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图书馆 >

第411部分

大唐图书馆-第411部分

小说: 大唐图书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此同时,北方各部队均在几日前收到了来自大帅李靖的示警,程咬金部存在奸细混入,各部需要加强守卫,严防遇袭。

    也正因如此,北面准备以五万奇袭一万的乙支武德也失败了,他是败在秦琼的手里的,秦琼左武卫两万人,连个帮手都没有请,直接杀溃这帮五万大军,乙支武德也被秦琼只手生擒。

    当初大草原上,秦琼奉命和李绩、李道宗一起驻守北方三城,乙支武德跟随渊盖苏文在东平城碰到过秦琼,可惜秦琼摆了地雷阵直接坑死了契丹一部,这让高句丽人大为光火,特别是大将乙支武德,认为秦琼不过如此。

    于是这一次他就选择了偷袭秦琼的左武卫,可惜他踢到石板了,秦琼的左武卫绝对是大唐十二卫里面战力最强的,莫说五万新兵,就是来十万,遇到装备了轰天雷的左武卫,也要折戟在此。

    一战下来收得三万俘虏,斩杀一万多,跑了几千,左武卫伤亡不过五百,死人不足一百,因为大唐的装备实在太好,钢刀皮甲配好马,高句丽一群新兵化妆成民夫百姓,哪有什么战斗力?

    两路折戟沉沙,高句丽朝廷再无底牌,渊盖苏文几乎已经支撑不住了。

    想起李靖的警告,渊盖苏文怒火中烧,一咬牙怒声道:“来人,传令收拢各大家族的私兵,护卫平壤,谁人若是不愿出粮出人,视为叛国之罪。”

    这,就是高句丽最后的挣扎了,民心已丧,百姓离散,一个多月下来,涌入大唐的百姓快有百万了,高句丽一个国家才几百万百姓,而且百姓奔走的速度在大大增加,恐怕这一个冬天,整个高句丽百姓就要逃光了。

    百姓是因为无粮而走,剩下的就都是有粮食的贵族了,他们的基业都在这里,所以不用逃跑,反而要雇人看守家业。

    疯狂的渊盖苏文这时候已经肆无忌惮了,原来做大对卢的时候还要平衡各方利益,能不动贵族就不动,现在好了,国之将亡,唯有暴力驱使,贵族也要对朝廷俯首。

    很快的,渊盖苏文就纠结了一批小贵族的私兵,组成了一支三万人的队伍,随后以此压迫大贵族出兵出人,短短五天之内,竟然真的被他聚拢起来了十万私兵部队拱卫平壤。

    渊盖苏文残忍暴政,自然不会是所有人都甘愿被欺压的,有许多贵族明里暗里就不服气。

    也有许多别的地方的小贵族见机不对,知道高句丽已经被大唐针对,与其等到大唐大军打过来劫掠,不如早点隐身潜行,混入百姓投诚大唐才是。

    不过大部分大贵族是放不下莫大家业的,大唐就算是给田给粮,可却没有给贵族那等好事,说高句丽的大贵族投诚大唐也还是大贵族,根本不可能,毕竟大唐一直鼓吹说,大唐的百姓都比高句丽贵族生活好。

    于此同时,在平壤城中,高句丽高官太大兄(仅次于大对卢的官职)崔氏的大宅里面,这天来了几个特殊人物。

    “不知太大兄考虑的如何了?我们的时间有限,若是真的等到高句丽灭国之后你们再做出决定,那可就没什么意义了,你们将会跟一帮庶民无异了。”一人坐在客席首位,面带压迫的说道。

    而主位第一人就是高句丽崔氏家主,也是高句丽高官崔太大兄。

    此时他的眉头紧皱,似乎举棋不定,但是想想现如今的局势,他咬牙道:“我等若是投唐,能得几等地位?”

    原来,对面坐着的几人,是来自大唐说降的,还选择了仅次于渊盖苏文的高官崔氏。

    那人喝了一口茶大笑道:“哈哈哈哈,你们想要几等地位?”

第七百七十二章 策反() 
看到大唐来人如此盛气凌人,高句丽崔氏子弟一方纷纷怒火中烧,怎么说我们也是高句丽数一数二的大贵族,高句丽跟大唐平等论交,你们即便是来说降的,也没有理由高人一等吧。

    按住身后一众小辈的怒火,崔太大兄显然更加识时务一些,也更懂得贵族的生存之道。

    沉吟片刻,崔太大兄开口道:“我崔氏祖上也曾执掌过高句丽王权,如今老夫位列太大兄一职,可比你大唐宰相。

    但是成王败寇我等无话可说,我们崔氏不求大唐高官厚禄,不求公侯,只要得一伯爵之位,不受人轻贱也就罢了。”

    这话倒是十分中肯,一国宰相投诚大唐,按理说这等就是有才之人,大唐陛下若是惜才,都会量才重用的,不过大唐,乃至以往的中原王朝也一样,封侯难,封公更难,封王非皇室不可。

    这是从大汉时候就传下的规矩,想当年汉武帝时期,飞将军李广,终生不得封侯,死后才给了个侯爵。

    比如大唐的老臣虞世南,这位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未来的凌烟阁二十四人之一,现在的爵位也不过是一个永兴县子爵。

    大唐初立倒是封了一堆国公侯爵,这里面也有很大部分是李渊想要拉拢朝臣虚封的,毕竟国家还未全部一统。

    所以说,崔太大兄的要求,可以说没有丝毫的过分。

    不过听完之后大唐来人却再次哈哈大笑,其眼中甚至带着明显的轻蔑。

    “按照大唐既定计划,尔等作为战败国的贵族,就相当于俘虏,即便是有大唐收拢百姓政策在前,尔等投入大唐,也就是比百姓稍强些的富户罢了,想做贵族,呵呵,基本上不可能。”

    “你,既然如此,你们又何必前来羞辱我们?”一名年轻人不满道。

    那人接着说道:“我说的,是你们自己去投诚大唐军队的结果。

    不过,如今我来了,那就不同了。”

    “难道你还能左右大唐的军部?”

    “不,分封授爵可不是大唐军部所辖,自我介绍一下,本人博陵崔氏崔敦义,家兄崔敦礼任大唐兵部侍郎。

    我博陵崔氏族长派我前来,是因为尔等高句丽崔氏一族,乃是我博陵崔氏一个分支远走半岛传下一脉。

    念在我们是同宗血脉,不忍你们遭了刀兵战火之厄,所以让我来说服诸位,随我降唐。”

    原来这人是博陵崔氏之人,而且博陵崔氏和高句丽崔氏还有这样的渊源。

    “我高句丽崔氏传自当年高句丽崔氏王族,跟你们没有关系。”一人反驳道。

    “呵呵,那么高句丽王族从何而来?想必在场不会所有人都忘了祖宗吧。”崔敦义嗤笑道。

    崔太大兄摆手道:“据族谱记载,先祖的确是东汉末年乱世时期自中原迁徙半岛的。”

    “那又如何?你不还是想招降我们?就算你是博陵崔氏的,听说现在大唐,你们所谓的五姓七家说话也不是那么好使了,你还能拧过大唐军方不成?”一名老者说道,显然这人是个消息灵通之人。

    “哼,我博陵崔氏如今在朝做官之人无数,大唐军方又如何?

    你们若是投了大唐军方,那就是平头百姓一个,你们认为他们会放任你们这些高句丽的领头羊站在人前依旧掌权?还会让你们继续享受富贵?绝对不可能。

    不过若是我们博陵崔氏出面的话,尔等是我博陵崔氏的分支,族长说了,他会亲自去朝廷说项,只要你们认祖归宗,享受待遇和爵位,自然是跟着我们崔氏一起水涨船高。

    纵观整个高句丽,能让大唐区别对待的,恐怕只有高句丽王族高氏一脉。

    你们若是认祖归宗,莫说一个伯爵,就是得一侯爵都不是不可能。”

    崔敦义的话,直接让不少年轻人心下砰砰跳,眼下高句丽的确已经是支离破碎了,不少家族都在考虑退路,很显然,趁着现在还有价值,投降大唐才是出路,可是大家最担心的就是投降了大唐,从此就与百姓无异了,所以还在犹豫不决。

    现在好了,有了好的办法能保住贵族身份,何乐不为呢?

    回头看了一眼身后蠢蠢欲动的子弟,崔太大兄开口道:“博陵崔氏家大业大,想来不缺少我们这些化外蛮夷之地的分支血脉吧,不知道你们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崔敦义看着这位高句丽崔氏族长反问道:“你觉得呢?”

    “是我们的钱财?”

    崔太大兄此时能想到的,可能只有钱财了,毕竟自己一脉是自高句丽之前崔氏政权的王族,几百年下来可是不少积累的,能让中原望族都觊觎的,可能也只剩下财富了。

    “哈哈哈哈,爽快!

    你说的不错,尔等认祖归宗就要受本家约束。

    我们的条件就是你们家财的七成,另外,高句丽崔氏能够传承兴旺,肯定有不少杰出子弟,到了大唐之后,与我们博陵崔氏子弟共同接受培养,日后育出人才当一致对外,毕竟我们世家贵族的敌人十分强大,我们需要人才与之抗衡。”

    “你是说,大唐蓝田侯白凡?”

    “不错。”

    “不行,万万不可,我们祖宗基业怎可拱手让人?他们一下就要走七成,我们子弟如何过活?”许多人议论纷纷。

    崔敦义不屑道:“你们的七成基业很多吗?你们以为稀罕你们那点钱财?

    不行就算了,你们大可去投了那李靖,看看你们是不是会被搜尽家财贬为庶民?”

    一句话让众人鸦雀无声,大唐军队会对百姓和善,可不一定会对高句丽官员和善。

    崔太大兄开口道:“好了,既然没有异议,那就这么定了吧,钱财不过是身外之物,先过此劫保命,去了大唐多多学习,日后再挣出一份家业就是了。”

    这话让崔敦义不禁对之高看了一眼,看来此人能够做到高句丽宰相,不是个简单的人物。

    带着高句丽崔氏认祖归宗回归大唐的文书,崔敦义隐身潜行出了平壤城,直奔辽东李靖大营而来,因为想要给高句丽崔氏博得一个好位子,就需要一份大功,很显然,如今渊盖苏文固城死守,到时候大唐军队攻击平壤的时候,主动做内应就是一份上好的功劳。

第七百七十三章 李靖的怒火() 
辽东城中,李靖看着手中的军报,笑道嘴都合不上了。

    军报上说的可不是以往战争中各种伤亡等等了,而是各部每日收拢多少百姓,运输队到哪里了之类的,虽然十分的枯燥无味,毕竟一个二十万人的大军,全部干起了保镖运输的工作,不过老李靖却十分喜闻乐见。

    因为这恐怕是他此生的最后一战了,李靖已经老了,即便是通过练习道家练气术显得精神抖擞,可是岁数在那里,而且大唐后来者无数,都等着上位呢。

    人生中最后一战,能够以零伤亡的完胜结尾,不得不说,这是可以记录进史书的好事。

    “大帅,营外有一队人马求见,为首者说是兵部侍郎崔敦礼的弟弟崔敦义,代表博陵崔氏而来。”一名传令兵进账禀报道。

    李靖不解,这好端端的,大战时候,你一个世家子弟前来作甚?劳军?大唐现在富的流油,哪里需要你们假惺惺?如果不是好事的话,恐怕就是添乱了。

    “检查仔细,然后请为首之人进大帐说话。”李靖吩咐道。

    随后转头对着身边无聊给自己充当中军司马的杜如晦说道:“克明,这博陵崔氏一向低调,此次战时前来动机不明,谨慎起见,你且在大殿后方暗中观察,以应对不时之需,我去应付来人。”

    杜如晦这位大军的军师笑着点头而去,还指着李靖直说他老狐狸,世家都快被你外甥欺负死了,还怕他们幺蛾子?

    不多时,门外护卫引着崔敦义进得中军帐中。

    “博陵崔氏子弟崔敦义,见过大帅卫国公。”崔敦义恭敬行礼道。

    “既然是兵部崔侍郎的弟弟,就不必拘礼了。

    你且说明来意,这大战之时,本帅不是闲人,想来你也不会无端消遣与我,讲来。”

    老李靖虎威一震,气势非凡,看得崔敦义心神一紧。

    随后想到了自己的来意,又松了口气,笑着说道:“在下此次前来是奉了我博陵崔氏族长之命,给大帅送一份大礼的。”

    “哦?大礼?什么大礼?

    如今大唐才过了个丰收年,将士们不缺吃不缺穿,就是崔家大义,想要劳军恐怕都没有机会吧。

    本帅很好奇。”李靖滴水不漏,这些话直接堵死了崔氏想出东西讨好士卒的借口。

    崔敦义倒是没有多心,毕竟在老帅李靖面前,自己需要小心应付才行。

    “听闻此次大帅领皇命负责高句丽攻伐一事,在下代表崔家恭喜大帅。

    另外,我们崔家世代忠良,也想为此次灭国大战做些贡献。

    高句丽有一名门贵族崔氏,经查阅族谱得知,他们乃是我博陵崔氏祖上的一路旁支血脉流落半岛。

    今次大帅攻敌国,我们博陵崔氏已经说通了高句丽崔氏,许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