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山海无限镜花缘 >

第44部分

山海无限镜花缘-第44部分

小说: 山海无限镜花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从?杀之便是。”

    “此计行险,一旦被陈敬之识破,唐敖等人深陷敌营势单力薄,又该如何是好?”

    李敬业自信满满道:“程将军太小看唐探花了,能被陛下钦点为探花,官封黄门侍郎,又岂是无能之辈,将军忘了唐敖有万人不当之勇吗?不如程将军与我打赌,我赌半个时辰之内扬州必破。”

    李敬业言之凿凿之际,唐敖带着薛讷等人来到扬州长史官衙外,表明身份后,扬州长史陈敬之出门跪接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扬州长史陈敬之,蓄意谋反……”唐敖手中拿着空白的赭黄锦帛,但是以唐敖的文才,随口杜撰一份圣旨简单至极。

    陈敬之满脸皱纹,头发花白,但是双目炯炯有神,看起来非常矍铄,本以为天使传来旨意,不是嘉奖就是升迁,万万没有料到,竟然是要将他下狱治罪,而且罪名还是荒唐的谋反。

    陈敬之的确想要谋反,但却是谋李唐江山的反,在长安城内流传武则天乃是净光天女菩萨转世的说辞传到扬州时,陈敬之第一个上章表态,随即得到武则天的口谕褒奖。

    本以为从龙首臣非他莫属,谁能料到反转如此之快,难道朝中阻力仍然很大?

    陈敬之狐疑之际,U看书(wwkanh。co)身侧站立的扬州录事参军孙行处,突然低声对陈敬之说道:“长史大人,这宣旨的天使,怎么和海捕公文中的画影图形非常肖像,还有那天使身后的军将,卑职越看越像薛讷。”

    孙行处的话,陈敬之听来仿佛一声炸雷响起在耳边,方才不敢冒犯天使威严,出门后一直压低着身子,此刻抬头望去,可不就是被通缉海捕的唐敖和薛讷吗!

    唐敖耳力过人,孙行处声音虽然很小,但唐敖听的清清楚楚,当即断喝一声,隐含雷音之法,震的陈敬之等人扬州官吏脑子嗡嗡作响。

    唐敖趁此机会,给了薛讷一个眼色,高声道:“陈敬之谋反,勾连叛军高州酋长,罪行属实即刻下狱,给我拿下,尔等如有异动,与陈敬之同罪。”

    薛讷,薛畅等人早有准备,刀剑出鞘,如狼似虎一拥而上,将陈敬之和孙行处按倒在地,绑缚后堵住了二人的嘴巴。

    唐敖又拿出一卷空白黄轴锦帛,宣读无字天书:“另有太后密旨,着英国公李敬业任扬州司马,率兵讨伐高州酋长冯子猷,扬州大小官吏,府库钱粮,暂由英国公李敬业节制,钦此。”

    唐敖说着合上卷轴,扫视扬州官吏,见无人敢于自己对望,人人谨小慎微,心中顿时一松,暗忖事情成了。

    只要李敬业进城,打出李显嗣圣元年的旗,辅以英国公的威望,大事可期,匡复李显帝位大有希望。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请到。

第61章 开拔都梁山() 
李敬业借假圣旨自领扬州司马,入城后颁布的第一个命令就是打开扬州府库,将其中存储的盔甲兵器发放给铸钱工场内的囚徒和工匠。

    旋即贴出告示允诺囚徒可以戴罪立功,一日时间不到,麾下便多了八千余人,尽管是乌合之众,但也让李敬业等人觉得不再势单力孤。

    手中有了兵马,又有薛讷,程务挺两员大将,李敬业当着扬州其他官吏的面,斩杀陈敬之和孙行处,随即露出了森然的獠牙。

    扬州官吏这才知道情形不对,面对李敬业打出嗣圣元年的旗,还有府衙外的近万兵马,谋反二字让数十名官吏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喘。

    李敬业控制了扬州府衙,哪还会在意这些人的想法,大旗一扯,大义加身,这些官吏除了被裹挟顺应,还有别的路可走吗?

    从均州到扬州这一路,李敬业已经在心中组建了自己的班底,当堂设置三大府署。

    既然以匡复李显帝位为己任,第一个府署命名为匡复府,李敬业自领匡复府上将,薛讷,程务挺为左右将军,统领扬州兵马。

    第二个府署自然是李敬业世袭的英国公府,第三个就是扬州大都督府,以唐之奇,杜求仁为左右长史,李宗臣,薛仲璋为两司马。

    前任监察御史魏思温担任军师之职,而骆宾王则为记室官,首先起草讨伐武则天的檄文。

    所谓从龙之臣,皆连升数级,唯独唐敖婉拒了李敬业委任的官职,认为现在就开始论功行赏,为之尚早,显得不伦不类。

    李敬业诚挚的和唐敖深谈一夜,唐敖才勉强接受之前李显授予的黄门侍郎职位。

    唐敖确认薛讷程务挺二人掌控了扬州城防,正准备回去例行每日的修炼,半路被骆宾王劫了去。

    “贤弟,这是为兄为英国公撰写的讨武曌檄文,贤弟看看有没有疏漏差错的地方?”骆宾王拿出一篇文章递给唐敖。

    《为李敬业讨武曌檄》,唐敖看着开篇两句,不由得想起了王勃当年所写的斗鸡檄文。

    王勃和骆宾王都是当世才子,但是看完这篇檄文,唐敖觉得骆宾王撰写檄文,功力远在王勃之上。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天下。”

    这篇文章,唐敖读来大有酣畅淋漓之感,使武则天原形毕露,指出武则天出身贫寒低贱,以前是太宗皇帝的才人,到了太宗晚年迷惑太子李治,隐瞒了和先帝的私情,最后登上皇后宝座,陷太宗高宗于禽兽的境地。

    武则天杀害亲姐姐,屠戮亲兄弟,为人所弃不容于天地,包藏着祸心谋取帝位,将高宗皇帝的爱子流放巴州,启用祸乱朝纲的奸佞。

    如今先帝坟墓上的黄土还没有干透,被贬离京的太子和皇帝宛若孤儿流落他乡。

    我李敬业是大唐的老臣,王公贵族的长子,光复李唐江山乃分内之事,诸位世受国恩者,岂能安然享受?请大家一定要看明白,这世界到底是谁家的天下。

    唐敖看完之后,提笔在檄文的最后添了几个字:移檄州郡,咸使知闻。

    唐敖把毛笔投掷在桌案上,击节赞叹道:“骆兄文采,必定随这篇檄文,天下闻名,只怕武则天看到这篇檄文,也会责怪自己放走了骆兄这位大才子呢!”

    骆宾王也觉得一气呵成的檄文直抒胸臆,意气风发道:“贤弟稍等,为兄这就把檄文送到英国公手上,传檄地方。”

    第二天,骆宾王这篇檄文就发挥出了意想不到的威力,

    正处于招兵买马阶段的李敬业,接到了楚州司马李崇福的来信。

    李崇福表示愿意听从李敬业的令,接受李敬业的节制,率领麾下三县兵马响应匡复李显的帝位。

    做出类似李崇福选择的官员少数,十天时间不到,李敬业麾下便聚集了十余万人马,形势一片大好。

    但也有人趁乱起事浑水摸鱼,以期上达天听搏取富贵荣华,盱眙人刘行举就占据盱眙县城,顺奉武则天令,聚兵匪九千余人称三万,排兵都梁宫,对扬州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当刘行举被武则天加封为游击将军,弟弟刘行实为楚州刺史后,李敬业无法对刘家兄弟忽视了。

    但是李敬业刚刚占据扬州一地,百废待兴,如果征发一州兵马扫平刘氏兄弟,胜了还好,不胜,甚至失败,那对这次起兵将是沉重打击。

    府衙内,李敬业等人彻夜商讨如何应对刘行举的立场和挑衅,最后的结论是要给予刘行举兄弟致命一击,扬州首战必胜,才能奠定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基础。

    尉迟昭自告奋勇,立下军令状,愿意领兵两万直捣都梁宫,李敬业迟疑之后,任命小将薛畅为先锋,黄门侍郎唐敖任监军,这样的统兵搭配,李敬业觉得胜算在七成以上。

    临别之际,李敬业单独留下唐敖,语重心长道:“唐大人,讨伐刘氏兄弟必须要取胜,此乃重中之重,只有第一战打出扬州的声威,天下人才能看到我们的力量。”

    李敬业知道薛讷和程务挺都是常胜将军,但舍弃二人而不用,偏偏答应尉迟昭的请命,自有心中的盘算。

    薛讷,程务挺皆是将门之后,在军中威望甚高,偏偏都不是李敬业的心腹。

    如果以薛程二人为将讨伐盱眙都梁宫,只会增加二人在军中的影响力,这一点李敬业甚为忌惮。

    尉迟昭和凌烟阁功臣尉迟敬德有些亲戚,算是李敬业的侄子辈,关系比较亲近,如果能通过讨伐都梁宫的胜利树立尉迟昭在扬州军中的威望,使尉迟昭和薛程二人分庭抗礼,符合李敬业的平衡御下之道。

    可是李敬业心中对尉迟昭的信心不是很足,这才在合议之后留下唐敖,希望唐敖能发挥监军的作用,必要时成为中流砥柱,稳定军心。

    唐敖毕竟是探花郎出身,隶属文官之列,又符合李敬业的文武平衡想法,可谓一石数鸟费尽思量。

    唐敖欣然受命,唐敖心中比李敬业更在乎讨伐都梁宫的胜负,匡复李显帝位的旗和檄文已经发出去,天下人都在看着扬州的变化,如果第一战就失败,挫伤士气不说,匡复府内部恐怕也会出问题。

    为此,唐敖回去后冥思苦想一夜,最后又拿出那张储物符,心中暗忖一旦战事稍有不利,那他只能赤膊上阵,佐以修炼道法取胜了。

    翌日天明,尉迟昭点齐两万人马,薛畅率领其中三千人为先锋军,马不停地赶往盱眙都梁宫。

    唐敖的武勇之名在长安人尽皆知,但在扬州军中知者甚少,对于一身文官打扮的唐敖,尉迟恭不太了解。

    而且唐敖乃是三品大员,侍郎监军,尉迟昭委实对唐敖热情不起来,哪个将领都不喜欢身边多个可以越权发施令的监军,尉迟昭也不例外。

    唐敖感觉到尉迟昭的冷淡态度,心下了然,当即知会了尉迟恭一声,来到薛畅的先锋军中。

    薛畅对唐敖之武勇佩服的五体投地,更身受唐敖救命之恩,待唐敖如父兄一般尊敬,看到本应该在后军监军的唐敖来到了先锋军内,少年小将还不太明白官场之中的忌讳,笑道:“叔父是准备来看小侄轻取都梁宫吗?”

    唐敖面色一沉:“薛畅,且不提军中无父子的律令,单单是你轻敌的心态,也让本官甚是担心,刘行举兄弟能聚兵数万,岂是等闲之辈?”

    薛畅急忙告罪:“唐大人教诲的是,末将记下了。U看书(.)”

    唐敖语气稍微舒缓道:“本官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战阵厮杀,你身为将门之后,如何扫平都梁宫,有什么计策没有?”

    薛畅眼前一亮,颇有些骄傲道:“大人放心,末将熟读兵书战策,深受祖父和父亲的教导,对战阵之法熟稔的很,据探马回报,刘行举据守都梁宫,以为屏障,殊不知已经置身于兵法中的死地,此战扬州必胜。”

    唐敖见薛畅信心十足,询问道:“先锋官有何破敌良策?不妨说来听听。”

    薛畅侃侃而谈:“都梁宫位于都梁山上,乃是隋炀帝在大业初年修筑的离宫,都梁山盛产都梁草,如今时节风干物燥,只需用火攻之计,别说刘行举称三万雄兵,就是十万兵马,也要丧身在火海之中矣!”

    唐敖听罢微微点头,俗话说虎父无犬子,看来薛畅在薛仁贵和薛讷的教导下,腹内颇有真才实学,如果火攻奏效,倒是速胜之法。

    行军两日,都梁山遥遥在望,唐敖遥望都梁宫,不禁想起了史书中的记载。

    隋朝末年,齐郡人孟让起兵反隋,拥兵十万占据长白山,后来被张须陀所逼,转战江淮,就是以盱眙都梁山为根据地,但是在声势浩大之际,却被江都丞王世充所败。

    唐敖读书万卷,深知以史为镜的道理,当年孟让据守都梁宫就和今日刘行举的情况差不多,而扬州军也是从江都发兵征讨,希望结局能够一样,一战而平都梁吧!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请到。

第62章 火攻毒水淹损() 
扬州军先锋抵达都梁山下,薛畅并没有急于发动试探性的进攻,而是按照兵法战策的要诀利害,循规蹈矩的安营扎寨。

    唐敖看到扬州军先锋在薛畅的指挥下按部就班井井有条,深感欣慰,尽管唐敖只是在穷奇蜃梦中指挥过军队,但也明白想要取胜,首重军法,这也是李敬业任命他为监军的目的。

    尉迟昭的大队人马来到都梁山下,薛畅早已经准备好了汤水热饭,尉迟昭满意的褒奖了薛畅几句,而后敲鼓聚将,商议如何攻打都梁宫。

    薛畅表现踊跃,当即把对唐敖说的计谋又讲述一遍,包括尉迟昭在内,都想不出办法,尉迟昭当即令薛畅准备举火烧山的物资。

    都梁宫内,刘行举兄弟正在胡天胡帝的玩乐着,刘行举本是盱眙一霸,自持勇力过人,每每欺压良善,比被人戳脊梁骨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