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山海无限镜花缘 >

第68部分

山海无限镜花缘-第68部分

小说: 山海无限镜花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敖看到薛讷用一条腰带表示汉水,指着代表马敬臣所部的茶盏问道:“两位将军,有没有办法游而不击,或者取得小胜逼迫马敬臣的人马退回均州?”

    “我军可以先行占据武当山的高地,居高临下压迫马敬臣所部,再挑选精兵近万人假装扬州军主力,或许可以迷惑马敬臣,将其吓退回均州。”

    唐敖又指着代表雷仁智的一本书,拿起来放到均州位置:“同样的道理,将雷仁智所部逼退回均州,应该也不困难,只要将这三十万大军压迫在均州一地,然后截断李孝逸的粮草供给,李孝逸必然兵败在此。”

    唐之奇,李敬猷等人执意直取庐州,迎接李显入扬州军中,除了名分大义,以李显的帝位令天下之外,没有私心怎么可能?

    有道是功高莫如救驾呀!

    可是唐敖的想法也是够狠,断绝李孝逸的粮道如果成功,李孝逸的三十万大军只要缺粮超过三日必定引发军中哗变。

    计狠莫如绝粮,众人看唐敖的眼神不禁有些异样,皆发现唐敖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拔除北芦关后,整个人有些沉默。

    当然了,在某些人眼中是变的阴鸷人非常不舒服。

    李敬业毕竟是军中统帅,等唐敖说完环顾左右道:“诸位对唐侍郎的计策还有异议吗?如果没有的话,本官就分兵派将了。”

    李敬业心中赞同薛讷和程务挺主动出击的想法,但是一干文臣极力反对,他依仗的又是文官的,自然不好轻易表态。

    唐敖的三言两语驳斥了唐之奇李宗臣等人的幼稚想法,李敬业当即趁热打铁准备对李孝逸用兵。

    李孝逸不但是李唐宗室,而且在与吐蕃的两次作战中取得了胜利,被誉为名将。

    可李敬业没有把李孝逸放在眼里,二人互相熟悉的很,李敬业深知李孝逸的性格。

    只要几次作战失利,哪怕只是小败,也会让其在惊骇中逃命,唐敖绝粮之策都未必能用到。

    在李敬业的支派下,尉迟昭和薛畅领兵三万进抵武当山,想方设法迫使马敬臣退兵回均州。

    韦超,夏侯瓒领兵两万绕道谷城,在谷城以北压迫雷仁智所部,寻机而动。

    李敬业自领其余兵马直取均州,在给予李孝逸压力的同时,迫使李孝逸调侧翼的兵马回防均州,达到扬州军将其聚兵一处的设想。

    李敬业分兵完毕,手捋须髯笑看唐敖:“唐大人这次依旧充任监军之职,不知道唐大人想去哪一方监军?”

    唐敖看着桌案上凌乱的“地图”,

    手指落在了武当山位置:“还是去尉迟将军军中吧!武当山上有太宗皇帝敕令修建的五龙祠,希望不会被战火毁坏了。”

    避免五龙祠被战火损毁是假,以防万一是真。

    据唐敖从张果老口中得到的消息,武当山上也有大唐的修炼者隐居,最知名的当属司马承祯和杜光。

    不知道二人是否真的投靠了武则天,如果变成敌人,那么两个修炼者对扬州军的威胁巨大。

    所以唐敖到尉迟昭和薛畅的前锋中监军,并不是因为和二人关系亲近,但是此举在别人眼中会造成什么心思想法,唐敖并没有意识到。

    尉迟昭和薛畅最为兴奋,唐敖作为监军非但不胡乱插手兵法布置反而还身先士卒,非常鼓舞士气。

    而且军中早有盛传,只要是唐侍郎监军无论打什么仗保证马到成功大获全胜。

    扬州军这边缓缓向李孝逸大军靠拢的时候,均州城的王府内,李孝逸也没有闲着。

    夜深了仍然召集终将议事,正如唐敖所料,三十万大军的粮草问题乃是重中之重。

    李孝逸看着支度使薛克构:“薛大人,第二批粮草什么时候能够押送到均州?军中存粮只够十日食用,一旦粮道被劫我军危矣!”

    薛克构躬身道:“大将军放心,第二批十万石粮草今天已经押运抵达,粮草方面本官可以用项上人头担保绝不会出问题,大军断粮一顿,大将军即可取我人头。”

    李孝逸闻听粮草无忧,眉头略微舒展:“马敬臣和雷仁智今天的动向回报了吗?扬州军仍然没有异动?难道一直耗在原地裹足不前?”

    “据细作回报,扬州军发生了严重的分歧,有人主张进兵庐州迎接王驾,有人提议绕道西取洛阳,逆贼李敬业难以抉择,全军上下人心浮动……”

    身为监军的殿中侍御史魏元忠微微笑道:“逆贼李敬业自负是名将之后,能征善战,没想到也不过是纸上谈兵的赵括罢了,拖延的时间越长,扬州军覆灭的就越快,我等加官进爵就在眼前啊!”

    李孝逸瞥了魏元忠一眼,李敬业如果真的这么好对付,他会选择以逸待劳吗?

    三十万大军对付十万余人的扬州军,以逸待劳说的好听,实际上是李孝逸不敢与扬州军交战。

    因为他不敢失败,即使是一次小败,朝廷中那些奸佞的弹劾奏折,只怕会像雪片一样送到太后娘娘面前吧!

    李孝逸身为李唐宗室,对政治的敏感非常人可比,武则天称帝势在必行,剪除异己排挤宗室是首要之举。

    偏偏任命他为大将军,扬州道行军大总管,背后有何深意他还看不明白,但是一旦兵败,掉脑袋的绝不会只他一人。

    魏元忠见李孝逸沉默不语,说道:“大将军,天下承平日久,逆贼李敬业反其道而行,相信天下人都在等着此贼败亡的消息,大将军何不引兵出击?大将军可知朝廷上已经有言官对大将军以逸待劳大为不满了吧?”

    对这位监军大人李孝逸不敢得罪,魏元忠此言是自己的建议,还是太后娘娘的心思,李孝逸琢磨不透,更不想在军事上受其摆布,借口天色已晚散了众将。

    李孝逸回到书房,嫡系心腹后军总管苏孝祥等候多时,茶水添了数次早已寡淡无味了。

    看到李孝逸回来,苏孝祥起身后抻着脖子朝门外打量,见周围无人轻轻的把门关上。

    “长安城有了变故吗?”李孝逸见苏孝祥如此小心翼翼,一直都不安稳的心再次悬了起来。

    苏孝祥躬身施礼道:“大人,太后娘娘已经接受禅让,答应了文武百官的上表劝进,天下江山改旗易帜就在眼前,大人如何决断需早做打算啊!”

    李孝逸脸色一暗,颓然坐下道:“委实难办,不好抉择,本官还是挂印而去吧!”

    身为李唐皇室宗亲,却要眼睁睁看着江山变色出个女皇帝,w。ukanshu。)李孝逸的内心仿佛油烹般难受。

    苏孝祥沉声道:“大人此言差矣!挂印而去就能超脱事外吗?大人性命岂能操控在他人之手,如今太后娘娘登基称帝已成定局,摆在大人面前的无非是两条路。”

    “说来无妨。”

    “大人乃是高皇帝的堂侄,拥有郡公的封爵,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在此国难关头自当挺身而出,如今大人拥兵三十万,不如直下庐州拥戴庐陵王复位,功高莫如救驾,之后与李敬业合兵一处转进洛阳,匡复帝业指日可待。”

    李孝逸的眼皮不受控制的乱跳了几下,沉默半晌道:“另外一条路呢?李敬业是什么货色你我心知肚明,跟他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这条路走不通。”

    苏孝祥咬了咬嘴唇:“第二条路就是尽快平灭李敬业之乱,向太后娘娘表忠心,以平乱之功作为女帝登基之礼,有此大功在身,不论何人进献谗言,大人都会安然无恙,保住自身的荣华富贵,替李唐江山留下一支血脉。”

    两条路听起来简单,李孝逸却委实难以决断,就在难心之际,忽有将官来报:“扬州军兵分三路,分别逼近武当,均州,谷城,天亮时分有可能发生战斗。”

    李孝逸闭目良久,突然睁开眼睛说道:“敲鼓聚将,先把魏元忠大人请来。”

    苏孝祥见李孝逸单独会见身为监军的侍御史魏元忠,就知道李孝逸做出抉择选了第二条路。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请到。

第95章 试探的目的() 
唐敖跟随扬州军左路抵达汉水南岸的时候,天光已经大亮。

    山川起伏间可以远眺到马敬臣的营盘,马敬臣扎营的地方选的非常巧妙。

    西侧是重峦叠嶂的武当山,背后是滚滚汉水,一条官道通向谷城与雷仁智互为犄角,一旦战事吃紧,互相可以迅速支援。

    唐军的营寨外围布置着鹿角和栅栏外,还有一队队骑兵,最前沿挖掘出一道壕沟引入汉水之水充当护城河。

    壕沟上架设着吊桥,一旦遭受攻击随时可以将吊桥升起增加攻打的难度,想要把这座营盘拿下难度非小。

    一阵梆子的啪啪声在唐军后阵响起,随即可以看到数百辆牛车骡马被迎入军中,驱赶到营寨的临时校场内。

    牛车引发了唐军的阵阵欢呼,一石石粮草,肉脯,美酒被卸下来摆放在空地上,士兵们欢呼雀跃,兴奋的呼喝声响彻云霄。

    薛畅站在高处看的分明,似乎能嗅到一坛坛美酒散发的香气,忍不住吞了吞口水:“这些人死到临头,却还高兴个什么劲?”

    尉迟昭同样有些嫉妒李孝逸军中的粮草和伙食。

    扬州军一路西进,粮草供应非常紧张,每天能吃两顿饱饭已经不错,美酒肉脯那是想都不用想。

    尉迟昭哼了一声:“且让他们得意片刻,等不多时那些辎重自会到我军手中。”

    唐敖觉得想要把马敬臣的营寨拔除,或者迫使马敬臣退回汉水北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且唐敖不敢以身犯险,此地距离武当山太近,不知道有没有修炼者潜伏其中。

    如果再发生都梁山之战的败绩,扬州军的士气想要再振作起来可就难了。

    “这一仗不好打,马敬臣摆明阵仗坚守不出,我军如果强攻必定伤亡不小,先试探一下马敬臣的虚实再说吧!”

    尉迟昭是左路军的主将,摩拳擦掌道:“唐大人在此掠阵,待我去探探马敬臣的虚实。”

    此时扬州军左路兵马皆已抵达,前锋是一队队整齐的骑兵,不下三千人。

    其后是一排排步兵,身披明光铠,手持陌刀。

    战鼓声敲响,骑兵们整齐划一的将战刀举过头顶,在朝阳的照射下映出一大片的亮红色光彩,显示出了一种一往无前摧枯拉朽的气势。

    尉迟昭回到本阵翻身上马,口中呼喝着,胯下战马喷着连串的响鼻,前蹄踢踏迫不及待的想要冲出去。

    战鼓一响,唐军营寨顿时吹起了争鸣的角,军兵们纷纷拿起兵器,军将披挂整齐。

    几十个呼吸后严阵以待,临时营垒上刀枪如林,映射的兵器冷光丝毫不逊于扬州军。

    扬州军的试探性进攻开始了,尉迟昭几乎喊破嗓子一声大吼,扬州军跟着发出山呼海啸的吼声。

    尉迟昭神情振奋一马当先向唐军的营寨冲去,后面的骑兵呈扇形展开。

    仿佛真正的汹涌波涛,一浪接一浪的奔涌向前,眨眼间这片骑兵形成的浪潮就来到了唐军的营寨前。

    唐军将士张弓搭箭,飞箭如雨射出来。

    扬州军被射落几人,却更加凶猛的加度,尉迟昭更是神勇过人,一刀将没有来得及升起的吊桥绳索砍断,打开了一条直达唐军营寨的通道。

    速度稍微慢一些的步兵,每人肩头扛着一个草袋,里面装着土石泥块。

    手手传递很快填平了吊桥两侧的壕沟,在骑兵逼近唐军营寨的同时,架起了攻城用的云梯,刀盾在手,蚁附而上。

    尉迟昭麾下的这些将士,经历过都梁山激战经验丰富,更不怕见血,乃是扬州军中的精锐。

    只见他们身手敏捷,无所畏惧,攀爬云梯者,射箭掩护者,配合默契,很快就有人爬到了唐军营垒的上头,与马敬臣所部厮杀起来。

    营垒上的唐军惊而不乱,早就准备妥当的滚木礌石倾泻而下,熬煮金汁散发的恶臭和烟雾呛的唐军咳嗽不已,金汁沸腾后被唐军合力抬起,猛地朝扬州军泼去。

    被金汁泼中的人发出凄厉的惨叫声,转眼间身上就多出了骇人的水泡,一旦溃破绝无生还的希望。

    一刻钟不到,扬州军架起的云梯被悉数推倒,但是营垒也被尉迟昭的骑兵打开了一个缺口。

    双方争夺这处缺口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唐敖居高临下看着胶着的战事,低声对薛畅说道:“鸣金收兵吧!我军伤亡已经超过二百人,马敬臣这处营垒是块硬骨头,不好啃。”

    薛畅深以为然,即刻命人鸣金收兵。

    撤回来的尉迟昭脸色有些不快:“唐大人为何鸣金收兵?我军即将夺下营寨缺口,一鼓作气拿下营寨也非难事,唐大人这是贻误战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