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图书馆 >

第311部分

大唐图书馆-第311部分

小说: 大唐图书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脸色灰败的他,慢慢低下了头,“此生有此一败,老朽心服口服,没想到蓝田侯天下第一之名果然不虚,年纪轻轻就已经到达了那个境界,可否告知老朽,那个境界是什么?”

    白凡收回长刀,轻轻一笑,嘴里吐出了只有他们两人能听到的话:“超脱。”

    “哈哈哈哈,好,好境界!

    今日是老朽败了,青城派乃是自取灭亡,任凭处置绝无怨言。

    请蓝田侯发落吧。”

    白凡回头环视了一圈围观众人,发现他们一个个如丧考妣般垂头丧气面色死灰,即便是有那么几个不甘的,也自知改变不了命运,眉头紧锁低头不语。

    上前两步,白凡双手扶起了已经功力耗尽的老李正,开口说道:“以杀止杀不是正道,我这里有一条路,可保青城数百年的清誉,不知道你们愿不愿意?”

    众人似乎再次被唤回了光彩,一齐抬起头看向了白凡,老李正颤颤巍巍的对着白凡行了一礼,“请蓝田侯示下。”

    “青城控制黑道只是不容于绿林,此事其实当由绿林公断,罪不足灭门,所以暂且搁下。

    但是千不该万不该,尔等暗中帮助吐蕃做下毁灭仙粮一事,此事绝对不为世人所容,因此想要青城不灭,那就只能亡羊补牢。

    我的这个方法就是:青城举派去西南复仇吐蕃,百姓因吐蕃毁仙粮一事而爆发民怨,举国都在扬言复仇吐蕃,此时青城派若是举全派之力,跟吐蕃人战斗到最后一人一剑,想必青城派的百年清誉是保住了,即便是日后丑事被泄露,也没人会怪罪你们了。

    同样的,青城留下不会武艺和专心修道的弟子,以及十名护派弟子作为香火,可以保持传承不绝,这就是我的办法。

    当然,另一个选择就是,你们所有人跟我认罪回去,该抓抓该杀杀,我会给你们留下十名修道弟子传承青城香火。

    你们看愿意走哪条路吧。”

    “白凡,你这样不是明摆着让我们青城派去送死吗?好歹毒的用心!”三长老怒喝道。

    老李正身形一震,大骂道:“老三住口!

    蓝田侯高义,是在救我青城,老朽粉身碎骨不足以报答侯爷大恩。

    青城派本来与世无争,即便是控制黑道也不过是想磨炼弟子,同时对于天下绿林做件好事,毕竟黑道是在我们名门正派的眼皮子下面生存,不会太过壮大。

    可惜因为陇西李氏被灭,老朽心怀仇恨,力压掌门和诸位长老,定下了割据西南的决策,这才造成后来仙粮之祸,没想到不仅害了青城所有弟子,还毁了青城百年名誉。

    老朽本想一人顶罪,可惜是我托大了,因为一人一家之恨,连累了老朽修行百余年的门派,真是悔不当初矣!

    诸位青城同门,是李正害了诸位,但是为保青城百年清誉,谁愿意随老夫杀上吐蕃赎罪的,请站上前来。”

    众弟子盯着老李正,许久没有动静,并不是大家胆怯,而是大家都在反思,青城割据大家都是知道的,没人反对,不仅仅是因为被门派长老压制,更多的也是自己有贪心,青城割据之后大家都能得一份富贵,所以就成了帮凶,现在也不能全推在长老头上。

第五百八十五章 青城死士 李正教孙() 
三长老第一个站出来喊道:“青城没有孬种,既然认错悔改,就当不惧生死,老三愿意随太上长老杀上吐蕃,不死不休,为青城挽回荣誉。”

    “我等愿意随太上长老杀上吐蕃,护卫青城荣誉。”

    一个个站出来的弟子,举着刀剑,喊着激荡的口号,脸上不再是为生命的陌路而感到悲伤的表情,全都变成了视死如归仇恨的怒火。

    老李正看得热泪盈眶,因为不仅仅是那些习武弟子们如此,所有人,包括新入门的、不会武艺的弟子全都站了出来。

    “蓝田侯,青城派答应了,全听您的吩咐,可惜我派欠下您如此大恩,只能来生再报了。”

    白凡上前拉住李正的手,点了点头道:“青城举派因为仙粮去找吐蕃复仇,此事传遍天下只会受到百姓们的敬重,诸位可以安心。

    我们在益州拿下了五千杀手死士,您老一并带上吧,我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所有参战者不许有一个后退的,不许有一个投敌的,不许有一个”

    说到这里,白凡也有些开不了口,老李正笑了,拍了拍白凡的手道:“青城此去全都是死士,不会有一人活着退出战场,这一点,老朽用性命保证。”

    长叹一声,白凡低声道:“您老别怪凡心狠,唯有如此,青城方能浴火重生。”

    重重点头,李正大手一挥,带着诸位长老开始去调集人手,并且选出留下传承的弟子。

    秦琼慢慢走到白凡身边感慨道:“名门正派蜀中双圣,没想到会有这样一个结果,本以为他们控制黑道是为了作恶,没想到却是另有隐情,若不是因为仙粮之事,为兄都想为他们求情了。

    简之,青城是道门砥柱,如此满门被灭,道门就是断了一臂,你身为道子,恐怕”

    白凡笑道:“叔宝兄可听过割肉求生的故事?明知道队伍出了问题还不处理,等到事发之日,恐怕那才是殃及整个道门的灾难,无妨,即便是跟道门决裂,青城派也必须有此一劫。”

    一日之后,青城五千死士弟子整装待发,另外五千杀手死士也已经从益州出发,由余擎苍带领奔向了西南吐蕃战场。

    青城大殿之内,老李正指着旁边的一百弟子开口道:“这是我派不会武艺的弟子,里面还有新入门习武不久的十名弟子,就留下作为青城香火了。

    日后的青城派,恐怕还要侯爷照拂才行。”

    白凡点了点头,看着大殿众人,开口道:“诸位放心,青城的保护神不是我白凡,而是今日去吐蕃出征的一万青城弟子,你们的性命会换来全大唐百姓的感激,我白凡就是他们中的一员,日后谁敢无故为难青城派,我白凡第一个不答应。”

    “谢过了!

    众弟子,青城交给你们了,都记清楚,青城此劫是我们自招,不怨旁人,蓝田侯更是我青城的大恩人,哪个日后不辨是非恩将仇报,就不是青城之人,我等九泉之下也不会瞑目。

    青城传承的是道门正统,习武本为强身,修道才是根本,希望尔等日后专心修道,忘了一切功名利禄好勇斗狠,不负我青城传承。”

    三长老出来对着弟子们朗声道。

    白凡走上前对着李正说道:“陇西李氏的事情,白凡深感抱歉,我等相争本是政见不合权利更替,动手杀人不是凡之本意,槐里被屠的确是朝廷对陇西李氏不公,如今陇西李氏四分五裂族人东躲西藏,凡惭愧。

    李老为人忠义,是非分明,即便是为家族报仇也只对皇族李氏而不对大唐百姓,不跟异族合流的气节让凡佩服。

    在下不才,想要收下陇西李氏一名子弟作为亲传弟子,无论习文练武,凡定然悉心传授,说是为陇西李氏传承香火也好,说是白凡补偿李氏也罢,不知李老可准?”

    李正静静听完,沉默良久,最后双眼微合,挥手从身后弟子里面招来一名年岁不足十五的弟子。

    “蓝田侯乃是世人公认的天下第一名师,天下能让你主动张口收徒的人,恐怕寥寥无几。

    说什么补偿陇西李氏?

    老朽空活了一百二十岁,虽然武艺不入流,但是眼睛却还没有瞎。

    朝代交替皇权更迭,每一任皇帝都为巩固自己手中的权利而不择手段,百年的王朝千年的世家,莫说大唐,前隋、南北朝的宋、齐、梁、陈哪个朝代的皇帝不想对我等世家除之后快?

    陇西李氏被灭有皇帝的原因,也有世家自身的原因,古往今来盛极必衰乃是天道,老朽为了复仇皇室差点酿成大祸,已经悔不当初,从此再不提灭族之仇。

    即便是陇西李氏今日没有灭在李世民手中,总有一天也要毁在其他皇帝手中,老朽已经看开了。

    侯爷收徒是有心帮我李氏浴火重生,老朽怎能不知?

    这是我陇西李氏现存为数不多的嫡系子弟,也是老朽嫡亲的的重孙儿李铭心,今日就让他当众拜在侯爷门下,如此,老朽再无牵挂了。”

    秦琼等人感叹,这老头藏得真深,或者说陇西李氏藏的真深,家族嫡系子弟竟然神不知鬼不觉的托庇于武林门派,真是好办法。

    老李正让重孙李铭心对着白凡跪下道:“陇西李氏大劫,几乎是灭顶之灾,太爷爷知道你心中有怨,但令我欣慰的是,你没有像你那混账兄长一样,背叛祖宗去投靠异族。

    太爷爷老了,你拜在蓝田侯门下好生修习学业,记住要待师如父!

    放下陇西李氏的仇恨,用你的手去开创出一个令人敬仰的李氏,而不是像如今这样还想去扶起一个人人喊打的李氏。

    你父亲为你取名李铭心,想要你将陇西李氏的荣耀刻骨铭心,今日老夫给你改名李明心,希望你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本是佛教禅语,最早出现在吴承恩所写西游记中),放下执念寻回本真。

    切记,蓝田侯不是我们的仇人,李世民也不是,所有人都不是,如果你学成之后还不懂这些,还只记住怨恨和复仇,太爷爷在九泉之下也不会瞑目。”

    李明心对着老李正哭拜道:“孩儿谨记太爷爷教诲。”

    爷孙两个声泪俱下的样子,感染了所有人,白凡都有错觉,是不是自己太狠了,非要拆散人家这对相依为命的爷孙。

    “这孩子就交给侯爷了,还请不要教他习武,老朽只愿他能一生平平安安的做个好人就行。

    侯爷大恩,李正只有来生再报了。”李正真挚的对白凡一个大礼。

    白凡点了点头将之扶起,“您老放心,既然做了李明心的师父,定然要将之教导成材方能不负您的信任,至于这孩子习文还是习武,还是看其资质吧。

    若说是因为怕他复仇或是心生邪念,完全不必,这孩子如此年幼就能够分清善恶正邪,凡相信他会是个好孩子。”

    在众人的见证下,李明心对着白凡大礼拜师,随后跟师父一起站在青城山脚,不舍的看着自己爷爷和同门远去的背影,噙着眼泪却死死咬牙忍着,旁边众人暗暗点头,此子心性不错,是个良材。

第五百八十六章 斩首行动 复仇第一战() 
聿赍城,吐蕃最东面的一座城池,位于金沙江畔,大唐剑南道跟吐蕃接壤处,向西五百里就是聿赍城。

    汉时为牦牛羌地,晋时为马儿敢地,南北朝属党项部,隋属南宁州总管府,唐初为聿赍城,属吐蕃地。

    这里也就是后世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西北部的德钦县,海拔三千四百米,地势南北长东西窄,人烟稀少,但是由于这里是吐蕃的东大门,所以被松赞干布布下了三万重兵驻扎把守。

    就在一个月前,这里被一阵山摇地动的巨大响声打破了多年的平静,聿赍城就此告破,守城三万士卒被狂怒的大唐四万兵马全部打杀,没有什么其他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还我仙粮。

    吐蕃国主松赞干布一下就慌了,吐蕃东大门被打破,这可如何是好?大唐来势汹汹,听说一日就破城,那这么看来,轰天雷开道,岂不是几天不到就要被灭国?

    派出援军前去夺回城池,但是三次反击,全都被大唐以轰天雷炸了回来,人仰马翻极为凄惨,松赞干布怕了。

    急招禄东赞进宫商议,期待着禄东赞制造出防御利器水泥,可是得到的回答却是,水泥似乎是神匠所制,只有大唐可以造出,在吐蕃烧了一窑一窑全是废料,按照书中配方根本就制不出来。

    如果让白凡知道这件事,肯定会抱着肚子大笑不止,吐蕃地处高原,空气稀薄,氧气太少,烧制水泥需要的温度极高,火力必须充足才行,普通的窑口根本没用,必须因地制宜特制窑口才行,凭借禄东赞这样的按图索骥,能够烧出水泥那就是笑话。

    可是让吐蕃君臣感到奇怪的是,大唐竟然重新修好防御城池,驻扎了下来,似乎没有西进的意图,禄东赞沉吟半晌,担忧的推测道,可能大唐是要步步蚕食我们吧,如此我们还有时间继续研究水泥。

    这一天,聿赍城内来了一支特殊的队伍,除了之前分开的一万自己人之外,还来了一万青衣道袍的剑客,虽是剑客武林打扮,但是一路作风却都是行军作风,那满脸视死如归的表情,吸引了聿赍城内五万大军所有人的目光。

    齐王李元吉听到了李承道的汇报,久久不语,对于青城派的遭遇也是感慨不已,亲自去找到了太上长老李正,诚恳的说道:“诸位大义,元吉佩服,虽然诸位跟大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