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民国之我不是文豪 >

第3部分

民国之我不是文豪-第3部分

小说: 民国之我不是文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媛媛也笑言:“哲学不就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吗?还有什么人不能进入河流什么的,好笑呢。”

    “是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严不闻指正道,“任何一个学科都有他的作用,哲学解释了人类起源,也算是一门高深的学科。”

    “哦,呵呵,是我说错话了,不好意思啦。”秦媛媛莞尔一笑,用笑容掩饰自己的尴尬,自己对哲学方面知之甚少,刚才一番话倒是让自己丢份了。

    李元康也是一愣,之前就听说严不闻不学无术,胸无点墨,怎么说起英国人文,和哲学来头头是道,这反倒是让李元康为难,不知道问什么才能将严不闻问到。

    于是就谈到工作,毕竟你学的再多也是要吃饭的,吃饭就得工作,任凭你是留洋博士,还是博士后回来了总得找份工作。

    李元康也就给严不闻介绍了王云讯,赵袁琪,秦媛媛现在的工作,王云讯进入了律师事务所,成为一名律师,也算解决了几个案子,声名显赫,赵袁琪则是跟李元康一样进入一家银行,也是一名经理,秦媛媛则是在大学任教,教授中文,传道解惑。

    “文秀兄作为博士肯定是被各大公司抢着要,文秀兄可要好好斟酌呀。”李元康好意提醒,其实稍微打听就知道,严不闻刚回来没多久,现在还待在丈人家里,没有工作,属于无业游民。

    所以李元康直接戳中严不闻的痛处,一个留洋博士还找不到工作,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爷。

    李元康相信,严不闻肯定会恼羞成怒,愤而离开,到时候有王云讯这三人作证,李元康就可以添油加醋的把这件事扩大,到时候只要是认识严不闻的人都知道严不闻是个没用的洋博士,留学几年,花了不少钱不说,连工作都找不到。

    “我要是公司老板肯定求着文秀兄来。”赵袁琪哈哈笑道,大腹便便,完全没有读书人的风度,更像是个市场小人。

    严不闻冷笑一声,现在李元康眼见问不住严不闻了,于是就扯到最后的杀招“工作”上。

    “不劳各位操心,我已经准备先去我老丈人报社学习一段时间。”严不闻一笑而过。

    “哦,报社,真是好地方啊,传之于授之鱼。”李元康一惊,掩饰内心的嫉妒,报社也算是个稳定的岗位,比银行业过之无不及,真是有个好老丈人,比什么都强。

    “那文秀兄肯定是文学大家了,我就说嘛,哲学肯定跟文学沾边,正好我们这有个才女,你们俩说句诗句玩玩。”李元康逮住机会顺理成章的继续扯道,拉着秦媛媛就让她坐在严不闻旁边。

    “诗句怎么能说玩,应该要品,没文化。”秦媛媛眼睛一瞪。

    “好,我嘴欠,你们慢慢品。”李元康轻轻拍了一下自己嘴巴,示意秦媛媛和严不闻继续。

    “正好,我最近没事做,做了一首诗,你们听听看,可千万别笑啊。”秦媛媛咳嗽了一声,高声朗读道,她本就是文学系的高材生,作诗这种小事简直就是手到擒来。

    “天空的囚笼,霸占了鸟的自由······”秦媛媛朗读完毕,就响起一阵掌声。

    “不错,将天空比喻成囚笼,那鸟自然飞不上去,所以说霸占了鸟的自由······这是新诗代表之作啊。”李元康鼓掌完毕,自己解读了一番,就好像做阅读理解,反正不管有没有这层意思,先说上再说,这样也给足了秦媛媛面子,惹得她倩笑连连。

    “没这回意思,你别瞎说。”秦媛媛嘴上说着不要,其实心里面还是很开心,毕竟有人喜欢自己的诗,那么自己也算有个才女的名头。

    严不闻看到秦媛媛这种表情,就知道现代社会那些女人嘴上不要身体老实的原因了,女人还是个矜持的动物。

    “轮到文秀兄了,文秀兄才识渊博,肯定不会输给一个小姑娘。”李元康道,这次肯定不会让严不闻下得了台,不管他写出什么诗,李元康都要鄙视一番。

    李元康的小心思,严不闻怎么会不知道,无论严不闻写不写,今天都下不来台。

    丢不丢脸严不闻倒是无所谓,毕竟他没有文人的傲气,在职场摸爬滚打久了,也就显得很圆滑,无论怎么做事都不会让人感觉到不舒坦,严不闻就是这种人,就算本来就在敷衍,也不会让人看出来是在敷衍。

    严不闻正好闲得无聊,这群人这么有兴致,他也不再推脱,脑海中回想起很多诗词,一般古代诗词在现在这个年代都不怎么流行,都是些带有现代色彩的诗词比较受年轻人宠爱。严不闻立即就想到了大诗人徐志摩创作的一首诗,而且现在才1926年,他是1928年创作的,也就是说现在严不闻直接照抄也没人知道。

第三章 一首再别康桥惊四座() 
那就是世界闻名,脍炙人口的《再别康桥》

    严不闻让李元康将钢笔和信纸拿过来,一边写,一边朗诵:“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严不闻深情朗诵,这首诗是徐志摩最著名的诗篇之一,抒写了诗人故地重游,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严不闻将徐志摩这种故地重游的感伤,对母校的眷恋,理想的破灭,彻底描绘出来。

    当然这现在变成了严不闻自己的呐喊,情深意切之际,原本还不以为意的秦媛媛,逐渐沦陷,眼角竟然闪现出泪花,她被这伤感动人的诗彻底打动了,她还从来没听过如此新奇的诗,光是独特而贴切的描写手法,就能让秦媛媛这种没有去过康桥的人想象出来康桥的全貌。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严不闻将《再别康桥》书写完毕,朗诵也结束,秦媛媛迟迟不能从诗中走出来,直到李元康咳嗽了两声,秦媛媛才反应过来。

    这种震撼,竟让她瞠目结舌,内心无数个“好”字想要迸发而出,但到了喉咙口,就什么也说不出来。

    严不闻打了个响指,彻底将秦媛媛拉过来:“这首词是我离开康桥时所作,包含了我对未来的惆怅,以及对康桥的爱恋。”

    李元康也震惊了,严不闻这种二世祖怎么能作出这么好的诗来,浪漫与唯美并存,但随后心中就是极端的妒忌,自己无论如何都做不出这等诗来。

    他也算是高材生,但在文学方面他没有比得上严不闻的自信,这一首《再别康桥》,让李元康绞尽脑汁也写不出一首比这还好的。

    原本李元康打算等严不闻作完一首诗后,自己再趁兴作一首诗,好好的羞辱一下严不闻,但发现严不闻这一首诗一出,他无论再作什么诗都是鸡肋,食之无味。

    沉默,之后就是内心情感的爆发。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好啊!”王云讯一把抢过严不闻写的草稿,仔细品读,除此之外严不闻的字也是非常不错,清秀又不失庄重的钢笔字,配合这首诗恰到好处。

    王云讯不断的品读,越读越觉得好,根本挑不出任何瑕疵,浑然天成。

    厉害,王云讯现在是真的佩服严不闻,之前还认为严不闻这个留洋博士名不副实,现在看来他们的眼光何等卑劣,此等一个大文豪,他们有什么资本鄙视人家,就算他现在没工作,光是靠这作诗的才能就不愁吃喝,报社,出版社哪个不是抢着供他。

    赵袁琪也赶紧凑过来,仔细研读:“这,这······”

    赵袁琪,王云讯自认为是作不出这等诗的,不仅意境深远,还朗朗上口,读上一遍就能记住。

    秦媛媛喃喃道:“康桥,康桥就那么的美吗?留下了您最好的回忆?”

    秦媛媛似乎在问严不闻,似乎又在自言自语。

    这可是大诗人徐志摩的诗,要是没有震慑群人的效果,那倒是奇怪了,但嘴上还要客气一番。

    “此等拙作,难登大雅之堂,大家看过就忘了此事吧。”严不闻还是记得不少的现代诗的,如果有可能,严不闻倒是想将这些诗词写下来,自己无聊的时候还能翻阅翻阅,权当个人爱好。

    严不闻说完这句,面前四人差点喷出一口老血。

    这要是拙作的话,现在还有什么诗敢称自己是诗。

    王云讯也算是饱读诗书之人,无论是古典还是现代,都读了不少,但在他读的现代诗中很少能有跟它匹敌的,简直就是神作,拿出去估计就得轰动整个上海,不,全中国都有可能。

    赵袁琪虽然没有王云讯读过的书多,但至少同学间小范围的聚会,也有人作诗,但那些同学的诗和严不闻的这首《再别康桥》比起来,简直就是咸菜与山珍海味的区别。

    秦媛媛品读完严不闻的诗词,才明白,自己写的诗那简直不叫诗,一堆文字拼凑起来不伦不类的无病呻吟而已。

    李元康看到其余三位同学好友的神态,眼睛泛红一副要杀人的表情,但还是被李元康忍耐下来。

    没想到他说他有哲学博士之位,竟然文学方面还有如此造诣,作诗作的这么好,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这严不闻就像一个铁盒子,毫无破绽。

    李元康还就不信了,准备继续刁难,但不等他开口,严不闻先行言道。

    “元康兄,云讯兄,袁琪兄,媛媛小妹妹,诗已作,我还有事,先行告退。”这次震住他们就行了,谅以后李元康想要再打严不闻主意,也得三思。

    严不闻也不想和他们过多纠缠,打个招呼后,就先走一步。

    严不闻离开李元康的住处,在街上转悠了一会,进入一些书店看看书,除了报刊还有些杂谈小说,严不闻看了几眼,偶然间发现鲁迅所著的《纪念刘和珍君》,仔细一想确实实在今年发生的事情,不过是在北平,“三一八“惨案严不闻还是知道的,鲁迅痛斥段祺瑞政府,沉痛悼念刘和珍,情感激烈,慷慨激昂,此时重读《纪念刘和珍君》,严不闻又有了一种异样的情感,原本以为这些都是历史,但发现就离自己不远,让严不闻唏嘘不已。

    也就今年三月份,现在不过才四月初,也就是上个月的事情,大约是自己穿越过来那几天发生的事。

    除此之外还有些鲁迅先生写的《狂人日记》,《孔乙己》,《药》这些经典的批判性小说,严不闻付了五角钱将这些小说,文章都买下,还特地找老板要了包装的东西,准备回去看完就好好包装起来,然后留给后人,当成一笔财富。

    书店报纸上还有不少的长篇连载小说,严不闻大致扫了几眼,然后就没了兴趣,丢在一旁,他前世也是比较喜欢看小说的,各种类型的看了不少,眼光自然很高,报纸上刊登的这些小说看了索然无味,于是严不闻就有了自己提笔写小说的想法。

    想来现在还珠楼主还没有发表《蜀山剑侠传》,金庸也才两岁,古龙还没出生,他们的小说都是可以拿来写,但严不闻尝试着写了两个字后觉得麻烦,也就不再动笔。

    “先生,看不上这些小说,不如来看看这些才女,什么史良,谢婉莹,陆小曼,林微因都有的,还有电影明星咧,张织云,胡蝶,你啊晓得啊。”一个穿的不考就,头发花白的书店老板将好几本小册子递给严不闻,上面的都是才女和电影明星的介绍。

    社会对这些才女和电影女明星还是很八卦的,一有什么消息,全世界都知道了。

    才女,严不闻倒是没什么兴趣,就翻开了介绍电影明星的小册子,上面记载了张织云,胡蝶等一系列明星主演的电影,张织云现在已经出名了,而胡蝶则是个新人,去年演了两部电影,今年年初还演了个配角,但是胡蝶的演技很快就被记者发现了,于是一些小道消息也记载在上面。

    “阮玲玉听说过吗?”严不闻随便问道,严不闻现在还记得张曼玉主演的《阮玲玉》,大体上严不闻记得了那个悲情的女主角,而这部电影也承载了他最美好的回忆,记得上大学的时候,他和夏丹初次认识的时候就是两个人在图书馆一起看《阮玲玉》这部电影,加上夏丹相貌和张曼玉十分相似,所以严不闻心中已经将夏丹和张曼玉,以及阮玲玉混合,所以看到民国这些明星,严不闻倒是第一反映就想到了阮玲玉,也就是夏丹。

    “阿拉没听过,颜如玉听过。”老板笑道,“这几本不好看还有很多呢。”

    严不闻想起来,现在阮玲玉还不叫阮玲玉,现在还叫阮玉英,明年考入明星电影公司才改的名字,想来现在才16岁。

    严不闻现在也才20,大她四岁,不知道阮玲玉是不是跟电影里长得一样?严不闻联想到张曼玉,进而想到夏丹,不由得叹了口气。

    “先生为何叹气,难道是这些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