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最强大军师之诸葛亮 >

第10部分

最强大军师之诸葛亮-第10部分

小说: 最强大军师之诸葛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城下如此惨烈的局面,再想想潘濬之前悲天悯人的劝说,诸葛亮不由得不寒而栗。

    这两件事交互闪现,不断地冲刷着诸葛亮的认知。

    猛然间,一个觉悟彻底的弥漫在诸葛亮的心头。

    人是渺小的。

    然而人性的力量,是巨大的!

    当渺小的人,面对巨大的人性时,是那么不堪一击。

    原本孱弱无助,只能任西凉兵宰割的百姓,在出现一线生机后,爆发出的贪婪和绝强的求生欲,能够让他们为争夺一个箩筐在城下展开疯狂的厮杀。

    而原本面目和善,一脸悲悯的劝说诸葛亮一定尽力成功,保全这些百姓的潘濬。

    却因为要命的偏执,仅仅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就付出这么多人的代价。

    诸葛亮仿佛在一瞬间,接受到了某种洗礼。

    那个睿智而光的灵魂,更加清晰的看透了所有的暗。

    就在诸葛亮愣神的这会儿,城下的争夺也有了结果。

    一伙实力强横的游侠儿,在连杀十数人后,牢牢的霸占了箩筐的周围。

    随后在义气满满的属下拥簇下,两个带头的人,敏捷的爬上了箩筐。

    他们有些忐忑的看着城上,不知道上面的大人会是什么意思。

    底下那些百姓,尝试了数次。

    然而一盘散沙的他们虽有血勇,却拿那伙强横的暴徒没有办法。

    失去重新夺回箩筐的希望之后,城下的百姓慢慢的恢复了理智。

    但他们也没有立刻散去,而是带着极大的不甘心,在一旁围观着,想看他们争夺的这箩筐,是否真能带给他们活的希望。

    两个带头游侠儿进了箩筐之后,眼巴巴的瞅了半天,见箩筐一动不动,脑中灵光一闪,赶紧吩咐手下把抢来的那些金银财宝,往箩筐上面堆。

    看着箩筐中塞了不少的钱币,金银器,城上拽着绳子的士兵都有些骚动,一个个扭头去看魏延。

    魏延显然有点动心。

    这只是顺手而为的事情,还能给弟兄们个交代。

    他见潘濬没说话,于是摆了摆手。

    那些士兵立刻欢喜的开始用力往上拽起箩筐。

    两只箩筐一动,上面的游侠儿头目顿时大喜过望,在箩筐上拼命的对着城头作揖,“多谢大人!多谢大人!”

    两人的动作幅度不小,不但城上的士兵吃力,两只破损的箩筐也有点晃动

    魏延皱了皱眉,大声喝道,“少他娘的乱动,都老实点。”

    那两个游侠儿头目显然也意识到了危险,一个个吓得脸色发白的紧紧抓着箩筐。

    再也不敢多废话。

    魏延又瞅了潘濬一眼,见潘濬仍旧没说什么,心里松了口气。

    接着,魏延的心思活泛了起来。

    心里开始盘算起,等会儿应该给这个县衙里的红人分多少合适。

    谁料,魏延正盘算着,原本正平静看着的潘濬,抬起手来慢慢拔出了腰间的长剑。

    他是文士,佩戴的剑只有两尺余长。

    但也足够用了。

    魏延看了心中一惊,潘濬这是?

    莫非他是打算留财不留人,准备黑吃黑?

    这方法虽然稳妥,只是未免有些不够意思吧。

    魏延咂着嘴,有些鄙视。

    看到城头的文官慢慢拔出腰间剑,那两个坐在箩筐里的人脸上露出哀求之色。

    然而这会儿,他们也不敢多说什么,生怕惹出别的祸事。

    士兵们则根本没有受到半点影响,继续往上拽着箩筐。

    离的城头越近,那两人脸上的哀求之色更甚。

    谁料就在离城头还剩下三尺多的距离时,潘濬面无表情的一剑向那绳索斩去。

    绳索撑着整个人的重量本就紧绷,这一剑虽然没能割透,但也已经足够了。

    随后潘濬毫不停留的,又向另一根绳索砍去。

    魏延大吃一惊。

    那些士兵们更是错愕。

    斩断了大半的绳索上面,粗麻纤维在极短的时间就一点点绷开。

    随后在那两人疯狂的大叫声中,彻底断裂!

    魏延大步冲到城垛跟前,向下看去。

    就见那两个游侠儿头目已经连人带箩筐重重地从城头掉下,摔的口吐鲜血,浑身抽搐,看样子就活不成了。

    那些钱币,财宝也跟着摔了一地四溅。

    魏延几乎是立刻扭过头来看着潘濬。

    还未等他问话,潘濬已经认真警告道,“校尉,任何人胆敢贪图贿赂,私自放人上城,这就是下场。你明白了吗?”

    魏延神色一凛,连忙肃然抱拳道,“是,卑职明白了。”

    潘濬说完,径直离开。

    诸葛亮远远看着,深吸了一口气。

    庞季在一旁啧啧说道,“这家伙,心够硬的。不过,这次我倒是赞成。”

    诸葛亮一歪头,满脸询问。

    庞季理所当然的说道,“你想啊,要是有了这么个先例,那些士兵以后肯定还会偷偷的从城下往上拉人。这帮士兵又不是烂好心,帮的肯定是能拿出大把钱财的人。”

    “到时候你就瞧着吧,恐怕还没等西凉兵杀过来呢,自己人就得先祸害自己人一波。”

    诸葛亮对庞季有点佩服,“你还挺懂。”

    “那是。”庞季依然很世故的揣着袖子,对诸葛亮摆出二姐夫的派头,“有时候付出代价是为了得到更多,有时候付出代价是为了少牺牲更多。”

    诸葛亮对这些话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对乱世的感悟也已经深入骨髓。

    他想了想,说道,“你有些说的对,有些又不对。”

    “是嘛?”庞季惊讶。

    诸葛亮却没有继续这个话题的意思,上下一打量,“鱼呢?”

    庞季闻言,连忙从地上把鱼提了起来,表功似的说道,“在这呢。”

    “看你懒得。”

    诸葛亮鄙夷。

    他自己背上扛着十几斤的铜头盔还没说啥呢,这家伙拎着一条鱼都随时躲懒。

    两人正说着话,那条早就安静了许久的大鲤鱼,忽然使劲儿一个扑腾。

    两人都吓了一跳,庞季更是情不自禁的把鱼一扬。

    诸葛亮看着,不由自主的感叹道,“真是……顽强的生命啊!”

第19章 张济的蛋蛋() 
两人提着“小顽强”继续向前走。

    路上的时候,诸葛亮提议道,“要不要把这条鱼放了?”

    庞季老气横秋的还了一个鄙视,“幼稚。”

    这尼玛!

    诸葛亮被怼的有些噎的慌。

    还没等诸葛亮酝酿出一波反扑呢,一小队西凉兵就发现了这两个家伙。

    现在百姓们到处奔窜,只有这俩货最美逆行,要想不发现也比较困难。

    就算是出于好奇,他们也决定过来看看。

    诸葛亮发现的比较早,赶紧拍了拍庞季,“姐夫姐夫,过来人了。”

    庞季抬头一看,也有点紧张,“是啊,过来了。”

    诸葛亮当场就无语了。

    过来个毛线啊!

    这是用到你专业外交人士的时候了啊!

    诸葛亮赶紧提醒了一句,“这时候我们该怎么说?”

    庞季也跟着紧张了起来,“是啊,我们该怎么说?”

    卧槽!

    诸葛亮有点小懵,姐夫你行不行啊!

    对方来的越快,诸葛亮和庞季越是慌张。

    还没等研究出个什么对策,数匹快马已经停到了跟前。

    当先的一个武官相貌堂堂,留着短短的髭髯,他低头一看就笑了,“哎哟,还有鱼啊。”

    说着,跳下马来,从庞季手中夺过,拿在手中。

    诸葛亮顿时精神一振,我去,还真管用啊。

    诸葛亮对庞季的信任度,一下子从二十分飙升到了七十分!

    那武官拎在眼前瞧了瞧,刚好那鱼又是一个扑腾。武官更是满意了,“还挺新鲜的。”

    说完抬起头来,不耐烦地一挥手,“看在这鱼的份上,放你们一条生路,赶紧滚。”

    诸葛亮心说这哪成啊,老子还有任务呢。

    他使劲的拉了拉庞季的衣袖,结果庞季一脸紧张的望了过来。

    靠!

    三十分!

    不过这时候诸葛亮也没心情和他计较了,眼前最重要的是尽快见到张济。

    不然要是连张济都见不着,就被个小兵秒了,那自己得死的多憋屈。

    诸葛亮赶紧启动自己超快运算的大脑,接着灵光一闪。

    拍了脑门一下。

    我也是傻了,想什么想啊,有成功的方案在前面,我直接上套路就是了!

    诸葛亮向前一步,手中羽毛扇轻挥,一脸自信的问道,“知道我是谁吗?”

    那武官显然也有些愣,这家伙,很有名吗?

    他不由自主的问道,“你是哪个?”

    诸葛亮瞎话张嘴就来,“哼,实话告诉你,我就是,——段颎段公的外孙,诸葛亮!”

    这会儿诸葛亮生怕这帮人的脑回路寻思不过来,也顾不上避讳了。

    诸葛亮说完,四周果然一片鸦雀无声。

    诸葛亮正微微有些得意,就听那人身后的一个粗壮护卫嗤笑道,“哼,什么段公,要是当年,我们还避让三分。如今……,还想拿一个死人来压我们吗。”

    卧槽!

    诸葛亮差点想一头撞死在自己鹅毛扇上,自己果然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

    我怎么忘了,这位大爷早就已经挂了!

    这个套路当年贾诩能用,不代表自己现在能用啊。

    那才什么时候!

    经验主义害死人啊!

    正当诸葛亮懊悔自己计算失误的时候,那个当先的武官却板下脸来训斥道,“车儿别乱说,段公一向是咱们西凉人敬重的好汉。你这样不敬,把我们的父辈、祖辈,放到哪里?”

    胡车儿听了抓抓头,也觉出不是,憨笑着拱手,“少主教训的对,我老子往日里也敬他是个英雄,我这话倒是轻了我老子了。”

    那武官拎着鱼,上下打量了诸葛亮几眼,问道,“那不知道小兄弟有何打算啊?”

    诸葛亮见有门,赶紧说道,“是这样的,其实我也是穰县城中的使者。城中的黄县令,不知哪里得罪了贵军,惹出这样的误会。因此让我前来向骠骑将军请罪。”

    那武官听了脸色微变,有些不自然的看看手下,“你们打听的倒挺清楚的。”

    诸葛亮见那武官没句瓷实话,直接就上了猛料,“另外,黄县令见识了骠骑将军的虎威,打算举城投效将军。”

    那武官听了满脸错愕,接着换为惊喜,“什么?穰县的县令打算投降?”

    诸葛亮连连点头,“正是,我家县令还让我送来了一份见面礼。”

    说着,诸葛亮抖了抖肩头,示意了下自己的包袱。

    看到包袱里沉甸甸的一大坨。

    那武官禁不住都呼吸急促了起来,他上前一步,急急问道,“莫非是穰县城里的印绶。”

    诸葛亮也是一怔,接着知道此人误会,赶紧解释道,“不是印绶,这是当年我外祖段公在颍川任上时留下的金盔。”

    “哦?”武官听说不是印绶,原本还有些失望,但一听说有段颎的武具,顿时又来了兴趣,“打开瞧瞧。”

    “这……”诸葛亮迟疑起来。

    这是自己拿给张济的,要是眼前这家伙起了歹心,自己的计划岂不是要竹篮打水一场空?

    那武官见诸葛亮迟疑,他也不强迫,反倒是爽朗的笑道。

    “也罢,这是给叔叔的东西,我若先看也是无礼。反正到时候,让叔叔赐给我也是一样。”

    诸葛亮一听就是惊了。

    听这意思,眼前这青年武官就是张绣啊!

    身后的那就是胡车儿了?

    不过这些都在其次,你这家伙对头盔这么大的兴趣是怎么回事?!

    要是万一自己费了半天劲,黄忠却把这娃给射了,那张济不得疯了?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假如只有一次出刀的机会,如果一刀把人的头砍了,那么万事皆休,根本没有什么后患。

    但假如这一刀,是把别人的蛋蛋砍了……

    这特么就要被人往死里捶啊!

    那很显然,没有儿子的张济,就是在把张绣当自己儿子在养啊!

    这要是杀了张绣,和砍了张济的蛋蛋有什么区别?!

    诸葛亮正不知道该怎么办,张绣把手中的马缰和鱼向胡车儿一丢,“你们几个,继续在这儿巡视,我带他们去见我叔叔。这鱼,回头做个汤,给我叔叔送过去。”

    诸葛亮无奈的和庞季对视一眼,只得跟着张绣向西凉兵的大营走去。

第20章 嚯!这胸!() 
一路上,张绣都在和两人攀话。

    从小在西北荒寒长大的张绣,虽是三十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