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最强大军师之诸葛亮 >

第89部分

最强大军师之诸葛亮-第89部分

小说: 最强大军师之诸葛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样是一页纸,做出相似的决断。

    刘表让人轻了荆州,而诸葛亮则让荆州贵重。

    诸葛亮那俊美的脸上,带着一丝难以遮掩的恶。

    他脸上的神情已经不再是冷淡,而是转化为一种类似冷漠的东西。

    他伸出两根手指,淡淡说道,“其实,只是两个很简单的道理。”

    ——“第一个,得到的总是怕失去。”

    ——“第二个,别人的东西,总是看上去更好一些”

    众人一听。

    这正对应了袁曹两家的态度。

    袁绍能得到刘表这个强援,自然是意外之喜,当然不会轻易的失去这个盟友。

    对于曹操来说呢,刘表这种骑墙派虽然倒向了袁绍,但是只要锄头挥得勤,也不是没有挖过来的机会。

    原本曹操还要百般威胁骑墙的刘表站在自己这边,可如今能让袁绍那边的刘表两不相帮,都是曹操的重大胜利了!

    诸葛亮对这两人心态的琢磨,已经深入骨髓。

第171章 袁绍记仇吗?() 
诸葛亮说完,似乎还未尽兴。

    众人猜到,只怕这家伙还有要命的后手。

    他们正要追问,就听外面有人传报,“大人,冀州的特使来了。”

    庞季眼前一亮,“快请。”

    眼下正好可以用来验证诸葛亮的那些想法。

    如果冀州人真的落入诸葛亮的计算,那他们愿意全力支持,帮助诸葛亮完善他的大网。

    来的正是辛毗本人,他一脸的荣光焕发,一进院子就哈哈大笑道,“想不到,刘荆州果然做出的最正确的决定。”

    人还未露面,喜气洋洋的声音已经传了进来。

    众人起身相迎,都和善的笑着。

    既然选择了站在袁绍这边,无论诸葛亮的谋划如何,但面对代表袁绍的特使,起码的尊敬还是要有的。

    辛毗进门,和众人笑呵呵的打了招呼。

    诸葛亮示意了自己的大姐夫一下,蒯祺略一迟疑,招呼辛毗上座。

    辛毗喜气洋洋的看看这个,看看那个,他的心情此起彼伏,跌宕不已。

    想不到啊想不到!

    原以为自己能当个称职的搅屎棍,给曹操制造点麻烦就是超常发挥了。

    谁成想,这次竟然把荆州军绑到了袁家的战车上。

    荆州的刘表,实力不弱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荆州有着丰厚的物资基础。

    光是在物产上,经历了黄巾之乱和群雄并起的中原,根本就没法和荆州相比。

    荆州虽然有着豪门宗族这种恶性毒瘤,但是豪门宗族是国家的祸患,却并没有毁掉荆州的社会结构。

    大乱一起,荆州的豪族们就四处割据。

    然而这些割据自治的力量,和到处流窜破坏的乱贼不同,他们仍旧维护着势力范围内的稳定。

    除了不再效忠大汉,各县的头目换上了宗族的首脑,整个社会结构没有什么变化。

    烧烧抢掠?不存在的。

    半个城都是豪门的产业,剩下的人除了依附他们生活的贫苦百姓,也都是些和他们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

    这还抢谁去?

    特别是刘表接收荆州的方式,几乎是没动什么刀兵。

    蒯家兄弟依靠自己的面子,约豪族们来吃饭,吃完就把各处豪族的头目们杀光了。

    那些地方,几乎是一道檄文,就平定了下来。

    就连最难对付的襄阳,也在蒯越和庞季的游说之下,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了下来。

    刘表等于是完整的全盘接收了荆州。

    这样做的缺点很大。

    那些宗族势力,像是毒药一样被刘表完整的吞了下来。

    如今刘表的一举一动,仍旧被境内的豪强们所左右。

    长沙的张羡,登高一呼,就有三郡,数十个县跟随他叛乱。

    这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但是这样做的优点也很大。

    那就是完整的保持了社会的安稳。

    不管是农业生产,还是商贸往来,都保持着空前的繁荣。

    虽然刘表平时表现得怂了点,内部又有豪门宗族势力掣肘,施展不开手脚,可是架不住他有钱有粮啊!

    如今天下最强的两支势力,一个就是雄霸河北的袁绍,一个则是刚刚被袁曹联军击败,退回淮南的袁术。

    以二袁之强,足以在中原呼风唤雨,但也架不住人穷志短。

    袁绍最惨的时候,手下的数万大军,只能靠摘桑椹填饱肚子。

    至于袁术的部队,吃的就比较营养了。

    他们还可以挖田螺和花蛤。

    ——“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

    刘表土大款打仗不行,这没关系啊!

    只要刘表能在将来袁本初南下攻打曹操的时候,及时补充物资,那就足够袁绍周旋天下的了。

    辛毗一想到那美好的未来,整个人都要心花怒放了。

    ——这些都是自己的功劳啊!

    他看着在座的众人,瞧瞧这个,嘴里说一句“很好。”

    瞧瞧那个,嘴里说一句“大善。”

    荆州使节团的众人,都有些怀疑袁绍是不是派了个二傻子过来。

    辛毗热情的和众人打过招呼之后,拍着胸脯表态,“这次两家能够结盟,相信各位也是出了不少的力气,这件事我一定亲口汇报给袁本初!”

    众人听了,不知道该给个什么表情。

    十分诡异的互相对望。

    辛毗没能get到众人在意的点,他心里纳闷,怎么大家一点都不兴奋?

    能够说服刘表归附袁绍,这可是不小的功劳。

    袁绍说什么也会重重有赏的。

    等以后袁绍有了大前景,这可都是晋身的资本。

    接着,辛毗心中咯噔一下,有了一丝明悟。

    莫非他们怕我贪功?所以不是很信任我刚才说的话?

    辛毗自问,可没有半点这个意思。

    他能做下这桩事,本身就已经功劳很大了。

    以后袁绍逐鹿中原,这也是他的首功。

    哪会嫉妒旁人?

    他揣度了一番,心中自以为是。

    ——是了,为人做事,要做到明处。特别是请功这样的事情,总要让人心里踏实。

    于是辛毗笑眯眯的说道,“诸位,这件事你们不必疑虑。得到荆州牧的文书后,我已经紧急写好了送呈我主的表文。各位的名字我早就一一列在文后了,以后的加官进爵,必然少不了各位。”

    说着,辛毗就往袖子里去掏。

    “正好,我带在身上,就给各位看一看吧。”

    辛毗摸出一份折叠的奏本,他心中暗喜,还好我把这东西带在了身上。如此行径,越发显得我品德皎皎。

    他展开奏本,热情的招呼道,“来来来,都看看,是不是你们的名字。”

    他的手指了指文后的第一行,“蒯别驾身为正使,自然是首功,来,瞧一眼,没错吧。”

    文后的第一行果然写着蒯祺的名字,分毫无差。

    蒯祺默然。

    接着辛毗又说道,“排在第二的,则是这次护送使团的校尉,王威。”

    接着环视了一眼,想找哪个是王威。

    庞季干咳了一声,声音有些紧张,“他不在。”

    “嗯?”辛毗有些奇怪,按理说随行的武官地位也不低,仅次于正使了,这样的场合怎么还没资格出席呢?

    不过他也不纠结,继续往下指道,“剩下的排名,就不分先后了,我是按照你们出使的名录照抄的。当然,你们有哪个功劳特别大的话,可以单独提一提,我可以再多说几句。”

    众人看去,果然见到了庞季、黄射等人列名在后。

    大家看完面面相觑,额头都有些汗水。

    庞季轻咳一声,目光躲躲闪闪的说道,“特使,你写的也太细了点吧。其实……不必如此,有蒯别驾就行了。”

    蒯祺听了,顿时对庞季怒目而视。

    辛毗也坚持道,“那怎么行,这件事人人有功。”

    庞季无奈,感受到身后众人期待的目光,只能硬着头皮继续问下去,“那我想打听一下,袁本初他、他记仇吗?”

第172章 捉奸的程昱() 
“啥玩意?”

    辛毗莫名奇妙。

    但见眼前的荆州众人,都一脸期盼的看着他。

    看样子也不像开玩笑。

    辛毗茫然,这帮家伙为什么要问袁本初是不是记仇?

    这里面莫非还有深意?

    这时,一声轻笑,传入众人耳中。

    “看你们那怂样。”

    众人身后的“鈈侢漃寞”,鄙夷的看着他们,一脸的孤高。

    卧槽!

    大家一个激灵,忽然意识到了什么。

    赶紧去扒翻辛毗的文书。

    果然,就在名单中中丝毫不引人注意的地方,赫然写着“鈈侢漃寞”这四个字。

    众人的心中如同一万匹草泥马狂奔而过。

    诸葛亮啊诸葛亮啊!

    你特么就是个坑啊!

    黄叙额头的青筋暴跳,气不打一处来,“给他改了!”

    黄射也醒悟过来,大叫大嚷的帮腔,“对!给他改了!”

    庞季那更是丝毫都不带犹豫的,直接就要上手。

    这下可把辛毗吓坏了,这可是他给袁绍的公文啊。

    他赶紧一把夺了过来,揣在怀里,一脸警惕的看着众人,“你们要干什么?”

    庞季急的说都不会话了,“辛长史,你听我解释,你听我解释啊!”

    黄射也赶紧说道,“这里面有个误会!”

    如此群情激奋,让辛毗有些傻眼。

    怎么了这是!

    诸葛亮哪敢让这帮逗比自由发挥,连忙大声道,“好啦好啦,这件事先到这里。”

    接着赶紧转移辛毗的注意力,“辛长史此来,不知所为何事啊?”

    辛毗都被诸葛亮问愣了。

    他这次过来,还真没什么目的性。

    原本袁绍也没指望辛毗能在曹操的地盘,闹出什么大动静。

    谁想到天上掉馅饼的事儿,让他给赶上了。

    辛毗到底是个出色的人物,略一沉吟,拿定了主意。

    他轻咳了一声,“如今朝廷在曹操手中,说不准,就会是下一个董卓。”

    说到这里,辛毗顿了顿,打量诸葛亮的反应。

    诸葛亮都不需要用演的,满脸都是赞同。

    历史就是这样的!

    辛毗对诸葛亮的这个反应很是满意,他继续说道,“我主虽然有心匡扶朝廷,但是如今正在和公孙瓒争锋,一时抽不开手。另外,还有一桩心结。”

    辛毗说到这里顿了顿,想看诸葛亮是什么反应。

    诸葛亮哪能不知道袁绍那点破事,笑着问道,“莫非是为了大司马刘虞的事情?”

    辛毗只是随意点了点,没想到诸葛亮就直接了当的说了出来,丝毫没有什么忌讳。

    辛毗不由一笑,“卿真诚实人也。”

    辛毗这么说是有道理的。

    后世不少人都觉得袁绍有点脑残,实力那么强横,怎么连“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种办法都想不到。

    反倒让曹操这个小弟占了先。

    事实上,袁绍不但早就仔细考虑过这个问题,而且下手极早。

    当初汉天子还在董卓手里的时候,袁绍就曾经和韩馥等人商量。

    他认为皇帝幼小,又在权臣手中掌握,很可能会成为祸患。

    于是就打算立年长的刘虞做汉天子。

    刘虞此人德行出众,受到天下人的敬佩。

    何况,这件事是有先例的。

    当年汉室也曾衰败过,后来光武帝刘秀力挽狂澜,这才让天下恢复安宁。

    再一盘算,当年刘秀是以大司马的身份统合了黄河以北的力量,这才扫荡了敌人,中兴了汉室。

    再一瞧,刘虞,汉室宗亲,也是大司马!

    而且和刘表、刘焉、刘备这一票追述到西汉景帝的八竿子皇族不同,人家是正经的东汉光武帝谱系。

    于是袁绍极力推动要让刘虞称帝。

    袁绍要立的是年长的皇族,可见他当时的心思并不复杂。而且刘虞是实权州牧,正儿八经的大司马!

    以袁绍当时的实力,也根本奈何不了他。

    袁绍的本意应该只是对抗董卓手中汉天子刘协的影响。

    可惜的是刘虞是个很注重自己名节的人,董卓虽然作乱,但是汉家的天子还在位子上坐着。如今就算年幼,将来未必没有重振旗鼓的时候。

    所以,刘虞对袁绍的拥戴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

    有这番前事在,袁绍和当今的天子就存了龌龊。

    要是刘协死在董卓手里也就罢了,偏偏他像个小强一样命硬,在许多乱臣贼子手中抢来夺去,依旧活蹦乱跳。

    结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