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决战第三帝国 >

第126部分

决战第三帝国-第126部分

小说: 决战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格罗将军在第一时间就意识到英军这款新开型坦克的性能要优于“三号”,同时PAK38反坦克炮也很难击穿它,于是就下令朝敌人冲锋……这种做法是对的,因为只有冲到更近的位置德军才有摧毁敌人的坦克的可能,否则,即便是双方坦克都不适合夜战,但敌人拥有打不穿的防盾而德军却不然,德军就只有被动挨打的份。

    但是蒙哥马利对此早有准备,事实上,早在英军装备“格兰特将军”式坦克时,蒙哥马利就严令英军“只能远战不可近战”,所以英军已经知道该怎么拒敌人于其射程之外。

    一排排炮弹越过坦克朝前密集轰炸,榴弹炮、坦克炮、迫击炮,在照明弹的亮光下炸出一层层火墙一道道防线,中间还夹杂着像雨点般密集的各型子弹,整个战场就像一锅沸腾的开水,在翻滚的烟雾里冲锋的是一排排德军士兵及他们的坦克和装甲车。

    不久,德军就遭受了惨重的伤亡退了下去。

    英军也不忙着追赶,在后头不紧不慢的前进,依旧是时速十几公里。

    这就是蒙哥马利的战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这战术虽然保守,但却十分有用……蒙哥马利知道只要这样下去胜利迟早都会是属于英国的,所以他不急于一时,急着追赶反而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意外,比如让灵活的德军包抄侧翼。

    德军稳住阵脚后,紧接着又是一次冲锋,然后又一次……德第十五装甲师整整发起了五次冲锋,但每一次冲锋都以德军的惨败而告终,最终德军损失了三千多人,受伤两千多人。

    要知道第十五装甲师全师才只有一万多人,这伤亡几乎都超过一半了,而且还是在一夜之间。

    于是第十五装甲师被打得完全没了脾气,甚至普遍认为继续这样抵抗下去是没有意义的。

    此时的斯莱茵上校就接到了格罗将军的一个电话。

    “上校!”格罗将军说:“我听说你们驻守在杰哈索?”

    “是的,将军!”斯莱茵上校回答:“杰哈索有我们的机场,如果它被英国人占领了,就会使我们陷入被动!”

    斯莱因上校说的没错,许多装备并不是空投可以完成的,更何况如果机场落到英国人手里,英国人就可以利用机场运输物资,于是英国人就会占据更大的优势。

    “我知道!”格罗将军说:“可是你难道不知道在你们面前的是一个装甲师吗?那是英国人的第七装甲师,他们拥有一百五十辆坦克,新型坦克,我们几次都没能挡住他们……”

    “我知道,将军!”斯莱因上校回答:“所以我们才在这里驻防!”

    “你简直疯了!”格罗将军说:“居然以为一个步兵团就能挡住他们,听着,跟我的部队一起撤到巴里斯,我会给你们上战场的机会的!”

    “将军!”斯莱因上校回答:“我认为眼前就是一个机会!”

    “这是命令!”格罗将军不由自主的提高了音量。

    “抱歉,将军!”斯莱因上校回答:“隆美尔将军给了我们自主权!”

    说着斯莱因上校就挂上了电话。

    隆美尔将军的确给了第一步兵团自主权,因为他觉得格罗将军已经被英国人的新型坦克给吓坏了,很可能不适合再指挥这场战斗。

    当然,临阵换将的事隆美尔是不会做的,这只会引起更大的骚乱。

    所以,隆美尔需要第一步兵团在有可能的情况下独自作战而不是受第十五装甲师或者也可以说提格罗将军的限制。

    但同时,隆美尔也不知道自己这种做法是不是正确的,因为这是火箭筒第一次在战场上使用,第一步兵师甚至只经过一天的训练……谁也不知道它在战场上能否发挥作用。

    当然,火箭筒的前身“铁拳”的确是在战场使用过并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但那是针对速度慢的“玛蒂尔达”式坦克,而且进攻的英军还是没有战斗经验且规模不大的英军。

    这让隆美尔在指挥部里焦燥不安的走来走去。

    他知道这一仗意味着什么……如果火箭筒挡不住英国人的进攻,那就没有任何东西能挡得住他们了,非洲军团能做的似乎只有撤退、撤退再撤退,最终反被英国人赶下大海。

    这时隆美尔才真正认识到秦川之前建议他放弃进攻是对的,英国人手里有这款坦克而自己又发起进攻……

第二百六十八章 依仗() 
第一步兵团天空上的英军战机不多,这应该是出于两方面的原因:

    一个是隆美尔几乎派出所有的战机、轰炸机甚至是运输机为第一步兵团服务,于是有可能威胁到第一步兵团的英军战机都在第一时间就被赶走了。

    另一个原因,就是第一步兵团太不起眼了。

    英军战机乃至侦察机找的都是德、意军的坦克、大炮以及大规模部队之类的,对于一支挡在第七装甲师前进路上的一个步兵团他们几乎就把它忽略不计了。

    几个英军飞行员在看到第一步兵团构筑的防线后就笑道:“这些德国人是在做什么?他们打算用战壕和铁丝网挡住我们的坦克吗?”

    另一架侦察机上的飞行员就回答道:“我猜,这是一支掩护其它部队撤退的部队,你知道的他们必须减缓我军的追击速度,否则他们谁也逃不了!”

    “你说得对!我们要向上级报告吗?”

    “报告什么?告诉他们两公里外有一道步兵防线吗?算了吧等他们收到消息,只怕已经已经把这些不自量力的家伙辗在覆带下了!”

    说着英军飞行员们就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说的没错,此时的英军第七装甲师因为德军已经全线溃逃,所以加快速度前进,两公里的路程对它们来说不过就是几分钟的事。

    于是秦川等人就听到了“隆隆”的马达声,在山丘的另一边。

    这给人一种异样的恐惧感每个人在面对危险时总是习惯性的希望看到并试图了解这个危险是什么,如果看不见的话,就像现在这样,履带声、马达声在山丘另一面轰鸣,而士兵们只能在山丘这一侧静静的等着,等着

    不久,一个巨大的黑暗出现在山丘的顶端那是一辆坦克,长长的炮管,厚重的履带。太阳正好升起到山丘的高度,金色的阳光照耀着坦克的背部在它周围打出一道道金光,就像是万人敬仰的宙斯大帝出现在凡人面前带着光环一样。

    接着坦克越来越多,一辆接着一辆,第一批至少有五十余辆,浩浩荡荡的从山丘上开了下来,后面跟着一辆辆满载着士兵的汽车和装甲车。

    “开火!”随着斯莱因上校一声令下,枪炮声就响了起来。

    子弹和炮弹针对的都是跟在坦克后的汽车和装甲车此时敌人距离防线还有三百多米,火箭筒根本就无法威胁到“谢尔曼”坦克。

    英军似乎被枪炮声吓了一跳,正追杀德军追得起劲的他们根本就没想到还会有德军敢挡在他们面前,于是坦克的前进速度也不由缓了缓。

    接着,等他们看清挡在面前的不过是个步兵团后,就瞒不在乎的组织起了进攻。

    坦克在前做为护盾,步兵从汽车和装甲上跳下来跟在坦克后方实施掩护,迫击炮不由分说的先朝前方炸上一轮,然后就在机枪的掩护下发起了进攻。

    冲上来的这支英军是第七装甲师第七装甲旅一部,其旅长就是屡次与德军交战并屡次惨败的科林上校。

    这一回科林上校虽然取得了前期的胜利,同时他也相信敌人无法抵挡英军“谢尔曼”坦克的进攻,但他还是不敢大意。

    所以他在接到敌情后,第一时间是让前线部队放缓速度。

    “注意敌人的反坦克地雷!”科林上校下令:“另外,注意第一原则,只许远战不许近战!”

    “上校!”参谋提醒道:“他们是步兵!”

    “我知道他们是步兵!”科林上校回答:“可是你忘了吗?德国人有新式武器,他们在克里特岛轻松的击毁过‘玛蒂尔达’坦克!”

    “可我们得到的情报是他们这款新式武器只能打三十米!”参谋说。

    “不管怎样,搞清楚情况再说!”科林上校下令:“我们拥有火力优势,而且不急着获取胜利,为什么不呢?”

    这也是科林上校虽然屡战屡败但蒙哥马利还继续任用他做第七装甲旅旅长的原因之一,他这种小心谨慎的作风很合蒙哥马利的胃口。

    但从前线传来的消息却很快就让科林上校为难了。

    “上校!”通讯员报告:“如果不靠近敌人防线的话,我们的坦克就会处于山丘的斜面上,处于反斜面危险状态!”

    所谓的“反斜面危险状态”,是装甲部队的一种术语。

    简单的说,坦克在正斜面的时候会因为爬坡炮管高高仰起,如果坡度超过一定角度就会使坦克因为俯角的原因怎么也打不到位于山顶阵地的敌人,这是“正斜面危险状态”。

    反之,如果坦克在反斜面上,也就是下坡,这时因为炮管沿着斜面低伸,如果坡度超过一定角度,坦克就会因为仰角的问题怎么也打不着敌人,这也就是“反斜面危险状态”。

    理论上来说,“反斜面危险状态”会比“正斜面危险状态”更危险,原因是“反斜面危险状态”还有可能将薄弱的顶部装甲爆露在敌人面前如果有反坦克炮在对面较高的位置上朝这一轰,坦克就完了。

    “敌人防线离斜面多远?”科林上校问。

    “一百米!”通讯员回答。

    科林上校点了点头,至少这还在德国人新式反坦克装备的射程之外。

    于是科林上校当即下令道:“命令坦克继续前进,进至山脚后停车射击!”

    “是,上校!”通讯员马上就把科林上校的命令传达了出去。

    参谋对科林上校的这个命令感到有些匪夷所思,他觉得科林上校这是过份小心了,昨晚的战斗已经证明德军没有能挡得住“谢尔曼”的装备,就算是装甲团也不行,何况还是一个步兵团!

    而科林上校的想法与参谋却完全相反,因为他认为德军之所以一反常态的在高地后方构筑阵地,而且还敢于以一个步兵团挡在一个装甲旅前,很可能是因为这个步兵团有所依仗,而他们所依仗的,或许就是那个传说的“新式反坦克装备”。

第二百六十九章 反斜面() 
科林上校的直觉是对的,尤其是秦川等人还有意在山丘后一百米构筑防线这可以说是很明显。

    只不过科林上校没有想到的是,仅仅只是半个多月的时间,德军这款只有30米射程的反坦克装备就呼啦一下变成160米射程。

    于是,科林上校原本十分明智的命令就变成了一场灾难。

    坦克缓缓朝德军的防线涌来,英军迫切的需要走下山丘然后在平地上摆好阵势英军在斜面上冲锋,除了坦克有“反斜面危险状态”外,步兵也同样有类似的问题。

    这倒不是说步兵也存在俯角、仰角,步兵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举枪射击。

    问题就在于斜面会让跟随在坦克后的步兵成梯次的高出坦克的车身,于是步兵就无法得到坦克的掩护。

    这也是秦川等德军士兵使劲把迫击炮和子弹朝坦克后倾泻的原因

    英军虽然有坦克,而且这坦克几乎还可以说是无敌的,但这坦克在斜面却打不到敌人同时也无法为英军步兵提供掩护,于是在这特定的时间,英军坦克几乎就等同于不存在。

    实际上,德军士兵也是将这些坦克当不存在打的。

    山丘距离德军三百米的距离,也就是说在德军50mm迫击炮的射程之内,于是那迫击炮炮弹就像冰雹似的朝英军炸去,只炸得英军步兵成片成片的倒下。

    “砰!”的一声,秦川一枪撂倒山顶阵地上的一名英军。

    他击毙的是一名英军狙击手。

    这时正是敌人狙击手打狙击的时候,因为他们地处高位战据地利,而且山顶阵地上到处都是英军的步枪手,秦川很难在他们中把狙击手认出来狙击手拿的步枪与其它英军一样,都是“恩菲尔德”步枪,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多了个狙击镜,而这一点在阳光照射的背影下是很难看到的。

    但秦川还是看到了,原因是这名狙击手在狙击镜上缠着布带这没什么不对,布带在保护狙击镜的同时还可以成为一种伪装,秦川的狙击镜上也缠着布带。

    问题就在于,这布带松了一角,这个的“一角”就在沙漠的晨风中“瑟瑟发抖”。

    于是他就成了秦川的枪下亡魂。

    狙击手最大的敌人绝对是狙击手,所以他们也必定是第一重要的打击目标。

    “砰!”的一声。

    这回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