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图书馆 >

第83部分

大唐图书馆-第83部分

小说: 大唐图书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围所有百姓都聚集在一起了,还省去了运粮的麻烦呢!

    可是皇帝这么想,各地被围的主官可不这么想,这么多人聚在一起,每天还要管他们吃饱,所谓无事生非,若是这些人聚在一起闹个乱子怎么办?

    人越来越多,万一有人生个疾病,最后闹出了瘟疫怎么办?所以,接到皇帝的敕令后,有见识的官员再次上书此事!比如说柴绍!

    就在柴绍为此发愁的时候,下人来报说,有终南书院的学子求见!

    当来人出现在城主府的时候,柴绍愣住了!

    这,这不是自己的儿子吗?

    原来这两人正是被白凡派到幽州的柴氏兄弟,柴哲威、柴令武!

    二人本来负责到幽州各地传授压水井的使用和维修,并且跟着朝廷一起关注灾情,帮扶民众的!

    现在灾情到了此时,打井之事已经不用再做了,只剩下安抚民众!

    可是民众们都是经历过灾难的老人,哪里会听朝廷的言论,最后二人见挡不住流民聚集,只能往州府而来!

    自从二人入学之后,很少见到自己的父亲,自己母亲去世的早,父亲又要带兵打仗,父子聚少离多,上次见面也还是在年节之时,后来幽州平定,柴绍就被外派了,两个孩子已经半年多没有见到父亲了!

    柴哲威年级十五岁,柴令武才十岁!

    两人经过两个月的历练,褪去了一身书生气,身上成熟干练了不少,即便是年仅十岁的柴令武,也有着不同寻常孩子的成熟气质!

    柴绍初一相见,差点没认出来,这两个真的是自己的两个纨绔孩子?

    “孩儿拜见父亲!”

    两人立刻跪下给父亲磕头!

    柴绍回过神来,赶忙上前拉起两个儿子,四下围着看了又看,看完之后满是欣喜!

    “好好好!终南书院果然是孕育人才的宝地,白先生果然厉害,许久不见,为父都快认不出来了!

    此时你们看着已经不再是原先的长安纨绔了,看得出来,你们已经长大了!不错,是我柴家的种!

    听说朝廷派你们出来历练两个月,快跟为父说说收获!”

    三人坐定,柴哲威开口道,“起初师父派我们出来,只说是保卫华夏共赴国难的,但是真正经历了两个月,孩儿才知道什么叫做苦难,才知道百姓生存的不易,对于以往我们在长安浑浑噩噩的生活,孩儿感到颇为可耻!

    就是二弟现在都不会去贪玩了,见到百姓有困难都会主动上去帮一把,还在这两个月里认识了许多同龄孩子,无事的时候还会主动教他们识字!

    想来这就是师父派我们出来的真意,并非指望我们做多大的事情,而是让我们见识到平凡的生活,珍惜这得来不易的一切!”

    柴绍点头道,“不错,你们能够放下身段融入到百姓中去,而不是看不上受苦的百姓,为父很是欣慰,你们终究是我大唐的人才俊杰,不再是曾经的纨绔了!很好!”

    柴令武开口道,“我们在书院平常就是这么和人相处的呀,什么都是自己做,见了老人要行礼问好,见了孩子要相让照顾,师父说了,人与人之间只有年龄差距,不分是做什么的,外面的百姓就好像书院的花匠爷爷、厨娘大婶一样和蔼呢!”

    柴哲威也说道,“不错,在书院我们这样已经是习惯了,再让孩儿去呵斥指使他人,孩儿已经做不出来了!总是感觉非常的不好!很别扭!

    书院里,师父从没有要过一个仆人丫鬟,什么都是亲力亲为,可是孩儿感觉师父却是这世上最为逍遥的人!孩儿非常羡慕!”

    见到连自己的小儿子都能这样想这样做,柴绍完全服了,终南书院,单单凭此一事,就当为天下第一!

    “父亲,孩儿此来是为父亲解决困难的,城外流民如此聚集也不是个办法,必须保证他们的安全!”

    “哦?你有办法?快快讲来!”

第一百五十四章 以工代赈 学子扬名() 
本以为自己的孩子能在书院摆脱纨绔身份就是极好的了,没想到还能解决问题,遇到困难还有对策,这真是让柴绍惊喜,毕竟自己孩子才十来岁,又不是二三十岁的谋士!

    “我们出发前,师父曾教导过,此次大灾不在防,而在救!

    因为在天地面前,人力就显得渺小了,现在我们还防不住此次大旱!

    所以只能事后补救,重点就在于筹措粮草救济灾民这里!

    师父说过,以往放粮赈灾的方法非常的愚笨,而且费力不讨好!

    有一种名叫‘以工代赈’的好办法,师父在书院曾仔细的讲过!

    就是官府不放粮食赈灾,改成让民众去做劳役的方式,每到饭点,官府给做工的百姓发放粮食,或者直接在工地做饭给大家!

    这样百姓们肯定可以接受,相比于无所事事等着饭点发粮食,百姓们更加愿意被积极调动起来找点事情做,这样可以避免人闲生是非!

    而且通过自己的劳动赚取养家糊口的粮食,相比于等着官府施舍,这里有着本质的区别!

    同时此事还有个好处就是,百姓们做工了,比如修河道、修城池、开挖抗旱水利沟渠等等,这些往年都需要征发劳役来做的工作,此次借助灾民就可以很好的完成,不仅不用费力征发劳役,还能省下劳役的粮食呢!

    因为我们仅仅付出的是赈灾的粮食,和以工代赈的名义罢了!”

    柴绍听完大喜,“哈哈哈哈,果然是好主意!以工代赈?我怎么没有想到!很好,我现在就去安排人,然后还要将这个好主意上奏朝廷,让各地都用上此法!”

    柴令武开口道,“父亲,师父好像给每个师兄都交待了吧,应该每个地方都知道了这个办法!”

    柴绍却摇头,“不不,即便是每个地方都知道此法,也还是要上奏的,因为朝廷不知道我们有没有解决问题,我们地方还是要汇报的!”

    皇宫之中,李二正在和白凡相对小酌!

    “哈哈,小子,你是不是算计好了的,将弟子们都派出去,然后用出谋划策的办法令徒弟扬名?顺便打出你终南书院的名气?”

    白凡红着脸道,“陛下说的哪里话,凡只是将救灾之法,能教的全部交给了学生们,可不是凡藏私!

    当初办书院的时候,朝中除了好友之外,都是对在下的白眼,现在有机会,哼哼,不让他们惊掉下来一堆眼珠子怎么行?

    再说了,学子们此次外出一个个都没少做事,而且成绩都不错,陛下可不能因为一个猜测就抹杀了学子们的功绩啊!

    到时大难过后,还等着您封赏这群初出茅庐的小子呢!”

    李二把玩着酒杯笑道,“呵呵,放心吧!此次终南书院功劳不小,朕不会忘掉一人的!

    这帮小子遇到你这个师父也是幸运,不单单教授知识,连功劳都能安排!”

    虽然明知道各地都有了以工代赈的方法,但是李二还是下旨明令各方,这样可以避免有些地方官员怠工行事!

    朔方城中的李道宗,看着正在给自己城外修筑巨大羊毛交易市场的灾民,兴奋的哈哈大笑!

    一旁的段志玄笑着说道,“这个以工代赈的方法真好,以往怎么没人想到呢?原本我们还在发愁,这羊毛生意越来越红火,我们已经很是缺人手来扩大规模了,现在好了,一场大灾,不仅不是灾难,反而帮了我们大忙了!”

    李道宗点头道,“是啊!老段你的儿子真不错,年级轻轻,已经能够现场指挥建造这么大的一个场地了!”

    段志玄摸着胡子满是谦虚道,“哪里,臭小子说,当初建设书院的时候,白先生身体力行的教导过,相比书院的规模,此次交易场所还是很简单的!

    嘿,道宗,你也别说我,你的两个儿子年仅十岁,就能跟着大人一起去教授民众打井、学习抽水了,见过你两个儿子的百姓,纷纷夸赞你儿子是神童呢!”

    “得得得,连你也这么调侃我?

    咱们两个别在这里互相吹捧儿子了,朔方乃是重地,大灾又乱,我们还是小心保密为上,万一羊毛生意有失,那就是罪过了!”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其他地方,比如在并州的李绩,也看着忙碌的儿子,不住的点头!

    云州的守将屈突寿正在给镇守洛阳的父亲屈突通写信呢,一个劲的夸赞儿子有能耐,比自己这个父亲强,还说回头要去书院好好感谢白先生!

    而同样是这个时间,在长安的文臣武将,孩子在书院念书的,逢人都在晒孩子!仿佛此次大灾,救灾的话题还没有孩子话题重要,此事弄得皇帝李二哭笑不得,一个个没有个正事,比拼这个有什么用?

    不过李二心下倒是放心的,群臣这个态度,朝野的气氛很好,再也没有往年遇到大灾的那种紧张和慌乱,大家现在虽然很忙,但是很有条理,看这个样子,此次大灾大唐应该不难渡过!很好!这都是白凡的功劳,那个应急预案绝对是个好东西!

    有人在为儿孙高兴欣慰,同时也有人为此不开心了!

    一场大灾,由于白凡的插手,似乎变得不是那么可怕了,同时终南书院学子们第一次亮相大唐,做出的成绩也是令世人羡慕的,一个个都是十来岁的年级,就能够为朝廷分忧了,皇帝还曾名言,这些孩子们,经过这次历练,足以下放为一县之主官了!

    这时候长安城中,宋国公府内有一人却快吃不下饭了!

    他就是宋国公萧瑀,当初秦王府一系都在往终南书院送学生,为的是给白凡撑场子,他萧瑀冲着李纲的名头也送孙子前去了!

    可是没想到那个什么院长白凡竟然让孙子在工地做苦力,这个不能忍,别人会对你个娃娃忍气吞声,老夫不行!于是萧瑀一怒之下,带着孙子回来了!

    事后听说就自己一人回来了,而且长安的一群纨绔经历过建设书院的苦难之后,改变了很多,萧瑀就有些后悔了!

    现在倒好,一年之后书院大灾之中试炼学生,竟然一鸣惊人,白凡这是一年时间又为大唐培养出了一百二十个程怀默这样的人才,谁人不眼红?

    偏偏自己当时错过了这个机会,让孙子丧失了一场机缘,想到此处,萧瑀就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而他懂事的大孙子萧守业却开口劝道,“爷爷不必忧心,孙儿无缘终南书院就罢了,天下又不止那白凡一个名师,孩儿在国子监就学就好了,到时学有所成,定然要跟那终南书院比一比,为爷爷出口气的!”

    萧瑀苦笑,自己这个孙儿虽然也纨绔,但都是自己溺爱出来的,不过其本性和材质都没的说,那国子监孔颖达自己太熟悉了,一个死板的老家伙,自己能放心?说到教学,还是人家李纲夫子!

    现在又要加上一个白凡,后辈传承大事不能马虎,想到此处,萧瑀咬了咬牙,开口道,“孙儿无需如此,圣贤有言,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爷爷做错了去认错就是了,你的前程才最重要,若是能舍了爷爷这张面皮看着你在终南书院成才,那一切都是值得的!

    只是你要答应爷爷,去了书院要争气,好好学习,学得一身本事出来才是!”

    萧守业跪下给萧瑀磕头,“孙儿谨记爷爷教诲,定然不会辜负爷爷的期望!”

    看到孙儿如此,萧瑀心中明白,这个孩子嘴上不说,但是心中还是非常向往终南书院的,他的一众发小都在那里,听说过得非常快乐,孩子哪有不羡慕的!

    打定主意的萧瑀,心下想到,必须找机会去拜会一下白凡了,负荆请罪也不惜!

第一百五十五章 蜀道天险 人命运粮() 
当年楚汉相争,刘邦采纳了萧何的建议,坐拥汉中之地,以巴蜀为粮仓,可以北定三秦,东出争霸!又用谋士张良之计,烧毁栈道麻痹项羽!

    后来刘邦复出争霸天下之时,又用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最后终于夺得了天下!

    用萧何的话说,就是巴蜀之地,坐拥天险,进可攻退可守!

    放在乱世是避祸的好地方,但是放在盛世,可苦了巴蜀子弟!

    巴蜀之地既然归大唐所有,但是交通极为不便,和外界极难互通有无!

    巴蜀人员不多,但产粮无数,就是苦于无法运出来,所以经济条件一直处于落后区域!

    此次北方大旱,白凡建议出一路大军,从巴蜀运粮出山,走汉中向北运出救灾!

    还拿出了当年诸葛武侯做的山地运粮神器——木牛流马!

    终南书院派往巴蜀协助运粮的有李承道、李承德、李承训、秦怀道、李业诩、李业嗣六人!

    而派去江南的就是程怀默、长孙冲、丐帮葫芦娃几兄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