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图书馆 >

第403部分

大唐图书馆-第403部分

小说: 大唐图书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到秋收之后,我们粮食极大的充足,就算是养活一个小小高句丽几百万人也不在话下。

    那时我们放出消息,大唐有高产仙粮,亩产千斤,却没有充足劳力耕种。

    大唐有千里沃野,可化亿万良田,却无人生活劳作,本想招降高句丽一国,归化为一,共享富贵,传播教化,从此人间不再有饥馑和苦难。

    谁知道高句丽朝廷无道,处处阻挠,宁愿将百姓圈养起来收割财富,也不愿让百姓得享太平安乐。

    在此百姓存亡大事上,竟然连四周邻邦的室韦、契丹、靺鞨部族都不如,着实令人愤慨悲叹。

    但大唐仁义治国,不愿起刀兵伤害无辜受难的百姓,即便你是高句丽的将军士卒,那也是千万受苦百姓之中的一员,我们只盼着尔等与我们同受王道教化,同食天赐仙粮,共享和平盛世,而不愿你我自相残杀。

    所以大唐愿意打开国门,向高句丽乃至半岛所有百姓发出邀请,只要尔等自愿举家入我大唐,必将与我大唐百姓一体视之,绝无敌对、轻慢、压迫等不公存在,有的只是吃不完的粮食,享不尽的富贵太平。

    真正的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只要大家信任前来,这里将会是我们共同的大唐未来。”

    白凡一通说完,全场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李二张了张嘴,我却半天之说了个我字。

    随后不知道是谁带头,竟然为白凡鼓掌喝彩,一时间议政殿内掌声雷动。

    杜如晦对着白凡深深一礼,“某家杜如晦今日心服口服矣!

    往常民间传言蓝田侯睚眦必报,或是传说蓝田侯杀人如麻,也有说仁人君子,也有说异族的噩梦。

    今日之论,已经超出了民族的界限,绝对的圣人之行。

    这通高论若是通传整个高句丽,莫说普通受苦百姓,就连我这大唐人都深深为之感动,若我是高句丽人,肯定会心动不已,可以想象,有此一策,可当五十万大军了。”

    “不错,侯爷高见,我等心服口服。”不少文官齐齐赞道。

    李二回过神来,再看白凡的眼神已经不一样了,本以为这小子的底自己已经看遍了,没想到,远远不够,远远没到底呢,真是深不可测,说他不是人我都信了。

    “好,起初简之说不费一兵一卒朕不信,现在朕信了,高句丽四面皆是我大唐国土,我们再将此通告晓瑜他们全国,纵然渊盖苏文手段通天,也拦不住百姓归唐之心。

    这宣传之言直接用简之原话,一字不改。”

    白凡无语,你这个意思莫非是说我古文不行,只会说大白话?百姓们都已经完全能看懂了?再说了,我说这个只是计策,不是说好了的,我提计策,然后你们给我解决难题的吗?

    “陛下,我说了,我这个计策还有巨大的难题呢。”

    李二大笑道:“良策如此高明,还有什么难题可言?说出来,纵然些许瑕疵,在座可是全大唐的智囊,也为你堵上了。”

第七百五十六章 思想的难题() 
白凡苦笑一阵,世上哪有完美的谋略?大道五十天衍四九,天道尚缺其一呢,不知道你们哪里来的自信?

    “按照这个诛心之战,不用动兵,只用秋收之后,在大唐跟高句丽边境,堆上个粮山,然后我们百姓天天大吃大喝就行了,只要高句丽有人眼馋,最后受不了饥饿所迫,就是源源不断的高句丽百姓归唐。

    可是如此一来,边境我们的二十万大军恐怕再也得不到战功了,没有战功就不能晋升,就没有赏赐富贵,这就是断人财路,事关几十万大军的军心,不可不慎。”

    白凡这么一提醒,李二瞬间就明白过来了,大唐重兵,庶民百姓想出头,从军往往是最快的途径,一场大战虽然死伤无数极尽凶险,可是一样有无数人翘首以盼。

    正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试问谁人不贪恋富贵?一将功成万骨枯,大将想要青史留名,可不就靠着一次次大战吗?如今没了大战,估计从此武将再无用武之地,处理不好这个,是要出乱子的。

    即便不说将军,那些想要凭借一身武艺出人头地的普通士卒也在期盼战争,大唐如今基本上已经不缺吃喝了,那么温饱之后百姓就会有所追求,从军卫国,高官厚禄,可都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如果没有仗打,靠什么光宗耀祖?

    这时房玄龄站起来说道:“简之此言差矣。

    大唐此次准备了三十万灭国大军,可是其中意图通过战争升官发财者有多少?恐怕不足十之一二吧。

    自古每次大战征兵皆是百姓疾苦,都是经历过乱世的百姓,没有人喜欢战争,因为战争就意味着伤亡,即便是上次高昌用轰天雷三万破十万,我们也伤亡上千人。

    可能千人队三万不足道哉,但是放在大唐国内,那就是上千个家庭,恐怕里面没有一个是富裕的,如果不是因为家庭穷困,谁会愿意当兵吃那卖命的军粮?

    所以如果真的能够不战而胜,那么三十万大军不会再有伤亡,国家就不会因为战争而多添悲剧,这是天大的好事。

    无论是从朝廷发展的角度来看,还是从百姓家庭的角度来看,有良策不用,为何还要去照顾些许少数人的野心呢?”

    房玄龄一席话,让不少文官纷纷点头称赞,到底是一国之相,眼光老到一语中的。

    大战一起若有死伤,单单那大笔的抚恤就是不少的开支,加上现在大唐士卒福利极大提高,一个家庭有阵亡者,其家中老人朝廷赡养,家中年幼子嗣也有朝廷出面抚养教育,可以说,这就是朝廷肩上的重担。

    能不战而胜,既能保持军队战斗力,还能减少朝廷开支负担,百姓家庭也得以圆满,皆大欢喜,试问哪个一国之相不愿意看到?

    李建成开口道:“说的不错,大战耗费巨大,损失士卒还要额外支出,一进一出的账头可是不小,不划算,太不划算。

    如果有不战而胜的法子,本王第一个支持。

    至于我们前线士卒的战心问题,户部出资,给大家加发三成军饷作为一路辛苦犒赏。”

    李二看了一眼自己的大哥李建成,心中给了对方一个白眼,大哥这时候大方了,以往说起战争军费问题,大哥立马化身铁公鸡,简直一毛不拔,比白凡这个天下第一巨富还精明,每每兄弟二人谈及军部粮草,都是一场斗智斗勇的恶战。

    杜如晦看着一时间没有说话的皇帝,其实心中知道李二陛下是不大愿意的,虽然这样好处多多,但是弊端也不是没有,在一个当世兵法大家眼中,一眼就能看穿。

    而大唐里面说到兵法,就算是军神李靖,恐怕也不得不对曾任秦王的天策上将李二说一句佩服,秦王打下半个大唐这句话可不是吹嘘出来的。

    不战而胜对于大唐灭高句丽的确是高论,而且是一击必胜的好谋算,可是对大唐来说可不一定,当然,是指长远的发展,因为李二陛下的目光可是十分深远。

    灭完高句丽还要灭西突厥、吐蕃、西域、等等,甚至估计在他有生之年还想往西一直动兵占领。

    未来战争无数,可没有那么多的不战而胜,所以在李二眼中,大唐对高句丽是必胜的一战,这就是一次绝佳的练兵时机,不仅可以在控制伤亡的情况下练出新兵的杀气,使之成为合格的老兵,还能提升大唐军队必胜的信心,为后来的战争赢得士气。

    所以,作为一个皇帝,李二可不会像一个武将那般考虑征战成名,也不会像一个文臣那般想着内部收支,皇帝第一想到的是对未来霸业的作用。

    杜如晦敢肯定,这一点蓝田侯白凡肯定也早就想到了,兴许这就是他只是沉思不愿点出的原因也说不定。

    议政殿内有文有武,现在点出了,面对文武群臣,如果皇帝选择了大战开局,虽然霸气恢弘,可是会遭到谏臣、士大夫等的阻挠,甚至会因此而影响军心,战场上损失的士卒、受伤的士卒会想,为何陛下要兴起杀伐?一点都不在乎我等的性命吗?

    所以此事被点破,恐怕皇帝已经不得不点头同意了。

    心中想为之做些什么的杜如晦上前一步开口道:“陛下,臣有一个两全之策,兴许可以调和个中矛盾。”

    李二眼前一亮,连忙催促道:“爱卿快说。”

    “既然简之的谋划是秋收之后我们在边境炫富,以此收拢高句丽百姓归唐。

    那就不一定非要用普通百姓刻意为之,直接用我们的二十万大军天天大吃大喝不就可以了,士卒也是百姓,我们的行军粮都顿顿有肉了,可见大唐的富裕。

    而且士卒行事还有个好处,就是可以同时防止眼红的高句丽军队偷袭,也能怠慢对方的军心。

    这样的话,虽然我们的大军没有厮杀交战,可战功却一点不少,谁说吃喝诱民就不是战功了?只要完成了朝廷的既定灭国战略,那就是灭国大功。

    将军队分而化之,哪只军队吸引收拢的百姓多,那支军队战功就多,如此一来就是两全其美,也不用担心前线士卒思想问题了,虽然平分功劳有些少,可躺着坐等分钱,恐怕没人会有怨言吧。”

第七百五十七章 老杜出名了() 
杜如晦说完,群臣纷纷称赞,不愧是多智的杜相,两全其美的对策可是非常难得的。

    就连李二陛下也咧嘴笑了,杜如晦的对策很好,可不仅仅是解决了思想问题,连练兵问题都解决了,大唐二十万大军陈兵边境恐怕无人敢惹,但若是分而化之,想来高句丽人会忍不住动心吧,如此一来就要偷袭进攻,大唐军队自卫防守,一攻一守不就是厮杀练兵吗?

    而且若是下令以收拢百姓多寡记功,大唐军队之间必有争斗,不会厮杀争抢自己人的战利品,但是可以前往高句丽争抢,高句丽害怕百姓南逃归唐,肯定会百般阻拦,若是此时哪只大唐军队前来平乱开路的话,岂不是战利多多了。

    “好,好计策,就这么办。

    如此可谓是两全其美了,朕为能有诸位这帮国之智囊而深感幸运,大唐有诸卿,我们岂能不强盛?”

    李二豪情大放,直接下令皇宫摆宴,大宴群臣。

    就在宴会中间,一封来自幽州李靖的加急军报递在了李二面前。

    众人停下饮宴,纷纷关注,是何情况?竟然是幽州八百里加急军报?难道军情又有变化?

    李二快速打开一看,随后哈哈大笑道:“高句丽渊盖苏文小儿计穷矣!

    竟然卑鄙到以污蔑克明和元霸为由激励百姓战心,放出谣言,说大唐宰相杜如晦父子,会和大唐楚王李元霸一起,潜入高句丽王宫,劫走高句丽国小公主。

    如此大仇岂能不报,号召全国百姓踊跃参军,拿起手中武器,杀入大唐救回公主。

    呵呵,你们看,这厮还真是能编,说的绘声绘色的,跟真的一样。

    若说此事是老程这个浑货还罢了,毕竟那是个混世魔王,什么都干得出来,克明乃是当世有数的正人君子,岂会做这等掳人妇孺之事,连编故事都不能找个合适对象,枉朕以往还以为他渊盖苏文是个人物,真是无趣。”

    李二边喝酒边讲述密信内容,不在此处的程咬金无辜躺枪,旁边群臣纷纷大笑,此等蒙骗之举,纵然能够收得一时之效又有何用?早晚都会被拆穿的。

    可是全场有人没笑,那就是杜如晦父子,还有李元霸,他们三人可是当事人,清楚知道这是真的,本想及时禀报的,可是李元霸讲到一半,就跳跃到灭国对策了,还没来得及汇报呢就被拉来吃饭了,现在被拆穿了,要多尴尬有多尴尬,杜如晦脸色瞬间由红变黑,再由黑变涨红,真希望自己此时还在李靖军营没有回来。

    李元霸站了起来,为难的看着李二,杜构倒好,直接上前跪倒在李二身前,杜如晦出来行礼拜倒,“陛下,臣有罪。”

    额李二还想即兴赋诗一首呢,怎么突然场中画风变了?

    “克明,你们父子这是作甚?小杜爱卿为国遭劫,英勇无畏,克明你爱子心切亲往救之,此事可传为佳话矣,何罪之有?

    区区高句丽小儿污蔑之言,朕岂能黑白不分?起来,快些起来。

    又不是你们真的抢了人家的公主。”

    李元霸看着已经喝得差不多的二哥,捂着脸背地里已经笑的肚子疼了,二哥已经化身大唐第一毒舌了,事实真相全出自他的口中。

    “陛下,臣等有罪,我们的确劫了高句丽的公主,而且已经安置在臣家中了。”

    我

    白凡刚刚入口的一杯美酒被喷出老远,然后刚想大笑,就看到李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