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图书馆 >

第334部分

大唐图书馆-第334部分

小说: 大唐图书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建成递过来了一份小册子,上面记载了大唐商人运往新罗货物清单,和来往交易的大宗记录,白凡接过细细看了起来。

    很快他就感觉到不对劲了,“怎么会这样?新罗国小,人口不多,加上之前又被高句丽和百济联手打过,现在他们人口更少了,这粮食、布匹怎么会需要这么多?他们想干什么?难道有人带头想要造反不成?”

    李建成看着白凡笑骂道:“造反?不一定,我派人就此查了一下,原来是一个小丫头搞的鬼,就是你那红颜知己的妹妹,真平王的小女儿,哼,好大的心机,竟然偷偷跑回新罗,还跟倭国勾结在了一起。

    若不是看在你小子面上,这样的事情何须找你来商议,小小新罗,一个丫头,随便派一队将士就能平了他们。”

    额

    白凡表示无语,竟然是金德曼的妹妹金胜曼?什么叫我的红颜知己?我跟金德曼是清白的好不好,你这做老丈人的也这么说?

    “岳父,我的心里只有平儿,跟金德曼是清白的,你莫要诬赖好人。”

    “好人?信你有鬼了,还说心里只有平儿?那窦家丫头是怎么回事?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当初若不是真平王身死,估计你就已经将那金胜曼娶回家了,你小子,风流债真多。

    说吧,这件事你想怎么办?老夫话放在这里,我大唐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可不能被倭国那帮无耻矮子占了便宜。”

    “是是是,岳父说的对,不能便宜倭国矮子,容小婿想一想。”

    白凡连连答道,心中暗暗叫苦,自己当初可是铁了心主动拒绝的,现在你这么说怎么像是真的我们有私情一样,我是那样的人吗?但是想要赶快换个话题的白凡可没有跟李建成再纠缠下去,巴不得转到国事上去。

    沉吟片刻之后,白凡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件事,笑着对李建成答道:“小婿有一计,不但不用加以约束,甚至还应该假装不知,暗中相助于她。”

    “什么?你小子,还说跟人家没有私情?我原以为你会派人将之抓回来就算了,没想到你竟然还想帮忙相助,这是拿着大唐的东西资敌你知不知道?拿国家的钱财去泡妞,亏你干得出来!”李建成连声喝骂道。

    白凡一拍额头,自己嘴欠,又整出误会了。

    “不不不,岳父听我解释。”

    “不用解释,也别叫我岳父,你岳父快要变成真平王了。”

    “真平王已经挂了好不好”

    两人你来我往的互掐有一刻钟时间,白凡终于将计划讲明白了,那就是借新罗的桥梁,资助倭国新上位的邪神,助他稳固民心。

    同时另一方面,借住终南书院冯智戴一帮人的手,运送物资给苏我入鹿,让他在另一边收拢民心,建成第二个政权,这样就可以分裂倭国,只有两方势均力敌的时候,才能连年征战,这样算起来,那就是大唐只出了一小部分的粮食布匹,就让倭国连年征战死伤无数。

    沉吟半晌,李建成反复推演,终于点头同意下来,没想到不声不响的,终南书院就已经出手了,看来朝廷反应还是没有白凡快。

    “嗯,如此,就听你一次!

    不过,你跟那新罗女子真的没关系?”

    额

    “算了,有关系没关系也跟我一个老头子没关系,前几日你找世家商议土地一事办的不错,但是我们这边遇到了点麻烦,老二找你,你进宫一趟。”

第六百二十七章 有人在作死() 
白凡进宫的时候,没想到一向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老李渊也在,而且议政殿内没有其他大臣,就李渊一人陪着李二。

    白凡不知道这算是什么阵容,好在李二不等他发问就开始说明事情的经过了。

    “贵族交粮税、重新核定田亩之事,我皇家当带头争先,但是家门不幸,李氏皇族出了两个败类,带了个不好的头。”

    “哦?这是什么情况?难道有谁敢抗旨不尊吗?

    这大唐天下,新贵族里面,恐怕除了那有限的几位,哪个李氏皇族之人陛下会手软?”白凡笑着问道。

    而他所说的有限几人,其实就是指李建成、李元吉这些至亲兄弟,还有那几个任要职的王爷,像淮安王李神通老王爷是李二的叔叔,还有李二的两个堂兄,李孝恭、李道宗,这两个是宗室名将,其余人等,恐怕在李氏皇族里面的话语权不会太大了。

    而这么几人又都是跟着李二混的,怎么会无故抵抗政策?

    “呵呵,抗旨?他们倒是没这个胆子。

    简之,你知道李博乂和李奉慈吗?”李二冷笑道。

    听着名字,白凡觉得耳熟,仔细一想,这不是李氏皇族里面两个无能败类吗?

    太上皇李渊有三个哥哥,大哥三哥早逝,二哥李湛承袭了父亲唐国公李暤木粑唬抢钫恳彩歉龆堂恚诶钤ò怂甑氖焙蛞惨幻睾袅耍乒粑挥执税怂甑睦钤ǎ钫苛粝铝礁龊⒆樱褪钦饫畈﹣V和李奉慈。

    大唐立国之后,李渊念及亲情,就将两个侄子都封王了,一个封为陇西王,一个封为渤海王,可以说是极为恩宠了。

    但是这两兄弟太过无德了,衣必罗绮,食必粱肉,朝夕弦歌自娱,骄侈无比,所以在宗室里面名声极差,李渊无奈,嫌弃二人亲小人远贤臣,只好赐他们一堆先贤典籍,要他们静心读书。

    但是白凡不明白,怎么这时候两个闲散王爷蹦跶出来了?

    “这两人不是闲散王爷吗?怎么,难道投敌了?”白凡问道。

    “哼,他们倒是没有投敌,却比投敌更令人可恨。

    之前因为陇西李幼良事件,派去了孝恭堂兄主持陇西事务,朕怕这两个混货再出幺蛾子,所以就将他们二人调回了长安,封地也进行了置换,一个放在河北道,一个放在河南道,谁知就是这一步棋走错,今日惹出了麻烦。”

    “他们不愿意交粮税吗?难道皇族宗室没有族规吗?”

    “不,他们交粮税,但是却因为交粮税要重新核对田亩,这两个蠢货抖了个机灵,竟然将手下多出的田产土地全都捐出去了,捐给了佛寺。”

    什么???

    白凡一下站了起来,捐出去了?捐给了佛寺?这,这他么谁给出的主意?找死吗?

    “谁?哪个该死的家伙出的主意?就是他们两个吗?真是该死!

    捐给佛寺对他们又没有一丝丝好处,只不过是朝廷收粮变少了,这等损人不利己的蠢事,他们这是图什么?还不如交还朝廷能换个好名声。”

    “呵呵,是啊是啊!朕也想不通这两个蠢货竟然如此愚蠢,可是你知道吗?他们这样做带来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李二脸色阴沉,就要滴出水来了。

    白凡哪能想不到,这简直再明白不过了,“那肯定是那些不愿意朝廷白白得了好处之人,全都效仿,都将自己多占的田亩捐出去给佛寺,如此这就是给朝廷树了一个大敌,出了一个难题,佛教传了多年,虽然还不及道教兴盛,但也是民间不可小觑的一处势力,一个不好,大唐就会惹火烧身,引起民众舆论,真是该死!”

    “哎,谁说不是呢,可恨当年将他们二人置换封地的时候,朕还心软,连他们不应得的那大片土地也置换给了他们。”李二恨恨道。

    白凡皱眉道:“皇族王室分封土地,不是有明文规定的吗?怎么他们还有多余的土地?”

    李二解释道:“他们两人封王是在大唐建立之初,那时国家尚未统一,陇西、渤海附近多处无主之地,他们就私自占为己有,美其名曰,是为大唐开疆拓土,后来就归为自己的封地了。

    之前朕将二人换走的时候,二人吵着要核算好同样大小的封地才同意互换,不然无故擅动封地,二人不服,当时朝中事务繁多,朕也就听之任之了。”

    “其实不单单是那些对大唐不满之人这样做,基本上所有贵族都这样做,因为佛寺愿意出钱,他们有利可图,用少量的钱财,买下了大量的土地,这样的买卖谁不做?

    而那些贵族本着赚点是点的心态,就争相以捐赠的名义,送上土地,实则是钻了律法的空子,自己牟利。”李二恼怒道。

    “这帮混蛋,打得一手好算盘,大唐治国本就不易,他们倒好,不帮忙也就罢了,怎么还净想着看笑话,真是该死!

    陛下,你找臣来是为何?对这两个蠢货下不了手吗?放心,即便是皇族宗室,臣可不会手软,老爷子,别怪孙女婿不给你面子。”白凡开口问道,同时对着一直不发言的李渊行礼道。

    李渊瞬间发怒,拍着桌案大骂道:“废话,要收拾这个蠢货还需等着你动手?

    二郎已经下旨剥夺了二人的爵位,削职为民了,老夫作为李氏宗族族长,对于这等败坏宗族名声的子弟,又何曾手软过?当场将两个混蛋打断双腿,若不是看在我那故去的二哥面上,一刀杀之都嫌不够。

    找你来,是因为这事已经闹大了,从贵族占用土地,变为了佛寺占用田地,佛寺是个特殊的存在,一向声称不入世俗红尘,在百姓之中声望很高。

    朝廷历来将之划归绿林一系,现在出了这样的事情,我们不好动手,所以想让你出手。”

    “狗屁的不入世俗红尘,那他们种着国家的粮食,享有着百姓的供奉,吃喝算什么?一群光头忽悠百姓的借口,朝廷也当真?

    往日容忍他们是因为他们没有太过作恶,现在竟然敢找死主动掺和仙粮,还敢大包大揽花钱买地?看我如何收拾他们。”

    李二看着白凡成竹在胸的样子,点头笑道:“此事是我宗室之人惹出的麻烦,却让你来收尾,确实有些无奈。

    朝廷不会正式出面,但是你要人有人,要钱有钱,朕会亲自坐镇给你后援。”

    白凡笑道:“既然如此,那么我就点将了,将秦大哥和老程调给我,还有朝中的太史令傅奕老先生,有了这位,对付这帮好吃懒做的光头就好办多了。”

第六百二十八章 佛教和中原() 
佛教是在西汉末,新莽时和东汉前期时由印度经西域传入的。

    根据记载,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卢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经。

    到了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汉明帝梦见金人,于是派人去西域,迎来迦叶摩腾与竺法兰两位高僧,并且带来了许多佛像和佛经,用白马驼回首都洛阳,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译四十二章经,那里也就是现在的白马寺。

    因此,在中国佛教史上,多以汉明帝永平十年作为佛教传入之年,白马寺成为中国第一座佛寺,四十二章经,也成为中国第一部汉译佛经。

    佛教传入中国时间比较早,但是由于当时儒家兴盛,所以佛教发展十分受限,直至五胡乱华之后,佛教才开始兴盛。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曹丕、孙权都信佛,甚至还大兴佛寺,这也是佛教一贯的做法,就是将君主发展成佛教信徒,那么佛教的发展就不用愁了。

    西晋年间,官方与民间的佛教信仰,逐渐普遍。相传西晋时代东西两京洛阳、长安的寺院一共有一百八十所,僧尼三千七百余人。

    东晋朝廷中奉佛的也很多,晋元帝、晋明帝以宾友礼敬沙门,晋元帝又‘造瓦官、龙宫二寺,度丹阳、建业千僧’,明帝也‘造皇兴、道场二寺,集义学、名称百僧’,于是建康佛教,盛极一时。

    经历过五胡乱华时期之后,佛教大肆兴盛,因为这些外来的各个入侵中原的异族统治者基本上都信佛了,然后修建佛寺,翻译传播佛经什么的,就更加普遍了,佛教可以说是趁着这个时期走上了一次辉煌。

    在南北朝初期,也就是南朝时候,佛教十分的兴盛。

    后来唐朝诗人杜牧走到扬州时候还曾写过一首诗,说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虽然到了杜牧那个年代佛教经历过辉煌也经历过破败,许多寺庙都残破了,但是这个数目就可以看出,扬州一地就几百座寺庙,可见当年佛教是多么的兴盛。

    到了南北朝后期的北朝之时,开始有君主看到佛教的危害,就提出了灭佛,最为著名的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都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佛教不事生产,不参加徭役,不上交粮税,还要鼓励国家青壮劳力上山信佛出家,大大的危害国家的发展,所以就动了杀机,开展灭佛行动。

    这两位灭佛,跟后来的唐朝后期的唐武宗灭佛,在历史上并称‘三武灭佛’。

    一直到了前隋的两任皇帝,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都是信佛的,对佛教采取政策支持,隋文帝还好,竭力用平衡手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