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决战第三帝国 >

第141部分

决战第三帝国-第141部分

小说: 决战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吧!”维尔纳一边接过酒一边说:“我也收回我的问题,但如果喝醉了,我就不知道会问些什么了!”

    军营里随之发出一片笑声。

    在德军经营阿尔及利亚的时候,艾森豪威尔和蒙哥马利就在塞得港眉头紧锁。

    “他们封锁了直布罗陀海峡!”蒙哥马利说。

    “这并不是什么很大问题!”艾森豪威尔说:“我们需要的所有物资都可以从印度获得!”

    “我说的并不是这个!”蒙哥马利回答:“将军,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运输,所以很熟悉那里的水文,在这里有一种很特殊的密度流!”

    “密度流?”

    “是的!”蒙哥马利说:“地中海海水的盐度比大西洋高,密度大,但地中海海面低,因此,在直布罗陀海峡形成了密度流在水面以下至400米海水向东流,400米以下海水向西流。”

    “这有什么用吗?”艾森豪威尔不解的问。

    如果说美军没有实战经验的话,从没有独立指挥过战斗的艾森豪威尔就是小白中的小白。

    “潜艇!”蒙哥马利解释道:“德国潜艇如果要从大西洋进入地中海,就在400米以上潜行,如果要进入大西洋,就潜至400米以下潜行它们都是顺流,可以快速进出!”

    闻言艾森豪威尔不由“哦”了一声:“也就是说,地中海可以成为德国潜艇的避风港和补给基地!”

    “是的!”蒙哥马利说道:“所有的德国潜艇,在碰到危险时只要靠近直布罗陀海峡,就意味着安全了,这会在很大程度增加英国海军搜索德国潜艇的难度!”

    想了想,艾森豪威尔就说道:“这对北非战场没有太大的影响!”

    “或许吧!”蒙哥马利回答:“但是他们又有了海军”

    说到这里蒙哥马利又忍不住骂了一句:“那些该死的法国人,他们居然给德国人送去了一支舰队!这使德国人有可能封锁突尼斯海峡。直布罗陀海峡加上突尼斯海峡这使我们无法进入西地中海对阿尔及利亚实施登陆。那么现在,我们想要进攻阿尔及利亚就只有两条路”

    蒙哥马利指着地图:“一条,是沿着突尼斯往前进攻,但可以想像,德国人肯定会在突尼斯布下坚固的防线。另一条,就是从阿尔及利亚的南面进攻,这就更加困难了,因为我们要穿过沙漠,还要跨过泰勒阿特拉斯山脉或撒哈拉阿特拉斯山脉”

    “机械化部队无法通过!”艾森豪威尔也看到了问题所在。

    “是的!”蒙哥马利点了点头:“而德国人却有坦克在那里等着我们。可以说,阿尔及利亚对德国人来说,是个绝好的基地!”

    “但这对他们来说并没有多大的用处不是吗?”艾森豪威尔说:“德国人的主力在亚历山大防线,这里距离阿尔及利亚两千多公里!”

    艾森豪威尔这话是对的,距离后方基地两千多公里,而且一路上还是沙漠,就算基地有再多物资也是白搭没法运上来。

    “这就是我所担心的!”蒙哥马利说:“如果德国人已经改变他们的战略方向呢?”

    “你的意思是他们放弃夺取苏伊士运河?”艾森豪威尔说:“不,这不可能希特勒不会让隆美尔这么做的!”

    “隆美尔已经不是第一次违抗希特勒的命令了!”蒙哥马利说:“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德国人为什么支持埃及和克里特岛独立!”

    “不!”艾森豪威尔说:“我不这么认为,他们甚至还在克里特岛上建设工厂”

    “将军!”这时一名参谋拿着电报报告道:“我们得到情报,德国人正把克里特岛的设备运往阿尔及利亚!”

    艾森豪威尔和蒙哥马利不由面面相觑。

第三百章 撤退() 


第三百零一章 独立() 
最先出问题的也就是克里特岛。

    在德军撤出克里特岛后,英军第一时间就与丹尼斯上校取得联系希望能进驻克里特岛……原本蒙哥马利也不想这么急,但克里特岛对英军实在太重要了,英军只有利用克里特岛上的机场才能将战机转场至马耳它岛而不是依靠航母运过去。

    但丹尼斯上校想也没想就拒绝了。

    拒绝的理由很充分:“之前希腊需要英军的进驻是为了阻止德、意军的侵略,英军对希腊可以说是增援,可现在德、意军已经主动撤出克里特岛,英军又凭什么进驻克里特岛呢?”

    其实丹尼斯上校还有另一层考虑,他担心这会激怒德军进而失去德军的支持,同时他也不愿意克里特岛再次成为德、意军与盟军争斗的战场……从希腊的利益考虑,丹尼斯上校的这种做法显然是对的。

    但这不符合英国的利益,接着英国就玩起了它惯用的一套把戏……将流亡英国的希腊国王乔治二世接到埃及,并以乔治二世带领盟军解放希腊全境为借口带领英军登陆克里特岛。

    英军的登陆几乎没有遭遇抵抗。

    这一方面是因为民族解放阵线从未打过反登陆战,另一方面则是他们也不想与希腊国王而且还是打着“解放全希腊”口号的军队反目……从这方面来说,民族解放阵线和盟军的目标甚至都是相同的。

    但是。

    当英军登陆后情况很快就不一样了。

    英军在第一时间就占领了克里特岛上的三个机场……对于岛屿来说,机场绝对的重中之重。

    接着,英军就缴获了德军留在岛上的几个兵工厂……这个过程就差点起了冲突,因为这些兵工可以说就是克里特岛上民族解放阵线的补给基地。

    但被大量的英军包围后,他们最终还是不得不放弃。

    然后,英国人就将牢里大批政府军的俘虏放出来把武器放到他们手里重建了政府军。

    所有的这些民族解放阵线都忍了,他们不愿意在这时候暴发内战或者也可以说与希腊国王及其身后强大的英军对抗。

    但接下来他们接到的一个命令却让他们无比愤怒。

    国王乔治二世要求民族解放阵线放下武器解散军队……很明显,乔治二世是担心这支武装强大之后会威胁到他的统治地位。

    这引起民族解放阵线乃至希腊百姓强烈不满,接着克里特岛就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然而,像往常一样,警察向示威的人群开了枪。

    以此为导火索,民族解放阵线与希腊政府军、英军的全面战斗正式打响,当天英军就投入了大炮和战斗机。

    丹尼斯上校等人当然敌英军和政府军,只能避入山区转入游击战。

    这突如其来的局势让所有人目瞪口呆,尤其是位于希腊的民族解放阵线,这让他们清楚的意识到一点……就算他们把德国人和意大利人赶出希腊,最终胜利的果实还会落到国王和英国人手里,于是他们甚至试图与德、意军在雅典扶植起来的傀儡政权合作。

    隆美尔在得到这个情报时就不由愣了下,虽然这正是他所希望的,但没想到这一切会这么快就发生。

    “有意思!”隆美尔自言自语的说道:“一切都像中尉说的那样发展!”

    如果说,在此之前隆美尔还在为撤退而犹豫的话,克里特岛事件后隆美尔就彻底下定决心了。

    因为这对德国可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如果说有什么坏处的话,那就是减少了占领的土地。但这些土地仅仅只是表面上的数据,它们一片贫瘠除了沙子什么也没有(此时北非还没有发现油田),那么占领这些土地又有什么意思呢?

    反而是撤退……当然是在宣布他们独立后再撤退,却能给英国人和美国人造成很大的麻烦。

    敌人的麻烦就是自己的利益。

    更何况,随着德军的撤退,盟军就会面临德军以前一样的问题……补给线过长,这在沙漠中是很严重的问题。

    于是隆美尔没有多想,几天后就主动从亚历山大防线撤到了马特鲁防线。

    英国军队在一片欢呼声往前推进,但等着他们的就是史瑞夫将军带领的埃及人发动的轰轰烈烈的独立战争……如果说以前英国军队还不把这些游击队放在眼里的话,那么现在他们就要小心了,因为此时的埃及游击队已经成规模,而且手里还有大量的“铁拳”……“火箭筒”暂时还没敢给游击队,原因是担心这款新装备的性能会被英军掌握并复制。

    德军在撤至利比亚边境时出现了问题:

    隆美尔需要让利比亚独立,但意大利指挥官加里波的乃至墨索里尼却怎么也不愿意。

    “你简直疯了!”加里波的说:“让利比亚独立……我们取得了那么多的胜利,现在不仅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反而还要丢掉自己的殖民地!我绝不同意这种出卖意大利利益的行为!”

    不仅是加里波的,其它意大利军官也纷纷表示反对。

    对此,隆美尔根本就不愿意理会,因为他知道,这些意大利军官担心的只是他们在的黎波里的别墅豪宅。

    “那么!”隆美尔说:“你们就用你们的步枪来捍卫利比亚吧!”

    说着隆美尔就带着德军继续撤退。

    这一来意军就乱了阵脚了……开玩笑,意军就连当初开着“玛蒂尔达”坦克的英军都对付不了,又怎么能挡得住现在开着“谢尔曼”坦克的英军,何况除了英军外还有美军。

    于是加里波的赶忙联系墨索里尼希望通过希特勒让隆美尔改变主意。

    此时的希特勒倒是看出了隆美尔想做什么……这其实很明显,一路宣布这些国家独立后,就会使这些国家跟德国一起站在盟军的对立面,克里特岛和埃及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这对德国显然是有利的。

    所以,希特勒一反常态的没有阻止隆美尔,反而给墨索里尼发了封电报:“首相阁下,你应该宣布利比亚独立,否则……英国人就会为以解放者的姿态做这件事了!”

第三百零二章 测试() 
墨索里尼看到这封电报不由气急败坏,完全没搞清楚形势的他措辞强烈的回电道:“不,利比亚是意大利的领土,我绝不会让英国人踏上这片土地,一点也不……如果德国军队不能保护它的安全,顽强的意大利军队会做到的!”

    墨索里尼似乎忘了几个月前英军曾一直打到的黎波里,不过这也不意外,意大利人总是生活在自己的想像中,他们对自己总有谜一般的自信,就像当初他们以为自己能轻松击败英军占领整个埃及一样。

    希特勒没有理会墨索里尼,他只是给隆美尔发去一封电报:“你做得很好,我的将军,先让英国人得意一段时间吧!另外,你有时可以不需要考虑意大利人的想法,明白了吗?”

    隆美尔不由喜出望外……这也是隆美尔的悲哀,他虽然是希特勒的爱将,但在战场上却很少得到希特勒的支持,当初希特勒一再命令隆美尔停止进攻,一次又一次的拒绝隆美尔的增援要求等等,这使隆美尔都有些心理阴影了。

    隆美尔曾对参谋打趣道:“我和元首就像两个相反的战略家,我想要做什么,元首就会反对什么!”

    但破天荒的,希特勒却会在这件事上支持隆美尔,这让隆美尔悬在心里的石头彻底放下了。

    接着他又细细品味希特勒那句说话:“不需要考虑意大利人的想法!”

    很快隆美尔就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于是他在带兵撤退的同时一路放出风声:“德国支持利比亚独立,但意大利却不愿意这么做!”

    这表面上看似乎没起什么作用,因为利比亚百姓没有太多的独立意识,他们中许多人甚至都没有国家的慨念。

    但在意大利指挥下的利比亚殖民军就不一样了,他们因为是一支支部队而且还在各个战场参与过战斗,打得多了见识也多,心里隐隐有了建立自己国家的愿望,只是碍于意大利的控制没敢有所动作。这时一听说德国支持他们独立不由欣喜若狂,各部队纷纷响应从意大利军队中脱离出来表示愿意跟着德军干。

    这其中也包括意大利“闪电师”。

    正如之前所说的,意大利“闪电师”大多都是利比亚土著柏柏尔人,德国人支持利比亚独立的消息当晚就传到了阿尔及利亚……其实是斯莱因上校有意放出风声。

    然后意大利“闪电师”当晚就控制了指挥他们的意大利军官,并派人与斯莱因上校联系。

    墨索里尼在听到这些情况后不由爆跳如雷,但前有英、美强敌后有利比亚暴乱,墨索里尼也不敢拿德军怎么样,最后只能对利比亚许下了一个诺言:“如果能帮助意大利击败盟军的话,就允许利比亚独立!”

    这霎时就像给利比亚殖民军注射了一剂强心针。

    更重要的还是,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