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成汉帝国 >

第173部分

成汉帝国-第173部分

小说: 成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南王麾下的江东子弟兵”

    “小王麾下军兵,大王尽可调动指挥,一切全凭大王做主。”

    “淮南国处理完之后,本王要重新制定天下疆域图,扬州行省要重新规划,不知道南王意下如何”

    “小王刚才说过,一切全凭大王做主。”

    “好,天下平定之后,南宫家与国朝同寿,所封王爵,世袭罔替。”

    “谢大王”

第三百二十章 筑新城() 
    第320章筑新城

    奉天二年十二月初五,宛陵城

    公孙皓直接被发配到了长沙,由上官尹风派人送给公孙宁发落,当然,同时召回正在进攻长沙的高第。

    南宫傲在宛陵待了三天之后,便带着大军回江东,上官尹风则是在宛陵开始处理堆积下来的政务。

    第一件事情,便是修建南京城。

    南京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在石头城筑金陵邑,金陵由此而来;公元229年,吴帝孙权在秣陵建都,改称建业,秣陵由此成为六朝古都,此后有建康石头城之称,直到朱元璋称帝,建都集庆,改称南京。

    上官尹风倒是想要提前千年将南京这个称呼给搞起来,也要搞一个真正的金城汤池,现世的南京在秣陵之上,现在的秣陵县还是一个小县城,因为靠近长江,依临秦淮河,所以人口也是众多。

    “都听好,本王要以秣陵为中心,在秣陵下游三十里处,开建一座新城池,城墙要五丈高,宽要两丈,四面城墙总长加起来,一定要达到八十里,整座城池要足够容纳下百万人。”上官尹风信誓旦旦的说道。

    据历史学家的研究对比,中国古代最大的城池是唐朝的长安城,总面积84平方公里,乃是古代世界中最大的一个城市,可容纳百万人口,而上官尹风的南京城,则是想要将长安的面积搬到秣陵来,以秣陵县城为中心点,向下游三十里放射性修建,足以将整个南京城给搞进去,至于其修建的态势嘛,上官尹风则是直接将明清时期的北京城给弄了进去。

    先是草图,整个南京城以外廓城、内城、皇城、宫城四层城墙相隔所修建,皇城嘛,自然是紫禁城,各个宫殿、宫室一应俱全,现代时候上官尹风可没少去故宫游玩,对于他的建筑自然是聊熟于心。

    至于其它的规划,自然是交给那些工匠了。

    “此次修建新城,本王决定发降卒二十万,并发役夫十万,共三十万人为主力修建,并同时征召十万工匠修建宫殿、宫室,以及城内各个衙门,至于那些民房或者是官员武将的住所,也同时建起来吧。”

    “还有,传本王令,此次凡是参与修建的人,不管是降卒还是役夫或是工匠,除了三餐管饱之外,每人每月发放银钱二两,新城修筑完毕之后,凡是参与的人,都有资格入驻新城。”

    “对了,南王已经同意本王改制扬州行省,银子这个货币要在河北、山东、扬州、杭州及淮南、楚地大力推行,以前流通的不是很快,现在鼓励那些百姓及官员使用,铜钱的话,暂时以五铢钱流通。”

    “召集各地的能人文士,参与改革,这件事情必须尽快解决,告诉那些人,新城的修建最多三年,三年之内,本王要在秦淮河边看见新城完工,如果完成不了,本王拿他们祭旗”

    “府县制尽快,完成,山东、河北两地已经完成改革,其余各地,尽快提上日程,督促那些文官,让他们手脚麻利点,本王麾下不要那些拖延症的人。”

    “运河的事情,与新城建造一样,都是重中之中”说着上官尹风又拿出一堆图纸,说道“这是另一个新城的图纸,建造位置嘛,以现在的北平城为基础,以本王行辕为中点,接着建造,在河北征召十万役夫工匠进行建造,时间,本王给他们五年,慢慢来,不着急。”

    这个城就是北京城,与南京相比自然是要小一点,但上官尹风打算以南京为帝都,北京为陪都,所以北京不能比南京大,至于宫殿嘛,都造成一模一样的就好。

    “王爷,这些安排什么时候开始”黄龙抱拳问道。

    “现在是十二月,传令下去,年末最后一段时间全力准备,奉天三年伊始,开始动工,本王要在奉天六年年初看到新城竣工。”

    “敢问王爷,秣陵新城叫什么名字,还是叫秣陵”

    “竣工之时再说吧,现在本王也想不到叫什么名字。”

    “对了”上官尹风又想到一件重要的事情,随即又拿出一堆图纸,只不过上面画的较少,写的比较多“把这个交给那些专门修建城墙的工匠,告诉他们,以这个为原料修筑城墙,其坚硬度比夯土制成的还要大。”

    黄龙接过图纸一看,上面写着水泥两个字,什么两磨一烧,什么石灰石,他是完全不晓得。

    “多找矿山,在徐州周边的山里去找,那里矿脉很多,找出来的石灰石按照本王写的方法来制作,告诉他们,一定要多多实验,不要怕浪费,一切全部由本王。”

    “诺”

    上官尹风怎么会水泥的制作,他老家以前有很多水泥厂,自己的爷爷就是水泥厂的生产工,他小时候经常出入水泥厂,对于如何制作水泥简直就比拆卸枪械都还要熟悉,有水泥帮助,修建城墙会快的多。

    “大青石越多越好,砖嘛,最好用水泥来做,或者以矿石来做,反正矿脉有的是,你们要给予最大的帮助。”

    “诺”

    奉天二年十二月初十,上官尹风正准备回师济南时,从寿春传来消息,留守寿春的樊崇、逄安再次反叛,从砀山接回刘盆子,再次举起汉旗,占据寿春,聚拢楚军近三万人。

    历史上的樊崇和逄安再接受刘秀的招安后确实又二次反叛,最后被邓禹所杀,现在这个时候,实在是太突然,使得上官尹风一脸的懵。

    “这个狗东西,居然吃里扒外,罔顾王爷对其信任有加。”章熊在一旁怒喝道。

    “也不尽然,樊崇此人乃是楚军之首,当年也是他提议将刘盆子找来当建世皇帝的,现在我军离开,他就带头反叛,也算是情理之中吧”上官尹风反应过来倒是没有生气,而是沉稳的说道。

    “王爷,末将亲自率军前去收拾这股子反贼。”曹真站出列说道。

    “不用你去,文若啊,你带着五万军马,合着徐宣的三万人先行一步,破寿春之后,楚军不论降与不降,全数斩杀,人头在寿春城外摆起来,警示后人。”

    李延庆抱拳“末将领命”

第三百一十九章 接受现实() 
    第319章接受现实

    “来人,去给孤王把刘博彦叫来。”

    刘博彦自从出使山东回到宛陵之后,被公孙皓重用,直接担任了淮南国长史一职,可谓一步登天,在公孙皓诸多谋士说客当中意气风发,当他得知王宫被围的消息后,顿时是慌了神,从值守的房间快步赶到大殿。

    “臣刘博彦拜见大王”

    公孙皓走上前,一把抓住刘博彦的衣领,大吼道“你告诉孤王,当时上官尹风还给你说过什么”

    刘博彦还是第一次见到公孙皓这种炸裂的表情,也是惊吓的说话都结巴了起来“臣臣臣当时按照大王的意思转告上官尹风,他也就是告诉臣他愿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管啊,臣也确实不清楚到底是为了什么。”

    “本王来告诉你为了什么”

    刘博彦的话刚说完,上官尹风便带着一群人走进了大殿,看着跪在地上的刘博彦及处于暴走的公孙皓道“传钧旨,淮南王公孙皓犯上作乱,意图谋反,证据确凿,着锦衣卫暂时收押,待明确事情真伪之后,再行处置”

    “你敢”公孙皓大喝道“孤王乃太祖皇帝亲子,当今皇帝的亲叔叔,上官尹风,你一介白身,如何敢拿我,是不是想要造反。”

    “大胆”黄龙走上前,直接给了公孙皓一个大耳刮子“王爷的名讳也是你能叫的”

    黄龙乃是一介武夫,常年跟随上官尹风左右,这力道确实使了大力气,一巴掌下去,打的公孙皓晕头转向,直接倒在了地上。

    上官尹风见状也没有呵斥黄龙的所作所为,而是转头看着就在他旁边的南宫傲道“南王,你乃开国八王之一,与太祖皇帝当年更是结拜兄弟,这公孙皓是您亲眼看着长大的,本王此次处决,当然是要您做一个见证。”

    烫伤的山芋终究要接招,南宫傲硬着头皮看着怒目等着他的公孙皓道“高第带兵进攻长沙国,此乃铁证,大王乃朝廷的摄政亲王,自然是有权利处置淮南王,也算是秉公办理。”

    此刻刘博彦也是站起身,扶起公孙皓,看着上官尹风,怒喝道“上官尹风,朝廷在年初就颁布了皇帝的旨意,剥夺你摄政亲王长沙王的爵位,你现在就是一介白身,如何能随意处置我家大王,实在是罪不可赦,殿上武士,还不动手,拿下这个反贼。”

    还未等殿中的值守的武士动手,黄龙身边的锦衣卫倒是先动手了,刘博彦的话刚刚说完,黄龙身后的锦衣卫便抽出了绣春刀,一个跨步上前,一刀朝着刘博彦的脖子挥了下去,这个刘博彦乃是文士,根本没有习过武,动手的锦衣卫乃是南镇抚司的精锐,行动能力不是一般的高,绣春刀挥过,刘博彦的人头滚落在大殿的地板之上,喷出的鲜血溅了他身后的公孙皓一整脸。

    “啊”公孙皓什么时候见识过这种场面,登时吓得魂飞魄散,脚发软的朝着后面慢慢的后退,口中更是大喊高崇的名字呼救。

    殿中的武士见状,纷纷拔剑护在公孙皓的身前,将公孙皓挡在他们的身后。

    黄龙上前怒斥道“你们听好,淮南王公孙皓犯上作乱,证据确凿,你等现在发下兵器投降,皆可免死,若是负隅顽抗,这就是你们的下场。”说完拔出腰间的绣春刀,用刀指着刘博彦的人头。

    十二名武士心里也是忐忑,现在形势比人强,况且黄龙身后还有不下二十个锦衣卫,殿外就更不知道有多少了,现在他们的境遇就是一个死局。

    上官尹风走上前,朝着公孙皓说道“淮南王,本王敬你是太祖皇帝的子孙,不忍在此杀你,望你不要顽抗,若是投降,本王定会将你交给皇上,让皇上发落,若是你非要让人动手,拿你这造反的罪名可就坐实了,到时候,本王就是将你在此斩杀,那也是理所应当。”

    公孙皓听完,心里知道现在是玩了,上了上官尹风的当了,不过,他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自己是公孙家的人,小皇帝公孙宁是自己的亲侄子,即便是自己意图不轨,但说到底都是公孙家的人,若是投降,还能有过活路,上官尹风不会杀自己,若是自己非要和他拼个你死我活,不但没有一点胜算,估计连这大殿都走不出去“孤王、孤王投降,还请长沙王莫要动手。”

    说完这句话,公孙皓面如死灰,瘫软的坐到了地板上,结局当然是被锦衣卫押着,带了下去,临走时上官尹风还吩咐黄龙莫要伤害公孙皓,将其关押即可。

    收拾完公孙皓,上官尹风下一步就是要拉得南宫傲的支持,毕竟现在成朝诸王当中,只有南宫傲这个南王的实力最为强劲,剩下的北王袁朗也处于汉军的包围之中,自保都成问题。

    也是正因为上官尹风打算联合南宫傲,才有了后世传颂的颇为耨比的一段对话

    “南王,现如今只有你我二人,本王却要和你仔细的说道说道。”

    “大王尽管言语。”

    “本王乃是你的女婿,但从朝廷的角度讲,本王乃是摄政亲王,你乃是郡王,所以从大义的角度来看,你确实得听本王的。”

    “那是当然。”

    “敢问南王,你以为现在成家王朝还能坚持多久”

    “只要有大王在,成朝自然是与天同寿。”

    “不然,本王这数年来发现,天下百姓尽皆生活在战乱之上,本王乃是心系天下百姓的人,自然不愿意看见百姓遭殃,所以,本王要亲手结束这个乱局。”

    “不管何时何地,小王都以为大王乃是平定天下的大才。”

    “那好,我们直接开门见山,若是本王称帝,不知道南王愿不愿意支持本王成就大业。”

    “如大王所说,我们乃是翁婿关系,大王的事,就是小王的事,小王愿意追随大王,鞍前马后。”

    “那南王麾下的江东子弟兵”

    “小王麾下军兵,大王尽可调动指挥,一切全凭大王做主。”

    “淮南国处理完之后,本王要重新制定天下疆域图,扬州行省要重新规划,不知道南王意下如何”

    “小王刚才说过,一切全凭大王做主。”

    “好,天下平定之后,南宫家与国朝同寿,所封王爵,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