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图书馆 >

第406部分

大唐图书馆-第406部分

小说: 大唐图书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将军,小的乃是斥候营第三小队精英斥候余二,是我近前五百步打探得知,那是成山的粮草,别说二十万大军吃用,估计就是一百万大军,都够吃两个月了,小的不敢耽搁,探明敌情之后,立马前来回报了。”

    什么???

    粮山?一百万大军吃用两个月,那么就是二十万大军吃用十个月的?大唐哪里来的这么多粮食?而且他们不是要开战吗?我们只有十万大军,对方还有轰天雷,这是要跟我们打持久战吗?

    不对,难道是要用粮食砸死我们?

    乙支武德不得其解,想了很多个理由,随后很快就被自己推翻过去。

    “且看看再说吧,先备战,无论如何,他们总是要攻城的,我们已经坚壁清野,安市城是高句丽现在的西大门,他们绝对想不到,我们会在城里设置了两道水泥城墙,这就是铜墙铁壁,纵然是轰天雷,本将也不惧。”

    随后的几天,大唐又一次没了动向,不,也不准确,其实是没用大动作,只是每天大唐二十万大军营中,炊烟多了无数,而且一日三餐,每日都有肉食。

    这样的生活,别说前去打探的斥候流口水,就连守城的士卒都一个个直咂嘴,不用斥候回来透漏,每日五里之外十万口锅香飘十里,还专门在上风口,城中的人想避开都不能。

    乙支武德一阵郁闷,大唐太损了吧,都这样强的实力了,还不硬碰硬的实战,还在玩弄小聪明的计谋?这不是欺负人吗?

    你们在干什么?不好好打仗,整天大吃大喝?靠这个就能拿下我们吗?难道让我们流口水流死?

    二十万大军在手,为什么不攻城?你们就这么怕死?可惜我们高句丽怎么这么穷困?连本将现在都不能保证每日吃一顿肉了。

    其实他不知道,就这水平,还是渊盖苏文尽力给他前线士卒腾挪出来的军粮。

    因为前线守军从几个月前就要跟大唐大军对峙,十万大军几个月来的消耗,那可就是个恐怖的数字,若不是秋收盘剥一层百姓,恐怕安市城的军粮就要告急了。

    而此时的渊盖苏文也正在为一句流言焦头烂额,那就是已经动手的白凡,将自己写的宣传广告,投放到了整个高句丽的民间和城中,没人知道那每个城市都满天飞着的白花花纸片是哪里来的,就好像是凭空出现的一样。

    就连各地的村庄,渐渐的在几天之内,或多或少的出现在了当地百姓手中。

    这可是纸张啊,白花花的好纸,这东西听说都是达官贵人才见过的,普通的书生根本接触不到这样材质的好纸,怎么就像是从天上掉下来一样,满天都是?

    最重要的,还是纸上的内容,多数人不识字,但是有那识字的一念,大家就全听明白了。

    可是,这怎么可能?有那好事?明显是骗人的嘛,有那个好事,大唐人自己不就占完了?

    多数人是不信的,可是这也就给高句丽造成了第一波的舆论攻势,属于试探性,渊盖苏文一看不好,这是堂堂正正的阳谋,别人不知道本国的国情,自己心知肚明,高句丽今年因为打仗,严重缺粮,百姓若是有那没粮食吃的一天,肯定会去碰运气的。

    可是渊盖苏文没有想到,这传单满天飞不过是高句丽噩耗的第一声,接下来的一声丧钟,让他这个当世豪杰也为之一颤,大唐全面封锁了边境,禁止任何跟半岛的商贸往来,就连针头线脑都不流入半岛了。

    就连新罗那个曲线的贸易方式,也被大唐掐断,也就是说,大唐要动手了,这次动手,是针对整个半岛,连新罗都算在敌人一方了。

    完了,高句丽物资紧缺,根本不能自给自足,百济、新罗比我们更穷,长此以往,国内必乱,他大唐怎么敢如此?千秋百代也没见过一个朝廷敢如此封锁商人的,就连走私都不行,难道大唐内部已经团结到如此程度了吗?皇帝李二已经完全掌控一切了吗?

    头一次的,渊盖苏文心头产生了一种害怕的感觉。

第七百六十二章 流言与恐慌() 
平壤城内,一则流言以闪电般的速度迅速在百姓身边传开,大唐切断了高句丽所有的商路,以后再也买不到大唐的任何东西了。

    这则流言让那些个无知者听来,觉得是天方夜谭,商路是什么?那是南来北往贸易命脉,有人来往就有商路,怎么切断?

    再说了,大唐跟高句丽就算是分属敌国,也不可能动得了天下一块的商人阶层,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大唐可以控制官商,又怎么能控制民商呢?若是强制手段,恐怕大唐国内早就乱起来了吧。

    不过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在大唐可不仅仅只有皇帝代表的官府能够影响商人,还有大唐商人之首,蓝田侯白凡的存在,手握天下第一商会白氏商会,下辖几个子商会:丐帮商会、终南商会、联合商会等等,可以说,仅仅白凡一人,就代表了大唐商界的半边天。

    只要白凡一句话,商人需要配合灭国大计,天下没人敢顶风露头,就算是有些许铤而走险想要走私,恐怕不出一日,就会被滴水不漏的丐帮情报网擒获,可以说,这一方面,白凡比皇帝的能量更大。

    即便是那些个千年传承的世家商行,也要看白凡眼色行事,谁敢不听话,很快就有白氏商会取缔原本这些人的生意,没办法,白氏商会有这个实力,不是说资金实力,而是说生产销售任何行业优质产品的实力。

    话题再回到高句丽的平壤城内,跟许多反应迟钝的百姓不同,许多精明之人已经意识到事情的不对了,特别是城中的商铺,许多商铺在流言起时,就宣布关门打烊了。

    这就是商人的敏感性,即便这些人只是最下面一层的零售商,接触不到对大唐贸易的上层商行,也知道空穴不来风,如果真的是大唐断货,那么自己手上的货就不能再卖了,有人是认为奇货可居,囤一囤就变成稀有之物了,有些看得更加长远,如果真的永久断货,恐怕就是一场灾难性风暴了。

    而高句丽王宫之中,许多高句丽原本的大世家大家族已经找上门了,无他,对外商贸就是这些家族敛财的通道,如今通道被官府堵住,那就该找官府去解决,纵然是大唐单方面的,也该由高句丽派使臣前往沟通解决。

    渊盖苏文心道,如果真的靠外交申斥就能解决,那根本就没这些事情了,这一次明显是大唐来势汹汹,要亡我高句丽呢,一群百姓的吸血鬼,需要你们出钱出力为国的时候没见在哪里,现在挣不到钱了想起朝廷了。

    心如明镜的高句丽大对卢,眼光比所有人都看的长远,这次大唐是要下死手的,就算是派外交官也无济于事,不过这些家族可不知道,所以说,趁着这个消息的时间差,倒是可以从他们怀里掏出些实际好处来。

    “大唐如此欺我,绝对不可以忍。

    不过嘛,如今朝廷内忧外患,边关将士还在苦苦作战御敌,朝中大臣不分昼夜忙碌不堪,这件事若是要办成,诸位是不是也考虑为保家卫国出一份力气呢?”

    渊盖苏文直白的要好处了。

    这些人多年经商,当然无比精明了,想要马儿跑,还要给吃草才行,早一日打通经商关卡,大家早一日挣到钱,没什么不对。

    “我金粮商会出粮食千石慰劳前线将士。”一名老者当先开口道,这位是全高句丽最大的商会负责人。

    “我们锦稠商会出钱五千贯。”

    一个个的商人都纷纷开口,有人出钱,有人出粮,当然还是出钱的多,一来是大家手上粮食不多,二来是许多精明之人明白,眼下正逢乱世,粮食才是硬通货,钱财反倒有些无用了。

    至于说这些人有没有担心过前线战争之类的,开什么玩笑?当年中原的隋朝三次兴兵两百万来犯,不照样铩羽而归?大唐二十万灭高句丽?鬼都不信,这也是许多人痛快给钱的原因。

    可是五天之后,边关传来噩耗,派往大唐的外交官,全部被扣押成了阶下囚,连一个报信的回来都没有,大唐征东大元帅李靖亲自告令安市城守将,大唐与高句丽分属敌国,永不通商,一件货品都不许流入高句丽,至于外交官?拿钱来赎,以报上次杀我大唐使节团之仇。

    只是李靖开的价码有点高,快能买下高句丽一座城池了,所以渊盖苏文是不可能同意的。

    很快这则消息就经由安市城守军传到了国内,如此之前的流言就得到了官方证实,百姓们全乱了。

    渊盖苏文怒不可遏,大唐卑鄙,扣下使节,无非就是防止我们捂住消息,同时阴谋通过边关将士之口造成国内百姓的恐慌,好狠毒的计策。

    百姓们不得不恐慌,大唐若是切断了商道,不说什么衣服布匹,就说粮食,粮食肯定是不够吃了,往年高句丽自己产的粮食可以说糊口一年都不够,许多都是大唐的粮商高价卖过来的。

    至于说大唐商人买卖粮食到高句丽,这种行为是不是叛国,明显在大唐不是,就算在前隋也不是。

    百姓手中的粮食,除了每年必须交的粮税给朝廷之外,其余就都是家中余粮了,有些百姓田亩较多,产粮充足,自然不会放任囤积的粮食在仓库放烂,就会卖给朝廷的官商,或者卖给民商收粮的。

    这样一来,这些商人手中的粮食,有些是卖给城里没有田产的人口,更多的就是卖给了外邦成了出口粮食,这样可是暴利,多数时候,朝廷管辖的官商也会被上面推动做这个生意,可以拉动经济,更快敛财。

    而这一次,大唐切断了商路,就是切断了粮路,就在城中粮铺关门的那天,连一个普通百姓都知道不好,家中余粮不足以过冬了,到时非得闹饥荒不可。

    没错,不单单是平壤城,高句丽其他城池全都是这样,民间还好,多数百姓都是种田留下的口粮,可是眼睁睁看着秋收的时候被官府硬夺走五成,如今吃粮可以用紧巴来形容了,若不是算着吃,恐怕这个冬天要饿死人了。

第七百六十三章 屯粮,无限屯粮() 
就在外交失败之后,高句丽朝廷就已经瞒不住任何消息了,但凡有些身份的贵族都知道一个灾难来了,兴许不用大唐军队打过来,国内就要因为吃粮先爆发一场大战了。

    金粮商会被大对卢渊盖苏文弄走一千石粮食只不过是九牛之一毛,全高句丽粮食行业,金粮商会占据六成,可以说每个城池都有他们的粮铺,就算没有大唐的粮食过来,单靠他们的屯粮,就可以在国内正常出售一个月不断货。

    只是这个时期,纵然谁家手中有粮食也要藏着掖着,谁也不敢大肆宣传自己有多少屯粮,不然四周都是红了眼的百姓,说不定就会为了生存的口粮做出什么危险的事情。

    可是纵然如此,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特别是在金粮商会内部人员出问题的时候,监守自盗,一名店掌柜无意间透露出来总部存粮数据之后,已经恐慌半个月的百姓们不淡定了。

    从一个小城市开始,有几家穷凶极恶的地痞纠结起来,直接抢了那座城池的金粮商会粮铺。

    金粮商会大为愤怒,上告官府严惩凶手,可是刚刚处理了这一批劫匪之后,临近城池抢劫再发,随后就像是引爆了火药桶一样,哪个城池没有那些吃不上饭的百姓?

    这可不单单指穷困百姓,富裕的也有,城中需要买粮食的一般都是自己没有田产,靠金钱买粮食,可是现在倒好,你一个粮行商会关门屯粮不卖,我们吃什么?

    饿极了的百姓可不分高低贵贱有没有钱,与其抢其他路人的粮食,不如来一票大的,直接抢了粮行一劳永逸,也可以解解恨,虽然粮行解释说是大唐不给活路,可是我们又不认识什么大唐人,只找断我们粮食的。

    所以三天时间,全国所有城池的金粮商会粮铺全都被抢,商会会长已经昏过去三次了。

    亲自前往高句丽王宫告御状,高句丽王不理事久矣,大对卢渊盖苏文连声答应追回。

    可是此人前脚刚走,渊盖苏文就召来一名心腹。

    “听说这个金粮商会掌握着全国六成零散粮食的贩卖,呵呵,眼下是战时,也是他们为国出力的时候了,正所谓法不责众,百姓是无过的,那么只能是他们的错。

    去带一队人,查明他们商行总部屯粮所在,这些全都是我们前线未来的军粮。”

    那人有些难以置信道:“这,大对卢,我们是官府,直接抢粮会不会”

    “哦?我们是官府吗?

    那好,叫兄弟们去的时候全部穿便装,不准透漏自己身份,动作利索点,一粒粮食都不能浪费,能不能扛过大唐的威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