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最强大军师之诸葛亮 >

第62部分

最强大军师之诸葛亮-第62部分

小说: 最强大军师之诸葛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一听。

    哟,还真不是惦记人家的漂亮老婆啊。

    莫非诸葛亮这次是认真的?

    黄叙有些不服气的问道,“悍将?有我凶吗?”说着,还努力的瞪了瞪眼。

    诸葛亮想了想,给了个具体的比较。

    “无论是武艺,还是统兵之才,都不亚于你的父亲。”

    众人这才有些吃惊了。

    黄忠现在可是荆州最强力的武将!

    没想到杨奉这个渣渣,竟然手里还攥着可以媲美黄忠的美玉良才?

    只是众人越发对诸葛亮的脑回路不理解了。

    庞季代表大家问出了自己的疑问,“你敢确定这个徐晃,本领能赶得上黄汉升?”

    诸葛亮很是自信的说道,“那当然了。”

    就算没办法具体的比较,但是这两位的能力,应该在伯仲之间。

    庞季又目光怪怪的问道,“然后,这个徐晃还胸怀大志?”

    “没错!”

    诸葛亮对这个也很肯定。

    从徐晃给杨奉做出的很多建议,都能看出来,徐晃是一个有着远大视野的人。

    这样的人,岂能没有胸中抱负?

    庞季听诸葛亮说的那么肯定,更加有些无语了。

    “那你的意思是,你打算去找这个本领比得上黄汉升,而且还胸怀大志的人,跟你一起……?”

    庞季顿了顿,脸上的笑绷不住了,“下野?”

    “!!!”

    诸葛亮这才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

    妈蛋的,老子现在还是在野身份啊!

    这徐晃得多缺心眼,才会跟着自己去当个在野武将啊!

    他可是个很有上进和追求的人!

    卧槽!

    看到诸葛亮懵逼了。

    黄射、庞季、潘濬等人都忍不住,挤眉弄眼的偷笑了起来。

    诸葛亮没功夫和这帮看热闹的混蛋生闲气。

    转而飞速的盘算了起来。

    眼下如果想获得一个合理合法的身份,那么最简单的就是投效刘表。

    然而就算凭借自己的出身和才能加成,那也只能成为州郡衙门中的文官。

    想要独治地方,是绝对不可能的。

    而且自己年龄太小,没什么功勋资历,说不定在黄家和蔡家人的阻挠之下,只能在县衙里获得个职位。

    ——到时候没准还没潘濬官大呢!

    到时候自己堂堂一个诸葛亮,左手一个贾诩,右手一个徐晃,每天上街去踹摊?

    这画面想想都要醉了。

    不能投靠刘表。

    诸葛亮飞速考虑着,一个想法开始渐渐成熟。

第119章 武装佣兵团() 
“我说……”诸葛亮提议道,“我组个武装佣兵团怎么样?”

    ?!

    众人一脸懵逼。

    啥玩意这是?

    诸葛亮耐心的给他们解释了一下,“就和玄幻小说里那样的。”

    玄、玄幻小说!

    众人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诸葛亮摇头,一脸的鄙视。

    “真是一群古代人!”

    古、古代人?!

    众人大惊失色。

    诸葛亮爽爽的看着贾诩,揶揄道,“文和,你是州名士,你总该知道吧。”

    贾诩擦了擦汗,无言以对。

    诸葛亮牛逼了一圈,赶紧通俗的给大家解释了一下,“那什么,就是义兵。”

    “——哦!”

    大家恍然大悟,接着一脸鄙视的看着诸葛亮。

    义兵就义兵,叫什么武装佣兵团。

    看把你嚣张的。

    黄巾之乱刚开始的时候,如同星火燎原一样,势头极为迅猛。

    大汉朝廷拿不出足够的士兵剿灭这些遍布四方的乱贼,于是让各自豪强自组义兵,匡扶汉室。

    也就是从这时候起,豪强们的部曲,开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有英雄之称的刘备,当初就是靠砸(张飞家的)锅卖(张飞家的)铁组建义兵,开始出现在乱世当中。

    诸葛亮直接向穰县的县领导黄射问了一句,“我在穰县组义兵,没问题吧?”

    黄射听了有些为难。

    虽说豪强的私人部曲,很多时候可以强化地方的治安和统治,但也属于不稳定的因素。

    谁都不希望自己治下,有这种难以掌控的存在。

    诸葛亮见黄射犹豫,直接威胁道,“那以后穰县有事儿,我可不管了。”

    黄射一听没了脾气,“你组就组吧。”

    这穰县离得前线太近,以往有襄阳雄兵做后盾还不觉得什么,如今黄射可没底气得罪这位爷。

    诸葛亮满意的对黄射说道,“上次还是你提醒我的,想要去四方名士战,一定得组织一支自己的武装保命。我组个武装佣兵团,刚好可以帮我去刷天下名士的任务。”

    黄射听了,心中更是一松,“你要是为了天下名士这桩大事,我想,就连刘荆州都会支持你的。”

    庞季见两人越说越远,赶紧打断道,“我说,就算你组起了义兵,恐怕那徐晃也不会傻到要跟着你当一个部曲吧?”

    “这可说不准。”诸葛亮还是很有信心的。

    诸葛瑾在一旁迟疑的说道,“二弟,咱们家可并没有什么部曲可用啊。”

    诸葛家刚刚才在襄阳购置了产业,现在土地还没在户曹登记,更别说组建部曲了。

    诸葛亮想了想,对黄射和黄叙说道,“对了,你们两个都是带兵的,又是荆襄豪族,肯定有不少私兵家将,先借给我点人用用呗。”

    黄射听了,一脸的抗拒,“我还得守城呢。”

    这叫什么事儿啊,你组部曲已经让我有些为难了,居然还要从我手里抠人。

    诸葛亮不乐意了,“别小气啊,就是借借,回头就还给你。”

    黄射拗不过,只得说道,“那我借给你一个百人队吧。”

    诸葛亮又看黄叙,“黄叙你呢?”

    黄叙倒是挺利索的,他一脸兴奋的说道,“我正要去见识见识那个徐晃的本事,我也带个百人队跟你同去。”

    诸葛亮心中踏实不少。

    黄叙点头了,另外还有两个百人队,从这里一路去梁国,应该是问题不大。

    诸葛亮看了看庞季。

    庞季无奈回望。

    到底是亲姐夫,诸葛亮都不用问的。

    接着诸葛亮又对贾诩说道,“大表哥也跟着我们一起吧。这乱世正是有趣的时候,早早养老有什么意思?”

    贾诩当然拒绝,“不必了,我还是老老实实的去襄阳,等你凯旋吧。”

    诸葛瑾对诸葛亮是最挂心的,他连忙问道,“二弟,你打算什么时候去?”

    说走就走,虽然听着爽,但也不太现实。

    诸葛亮思考了一下,“后天吧,还有时间再准备准备。曹操刚吃了败仗,现在许县不知道有多少人蠢蠢欲动呢。他一时半会儿,不敢擅离巢穴的。”

    于是在黄射、潘濬等县领导的见证下。

    诸葛亮的佣兵团正式成立了。

    目前成员有这么几个。

    诸葛亮念着名单,“诸葛亮,黄叙,庞季,贾诩。嗯,暂时就这些吧。”

    贾诩本来还在一旁高高兴兴的观礼呢。

    快五十的老头了,直接就窜了起来,“怎么还有我?”

    诸葛亮直接不讲理了,“就是有你,你怎么办吧。”

    贾诩像斗牛一样气喘吁吁的看着诸葛亮。

    老夫从容了一辈子,就没有像今天这么冲动过!

    诸葛亮无视贾诩,鼓励了大家一下,“等以后徐晃加入进来,咱们就先搞一个州,给大家刷刷声望。以后大家跟着我,随便弄几个郡名士和玩儿一样。”

    黄叙不明所以,跟着瞎激动,“好,以后我也能当郡名士啦!”

    诸葛亮给他鼓气,“你行的!”

    庞季看着自己这帮二货队友,无奈的叹了口气。

    贾诩也认清了现实,蔫儿吧唧的坐下。

    诸葛亮瞅了一眼,好像觉得还缺点什么。

    这些家伙虽然都各有特色,也的确能帮上大忙,但是这帮人本质还是一堆民兵。

    在面对官场交涉的时候,恐怕会有些麻烦。

    诸葛亮决定再拉一个下水,他目光一转,盯上了黄射,“咦,黄县令,你没有没有觉得我们这个团体,很有前途!”

    黄射说真的,还真有点小羡慕。

    不过人家关注的点,可能和诸葛亮在意的不大一样。

    ——贾诩大神带装逼带飞啊,能没前途吗?

    黄射老老实实的说道,“自然。”

    诸葛亮一看有门,干脆利落的说道,“你这破县令当着有什么意思,还不是靠你爹?”

    黄射被诸葛亮说得有些尴尬了。

    你这也太直白了!

    “你知道靠你爹意味着什么吗?”诸葛亮继续攻心。

    黄射继续尴尬,却也不得不开口叹息,“意味着,会被别人看轻自己。”

    诸葛亮羽扇一挥,“瞎说,只要脸皮厚,这也不算什么。”

    接着诸葛亮话锋一转,“可你要是不来证明你自己,恐怕你永远超不过你老子的位置。所以,赶紧把这官辞了,跟我下野吧!”

第120章 黄射的决断() 
诸葛亮这话一出,不管黄射怎么想,别人可都惊了。

    黄射好说歹说,也是堂堂一任县令。

    就这么跟你下野?

    大家看看诸葛亮,又看看纠结的黄射……

    接着都觉出了不对,这货居然在纠结?有没有搞错啊?

    这家伙还真听进去了。

    诸葛亮见黄射这副模样,心中并不意外。

    因为黄射这小子就是这么个德性。

    历史上黄射就不是做大事的那块料,统兵打仗菜的一逼,治理地方也没有多大才能,还总喜欢附庸风雅,往名士圈子里凑。

    后来祢衡这个臭嘴来荆州的时候,黄射都已经做上章陵太守了。

    还很狗腿的跟着混,各种求夸求摸头。

    像他这种平庸无能的官二代,光是跟着名士混就够让他烧包的了,更何况自身成为名士呢!

    诸葛亮见黄射还在犹豫,再度加了一码,“我要是你,我就不犹豫。你想想看,反正你是靠你老子,只要你爹还是江夏太守,像这种县令,你随时都能弄一个当当吧?下野的这种好机会,可不是随时能有的!”

    众人一听,这特么什么跟什么啊!

    然而这番话却说到了黄射心里。

    在黄射的观念中,还确实就是这样。

    因为依靠老子,这家伙一直都挺虚的。就算后来当上了太守,面对着名士,仍旧觉得自愧不如。

    县令这样的官位,对于他这种人来说,反倒根本不算什么。

    黄射再三思量,终于咬了咬牙对诸葛亮说道,“行,我这就辞官,跟着你一起组建义兵。只要能做到郡名士,我就无憾了。”

    诸葛亮听了哈哈一笑,再次确认道,“决定了?”

    黄射下了决心,自然也就没了那些纠结,整个人都是一幅豁然开朗之意。

    “那当然,其实我早就不想这么浑浑噩噩的活着了。别说是做一个县令,就是当上太守又如何?汉家四百年,这江夏不知道换了多少太守,有几个被人记住?”

    “然而我祖先名士黄公,却凭借他的美德,让我黄家世代受益至今。甚至百年之后,我黄家仍旧是荆州大族。不但我父亲蒙赖做上江夏太守,就连我这样纨绔无学之人,也可以随便担任县令。与成为郡名士相比,就算刘荆州现在任命为我南阳太守,也不会动摇我的志向。”

    黄射这番话确实出自肺腑。

    他说的也是这个时代的实情。

    东汉光武帝刘秀,在见识过王莽篡位过程中,士大夫们的丑陋嘴脸后,几乎是病态的追求品德的完美。

    因此东汉这个时代,贴着浓重的“重孝”与“尚义”的标签。

    一个人如果品德过人,不但可以迅速的积攒名望,而且可以给后人带来数不尽的好处。

    黄射这么病态的渴望成为名士,完全是有原因的。

    因为黄射的祖先黄香,就是以孝道和品行闻名天下江夏名士。

    这个黄香小朋友,在年仅十二岁的时候,就因为孝行成为闻名江夏的郡名士!

    这个郡名士崛起的速度如此之快,甚至被当时人称赞为,“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随后拥有郡名士身份的他,小小年纪就被江夏太守征召到太守府做官。

    接着又按照程序,举荐给了朝廷。

    在黄香十六岁的时候,汉章帝还特别下诏,命黄香至东观阅览官藏的典籍。

    黄香的一生,虽然没有太大的功绩,但是凭借着品行和名望,却让后人几代都受用不尽。

    甚至过了一千多年后,黄香都被评为“二十四孝”的贤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