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管亥跟周仓二人攀爬上城墙之前,凭着他的射术完全可以帮助管亥跟周仓先一步解决能造成威胁的敌人,如此就算不能让两人平平安安的登上城墙,至少也可以大大的降低其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这一点对严绍来说是至关的,对周仓跟管亥二人来说也是如此——————战场吗,遇到危险是铁定的事情,没有危险才是真正稀奇的事情了。能减少如此多的风险对于那些沙场上的猛将而言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他们又怎么可能会要求更多。

    管亥二人也知道太史慈的射术,彼此对视了一眼,对着太史慈抱拳道。“如此就拜托太史将军了!”

    “岂敢!”

    就在三人正在那里寒暄的时候,外面突然传来了一阵喧哗。

    这阵喧哗声引来了中军士们的骚动,更让严绍等人面面相窥。“难道说是蔡起那厮雄起了,居然胆敢趁夜偷袭?”

    不过想想蔡起本人的性格,严绍却又有些怀疑,觉得这不可能是蔡起能干的出来的事情。不管怎么说,最后严绍还是从帐篷里面走了出来,远处的城墙。

    就见城墙之上,到处都是喊杀声,甚至还有火光更浓烟出现。

    只是,规模似乎有那么一点小,而且没多久的功夫就被控制住了,到是让下面的众人一阵莫名其妙。

    “究竟生了什么?”

    ——————————分割线——————————

    不好意思,后面的马上补上!!!

    就算太史慈在后面指挥,能起到的作用也非常的有限。但是他神射手的身份在这次的攻城中却会有着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管亥跟周仓二人攀爬上城墙之前,凭着他的射术完全可以帮助管亥跟周仓先一步解决能造成威胁的敌人,如此就算不能让两人平平安安的登上城墙,至少也可以大大的降低其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这一点对严绍来说是至关的,对周仓跟管亥二人来说也是如此——————战场吗,遇到危险是铁定的事情,没有危险才是真正稀奇的事情了。能减少如此多的风险对于那些沙场上的猛将而言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他们又怎么可能会要求更多。

    管亥二人也知道太史慈的射术,彼此对视了一眼,对着太史慈抱拳道。“如此就拜托太史将军了!”————————,**,:

    1

第一百八十二章 黄县() 
城墙上的骚乱结束的很突然,就如他开始的时候一样…

    身边的甲士们将从帐篷里出来的士卒推开,给严绍留下了一个空隙出来严绍能够更加清楚的看到城墙上生的一切。

    月明星稀,还算明亮的月光照亮了地面,不过这些都没有城墙上面的火光带给人们的帮助更多。

    古代的夜袭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很容易成功,并不是没有原因的。最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夜盲症,这种麻烦的疾病就算是在现代也有相当一部分的人患有,只要是到了夜晚,就很难察觉到周围的情况。

    汉代固然是中国最强盛的朝代之一,但是作为一个时代较为靠前的朝代,在经济跟其他的一些方面则要相对落后上那么一些。何况如今还是汉末,众所周知,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到了末期的时候通常都是民不聊生的那种——————宋朝勉强算是个例外,因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没有能够达成大统一的朝代,经济上确实是史无前例的达,可是在军备上相对弱小。

    到不是说宋朝就没有打过胜仗,实际上宋朝对外战争胜利的次数还是比较多的,只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骑兵,再加上其他各方面的缺憾使得始终无法统一,尤其是在北宋末期更是成了烂摊子。到是南宋还好一些。

    而除了宋朝这个例外,剩下的朝代通常都是因为末期的各种天灾**导致的民不聊生,使得整个朝代最终命丧于各种各样的动乱之中,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比如说汉朝就是因为黄巾起义导致的诸侯混战而终结,还有明朝也是如此,若不是连年的天灾**导致的农民起义,清军基本上是没办法入关的。

    再就是清朝的灭亡,基本上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晚年的民不聊生,使得各地的志士仁人开始寻求变通,最开始是企图通过政治变革的方式,比如说内阁等等来进行变革。

    这个也就是所谓的改革来着,嗯,或者说是政治改革,企图把当时的满清政府从封建皇朝变成一个类似于英国一样的内阁制王朝。

    同样当时也有不少的人把希望寄托在了满清政府的身上,希望着这些人能将权力分给那些仍旧效忠着他们的人。可惜的是,他们似乎想的太美好了些,把当时的满清政权统治者想的聪明了些,却没想到他们的愚蠢已经出了底线。就如现如今的中国足球一样,正在中国的足球联赛正办的火热,甚至称得上是复苏的情况下,瞬间插了进来。这里其实是个伪球迷,没办法,毕竟国足太烂了。只是最近中办的火热,所以也开始重新看球,本来嘛,这几年其实国内联赛办的是越来越好了,虽说世界杯基本上没希望,但是进步还是有的,然后,悲伤来了,各种莫名其妙的改革政策被弄了下来,比如说强制要求u23的球员至少上一个,目的是培养新人什么的,还有就是外援名额之类的,一些完全不符合市场规律的事情,顺带一提,那个培养新人的东西其实国外也有过,人家早就想出了解决办法,你不是让我必须上一个新人吗?可以,我把新人派上去,一分钟足够了吧?

    不管怎么说,在那些对满清还抱有期待的情况下,当时的掌权者给了他们狠狠一巴掌。到不是说内阁里的成员全都是皇族,只是关键的位置基本上都是皇族的,只有少数位置才是汉人的。这也使得原本还抱有期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