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民国之我不是文豪 >

第5部分

民国之我不是文豪-第5部分

小说: 民国之我不是文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奖,过奖,不胜荣幸。”曹凌渊拱手笑道。

    主人笑言:“大家不必客气,来我这了就当自己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兴趣作诗一首,各自比比,看谁的更好?”

    一般同学聚会就是诗词大会,这样才能彰显各位文青的学问,而且现在社会流行作诗,女学生也都喜欢能作诗的,于是主人就提议。

    “得了吧,有曹兄在这,我们的诗还能看吗?”有一个女青年嘀咕道。

    主人连忙道:“不碍事,大家玩玩而已。”

    “好,那我们就抛砖引玉,我可听说我们国家有个《十八家白话诗人》这本书,记载了最著名的十八位白话诗人,其中就有曹兄,我没记错吧。”其中一人笑道。

    曹凌渊微微颔首。

    “那更加不得了,全中国才十八位,曹兄名列其上,我们怎么比都比不过。”另一个惊叹道。

    女青年们听到此言,都对曹凌渊露出崇拜的表情,她们不一定明白洋博士多厉害,但能位列十八家白话诗人之一,曹凌渊就有作为偶像的资本,而且曹凌渊长相清秀,也颇得众位女青年好感。

    “都说了抛砖引玉,让我们也学习一下现代诗的手法,不然怎么进步,总是闭门造车,外界发展那么快,我们怎么追得上,别走了清王朝的老路。”一个文艺女青年接着道。

    “好,没问题,我们就班门弄斧,关公面前耍大刀了。”一众男青年跃跃欲试,纵然曹凌渊的诗再好,他们的诗也不一定那么不堪。

    女青年则准备将憋在肚子里,早已经烂熟于心的诗朗诵出来,让曹凌渊点评一番。

    “那就从梅梅开始,元康兄结束可否。”主人笑道。

    “那行,就这么办吧。”众人摩拳擦掌,准备将自己压箱底的诗掏出来,和曹凌渊一较高下,输也要输的体面。

    第一个女青年喝了口茶,清了清嗓子,高声朗诵道:“爱情,若真有所谓,那又如何,通透的红尘,它如江水般滚滚而逝······”

    “好,不愧是花大才女,诗词功底果然不弱。”主人带头鼓掌夸赞,其他人也都夸赞一番,让名叫梅梅的女青年笑声连连,然后谦让一下,让下一个人作诗。

    一直到曹凌渊之前,用主人的话来说就是不相伯仲,每个都是现代诗的典范,大家都是才子佳人,花花轿子人抬人,互相吹捧。而曹凌渊微微一笑,淡然地坐在一旁不说话,直到轮到他,他才站起来,咳嗽一声。

    周围人都露出期待的眼神,不知道这位留洋文学博士能作出什么惊世骇俗的绝世佳作。

    “难道我需要囚禁你,或者你来霸占我,在我心中,上门又上锁,是我,又是你自己,开不了门,你永远关在我心中。”曹凌渊深情朗诵,加上他特有的那股厚重的嗓音,让这首诗显得无比沉痛,完全诠释了一个爱恋不得的悲情形象。

    众人都沉默了,光是这几句话构筑成的诗,就让他们感觉心痛,这就是诗的力量,他们似乎也化身成诗中求爱不得之人。

    还是主人率先反应过来,慢慢的鼓掌,随后掌声越来越强烈,众人都鼓掌赞叹,不愧是留学博士,这一首就比之前的都要好。

    “曹兄果然厉害,这首诗可真是把我们感动到了。”众人道。

    曹凌渊洒脱一笑之:“承蒙夸赞。”心中则是对面前众人很是鄙视,毕竟留过洋的,还比不过这些土包子,那还不如一头撞死。

    “哎,你们真是的,就不能让曹博士最后作诗,他一朗诵完,我们都自知比不过,哪还有什么心思作诗,算了,不作了,冠军就是曹兄了。”排在后面的女青年有点怨言。

    主人连忙笑道:“无妨,大家本来就是玩玩,当不得真。”

    “你们作诗吧,我们都作了,你们要是不作就显得不厚道了,让曹兄点拨点拨。”其他人起哄道,剩余几人没办法,只能作诗,但听上去就没什么味道了。

    主人也是人捧人,也不让剩下的人难看,也是夸赞了一番。

    直到最后李元康的时候,主人笑道:“早就听说元康兄有文学大能,今日不作诗一首?”

    曹凌渊现在放松的躺在沙发上,果然不出所料,他的诗一出,基本上没有能够和他争锋的,这也有种高手的寂寞。

    至于李元康,毕业于没什么名气的光华大学,能作出什么诗来,甚至曹凌渊都觉得没意思,不如和那些留学生同学聚会有意思,现在他感觉自己与面前这些个文艺青年不是差距一点点,是一个时代的差距,也就是说有代沟了。

    “是啊,元康兄就帮我们挣回个面子。”众人笑道,其实嘴上都说的是客套话,心里面都在想自己作的诗都赢不过曹凌渊,李元康就更没戏了。

    李元康喝了口茶,笑道:“诸位,我这边有一首好诗,是我昨天即兴而作,根据我一好友的亲身经历随性而发,就拿来献丑了。”

    李元康冷眼看着面前的诸位,他本来就是喜好面子之人,所以在诗词上必然不能输给曹凌渊,不就是留洋博士吗?只要拿出那首诗,肯定能胜得过他。

    现在求胜心理在李元康心中占据上风,他再也不管其他,哪怕那首诗跟他毫无关联。

    其他人连忙笑着催促:“快点念。”

    李元康笑了一声,接着走到窗户前,赤脚踏上长凳,高昂头颅,热情朗诵道:“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再别康桥》这首词响彻在小屋内,才朗诵出第一句,在座的众人当中已经没有了任何的交谈之声。李元康虽然盗版《再别康桥》,但也因为自己好歹也有点朗诵基础,所以吟诵出来,也是十分贴合诗句的意境,当然比严不闻就差了一点,但也算一气呵成。

    在座的众人基本上也读过很多中外名诗,一首诗好不好,听就能听得出来,而曹凌渊的脸色由才开始的不屑,逐渐变得震惊,之后整个眉毛都拧起来了,最后李元康朗诵出:“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这诗意境悠远,通过一些细小微观的事物,创造出一个无比美妙的世界。

    李元康看到这些人表情很满意,尤其是曹凌渊,眉毛都拧成了麻花,李元康心下大畅,之前被严不闻弄的戾气一扫而尽,李元康从长凳上跳下来,笑道:“我这句诗如何?与曹兄相比又如何?”

    主人示意众人先别鼓掌,笑道:“果然是佳作,元康兄果然是文学大家,这场诗词比试,大家觉得谁能获胜?”

第六章 第一天上班,穿正经点() 
这还用问,《再别康桥》怎么可能比不过曹凌渊的诗?

    毫不例外,最后《再别康桥》摘得冠军,而曹凌渊的诗只能委屈当个老二。

    “这场比试做不得数,大家玩玩就行。”主人为曹凌渊保留了面子。

    曹凌渊挤出笑容:“不知元康兄,有没有这首诗的底稿,供我品鉴品鉴。”

    李元康正因为靠着《再别康桥》赢了曹凌渊,在兴头上,而且看到曹凌渊强颜欢笑,心下大畅,想也没想直接将严不闻的底稿从口袋中拿出来递给了曹凌渊,曹凌渊略微看了一眼,就谢过李元康。

    “元康兄真乃新诗扛鼎之人,我们佩服啊。”众人将李元康捧上天,李元康笑的开心,谦让几句,众人作鸟兽散,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李元康非常开心,一边走,还一边哼唱小曲。

    而曹凌渊则是非常郁闷,没想到阴沟里翻船,遇到个诗人,不由得攥紧了口袋里面的《再别康桥》手稿,李元康啊,李元康,不找回场子,我就不叫曹凌渊。

    曹凌渊冷哼一声,回家去也。

    ······

    “姑爷,你穿这件衣服上班去。”小蓉大早上就喊严不闻起床,但发现严不闻早就出去晨跑了,一直到七点钟才回来,吃过早饭,小蓉就在柜子里给严不闻找了一身黑色的西装,严不闻也是第一天上班,所以要穿的正式一点。

    早上跟陈先生说了之后,陈先生就让严不闻去“兴隆报社”去找曹经理,到时候曹经理会给严不闻安排职位,严不闻就按照陈先生的嘱托,穿上身西装,带个绅士帽,接着拿着小蓉给他准备的笔纸,装进包内,好好准备准备就前去兴隆报社了。

    “你在家可要好好读书写字,等我回来再写《倚天屠龙记》下一段。”严不闻笑道,用小说来吸引小蓉读书写字也是个不错的方案,至少现在小蓉认识的字也算不少,上千个还是有的。

    “好咧,姑爷,您慢走。”小蓉在家看门,严不闻出门右拐,总算在八点钟之前赶到兴隆报社。

    兴隆报社位于天祥路131弄,里面发行量最大的要属《大江报》,在上海这片地方,跟《沪报》,《申报》,《大公报》也抢占了一点市场份额,由此可见,严不闻老丈人陈先生陈国维很有头脑,在上海也算是个有头有脸人物,但因为出生贫寒,所以勤俭持家,家里并没有佣人,只有一个收养的孩子小蓉。

    兴隆报社所在的天祥路也算远离市区,周围环境清幽,在这上班也算不错,远远的就看到一座灰瓦白墙的楼房,上面门匾上有四个字“兴隆报社”。

    严不闻进入报社,报社有三层楼,第一层是迎宾的,还有印刷间,第二第三层则是办公室,严不闻直接来到第三层,敲门进入后,坐在办公桌后面的是一个带着圆眼镜,穿着西装,寸头的中年人,严不闻表明来意后,中年人赶紧让严不闻坐下。

    “久仰贤侄大名,留洋博士来我们报社真令我们倍感荣幸,蓬荜生辉。听说不闻你求学归来,我们报社这边的工作本来从去年年底就给你安排好了,就等你来上班,现在人终于来了,好啊,好啊。”面前这个圆眼镜的中年人就是“兴隆报社”的总经理,也是严不闻老丈人的朋友,名叫曹元岸。

    曹元岸一连说了两个好字,也是比较欣赏严不闻,一个留洋博士在现在这个社会就是个金疙瘩。

    “曹叔叔过奖了,不知我在这边需要干些什么?”严不闻问道,自己在家闲的够久了,出来找点事做也不会无聊,之前在上海,严不闻爬到了总监位置,但同样压力很大,每天从早上七点,到晚上十二点是常有的事,节奏太快。突然到了民国,节奏一下变得很慢,严不闻还有点不适应,没事做的感觉总觉得怪怪的。

    曹元岸看到严不闻急忙想要工作的精神,笑道:“不愧是陈先生的贤婿,精神可嘉。贤侄,我给你找了间办公室,你这段时间就好好了解一下报社的工作流程,之后若感觉对哪个方面感兴趣,再调过去。”

    于是曹元岸就将严不闻安排到编辑部,除了编辑部还有发行,记者等部门,按曹元岸所说,编辑部最能看出一个报社的整体状况,报社要刊载什么,或者记者得到了什么消息,都会第一时间流到编辑部,然后里面的编辑就会根据材料撰写文章。

    办公室只有严不闻一个人,桌子上面放满了最近刊登的报纸,还有其他报刊的报纸都在,窗外就是“兴隆报社”大门外的那条街,严不闻现在在第三层,可以看到前方不远处的高楼,天清云淡,舒适宜人。

    严不闻就躺在椅子上拿着报纸随便乱翻,总算对《大江报》刊载的具体内容有所了解,而且知道《大江报》为什么能在《沪报》,《申报》,《大公报》这些大型报刊里面拥有一席之地了,从第一页开始大部分都是一些关于女明星,女才子的花边,桃色新闻,什么某某女明星跟了哪个业界大佬,什么某个女才子生活作风不检点。

    就是靠着这些八卦,《大江报》活下来了。

    活虽然活,但也是半死不活,发行量上不去,市场份额也就那么大,不增不减,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张织云和一富商出现在云叶春酒楼,现在张织云是个当红明星,版面上关于她的新闻还是挺多的。”这个富商估计就是唐季珊了,严不闻一笑,特意加快了翻动的速度,想要找找有没有阮玲玉的报道,严不闻想在阮玲玉身上找到夏丹的影子。

    夏丹…张曼玉…阮玲玉,严不闻心中这三人已经成为一体。

    终于报纸的一处边角,找到了阮玲玉演出的一个电影,不过是当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配角,报纸上更多描绘的是阮玲玉小巧机灵的样子,还配了一张该片演出人员的集体合照,严不闻在这合照中一眼就认出了她。

    有着夏丹的面貌,她也是阮玲玉。

    就好像夏丹也跟着严不闻一起重生了一般,不过他重生为严不闻,夏丹重生为阮玲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