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最强大军师之诸葛亮 >

第8部分

最强大军师之诸葛亮-第8部分

小说: 最强大军师之诸葛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亮一看就爱不释手,连带着对潘濬的办事儿能力,也无比欣赏。

    用诸葛亮的话来说。

    ——这专属做的简直和电视里一模一样啊!

    诸葛亮鹅毛扇拿在手中,缓缓摇动,清风徐来。

    这感觉。

    爽!

    再一回味。

    这逼格。

    高到逆天啊!

    “哈哈,哇哈哈哈!”

    诸葛亮一边摇扇子,一边得意洋洋的四下乱看。

    只是……

    众人的表现有点坏气氛。

    诸葛瑾和诸葛均都是一脸担忧的看着他,潘濬的目光更是像关爱一个傻子。

    靠!不懂欣赏!

    诸葛亮也觉得有点没意思了。

    潘濬见眼前这爷消停了,赶紧催促道,“咱们快走吧,县令还等着呢。”

    诸葛亮又想起一事,“对了,我的姐夫庞季也要陪我去出使,这事儿黄县令知道了嘛?”

    潘濬老老实实的说道,“黄县令已经知道了,开始他是不同意的,后来找庞季去问了话,才算答应此事。”

    诸葛亮纳闷了,“黄忠为啥不同意,我姐夫能说下襄阳城,还是有一套的啊。”

    潘濬沉默了一小会儿,说道,“黄县令怕你姐夫死在西凉兵那边……”

    整个房间的气氛,几乎在一瞬间降到了冰点。

    诸葛亮紧紧的攥着鹅毛扇,气的牙齿都快咬碎了,“黄忠老贼,老子和你没完!”

    老子也是一条活生生的生命啊!

    潘濬也觉出自己失言,赶紧轻咳一声,转圜道,“小兄弟一看就是福大命大的,想来一定能顺利完成差事回来。”

    “你说这个有什么蛋用?!”

    诸葛亮发怒。

    潘濬只好换了一个说辞,认真劝道,“何况,黄县令也不是好相处的脾气,这件事恐怕也由不得你了。”

    诸葛亮真是憋气。

    这特么人在屋檐下,还真是受一肚子委屈。

    想想黄忠那老流氓的身手和不讲理程度,诸葛亮只能一挥扇子,悻悻的说道,“那还等什么?我姐夫呢?”

    潘濬一看这位爷不闹腾了,也盼着赶紧把差事交了。

    “已经让人去找你姐夫了,咱们还是先去见黄县令吧。”

    诸葛亮无奈,将金盔用包袱包了,背在身上,手中拿着鹅毛扇跟着潘濬去见黄忠。

    也是凑巧,路上就遇见了提着大鲤鱼,兴冲冲赶过来的庞季。

    兄弟两人见面,也不需要什么格外的寒暄,相视一笑,就一起前往县衙。

    等到了县衙,潘濬让两人在院里稍等,自己就进去禀报黄忠。

    黄忠正好在书写公文,给刘表回报穰县的境况,以及他的应对。

    写完之后,交给信使。

    他又扯出来一张纸,准备写给自己的堂弟黄祖。

    黄忠对眼前的局面还是很乐观的,虽说处境比较艰难,但是只要诸葛亮的计划够靠谱,那他有很大把握把西凉兵吸引在穰县。

    何况,黄忠对诸葛亮“奔窜之贼”的判断很是认同。

    凭借他的武力,和多年操练的士兵,短时间将群龙无首的贼兵抵住,还是很有希望的。

    想到这里,黄忠对某人的感觉有些复杂。

    这小渣男虽然人品不行,但有些时候,还是蛮让人值得托付的。

    黄忠想着,潘濬就走了进来。

    “县尊,诸葛亮和庞季等在外面,要不要再叮嘱他们几句?”

    黄忠手中的毛笔一顿,一边斟酌着该如何给黄祖介绍这边的情况,一边对潘濬淡淡说道,“这计划本来就是那个小渣男想出来的,该怎么做,他比谁都清楚,还用我多嘱咐什么?这小子……”

    黄忠沉默了一会儿,给出了难得的评价,“还算靠谱吧。”

    话虽如此说着,黄忠还是抬起头向外张望了一下。

    接着揉了揉眼睛,起身往外走了几步。

    就见诸葛亮和庞季两人正站在县衙大堂的台阶下说话。

    诸葛亮左肩上背着个土里土气的大包袱,这包袱似乎有些沉重下滑,时不时就得甩一下,调正位置。

    右手则拿着一柄鹅毛扇,在对着庞季得意的扇啊扇。

    庞季则右手提着一条偶尔还动一下的大鲤鱼,左手则在身上不停的蹭着。

    他看着诸葛亮的眼神充满了羡慕,隔一会儿就伸着蹭干净的左手索要。

    ——这就是寄托了穰县所有希望的使节团?

    黄忠不由陷入了沉默。

    接着他慢慢踱了回去,沉思了一会儿,“让他们直接去吧。”

    “好!”

    潘濬应了一声就要出去。

    黄忠又把他叫住,“你去看看刚才的信使走了吗?”

    这个潘濬倒是早就看见了,“我看刚才有快马出门,应该就是刚才的信使吧。”

    “哦。”

    黄忠哦了一声,也不说话,整个人有些魂不守舍。

    潘濬见黄忠不发话,也不好直接就走,索性侍立一旁,耐心等着。

    却见黄忠愣了一会儿神,想起什么似的恢复了点精神,接着他急急来到书案前,拿起毛笔沾沾墨,在送给黄祖的书信上,提笔落下四个字。

    ——“快来救我!”

第15章 我是不是心太大了() 
潘濬在旁看到,整个人当场就不好了。

    这是何其卧槽的一个事情?

    就连黄县令也不看好现在的形势了吗?

    想想整个穰县沦落到如此危险处境,自己还在费心费力的上班……

    我特么是不是心太大了?

    潘濬十分心累十分纠结的出门,去打发诸葛亮和庞季。

    诸葛亮却拉住潘濬不肯放,“潘文吏,现在城内到处都是巡街的士兵,城门也关的紧紧的,光凭我们两个只怕不好出城吧。”

    这倒也是。

    潘濬想了想,“那行,我就再送你们一程吧。”

    现在穰县城中人心惶惶,市面早就萧条,除了巡视的士兵来回往来,街上都没几个人了。

    在这种情况下,由本县知名的潘书吏陪着的这怪异的兄弟俩招摇过市,一时间吸引到不少人的注意力。

    有些临街的酒楼上就有人壮着胆子打听道,“潘大人,你这是做什么去?”

    潘濬抬头一看,也是往日里相熟的。

    他不好呵斥,却也不好泄露机密。

    诸葛亮却不管这些,他羽毛扇一摇,大咧咧的说道,“县尊大人派我去西凉兵那里求和,你们都把心放在肚子里吧!该做生意的还做生意,该吃喝玩乐的还吃喝玩乐。”

    众人听了都是愕然,“求和?”

    潘濬急忙冲着诸葛亮使眼色,这只是定下的一计,求和这种事情怎么可以信口胡说!

    诸葛亮却一脸的满不在乎。

    潘濬的话语间就有些不满了,他低声提醒道,“小兄弟,你可要慎言啊!”

    诸葛亮却振振有词的反驳道,“没事,正好可以安抚民心,免得有什么宵小趁机作乱。何况,你以为西凉兵就没有眼线先混入城中吗?”

    潘濬被诸葛亮唬得一惊,他下意识的左右看看,好像哪里就藏了一个正打听情报的西凉兵探子。

    诸葛亮的话显然让楼上的那些酒客们不信,他们纷纷找潘濬求证,“潘大人,是这么回事儿吗?黄县尊本事了得,又和刘荆州有亲戚,怎么可能会向贼兵求和?”

    潘濬一时语难。

    他多年为吏,深知多说多错的道理,当下只是闭口不言。

    酒客们见潘濬不承认也不否认,一时间惊疑了起来。

    诸葛亮却羽扇微摇,耐心地给大家科普,“城外不是什么贼兵,是从长安来的官军,看样子他们是出了些问题,不过大家都是朝廷的人,事情不是没得谈。”

    酒客们这时也回味过来诸葛亮刚才的话,纷纷惊呼道,“原来是西凉兵!”

    董卓的西凉兵可不就是走到哪里抢到哪里吗?

    虽说董卓事败了,但李傕和郭汜还没倒呢!

    诸葛亮见人群中有些骚动,心说这西凉兵名声够臭的了,不会影响我的计划吧?

    好在坐镇荆襄九郡的刘表虽然没有多大的进取心,可别人也没敢招惹他的,荆州百姓还没经历过什么像样的战火。

    都说西凉兵凶残,可谁也没见过啊。

    诸葛亮又给众人吃了个定心丸,“大家放心好了,咱们有刘荆州做靠山。退一万步讲,就算刘荆州舍得下咱们穰县,那也舍不得大好的宛城啊!”

    诸葛亮这话顿时让那些百姓们踏实了不少,想想也是这个理,宛城如此富庶,人口又稠密,可以说的上荆州的精华所在,不管是哪个人当这荆州牧,恐怕都舍不得丢弃。

    诸葛亮看了潘濬一眼,见他没什么表示,继续加了一句,“当然啦,这件事能够和和气气的解决,最好不过了。这也是我此去的目的。”

    说完之后,诸葛亮也不耽误功夫,留下议论纷纷的众人,就和潘濬、庞季一起往城门那儿走。

    诸葛亮相信,有自己放出求和的风,稍后只要让张济那边稍微配合点,穰县的地价一定会出现不小的反弹。

    有了这一波的巨大收益,等到张济身死,地价崩盘的时候,诸葛家才有足够的资本杀进去血拼。

    一行三人很快来到了北边的城楼上。

    潘濬向远处遥遥一指,“你瞧,那就是西凉兵的总营,他们的头领一定是在那边。”

    诸葛亮扶着城墙垛口,向外张望去。

    就见城下早已经混乱的不成样子。

    这个时代的城池并不大,东汉的最大城池,都城洛阳,总共才南北九里,东西六里。这里面有个讲究,因为六和九这两个数字,代表了坤卦和乾卦,六九之城就代表了乾坤一统。

    穰县比起洛阳来,差了好几个档次,总共才南北五里,东西三里。

    原本这样的城池规模,对于一个小县城来说,已经绰绰有余了。

    但是具体到穰县,就又有不同。

    因为荆州的人口分布的很不均衡。

    荆州的北部人口茂密,商贸融通,特别繁华。

    荆州的南部则摸鱼摘果,攀岩走壁,十分原生态。

    北部繁华的代表就是宛城。

    在现在这个时代,只有三座巨城尚未遭到战火摧毁,仍旧屹立世间。

    一个是邺城!一个是成都!一个是宛城!

    这三大巨城,一个在黄河以北,被紧张的政治形势所局限,一个围在崇山峻岭之间,只能自娱自乐。

    只有宛城沟通四方,交汇财富,堪称汉末之冠。

    那作为紧邻宛城的穰县,社会经济地位可想而知!

    单凭这小小的城池,显然负担不起这么多的城市人口。

    于是紧邻着穰县的城墙,在外面又慢慢聚集起了厚达数里的一大片生活区。

    生活富裕,拥有大量财产的豪强士大夫居住在城池里,为他们服务的丁壮、仆役、商人,以及附属他们的支族,亲属就居住在紧贴着城墙的这一片聚集区。

    平日里的商业交流,也大多是发生在这一块地带。

    每日里铜钱滚滚流淌,繁荣活跃着整个城区。

    这些集聚区里紧邻的人家,就自发的把院墙相连,形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防守圈子。

    虽说不怎么严密,围墙也很低矮,倒也聊胜于无。

    这会儿,穰县外的聚集区里,已经塞满了从各处村寨逃来的百姓。

    有些紧张的组织起来,敲锣打鼓的准备保卫家园;有些整理着行李,想要逃向别处;还有些老人拍打着城门,苦苦哀求着想要把哭闹的孩子放进城去,更甚至还有一些强横的游侠儿结伙烧杀抢掠……

    就在这些围子外面,西凉兵正纵横来去,赶杀着来不及躲起来的人们。

    潘濬顺着诸葛亮的目光扫去,在旁幽幽一叹,“哎,这些人的死活,就全看你们的了。”

第16章 不靠谱的接班人() 
诸葛亮的心猛然抽紧。

    之前他还想着,无非玩个命而已。自己身为穿越众,这点魄力还是有的。

    没想到他这次冒险,却牵扯到这么多人的性命。

    诸葛亮原本对战争空洞洞的、苍白的印象,渐渐丰富起来。

    有血有肉,血流成河。

    一时间,他有些不知所措。

    庞季正看着城下出神,察觉到诸葛亮的沉默,顿时对潘濬有些不满。

    “我说,你少来这一套了。”

    “嗯?”

    潘濬愕然的看着庞季,不知道这家伙闹什么幺蛾子。

    庞季质问道,“既然你这么有仁心,何不把城门打开,放那些孤儿老弱进来?在这里说给谁听呢?”

    潘濬听了,倒不意外,知道这两人只是书生,不通事务。

    他当即答道,“这是黄县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