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三国志 >

第163部分

汉末三国志-第163部分

小说: 汉末三国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去。走到平昌城门时,城门已经关闭。守门将领司蕃是桓范过去提拔的官吏,桓范把手中的版牒向他一亮,谎称说:“有诏书召我前往,请你快点开门。”司蕃想要亲眼看看诏书,桓范大声呵斥说:“你难道不是我过去手下的官吏吗?怎敢如此对我?”司蕃只好打开城门。桓范出城以后,回过头来对司蕃说:“太傅图谋叛逆,你还是跟我走吧!”司蕃步行追赶不及,只好在道旁躲避。

    《干宝晋书》记载:桓范出赴爽,宣王谓蒋济曰:“智囊往矣。”济曰:“范则智矣,驽马恋栈豆,爽必不能用也。”

    关于此事在《晋书》中记载则相反,是蒋济向司马懿表示担忧,司马懿认为曹爽不会用桓范,其他内容基本一致,因为《干宝晋书》已经算是一手材料了,作者本人还是东晋的史官,《晋书》这段记载很可能都是来源于《干宝晋书》,不过在《三国志·曹爽传》中也有相关的记载,可能《晋书》是将两个资料综合了一下,反而显得不伦不类。

    得知洛阳发生政变后,曹爽夜遣侍中许允、尚书陈泰去见司马懿,探听动静。司马懿乘机数说曹爽的过失,让他早来服罪。接着又派曹爽的亲信殿中校尉尹大目去对他说,朝廷只是免他的官职,并以洛水为誓。太尉蒋济也写信给曹爽,称司马懿只是想将他们免官,劝告他尽早交出权力投降,可以保他们爵位富贵。

    据《魏略》记载:桓范到了之后,劝说曹爽兄弟把天子挟持到许昌,然后调集四方兵力辅助自己。曹爽仍犹豫不决,桓范就对曹羲说:“这件事明摆着只能如此办理,真不知你读书是干什么用的!在今天的形势下,象你们这样门第的人想要求得贫贱平安的日子还可能吗?而且普通百姓有一人被劫作人质,人们尚且希望他能存活,何况你们与天子在一起,挟天子以令天下,谁敢不从。”他们都默然不语。桓范又对曹爽说:“你的中领军别营近在城南,洛阳典农的治所也在城外,你可随意召唤调遣他们。如今到许昌去,不过两天两夜的路程,许昌的武器库,也足以武装军队,我们所忧虑的当是粮食问题,但大司农的印章在我身上,可以签发征调。”然而曹羲兄弟却默然不动,从初夜一直坐到五更。曹爽然后把刀扔在地上说:“即使投降,我仍然不失为富贵人家!”桓范哭说:“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矣。”

    当司马懿发动政变后,曹爽的司马鲁芝、主簿杨综斩关夺路投奔曹爽。当曹爽服罪时,二人哭着劝道:“公处在伊尹周公的地位,挟持天子,仰仗天威,谁敢不从?舍此义举而到东市就死,岂不痛心啊!”然而曹爽不听,后来司马懿免除了二人一死。

    于是曹爽派许允、陈泰来见司马懿,表示愿意受罚;又将司马懿的奏章交给皇上,皇帝立即免去曹爽兄弟的职位,让他们以侯爵的身份归家。

    据《魏末传》记载:爽兄弟归家,敕洛阳县发民八百人,使尉部围爽第四角,角作高楼,令人在上望视爽兄弟举动。爽计穷愁闷,持弹到后园中,楼上人便唱言“故大将军东南行!”爽还厅事上,与兄弟共议,未知宣王意深浅,作书与宣王曰:“贱子爽哀惶恐怖,无状招祸,分受屠灭,前遣家人迎粮,于今未反,数日乏匮,当烦见饷,以继旦夕。”宣王得书大惊,即答书曰:“初不知乏粮,甚怀踧踖。令致米一百斛,并肉脯、盐豉、大豆。”寻送。爽兄弟不达变数,即便喜欢,自谓不死。

    后来,有司奏告:“黄门张当私自把选择的才人送给曹爽,怀疑他们之间隐有奸谋。”于是逮捕了张当,交廷尉讯问查实。张当交待说:“曹爽与尚书何晏、邓飏、丁谧,司隶校尉毕轨,荆州刺史李胜等人阴谋反叛,等到三月中旬起事”。司马懿于是把曹爽、曹羲、曹训、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以及桓范等人都逮捕入狱,以在逆不道罪劾奏朝廷,并与张当一起都被诛灭三族。

    注1:奏爽曰:“臣昔从辽东还,先帝诏陛下、秦王及臣升御床,把臣臂,深以后事为念。臣言‘二祖亦属臣以后事,(为念)此自陛下所见,无所忧苦;万一有不如意,臣当以死奉明诏’。黄门令董箕等,才人侍疾者,皆所闻知。今大将军爽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专威权;破坏诸营,尽据禁兵,群官要职,皆置所亲;殿中宿卫,历世旧人皆复斥出,欲置新人以树私计;根据槃互,纵恣日甚。外既如此,又以黄门张当为都监,专共交关,看察至尊,侯

    侯伺神器,离间二宫,伤害骨肉。天下汹汹,人怀危惧,陛下但为寄坐,岂得久安!此非先帝诏陛下及臣升御床之本意也。臣虽朽迈,敢忘枉言?昔赵高极意,秦氏以灭;吕、霍早断,汉祚永世。此乃陛下之大鉴,臣受命之时也。太尉臣济、尚书令臣孚等,皆以爽为有无君之心,兄弟不宜典兵宿卫,奏永宁宫。皇太后令敕臣如奏施行。臣辄敕主者及黄门令罢爽、羲、训吏兵,以侯就第,不得逗留以稽车驾;敢有稽留,便以军法从事。臣辄力疾,将兵屯洛水浮桥,伺察非常。”

第007章 曹魏的实质灭亡() 
司马懿诛杀曹爽之后,曹魏大权正式旁落于外姓之手,而且之后曹氏子孙未能夺回大权,所以此时曹魏可以说已经实质灭亡,只留下傀儡君主还在朝堂之上。

    此时离曹操去世,仅有三十年左右的光阴。

    历史上司马懿能掌控朝廷大权,只能说是曹爽将曹氏的江山给送了出去,而无能的曹芳却无法留下自己的江山。

    在曹睿死前,他将曹魏的江山交给了年幼的养子曹芳,并且托付大将军曹真和太尉司马懿辅佐曹芳,这三个人对于曹魏大权都有着最关键的影响。

    在正始末年,曹芳已经长大了,曹爽幽禁郭太后的时候,少帝曹芳已经十六岁,高平陵政变之时,曹芳已经十八岁了,不能再算小孩子了,冠礼的年龄一般是二十岁,也就是说再过两年曹芳都可以亲政了。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曹爽那么急着下手的原因。

    如果不是曹爽准备谋逆,正常来说曹芳会在两三年后亲政,当时大权掌控在曹爽等人手中,司马懿没有权力也没有大义是无法阻止的,而且司马懿本人对于曹魏实际上也是很忠诚的,不是曹爽要谋逆,司马懿也不会发动政变。

    曹爽的乱政和谋逆也是司马懿能得到众人拥护发动政变一个前提条件,可以说是曹爽把其他人都逼到了司马懿的身边,也是曹爽逼得司马懿不得不发动政变。

    历史上曹爽掌权之后是越加肆无忌惮,不仅不听劝谏发动伐蜀作战导致兵败,之后还擅自幽禁一朝太后,淫(yin)乱后宫,丝毫不顾皇氏威严,最终联合宫内宦官张当等人准备谋逆。曹爽的所作所为已经彻底打破了朝中大臣们的底线,然而无奈曹爽军政大权一把抓,所以蒋济等人只能团结在司马懿身边密谋打到曹爽。

    当时蒋济等人不知道帮助司马懿打到曹爽可能的影响吗?怎么可能,人家蒋济都是四朝元老了,但蒋济有选择吗,曹爽谋逆已经近在眼前,就算司马家专权也是以后的事情,那时为了保住曹魏,已经只有帮助司马懿一条路了。

    而且在正常情况下没有人会选择发动政变的,要知道政变可不是说说的,司马懿等人要是失败了弄不好会被灭九族的,而且当时曹爽要是不妥协对于整个曹魏也都将是一场大灾难,万一曹爽听从恒范的意见跑到许昌和洛阳开片,蜀汉和孙吴能笑开花,曹魏搞不好都会直接因此灭亡。

    要不是曹爽谋逆已经迫在眉睫,要不是司马懿等人实在无路可退,谁会把自己的脑袋拴在腰上搞政变啊,说穿了都是曹爽逼的啊。

    说完曹爽再来看看少帝曹芳,曹芳在高平陵政变之后,依然没能摆脱傀儡的命运,只是从曹爽的傀儡变成了司马氏的傀儡,为什么?因为曹芳本人太过无能了。

    曹芳在上台之后就干了一件事情,当傀儡,当时就算曹爽都要取而代之了,曹芳都还是没有任何动作,就算你是皇帝也不能指望天上掉馅饼啊,所以司马家掌权之后,你曹芳不是喜欢当傀儡吗,继续当吧。

    历史上司马懿诛杀曹爽之后,所干掉了不仅仅是曹爽等人,而是整个曹氏亲族。因为曹睿死前,临时改变了辅政大臣人选,所以只留下司马懿和曹爽二人辅政,只有曹爽一人是曹氏族人,于是曹爽身边就集结了很多的曹氏亲族,当时朝廷上曹氏本族大臣也大多是曹爽一派,所以曹爽倒台之后,很多人都受到牵连,曹氏亲族也因此遭受了致命打击,核心人物被一扫而空,这也是为什么说高平陵之变后,曹魏实质灭亡,因为不仅仅司马氏趁机掌权,曹氏本族也因此失去了权力,曹魏已经名不副实了。

    当时驻守雍州的征蜀护军夏侯霸因与曹爽有亲戚关系,同时身为征西将军侄儿夏侯玄被徵召入洛阳,于是恐惧会遭司马氏逼害;同时与自己不和的郭淮又出任征西将军,都令他十分不安,因而逃入蜀汉。

    高平陵政变之后,少帝曹芳大赦天下,太尉蒋济死后,朝廷封司空王凌为太尉,很快又封司隶校尉孙礼为司空。嘉平二年(250)五月,封征西将军郭淮为车骑将军。十月,封孙资为骠骑将军。

    政变发生的这一年曹芳改年号正始为嘉平元年(249),曹魏就此进入了司马氏掌权的时代。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论功封为长平乡侯,加卫将军之职,次子司马昭因功增加封邑一千户,很快就晋位为安西将军、持节,屯兵关中。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也在曹爽死后因功进爵长社县侯,加侍中。后来,司马孚还升任司空,又代替王凌为太尉。

    嘉平元年(249)二月,天子任司马懿为丞相,增封颍川的繁昌、鄢陵、新汲、父城,连前封共八县,二万户,奏事时可以不提自己的名字。司马懿坚意辞了丞相官职。冬十二月,天子决定给司马懿加九锡之礼,朝会时不下拜。司马懿辞让了九锡礼。次年春正月,天子命司马懿在洛阳立庙,设置左右长史,增加掾属、舍人满十人,每年荐举掾属任御史、秀才各一人,增加官骑百人,鼓吹十四人。还封司马懿的儿子司马肜为平乐亭侯,司马伦为安乐亭侯。当时就算司马懿因有病不能进宫朝见,每有大事,天子曹芳都要亲自到府第询问。

    据孔衍的《汉魏春秋》记载:诏使太常王肃册命太傅为丞相,增邑万户,群臣奏事不得称名,如汉霍光故事。太傅上书辞让曰:“臣亲受顾命,忧深责重,凭赖天威,摧弊奸凶,赎罪为幸,功不足论。又三公之官,圣王所制,着之典礼。至于丞相,始自秦政。汉氏因之,无复变改。今三公之官皆备,横复宠臣,违越先典,革圣明之经,袭秦汉之路,虽在异人,臣所宜正,况当臣身而不固争,四方议者将谓臣何!”书十余上,诏乃许之,复加九锡之礼。太傅又言:“太祖有大功大德,汉氏崇重,故加九锡,此乃历代异事,非后代之君臣所得议也。”又辞不受。

    此时,曹魏已经改姓司马了。

第008章 王凌谋变() 
曹魏大权落入司马懿手中之后,不少人都已经感到曹氏统治已经受到威胁,当时在淮南的太尉王凌就对此很不满意,他准备另立年长英明的楚王曹彪为帝,取代无能的曹芳,讨伐司马懿。

    王凌是汉朝司徒王允的侄子,当年李傕、郭汜等人攻破长安后逃回老家,后来出事辅佐曹操,经历曹操、曹丕、曹睿以及曹芳四代曹魏君主。高平陵政变之后,王凌已经升为太尉,位高权重,当时王凌本人的年龄也已经接近八十岁了,一般情况下,像王凌这种快都入土的高官是没有什么理由叛变的。

    但当时司马懿已经开始专权,曹芳又昏晕无能,曹魏大业眼看就要不保,曹爽之前对于王凌也是笼络有加,王凌作为四代老臣没法做到熟视无睹,于是他准备以年长有为的楚王曹彪为帝,取代曹芳。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杀死曹爽后,一开始也对于王凌大加笼络。据《魏氏春秋》记载:太傅尝从容问蒋济,济曰:“凌文武俱赡,当今无双。广等志力,有美於父耳。”退而悔之,告所亲曰:“吾此言,灭人门宗矣。”

    王凌的侄子令狐愚(原名令狐浚)在正始年间当上了曹爽的长史(大将军长史),后来出任兖州刺史,驻屯平阿,与王凌一起统兵于淮南。

    王凌、令狐愚秘密商议说:“齐王曹芳受别人牵制,不适宜再任皇帝,应当迎立年长而又有才的楚王曹彪继位,建都许昌。”嘉平元年(249)九月,令狐愚派部将张式到白马,与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