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三国志 >

第52部分

汉末三国志-第52部分

小说: 汉末三国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遂之死】

    建安十九年(214)末,阎行背叛韩遂,韩遂因此事极受打击,遂准备入蜀,但在成公英的劝说下最终放弃。

    据《魏略》记载,成公英,复姓成公,名英。东汉末金城(治今甘肃永靖西北)人。中平末,从韩遂为其心腹。建安中,韩遂兵败华阴还湟中,部众散去,唯他相随。

    据《典略》记载,当时韩遂在湟中,其女婿阎行纠集他的部曲欲杀韩遂投降,响应夏侯渊,乘夜攻击韩遂不下。韩遂因此极为失意,向成公英表示自己打算从羌中撤退至蜀地,依附刘备。成公英反对,认为韩遂兴军数十年,如今虽然失败了。但是不应该丢弃自己在西州建立的威信而转投他地,向韩遂献计先躲入羌氐部落中重新招揽部众,等待机会卷土重来。韩遂从计,连同数千名追随者退走羌中,由于韩遂曾经有恩于羌人,所以得到羌人的保护。

    建安二十年(215年),夏侯渊回汉中,留下阎行,韩遂结集羌胡数万兵众攻破阎行。不久,韩遂便病死,田乐、阳逵、麴演、蒋石等于是斩下韩遂头颅送于曹操(一说被部下所杀害),享年七十余岁。

    关于韩遂的死因有两种说法,一说其被部下所杀,一说其病死,其中关于其被杀的资料较多,包括《三国志.武帝纪》、《三国志?董卓传》、《后汉书?董卓列传》和《续汉书》均有记载。

    《三国志.武帝纪》(建安二十年)三月,公西征张鲁,至陈仓,将自武都入氐;氐人塞道,先遣张郃、朱灵等攻破之。夏四月,公自陈仓以出散关,至河池。氐王窦茂众万余人,恃险不服,五月,公攻屠之。西平、金城诸将麴演、蒋石等共斩送韩遂首。

    《三国志?董卓传》十六年,超与关中诸将及遂等反,太祖征破之。语在《武纪》。遂奔金城,为其将所杀。

    《后汉书?董卓列传》十九年,天水人杨阜破超,超奔汉中,降刘备。韩遂走金城羌中,为其帐下所杀。

    《续汉书》曹公遣偏将击凉州。十九年,获宋建,韩遂逃于羌中,被杀。

    而关于韩遂病死的记载只有《魏略》上有,具体如下:

    郭宪字幼简,西平人,为其郡右姓。建安中为郡功曹,州辟不就,以仁笃为一郡所归。至十七年,韩约失众,从羌中还,依宪。众人多欲取约以徼功,而宪皆责怒之,言:「人穷来归我,云何欲危之?」遂拥护厚遇之。其后约病死,而田乐、阳逵等就斩约头。

    当送之,逵等欲条疏宪名,宪不肯在名中,言我尚不忍生图之,岂忍取死人以要功乎?逵等乃止。时太祖方攻汉中,在武都,而逵等送约首到。太祖宿闻宪名,及视条疏,怪不在中,以问逵等,逵具以情对。太祖叹其志义,乃并表列与逵等并赐爵关内侯,由是名震陇右。黄初元年病亡。正始初,国家追嘉其事,复赐其子爵关内侯。

    简单来看《魏略》的记载是一个孤证,但事实上,关于韩遂之死只有《魏略》的记载是最详细的,而田乐、阳逵等人向曹操邀功的时候,就算韩遂是病死的,他们也不可能说韩遂是病死之后才被斩下头颅后,他们明面上绝对会说韩遂是他们杀的,而曹操就算知道韩遂是病死的,也会假装不知道,这样以来官方上韩遂就是被他人所杀,而不是病死的了,所以说历史上韩遂晚年病死的可能性并不小。

    韩遂死后,其部下成公英归顺朝廷,关中、关西最强的马、韩两大诸侯就此均退出了历史舞台。

第017章 西凉之狐—韩文约() 
可以说韩遂本人的历史就是东汉末年凉州的历史,他参与了最开始的北宫之乱,也见证了夏侯渊荡平凉州,韩遂死后,凉州的割据势力大为衰落,凉州也基本落入了曹操手中。

    纵观其一生,称其为“西凉之狐”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西凉之狐】

    韩遂在早先也是一个标准的大汉官员,光和元年(178)九月,金城太守殷华在任上去世。,韩遂因为是殷华的故吏,于是与江英等追送殷华的遗体到遐邱,刊石纪念其功勋。

    中平元年(184),韩遂前往京师洛阳办理公务,大将军何进久闻其名,特与他相见,韩遂劝说何进诛灭宦官,何进没有听从,韩遂于是请求归还凉州。

    断绝关系。

    韩遂在当时叛军内部心机是非常深的,美阳之战后,他杀死了边章、北宫伯和李文侯,吞并了他们的部曲,一家独大,然后起兵进攻陇西,其后凉州刺史耿鄙被部下所杀,王国、韩遂、李相如、黄衍也纷纷作乱,这个时候韩遂的实力明明是最强的,但他却让王国当首领,后来王国在陈仓失利后,韩遂联合他人废掉了王国,又让阎忠做首领。

    而韩遂自己有资格、有能力、有实力、有机会,却偏偏不做老大。在凉州叛乱之初,那时东汉还没有乱,朝廷仍然有着很强的实力,麾下皇铺嵩、董卓等都不是易与之辈。凉州叛乱说穿了最多也就威胁到了临近的三辅地区,并没有对于东汉产生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当时这些叛逆者的前途还是非常不明朗的,这点也是为什么韩遂不愿意当出头鸟的原因,如果叛乱最终被平定了,首犯绝对不会被原谅的,但一些从犯就未必了,尤其是那些实力强大,朝廷非常可能采取宽容政策,甚至会给予黑山军首领张燕的待遇。

    不过东汉朝廷后来被董卓所控制,董卓对于韩遂、马腾等人采取了拉拢政策,最终韩遂被留在了凉州、而马腾则进入了三辅。

    董卓死后,马腾、韩遂和益州牧刘焉联手对抗李、郭为首的西凉军集团,韩遂在战败之后,并没有畏惧,反而和当时西凉军三巨头之一的樊稠唠起了家常,这次冲突最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而李傕、郭汜死后,原西凉军集团彻底覆灭,当时西部两大诸侯马腾势力在三辅一带,韩遂则盘踞凉州一带,二者因为部曲闹翻之后,马腾在韩遂手里没能占到任何便宜,自己妻子和儿子反而均被韩遂杀了,和韩遂相攻数年最终却不了了之。

    在面对曹操的问题上,韩遂对于朝廷一直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他虽然基本听从于朝廷的派遣,送子为质,还派出军队讨伐郭援、高干等人,但后来阎行劝韩遂入朝,韩遂却采取了拖字诀,马腾都去了他都没去,当然了最终结果马腾羊入虎口,被曹操轻轻松松咔嚓了。

    之后马超劝韩遂和其一起反抗朝廷,那时韩遂的地盘的在凉州(关西),马超的地盘在三辅(关中),曹操军讨伐张鲁需要借道的是关中,也就是这件事情曹操军的兵锋并没有直指韩遂,韩遂实际上是可以置身事外,这点和首当其冲的马超不一样。

    然而韩遂是一个很明白的人,他很清楚唇亡齿寒的道理,马超如果跪了,下面一个就是自己了,所以最终韩遂不顾阎行的劝谏也要出兵帮助马超。在渭南之战中,关中联军在得知曹操准备渡河时,马超提出严防不给曹操渡河的机会,但韩遂却主张半渡而击之。当时马超的意思我们稳妥点,拖到曹操没粮退军,但韩遂要比马超想的更深,相对于曹操而言,关中联军的补给更加承受不起持久战,所以韩遂在这点上面否决了马超的意见,反而劝马超利用这个机会给予曹操沉重一击,以尽快解决战斗,哪怕马超失败了,也不过是两家面对面,战斗总不会拖的很久。

    不过后来韩遂把曹操当樊稠看了,不但没能解决问题,反而中了曹操的离间之计,最终在渭南惨败。

    这一战失利后,韩遂损失惨重,本来还有马超在前面扛着,但后来马超在凉州没有威风多久就因为部下叛变被赶了出去,自己遂成为了夏侯渊的眼中钉肉中刺,韩遂最终在显亲一带遭遇了第二次惨痛失利,后来自己的女婿阎行又背叛自己,韩遂那时就已经心灰意冷,如果不是成公英的劝说他很可能已经离开凉州,去往蜀地。后来韩遂虽然惩罚了阎行,将其击溃,但这位七十多岁的老爷子也到了归天之时,他生于凉州,死于凉州,就此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韩遂是东汉末年凉州最强,最具有影响力的诸侯,韩遂参与凉州叛乱的时间比马腾早,实力上可能略胜马腾一筹,是东汉末凉州诸侯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历史上的韩遂】

    姓名:韩遂(韩约)

    属性:领导力(b)韩遂在凉州虽然一直颇为强大,但从未成为过真正意义上的凉州之主

    统率(b)韩遂有着相当的军事能力,但谈不上很强

    政治(b)韩遂政治嗅觉还是不错的

    谋略(b)韩遂有着一定的谋略能力

    总评(a…)作为关中、关西两大元老诸侯之一,韩遂在三国时代还是有位置的

    别名(称号):韩文约(韩约)

    性别:男

    民族:汉

    职业:诸侯、统帅、叛贼

    官职:征西将军

    家庭出身:凉州士卒

    生卒:???——》

    出生地:凉州金城郡

    主要经历:???年-184年在西凉任职,曾经劝大将军何进对于宦官果断动手

    184年-189年被逼为贼,后杀死边章等人吞并其部属,后又废掉凉州叛军首领王国

    189年-211年盘踞凉州,是当时关西、关中最强的两大诸侯之一

    211年-215年渭南之战失利后,江河日下,最终心灰意冷,命丧黄泉

    总结:狐狸虽然聪明总归还是狐狸,面对山中的王者老虎,结局依然是注定的。

    注:凉州篇就此结束,下一章回归主线

第018章 濡须口之战() 
建安十八年(213)曹操在取得渭南大战的胜利之后,重新将目光转向南方,而当时孙权为了抵御曹操的进攻,也在积极准备着。

    双方最终在濡须口展开大战,曹操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并没有对于孙权集团造成实质的损伤,此战曹操最终望江长叹,不得已撤退。

    【迁秣陵,建濡须】

    建安十六年(211),张认为秣陵山川雄伟,地势险要,劝孙权把秣陵作为治所。以前刘备向东经过秣陵时,也曾劝孙权到那里居住。孙权于是修建石头城,把治所迁到秣陵,后还将秣陵改称建业。

    《献帝春秋》亦云:刘备至京,谓孙权曰:“吴去此数百里,即有警急,赴救为难,将军无意屯京乎?”权曰:“秣陵有小江百余里,可以安大船,吾方理水军,当移据之。”备曰:“芜湖近濡须,亦佳也。”权曰:“吾欲图徐州,宜近下也。”

    秣陵、或者说建业,其实就是日后的南京,孙吴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最终在此定都的王国,孙权称帝后更是在黄龙元年(229年)正式下诏迁都建业。

    此后,南京城逐渐成为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

    而后孙权听说曹操打算再次东征,修遂筑濡须坞以防曹操南侵。

    据《吴录》记载,当时孙权准备在濡须水口的两岸修建营寨,将领们都说:“上岸攻击敌军,洗洗脚就上船了,要营寨有什么用?”吕蒙说:“军事有顺利之时,也有失利之时,不会百战百胜,如果敌人突然出现,步骑兵紧紧逼迫,我们连水边也到不了,难道能上船吗?”。孙权说:“很对!”于是,下令修筑营寨,就称作濡须坞。

    【迁徙百姓】

    在赤壁之战后,曹操对于孙权颇为忌惮,于是为了防范孙权,他打算将淮南的民众内迁长江以西,此事虽然遭到了蒋济的劝谏,但曹操并没有改变主意,不过其结果并不如曹操所料。

    建安十四年(209)蒋济出使谯县面见曹操,曹操为了防范孙权攻击,打算将淮南的民众内迁,便问蒋济:“昔日我于袁绍对峙于官渡,迁徙燕、白马的百姓,大家都没有逃跑,敌军也未敢掳掠。现在,我想迁徙淮南百姓,你觉得怎么样?”

    蒋济不同意徙民,说道:“当时我弱敌强,不迁徙必失。自从击败袁绍,北达柳城,南对江、汉,荆州臣服,威震天下,人民别无他志。但百姓怀念旧土,不乐于迁徙,若闻此事必惧怕不安。”

    曹操不听,仍然决定强制迁移江淮民众,结果江淮十余万百姓因为受惊吓逃到东吴境内。曹操乃因蒋济对徙民的见解而对其才能甚为欣赏,后来蒋济被使臣传到邺城,曹操见到蒋济后大笑自嘲道:“本来想让百姓们避难,结果反倒把他们全都赶跑了。”于是拜蒋济为丹阳太守,后曹操以温恢为扬州刺史,再次任命蒋济扬州别驾,更下令:“虽然贤良的季子宁愿舍弃国君之位而甘心为臣,但吴国总是必须要有君主来负责治理啊。现今你再次以别驾治理扬州,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据说曹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