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图书馆 >

第404部分

大唐图书馆-第404部分

小说: 大唐图书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

    白凡刚刚入口的一杯美酒被喷出老远,然后刚想大笑,就看到李二涨红的脸,只能憋着在桌子底下抖个不停了。

    老杜这一手,将皇帝的脸打的啪啪的,刚说你是正人君子,三秒钟不到,你立马就自毁形象,这是要搞事情啊。

    最重要的是,你竟然承认了,原来我教了你老杜一身好武艺,就被你用来干这个?好这一口?难道是你老树发新芽,准备纳个妾侍?还是异国风?高句丽公主?

    白凡一通脑补,这边群臣已经乱成一团了,没人相信杜如晦掳劫妇孺,都坚信是谣言,但是人家老杜现在承认了,供认不讳呀。

    所以全场顿时喷酒的,掉筷子的,打翻酒瓶的,凳子不稳摔在地上的,甚至有一桌连桌子都掀翻了(注:大唐宴会已经普及了八仙方桌),李二醒了醒神,追问道:“克明,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陛下,臣的确从高句丽王宫劫走一名公主。

    小儿杜构曾重伤身陷高句丽王宫一个月,期间得蒙一名高句丽公主搭救才得以平安等到我们援救,一个月间,二人日久生情私定终身。

    因此,在救下小儿之后,我们顺手就将那公主也带走了,之前一直想要禀报而没有机会,请陛下恕罪。”

    杜如晦以最快的语速将事情经过说个大概,其余众人可以自行脑补,不过是一对年轻情侣相爱的短故事,脑补简直无压力。

    白凡心中无语,老杜这话说的,什么叫顺手带走?你以为你去市场抓小猪崽吗?人家顺手牵羊是盗物,你杜家父子倒好,顺手牵羊是‘偷人’。

    全场沉默了足足一分钟,随后李二一拍桌案,指着杜如晦哈哈大笑起来,笑得捂着肚子直不起腰,笑得眼泪都出来了也停不住,这让杜如晦越发觉得尴尬。

    良久之后,李二强忍着停下来说道:“爱卿此事办得妙极,就是朕亲自前往恐怕也绝对完不成此等创举,朕表示佩服,心服口服!”

    杜如晦:“”

    “你等何罪之有?大唐跟高句丽分属敌国,莫说你们深入敌后大杀四方还带回公主做战利品,就算你们将高句丽王带回来,在朕面前都只有大功而无半分罪责。

    赏,必须重赏,诸位爱卿都帮忙想想,该如何嘉奖他们。”

    李二说完,再次忍不住笑趴下了。

    杜构无语的看了一眼父亲,貌似带回自己的便宜老丈人没问题呀。

    而杜如晦则看向了李元霸,相视无语,陛下什么时候有此天赋了?我们差点就带回高句丽王那厮了。

    经此一事,杜如晦算是出了名了,大唐百姓茶余饭后又多了一项有趣的谈资。

    李二对于这事没有丝毫不满,当场赐婚杜构和高句丽公主,甚至表示会派皇后做女方家长帮忙置办嫁妆。

    而对于高句丽以此做舆论动员百姓之事,有一个公主媳妇在手,话语权可不一定是在他高句丽,李二直接将此事交给了杜构的师父白凡负责,秋收之前,将舆论改为有利大唐,同未来的灭国诛心大战一同实施。

    白凡表示自己无辜躺枪,这等暗中阴谋之事为何是我?我又没有腹黑天赋,杜构这小子是在坑师父啊。

    呵呵,说你白凡没有阴谋腹黑天赋,恐怕傻子才会相信吧。

第七百五十八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 
大唐君臣在长安皇宫已经讨论到收编各国之后的发展问题了,可是这时依旧毫不知情的高句丽民众却因为朝廷的一纸通告陷入了纷纷的议论声中。

    “听说了吗?大唐来了几个此刻,偷入王宫劫走了公主呢。”

    “嗨,老兄你不会真的相信这套假话吧?

    这明显是朝廷想征兵想疯了,用这等毫无水平的谎言蒙骗我们呢,毕竟大家谁也不想去当兵。

    我是打死都不信这些的,再说了,王宫之中公主的死活管我们什么事?有那时间我还不如想想怎么倒腾点山货挣钱呢。”

    两个路人甲就这么当街开撕。

    四周全都是路人旁观着,不多时,一帮人都参与到了这件事的议论之中。

    “我一个远方表哥在王宫之中当差,听说是亲眼所见,确有此事。”一人激动大喊道。

    “不错不错,官文不会骗人,是我们高句丽的如意公主。”

    “呸,什么如意公主?听都没听过,再说了,王上有一大群公主呢,少一个不少,有什么关系?

    想要老子去当兵,门都没有,我家三个孩子还在指着我养活呢,我可不想死在战场上。”之前那人红着脸坚持道。

    “对对,说的没错,官府只会在收粮的时候盘剥我们,现在丢人了还想要我们出人送死?门都没有,绝对不去当兵,那大唐是我们能打过的吗?前些年乙支文德大将军十万大军全军覆没,一个都没有活下来,我的兄长就是被抓壮丁抓走才送死的。”有人附和道。

    又一个人站出来说道:“你们还不知道吧,不单单前些年,我有亲戚在军队从军。

    听说几个月前,朝廷和其他几个国家组织了五十万大军进攻大唐都被杀回来了,死伤全是我们这边的人,根本赢不了,说不定人家劫走公主就是来报仇的。”

    “噢,怪不得之前他们说今年粮税要涨,还在王城附近大肆征发徭役,原来是打仗了,可是我们怎么什么都不知道呢?朝廷为什么瞒着我们?”不少人恍然大悟。

    有那机智些的嘲讽道:“让你知道?让你知道有什么用吗?你能决定不打仗?你回去参军帮忙?上面不抓你壮丁就是恩赐了,你还想参与国家大事呢。”

    “怎么和我们没关系?他们不声不响就去招惹大敌,现在人家前来报复,岂不是又要大战,到时候打不过肯定又要我们出钱出力,我家里可没有余粮给他们上缴。”那人争辩道。

    众人一听,不禁深思,还真是这么回事,于是新的一轮争辩又起,这时候公主不公主的似乎真的没人关心了。

    本想一纸文书激起国内百姓对大唐的仇恨的,可是其中效果似乎出乎意料,从此时大对卢渊盖苏文的怒火之中就可以看出了。

    “可恶,一群无用的贱民,中原王国几十年来亡我高句丽之心不死,大小战争引发无数,跟我们就是死敌,哪个家庭没有因为他们而死伤亲人?此时怎么都成了缩头乌龟?难道忘了血海深仇了吗?”

    身后的一名内侍心中撇了撇嘴,暗道活该,大唐征战杀人是不假,可是高句丽的军队是怎么来的,这似乎不是大唐造成的,是您们强行抓壮丁的吧,都是你们强迫百姓去送死的,所以百姓可没有把账记在大唐头上,若不是因为朝廷祸祸百姓,老子能沦落到投身深宫做了内侍吗?

    很显然,这位是个穷苦出身,为了生存,不得不净身入宫侍奉权贵,可是即便如此,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来路。

    “大对卢,其实不必如此动怒,虽然大举征兵效果不佳,但毕竟还是有三五万百姓有血性,立志报国从军的,兵贵精不贵多,再说了,末将以为,面对大唐的轰天雷,似乎人数不是重点,甚至一群胆小之人还有可能拉低我们的士气,如此,不要也罢。”

    一名有见识的武将站出来劝说道。

    渊盖苏文余怒未消,沉吟片刻,哼了一声道:“你说的不无道理。

    不过这群刁民不念皇恩,不思报国,此罪不可不罚。

    马上就要秋收了,今年的粮税加收两成。

    另外对于大唐的轰天雷,哼哼,从西突厥那里得来的秘密武器该用上了,派人加大水泥生产力度,既然他们想攻城,那么就在秋收之前,将我们的城池全都换成铜墙铁壁。

    不用在乎什么人工耗费,百姓不愿打仗就要舍得掏钱,人力不够就征发徭役,一群贱民,国之不存,再保护他们也没意义了。”

    这

    那武将一听,心下凛然,这个命令,似乎有些残暴了吧,加征两成的粮税,恐怕百姓就会民不聊生了吧,到时若是引发内部暴乱怎么办?

    可是看着大对卢一脸的疯狂,他是不敢多劝的,不是大将军乙支武德,朝中基本上没人敢顶撞大对卢。

    “那个该死的杜如晦,既然我们的人没见识不信此事,将此事传入大唐,就不信大唐百姓也能容忍一个劫掠妇孺之人做宰相。”

    “得令!”跟国事比起来,一个谣言的事就不足道哉了,将军立马应下,他也知道,大对卢的嫡亲弟弟被残忍杀害,只是不能亲自杀过去报仇罢了,只能放一放谣言了。

    可是即便是这一条,似乎也是无功而返,他们高句丽自己的舆论都掌控不住了,何谈大唐的?

    大唐的舆论一半在朝廷,一半在民间,其中民间的由白凡执掌,毕竟丐帮虽然改编,但却是改头换面藏众于民,只要白凡一声令下,几百万帮众淹没一句流言不跟玩一样?

    加上长安城中高句丽公主高如意亲自出来辟谣,并且在长安城中,在百姓的见证下嫁给新晋平壤侯杜构做正妻,哪里有半分被掳的样子?

    至于杜构怎么解释自己的爵位,还有未来大唐拿下高句丽这些琐事,就是人家小夫妻的私事了,有李元霸这个一言不合就杀人的形象在,杜构忽悠一个情窦初开的小女孩根本不成问题。

    似乎是暴风雨之前的宁静一般,两个虽然边境对峙,可是就这么相互看着,几个月时间不到,就进入了秋收,而且是一个平静的秋收,连一丝摩擦都没有,似乎两国都在忙着收割秋天的果实一样。

第七百五十九章 这莫非是假君令?() 
大唐因为秋收,国内已经炸了锅,不是因为灾厄,而是因为丰收,一个让百姓都难以相信的丰收,堆成山的粮食不再是梦里,就在眼前,不少地方的百姓甚至连续三日疯狂庆贺。

    当然,多数人种地瓜和土豆,即便是朝廷说了,地瓜当口粮吃多了不好,可是谁在乎?够我吃三年饿不死了,还在乎泛酸?在乎什么营养不良?

    也亏得白凡鼓励各地制成粉条,进行加工这些粮食,还有玉米小麦等粮食的辅助,只要不是傻缺顿顿吃地瓜,那就不会出问题,而且粮食多了,家家都能喂养牲畜了,估计三年以内,基本上都能吃得起肉食了。

    毕竟大唐现在的年代,人数几千万,田地无数,朝廷还鼓励开荒,地瓜和土豆基本上不挑地,这对种田来说,上有政策,下有基础,就是个遍地黄金的好时代。

    跟大唐不同,高句丽的秋收也炸了锅,可他们是因为暴政,朝廷加征两成粮税,如此一来,就是五成的收成都要上缴,还要不要活了?冬日没有口粮怎么过?

    因此,秋收时期已经有不下十处暴发民乱了,全都被渊盖苏文强势镇压,也亏得这一年高句丽也算丰收,若是这本就是个荒年,还有此等重税,恐怕不用大唐打过来,高句丽自己就把自己玩死了。

    秋收之后,大唐就开始着手灭国大业,第一步就是运粮,按照既定计划,梯次运粮,幽州之粮供给前线二十万大军,其他地方的粮食陆续运到幽州填充百姓储粮,这样就能减少一部分运粮的损耗。

    当李靖等将军在前线接到杜如晦带去的君令之时,已经完全傻眼了。

    “这,这个,克明,你确定这不是你拿错了君令?”李靖有些难以置信道。

    杜如晦哈哈大笑,“药师,我就猜到你会这样。

    你没看错,这就是陛下的手书,上面印玺齐备,岂能有错,这就是我们此次的战术。”

    “可是,可是我们的战术不是去年就敲定了吗?

    怎么你们在长安重新规划也不跟我军部通气?你们虽然是大唐智囊,但行军打仗一向只出战略,具体战术归我们军部诸位将军拟定,有道是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你们这样可不合规矩。”李靖辩驳道。

    杜如晦一听,怎么不识好人心呢?

    “哦?规矩?哪里不合规矩了?

    你说的没错,我们只是负责战略,可是你看看这封君令,就是一封战略级的君令,上面说我们此次的目的是灭国高句丽,且同时要达到零战损,不死一人这就是我们的战略目的。”

    李靖仔细一看,还真是,一封圣旨还分两段呢?

    “那后面的你怎么解释?”

    “那是你的宝贝侄子白凡的主意,而且陛下拍手称赞。

    蓝田侯还挂职你军中的中军司马,不算文官。

    至于陛下,那可是天策上将,实打实的武将出身,这算是附带的战术指导,我们一帮文臣没插言的。

    再说了,若不是陛下和蓝田侯,你药师虽然是大唐军神,能做到大战不死一人吗?恐怕战损控制在五万就是你的极限了吧。”杜如晦是时候的刺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