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山海无限镜花缘 >

第382部分

山海无限镜花缘-第382部分

小说: 山海无限镜花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韦氏峨眉微蹙道:“何为外丹?又怎么能把外丹修炼圆满呢?”

    她最近时常听洞真法师讲法,又研读佛门典籍,但对洞真法师所说言语难以理解,听的云遮雾罩稀里糊涂。

    洞真和尚耐心解释道:“无论内丹外丹皆是一种修行,内丹只有具备灵根方可潜修,而外丹之法则是专门给没有灵根的人所创造,这便是佛门普渡众生的宗旨和奥义。”

    洞真和尚顿了顿说道:“至于外丹如何修炼圆满,不二法门便是功德,只要功德到了自然圆满,功德指的是功业和德行,诵经礼佛,布施放生等善事皆可算作功德。”

    韦氏点点头做心中了然状。

    “明日本宫便求陛下修筑一座寺庙,以法师为方丈主持,另外再建十个粥棚布施,放生鱼虾若干……”

    韦氏许愿道,想着李显给唐敖修筑五行观花费巨万银钱,她修建的这座积攒功德的寺庙也不能相差太多。

    “善哉!娘娘此举功德无限。”洞真和尚双手合十称赞道。

    韦氏微微一笑,百媚横生道:“本宫对佛门典籍亦有涉猎,梁武帝在位时营造寺庙四百八十多座,主持出家十余万人,但是达摩祖师却说此非功德,功德亦有虚妄和真实两种,本宫这算作真功德吗?”

    洞真和尚点头道:“娘娘这自然算是真功德,贫僧曾经和梁武帝坐而论佛,梁武帝看似积累了大功德,但那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为求功德而行并非发自本心,与娘娘的心境相去甚远,乃是虚伪功德。”

    韦氏惊诧道:“法师竟然见过梁武帝?本宫着相了,法师寿已三百余,自然见过梁武帝的,得法师所证本宫就放心了,只求早日外丹功德圆满,法师但有所求本宫无不应允。”

    洞真和尚道了局阿弥陀佛:“贫僧的确有个小小的要求,最近炼制的一炉丹药需要龙精凤血,陛下是真龙天子而娘娘就是凤凰之身……”

    韦氏听完洞真和尚解释何为龙精凤血不由得面色微红,但还是一口应允。

    想着今天晚上就和李显同床共枕,龙精不难到手,但所谓凤血就得等些时日了。

    洞真和尚又给韦氏诵读了一部节选的经文而后起身告退,离开了韦氏的寝宫脸上露出难以抑制的喜悦。

    龙精凤血到手,他就可以尝试炼制那种丹药了,至于能不能炼制成功,丹药效果如何,得试过之后才能知道。

    洞真和尚回到简陋的禅房内,兴匆匆的把一个一尺见方的紫檀木匣子打开。

    里面却空空如也,他顿时浑身毫毛倒竖,猛地转身发现禅房中竟然多了一个人。

    “是在找这个东西吗?大洞西华真经,这应该是道家典藏,一个和尚竟然不研读佛法反而深谙道经,是不是有些不务正业呀?”

    唐敖将手中的经文放下,大洞西华真经的下面压着几张纸,纸张不知是何材质,处处透露着不凡。

    这才是他感兴趣的东西,来自佛国的典籍残页。

    唐敖对佛国一直很好奇,但可以肯定在哥哥陨落的过程中,佛国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

    他对佛国所知甚少,只是通过玄奘大师能一窥佛国实力之强仙境之下。

    大洞西华真经的经文中居然夹着几页疑似佛国的典籍,这让他觉得很是不可思议。

    大唐世界不过是一个偏僻的界面,但又透露出不平凡,前些天经历了娲女落石阵,说明女娲之肠和大唐世界有某种关联。

    如今又在一个野和尚身上看到了正宗的佛国典籍残页,这已经不能用巧合来解释了。

    洞真和尚英俊的脸膛略显扭曲,狰狞道:“把经文还给我,否则……”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见以唐敖为中心,脚下涌现出一朵朵金色莲花,像极了传说中的地涌金莲。

    唐敖的脑后还有一圈圆光,乃是佛陀正果,看到这一幕险些把洞真和尚活生生吓死。

    唐敖从胎藏曼茶罗北苑天王那里不但继承了一缕元灵之气,从那片光明羽毛中也感悟出了几分佛国神通。

    一法通百法通,在洞真和尚面前牛刀小试,直让洞真以为佛陀降世。

    洞真身上的凶厉之气冰消瓦解,双手合十跪倒在地惶恐道:“弟子并非存心害人,只是受人所托一时犯了糊涂,还望佛陀不要责罚。”

    见唐敖只是看着几页残缺经文不言不语,洞真和尚愈发惊惧,竹筒倒豆子般把和徐敬业结识的经过,以及徐敬业让他帮的忙。

    他也想借助李显和韦氏夫妻的权势修炼的细节,一五一十的将了个清楚明白。

    唐敖哦了一声,徐敬业对他有看法他早就知道,却没想到徐敬业排斥的是修炼者。

    而且还试图挑拨他和李显之间的情谊,这样的手段有些上不得台面,有点过分了。

    “这几页不灭金刚决,你是从何处得到的?”唐敖把几页残缺经文收了起来。

    残缺经文是佛国的一门无上修炼神通不灭金刚决的入门部分,他很想知道这篇残缺功法的来历。

    洞真和尚犹豫片刻,唉声道:“是贫僧在一处山洞内偶然捡到,除了这几篇残缺经文,还有一个钵盂,弟子这就拿来请佛陀一观。”

    唐敖见洞真和尚翻箱倒柜,从一件金丝袈裟的包裹中取出了一个巴掌大的墨玉钵盂,他的双眼不禁一凝。

    如果他没看错的话,钵盂是一件储物佛宝,这让他心情略微振奋,希望可以从钵盂内有所发现。

    洞真和尚的确不是修炼者,但得到钵盂和残缺的不灭金刚决的同时,还有一粒不起眼的丹药。

    他当时壮着胆子吞服了丹药,结果竟然开了窍获得法眼神通,虽然没有走上修炼者的道路,但也另辟蹊径入了佛国神通之门。

    开了法眼的洞真和尚知道墨玉钵盂是个宝贝,但他身上一没有灵气法力,二没有佛国功德之力,只能眼馋却打不开墨玉钵盂。

    将钵盂献给唐敖,未尝不是想亲眼目睹钵盂内究竟有什么,也算了了他的一个念想。

第五百二十八章 布闲棋落一子() 
唐敖手托墨玉钵盂,他不知道佛国之人有什么样的境界体系,但对照修炼者的境界来看,墨玉钵盂上留下的封印之力虽然浅淡但还是非常坚固。

    说明墨玉钵盂的主人生前最低境界也和化神期修炼者相差无几,称得上大神通者的遗物了。

    唐敖脑后圆光绽放出丝丝缕缕的微芒,墨玉钵盂的封印在圆光的冲刷下冰消瓦解。

    他从中摄出了一卷经书,一个长方形的木匣,一件琉璃色的宝塔。

    洞真和尚惊讶的说不出话来,但也知道墨玉钵盂应该就是传说中芥子可纳须弥的宝物,下意识的抻着脖子想要看看钵盂内还有什么东西没有。

    他最想看到的就是吃过的那种丹药,丹药的神奇让他从一个小道士变成了与众不同的和尚,过程之玄妙令他终生难忘。

    唐敖浏览了几页经文,经文并非佛门神通功法,而是一本类似账册的东西。

    上面记载了收获的功德,这些功德拿回佛国后能换取多少好处云云。

    他略微一想就推测出了前因后果。

    墨玉钵盂的主人应该是只身一人来大唐世界弘扬佛法,而大唐世界的佛门发源地在天竺。

    墨玉钵盂的主人在天竺弘扬佛法后又一路北上,通过账本上的只言片语,此人早在秦王未横扫六合之前已经来到中土。

    唐敖对功德记账本不感兴趣,放下账本拿起了琉璃宝塔。

    这是一件佛宝,只有专门的佛门功法方可催动,但用灵气法力重新祭炼一番也是件难得的法宝,威力相应的会削减一些。

    他的目光最后落在了狭长的木匣子上,账本和琉璃宝塔对他来说用处不大,希望匣子里的东西能给他一个意外的惊喜。

    手指轻轻剥掉象牙制成的封鉴,打开之后里面是一副卷轴,一股浓郁的仙灵之力扑面而来。

    唐敖眼中喜色一闪而过,没想到在佛国之人的遗物中竟然还有一件修炼者适用的宝物。

    他取出卷轴缓缓展开,轴内是一副画作,一位佛陀高坐云端,祥云下描绘着无数苦难的人们。

    佛陀像是要救世,解苦难终生于水深火热中,但祥云下简直就是地狱,连佛陀也力有未逮,似乎即将被扯入地狱中。

    画卷的尽处写着五个金色古篆符文,定光佛度世。

    唐敖记得定光佛就是燃灯太子,玄奘大师当初给他的那颗舍利据说就是燃灯太子的舍利之一。

    如此说来传说中的定光佛燃灯太子本身就是佛国之人,玄奘大师八成亦是佛国的一尊佛陀。

    这副卷轴法宝不但蕴含佛陀之力和仙灵之气,还有无尽地狱的气息,可见炼制的时间非常久远。

    但只能以灵气法力催动,难道是佛陀赐下,给弘扬佛法的弟子在仙境或者其他小千世界的保命宝物?

    洞真和尚见唐敖久久不语,轻声道:“弟子有意弘扬佛法,求佛祖成全。”

    在他眼中的唐敖就是佛陀的化身,如此天大机缘他不想错过。

    唐敖将卷轴和琉璃宝塔收入障壁珠,洞真和尚的话让他若有所思,顿了半晌道:“你既然已经修炼了佛国神通,理当传承衣钵,但是唐某也没有能力送你前往佛国,那和修炼者羽化登仙同样艰难,如果你愿意,唐某倒是能将这门不灭金刚决略加完善你可以汲取真正的功德加以修炼。”

    洞真和尚闻听大喜,但唐敖话锋一转道:“唐某并非佛国中人,但也知晓佛国与大唐世界存在的佛门大相径庭,你所能获得的真正功德可能微乎其微,修炼到尽头也未必拥有飞天遁地撒豆成兵的神通,这样一来你还愿意传承墨玉钵盂主人的衣钵吗?”

    洞真和尚似懂非懂,但他渴望变的不平凡,更知道机会难得,重重点头道:“弟子愿意,哪怕只修炼成金刚不坏之身就足够了,求佛祖领弟子入门。”

    唐敖得了琉璃宝塔和卷轴法宝,觉得对那个陨落的佛国弟子有所亏欠,若是给那位佛国弟子寻找到衣钵传人,也算了却了一段因果,使用宝塔和卷轴也不会再惭愧。

    当即点头命洞真和尚上前,五指按在洞真和尚的头顶,给洞真和尚打通了可以汲取功德的法门。

    和修炼者对比,洞真和尚此刻连炼气一层都没有,只是能感觉到五行灵气罢了。

    但唐敖以北苑天王的法门强行给洞真和尚筑基洞真和尚可以汲取功德香火等信仰之力修炼,算是给洞真和尚搭了个梯子,成真正的佛国弟子。

    洞真和尚只觉得全身震颤,头顶似乎出现了一盏烛光,不时有法眼可见的光缕和微芒被吸引到烛火中烛火可以长久不灭甚至越来越明亮。

    他福至心灵的知道那些微光就是功德和香火,而这才是真正的修炼法门,绝非他糊弄韦氏的内丹外丹之说。

    唐敖五指挪开,洞真和尚跪地磕头道:“多谢佛祖开恩,弟子当肝脑涂地以报,此生此世愿为佛祖驱驰,绝无丝毫怨言。”

    唐敖对洞真和尚所发祈愿并未放在心上,他只求不拿别人的手短而已。

    将墨玉钵盂和勉强可以修炼的不灭金刚决递给洞真和尚:“你传承的是墨玉钵盂这位佛国弟子的衣钵,这件墨玉钵盂就送给你吧!佛国修行以功德和香火为根本,就像是修炼者离不开灵气一样,想要进阶只能多多积攒功德收集香火,你去吧!这里的争夺对你的修炼没有丝毫益处。”

    洞真和尚岂敢违背唐敖的话语,重重的磕了三个响头,珍重的收起墨玉钵盂和不灭金刚决。

    正准备离去的时候,突然转身道:“弟子之前性情不好,皇后韦氏让我炼制飞灵散要加害一个少女,弟子便炼制了一炉,现在想来罪孽深重……”

    唐敖摆手示意洞真和尚离去:“飞灵散害人也不是那么容易,想要减轻你的罪孽扫清修炼的障碍,不妨前往长安,多多行善必有收获。”

    洞真和尚再次深施一礼,手托墨玉钵盂朝着长安的方向走去。

    唐敖目送洞真和尚离去,眼中寒芒一闪,身边牡丹花香袭来,牡丹仙子幽幽道:“生气了?”

    唐敖笑着摇摇头:“谈不上生气,只是觉得徐敬业有些幼稚,他的眼光和见识与武则天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如果没有我等的帮助,指望他带着扬州军收复洛阳乃至长安,无异于痴人说梦,眼下扬州军只能说有了个立足之地,他不思进取还想着掣肘我等,鼠目寸光啊!”

    想着徐敬业等人以指蘸水的交流方式密谋离间他和李显的情谊,唐敖忍不住发笑。

    此举等于蚂蚁撼树,即使他不知道徐敬业的谋划,徐敬业等人不过凡夫俗子能架得住他的手段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