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图书馆 >

第407部分

大唐图书馆-第407部分

小说: 大唐图书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我们是官府吗?

    那好,叫兄弟们去的时候全部穿便装,不准透漏自己身份,动作利索点,一粒粮食都不能浪费,能不能扛过大唐的威逼,就看你们的努力了。”

    渊盖苏文阴森道,他此时直接想到的就是大唐那粮山,可以吃十个月的粮山,如果他们不来进攻,是否就是要跟我们耗过十个月,我们就胜利了?

    三天之后,金粮商会宣布解散,会长直接吊死在自己家里。

    从此之后,高句丽国内粮食之争更加激烈了,各地盗匪劫掠不断,只是慑于官府的威压,还没人敢对官府的粮仓动手。

    除了官府,许多大户大贵族手上肯定有多年屯粮,这时候全都韬光养晦隐藏起来了,连往日时常祸害百姓的纨绔、贵族等等也都收敛了许多,没人想跟一帮红了眼的百姓发生交集。

    如此暗流涌动的高句丽,就这么如履薄冰的度过了两个月,天气渐冷,眼看就要入冬了,一直听说大唐驻军边境在进攻高句丽,可是几个月过去了,大唐人一兵一卒都没有动,根本没有打仗。

    这时候的百姓们不干了,既然没有打仗,朝廷多收我们两成粮食做什么?一年的口粮都不给留,如此残暴?

    第二波流言再起,渊盖苏文欲哭无泪,不是我们不想打仗,实在是人家不跟我们拼刀,人家就这么在城下每日吃喝,我们属于守城的,总不能喊着他们攻城吧,也不能自己十万去突击敌人二十万吧,那就是送死了。

    可是你说在这个兵临城下的危急时刻,难道我们撤回十万大军,留下两万日常守城?

    这就更不可能了,万一是大唐的疲兵之计呢?故意如此怠慢我们军心,等到我们大军一撤,人家二十万直接攻城,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城池,这可不好玩。

    所以现在渊盖苏文可以说如坐针毡,大唐如此阳谋,自己束手无策,这就不是来打仗的,这是明摆着硬拼国力来的。

    入冬之后,高句丽国内更加紧张了,因为更多的百姓家中没有了余粮,很多地方都已经出现流民了。

    这个时候,许多人想起了几个月前那张莫名奇怪的传单了,一张白白的纸片上写着,大唐有粮食,有田地,吃不完的粮食,无人耕种的大片肥沃田亩,还欢迎其他国家的百姓加入大唐国籍,共享富贵。

    这个念头在之前吃喝不愁的时候,高句丽百姓就当做一个笑话看看,可是如今吃饭都靠乞讨了,许多人心中的念头越长越大,一发不可收拾,于是经过一番酝酿之后,第一波咬牙试一试的先驱们出现了,虽然只是个二十多人的小队,却是高句丽第一批加入大唐国籍的百姓。

    这些人明显有精明之人,知道这等于叛国之举,国内无处容身,无衣无食,若是等到了寒冬,那就是个死,与其这样,不如走出去试试,即便是被大唐人打死,也不算亏,顶多一了百了,为了这个目的,二十多人一路从平壤隐身潜行,经过十多天的苦难,终于绕过安市城,走到了对面大唐的军营面前。

    “报,大帅,难民,大营前方来了一批难民,他们声称要加入大唐。”一名军营斥候飞奔而来,直接冲进帅帐禀报道。

    李靖和杜如晦正在研究大战事宜,听到之后豁然站起。

    “当真?

    哈哈哈哈,克明,大事成矣!

    鱼儿已经上钩,终于到了收网的时候了。”

    “恭喜大帅。”

    “走,我们去亲自接待这第一批投诚者,今日就来个千金买马骨!”

    李靖大笑着,下令召集所有军中将军,无论有无值守,全都前来列队迎接大唐未来的良民百姓。

第七百六十四章 千金买马骨() 
唐军大营外面,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一行人此时心都是颤的。

    不是因为天冷,而是因为害怕,虽然早就做好了必死的打算,可是真的到了这一天,说不怕那是假的。

    一人哆哆嗦嗦道:“三哥,事情不妙啊,都这么久了,看这样子,是不是他们在准备对我们动手啊。”

    为首之人目光坚定道:“应该不会,两国交战还不斩来使,何况我们只是手无寸铁的百姓。”

    “可是俺可是早就听说,大唐之前可是连我们的使臣团都扣押关了起来的。”

    不等首领回答,旁边一人道:“那怕什么?就算是被关起来,大唐也要管饭吧,总比在外面饿死的强。”

    众人齐齐点头,全都看向了军营最前面的一座座粮山,时至中午,大唐军营中飘起了阵阵炊烟,光是闻闻其中的味道,就能感觉自己可以吃下一头牛了。

    而且最为令众人震惊的就是,大唐真的好富有,军队出征一次,就这么多粮食,恐怕让我们这些人吃一辈子都吃不完吧。

    几人忐忑的聊着,或许是为了壮胆吧,他们的话比较多,让附近守门的士卒听得稀奇古怪,同时心中也暗暗记下了他们的话,这些可都是高句丽百姓心中真实的想法,或许对大帅的大计有帮助呢。

    就在几人七嘴八舌聊起来的时候,大营大门敞开,两队士卒衣甲齐备,各执各色旗帜从大营中冲了出来。

    这可吓了这些百姓一跳。

    “三、三哥,完了完了,他们这是要围杀我们呀。”胆小之人直接瘫坐在地上。

    那首领微微往后退,不过依然摇头道:“我想,他们要杀我们可能不用这么大阵仗吧,我们就这几个瘦骨嶙峋之人,一个骑兵就能全灭我们,何须这样?

    而且,你们看,他们腰间的刀也都没有出鞘。”

    随后李靖为首的诸将从大营中走了出来,老李靖满面红光的笑道:“哈哈哈哈,老夫大唐征东大元帅卫国公李靖,携军部一百三十位将军,代表我大唐皇帝热烈欢迎诸位前来加入大唐。

    不知道诸位谁是主事之人?”

    为首之人结结巴巴的上前一步说道:“小人高句丽平壤人士,名叫高三,我等皆是家中穷苦,被高句丽朝廷逼迫到无路可走,我们愿意投身大唐,还望诸位将军收留。”

    “好好好,我大唐乃是大国上邦,最是见不得百姓受苦,只要诸位一心加入我们大唐,大唐的大门绝对会对各位敞开。

    今日尔等是高句丽第一批心愿归唐的百姓,本帅摆下大礼前来迎接各位,日后大家就是我大唐百姓,受我大唐大军的保护,受我大唐皇帝的福泽庇佑。

    鉴于各位的诚意十足,本帅自会禀明陛下,给大家最好的安置,我大唐的百姓,纵然是高句丽最尊贵的贵族都要羡慕,所以各位请放心吧。”

    这这实在是太隆重了。

    二十几人听得感激涕零,直接跪下给老李靖磕头行礼,纷纷开口说只要有口吃的就好了,不求什么大富大贵。

    为首之人倒也聪慧,被李靖亲手扶起之后开口道:“既然大唐如此以诚待我等,我等定然不会不知好歹,再造之恩永不敢忘。

    小人名叫高三,本是个无名之辈,今日归唐,愿意改自己高句丽的高姓,为大唐之唐姓,日后就叫唐三,从此世间是有大唐的唐三,再无高句丽的高三。”

    杜如晦在旁边一看,好家伙,这是个聪明人啊,这样的作风,不管大唐是不是有阴谋,至少对这样一心投效的人是不会杀的。

    其他二十几人跟着纷纷喊着要改姓为唐,李靖等武将无语,祖宗之姓就这么说改就改了?貌似这帮高句丽棒子好没骨气啊,当世改姓之事虽然也是常有,不过一般都是奴随主姓比如一般大贵族大家庭的管家都会随着主人改姓,意为一生为奴为仆,或者荣誉些的是皇家赐姓,比如大将徐绩徐茂公,因为战功被李渊赐姓李,改名李绩。

    “哈哈哈,诸位请随本帅前来,营中已经为诸位准备好了美食美酒,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稍后我会派专人送大家前往大唐长安城接受皇帝陛下的安置。”

    一石激起千层浪,李靖如此大张旗鼓的制造了一出好戏,大唐列队欢迎高句丽百姓加入大唐,共享富贵和平,此事就是在安市城的城下进行的,在安市城的守军见证下,肯定不是作假。

    当时乙支武德听说有异状之后立马派斥候前往查看,斥候查的一清二楚,乙支武德就知道不好,出大事了,可是此事已经被士卒们传扬了出去,城中还有无数百姓,流言四起人心浮动,想盖都盖不住了。

    “原来当初那张传单上面写的都是真的啊,大唐真的不介意我们加入?”

    “当然是真的,听说那边的唐军主帅亲自盛装出迎,我表哥就是安市城守军,亲眼所见的。”

    “可是为什么呢?有好东西自己拥有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我们这帮不相干的人一同分享呢?”有人不解的质疑道。

    随后就有一个老人嗤笑道:“这有什么?没看到人家说大唐富得流油,自己吃不完吗?

    再说了,虽然两国分属敌我,可是历来遇到灾荒之年,哪有百姓不逃荒的?每每边境都有少数逃荒过去求生的,只是今年人家大唐主动伸手罢了。”

    “是啊是啊,看来传言说大唐乃是仁义上国,果然不假。”

    众人议论纷纷,许多人早就已经动了心思,既然此事为真,那么自己是不是也试试铤而走险,搏一搏富贵呢?

    可是不等这些百姓纷纷投诚,高句丽朝廷就已经反应了过来,直接在安市城后面设卡,禁止百姓叛国去唐,一经发现,直接格杀勿论,短短三天之内,已经杀了上千不要命的百姓了,凶狠手段直接杀得百姓们望而却步。

    可是李靖既然千金买马骨,那么其影响力肯定不止这么一点,时间会一点点压垮敌人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想要以杀戮止住百姓的流言和二心,恐怕杀不了多久,就能杀出一支叛军出来。

第七百六十五章 自顾不暇的百济人() 
听到有流民投身大唐之后,渊盖苏文就知道,自己的担忧终于爆发了,原来当初那遍地的传单就是为了等待今日,可恨大唐布局好深啊,不知道这一次是谁布下这样的弥天大局。

    高句丽财政大臣和老帅耨萨延寿联袂而来,一人是求救的,国库空虚,民不聊生,再这样下去是要生乱子的。

    而老帅耨萨延寿统领军部坐镇国都平壤,今日再也坐不住了,因为各地都出现了向西奔走的流民,若是全都用杀戮的话,恐怕就需要把高句丽杀光了。

    “百姓因为家中无粮过冬而心中思变,既然如此,我们就来安一安他们的心好了。”

    “大对卢,难道我们现在就要开仓放粮?”财政大臣惊呼道。

    “可是我国本就不富裕,各地粮仓据老臣所知,根本没有一个满仓,甚至许多地方的官仓里面颗粒不存,全国官仓平均下来能有一月之粮就是不错了。”

    渊盖苏文笑道:“当然不是动用我们这些救命粮,我是说,放出消息,就说我高句丽已经从新罗和百济筹集到了足够百姓过冬的粮食,让百姓们不要被大唐的花言巧语蒙骗了,投入大唐的那批人,现在已经被大唐残忍的杀害了,他们就是想骗我们的百姓去送死的。”

    “什么?果真有此事?大对卢,此事何时得知的?”耨萨延寿惊呼。

    “呵呵,从我刚刚开口的时候发生的,就算没有发生,我也要他发生,人手已经派出去了,叛国之人不得好死,这是千古铁律。

    将此事敲定成死局,破了大唐的流言,那么国家自安。

    大将军,百济之粮恐怕就需要你亲自走一趟了,我坐镇国都走不开。

    如果那百济小儿捂着口袋不肯借粮,我不介意一统半岛,这是我跟新罗公主约定好的,有道是攘外必先安内,大唐暂时貌似不会动手,我们有时间来对付百济。”

    “大对卢,您是说,我们去抢了百济?可是,可是百济也有那么多的百姓,就算我们灭了百济,难道抢了他们的粮食,让他们的百姓饿死不成?”

    耨萨延寿有些不解道,历来灭国占领都不会动百姓的东西,除非是不灭国,劫掠一番就走,将烂摊子再次丢给敌国,这叫打秋风,可是看大对卢的样子似乎不是打秋风啊。

    “百济都是一帮胆小鬼,靠不住的,他们的人死不死跟我大高句丽有何关系?照办就是了,难道大帅没有信心拿下百济?”

    “不,有新罗联手,与我五万大军足矣。”

    耨萨延寿没有再多言,直接行礼出门。

    对付流言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再制造一则新的流言,以此混淆百姓的视听,让他们分不清真假,如此时间一长,风波就会渐渐平息下去,所以渊盖苏文派出了一队杀手,潜入大唐,伺机刺杀那批偷偷投唐的百姓。

    高句丽官方放出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