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决战第三帝国 >

第151部分

决战第三帝国-第151部分

小说: 决战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一架架战机俯冲下来却又一架架的被击毁在空中掉落到海里。

    当然,英军这种战术还是起了一定程度的作用第二舰队即便拥有“黎塞留”战列舰,但其防空火力还是不足以将英军战机尽数摧毁在空中。

    于是第一舰队就遭到了猛烈的轰炸,尤其是“敦刻尔克”号战列舰四周到处都是战机和轰炸机掠过的身影,每一道身影掠过都会响起一连串的机枪声和爆炸声,附带着还有来自海水的震荡。

    “轰”的一声巨烈的爆炸,一枚炸弹在“敦刻尔克”号的舰尾炸响,整个船体都因此而剧烈的摇晃起来,五号炮塔被包围在一团火焰中,而空中依旧有成片的子弹和炮弹朝军舰飞射。

    有几次,秦川甚至都以为自己所在的这艘军舰要被打烂或是炸成碎片了,但它却依旧照常行驶,带着一团火焰和黑烟做着蛇形机动,同时军舰上的防空装备还不断的朝空中射击法国军舰比想像的要坚固,尤其是战列舰。

    当然,战列舰都没有那么容易被击沉,秦川这是有点没见过世面了。

    “轰”的一声,一枚炸弹击中了左方一艘驱逐舰的前部,炸弹或许是击穿了驱逐舰的弹药库,引发了剧烈的炸,巨大的火不动就从船体里猛烈的向空中喷发,强大的冲击波掀起了热浪和海水朝“敦刻尔克”号涌来,反而减缓了五号炮塔的火势。

    但是那艘驱逐舰燃烧着熊熊的大火却还在惯性中前进,但前部很快就像一块岩石一样下沉,与其一起下沉的还有驱逐舰上的士兵,他们中只有一小部份人能逃出来并获救,更多的人是被困在甲板下面随着军舰一起沉没。

    几架鱼雷攻击机朝“敦刻尔克”号俯冲了下来。

    正如之前所说的,“剑鱼”鱼雷攻击机是双翼螺旋浆飞机,这使它在敌人机群中很显眼,而且因为其速度较慢最高时速只有222公里。

    其实更重要的还是,德国的“俾斯麦”战列舰就是被这种鱼雷攻击机击伤的,所以德国海军对这种鱼雷机都很熟悉,于是第一时间就将防空火力对准了它们。

    “哗哗哗”的一片子弹过去,当场就有两架鱼雷攻击机被打成了一团火球掉到了海里。

    另四架鱼雷机在其它战机的掩护下突破了火力网,接着再一次俯冲下来降低高度鱼雷攻击机发射鱼雷有很高的要求,比如高度、速度等,否则鱼雷会因为受到太大的冲击力发生故障。

    也正因为如此,驾驶鱼雷攻击机的飞行员往往会英军飞行员戏称为是用自己的生命去撞毁敌人的军舰。

    接着鱼雷机在低空拉平这也是必须的动作,否则鱼雷会因为角度不对而无法击中目标。

    在此之后,它们才发射出致命的鱼雷一条条白色的尾迹直奔“敦刻尔克”号的侧翼而去。

    秦川只听到有人大喊:“鱼雷,左满舵!”

    一枚鱼雷在机枪的扫射下爆炸,两枚鱼雷因为“敦刻尔克”号的机动动作从舰尾穿过。

    还有一枚鱼雷正中舰体,霎时一声巨烈的爆炸,军舰就像被一只大手重重的拍到了一边,然后又摇晃回来,秦川整个人都差点被掀到天花板上,好在他紧紧的抓住了护栏才没有被抛出去。

    一名参谋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被反作用力狠狠的从窗口抛了出去并摔倒在十几米外的前装甲上,秦川探出头一看,他正好摔在一枚炮弹的弹壳上,只怕脊椎骨都断成了两截。

    然而“敦刻尔克”号依旧可以继续航行。

    法国军舰对水下防护做得很到位:

    首先,主装甲带向水下延伸2。5米,带有倾斜角,以尽量减少来自水下的威胁。

    其次,在装甲带下部采取了防雷壁(实际上是加固了的舰体)、防雷隔间、起间接防护作用的燃料舱、装甲隔墙、多重装甲隔壁结合水密隔舱等。

    再次在舰壳与防雷壁之间还填充有一层厚厚的泡沫橡胶,这可以十分有效的削减、缓冲鱼雷、水雷爆炸造成的冲击。

    这些防护使“敦刻尔克”号甚至还能继续作战,只是因为舰体进水航速有所下降。

    这时,另一艘战列舰也就是“斯特拉斯堡”号做了一个明智的决定它见“敦刻尔克”号成了英军战机的主要攻击目标,于是主动与“敦刻尔克”号拉开了距离。

    一拉开距离,“斯特拉斯堡”号就可以利用它的副炮为“敦刻尔克”号提供掩护。

    与此同时,德国空军的战机也出现在舰群的上空。

第三百二十四章 制空权() 
窗口一侧,另六架“剑鱼”攻击机排着队形窜入德军的防空死角……这六架剑鱼攻击机的角度十分刁钻,它们出现的位置恰好是“黎塞留”号与“斯特拉斯堡”号的另一边,这样一来,“敦刻尔克”号的舰体就成为那六架“剑鱼”攻击机最好的掩护,另两艘战列舰甚至都看不到这六架低空飞行的“剑鱼”。

    秦川暗道一声,这下“敦刻尔克”号要完蛋了……已经被鱼雷命中航速减缓而且还微朝一面倾斜的它根本就无法躲避这六架“剑鱼”发射的鱼雷。

    然而,就在这时,一架战机的黑影从天降,接着随着一阵机枪的轰鸣声,那六架“剑鱼”就像是被暴雨打湿的风筝似的往下一沉……由于是超低空飞行,其中有两架直接就撞到了海面在翻滚中碎成了几块,三架歪歪扭扭的坚持了一会儿但最终还是一头栽倒在海里,最后一架尾部冒着黑烟,它在坠毁前的那一刻将携带的鱼雷发射到了水里。

    秦川看到那道白色的水线直奔军舰而来,正对着军舰的指挥部……这枚鱼雷要是爆开,只怕震也能将指挥部里的人震死。

    就在这时,那架德军战机奇迹般的在空中来了个漂亮的翻滚,接着再次俯冲下来打出一梭子弹……“哗哗哗”子弹在海水里掀出两道水花直逼那道白色的水线,接着就是“轰”的一声,鱼雷在击中军舰前爆炸了,它掀起的海水甚至都飞溅到指挥部里。

    “马尔塞尤!”秦川听到甲板上的海军士兵们欢呼起来。

    秦川这时才注意到那架德军战机的侧翼画着个黄色的“14”……这是马尔塞尤的飞机,没想到这家伙进步如此神速。

    但秦川没有时间感慨,因为这时已有人大喊:“敌人舰队!”

    举起望远镜往东面一看,果然就有一大群的军舰出现在视线内……英军舰队这是希望赶在空中力量轰炸德舰队时赶来投入战斗,但显然他们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因为这时的英军战机已经在德海军和空军的合力打击下所剩无几了。

    英军同样拥有三艘战列舰,分别是“厌战号”、“君权号”和“马里亚号”。

    其中“厌战号”是旗舰,与“君权号”分属b组舰队,“马里亚号”原属c组舰队与“鹰号”航母一起担任后卫任务,但托维中将在得知德军三艘战列舰都安然无恙后,担心英舰队吃亏于是赶忙让“马里亚号”前来增援。

    这三艘战列舰在火力和防护上其实都超过德军的“敦刻尔克”级法国战列舰,与“黎塞留”级战列舰相当。(注:厌战号主炮381mm,而“敦刻尔克”级战列舰主炮为330mm)。

    问题就在于英军的这些战列舰都是一战时的产物,虽然他们的火炮都进行了现代化改装,但发动机之类的大型部件是无法更换的,于是其航速只能勉强达到21节,与“敦刻尔克”的27节及“黎塞留”的30节相去甚远。

    众所周知,速度对于军舰来说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军舰对军舰的战斗中,速度快往往就意味着能更灵活的躲避敌方打来的炮弹和鱼雷,而且还可以轻松的抢占有利位置全面发挥已方军舰的火力。

    更重要还是英军战列舰没有像法国军舰一样进行多重复合防护,所以其表面防护数据虽然比法国军舰强,但其实抗沉性和抗打击性并没有看起来那么优秀……旗舰“厌战号”在战斗中就屡屡受创大修。

    此时的托维中将正在“厌战号”号上指挥作战,他一声令下,英军舰群的各型舰炮就朝德海军打来一批炮弹。

    霎时天空中就传来了一片炮弹的呼啸,接着就是一串串冲天的水柱在德军舰群周围爆开,还有几艘驱逐舰被当场击中……其中一艘应该是被英军战列舰主炮击中,整个舰体都往海水里一沉,在暴出一片火光之后又因为高水的浮力跳了起来,接着很快就失去了平衡歪到一边慢慢沉入海水里。

    到处都是浓烟、火焰以及被炮弹掀起的水浪和蒸发到空气中的水汽,海上漂浮着军舰的碎片和各种生活用品,一具具尸体浮在水里,往周围扩散着腥红的血水,海军们放出一艘艘逃生船、皮筏艇,抛出一个个救生圈四处营救着跳水逃生的战友,场面一时混乱不堪。

    这一下是英军舰队战了便宜……德军舰群正忙着防空,冷不防的被英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但接下来的情形就不一样了。

    英军空中力量已经到了强弩之末,于是德国空军就能腾出手来攻击英军舰群……这也是雷德尔的想法,他让空军迟一些再为德国海军提供空掩护,为的就是让军舰再发挥其防空打击能力以使原本在数量上处于劣势的德国空军取得制空权。

    而一旦空军取得制空权,那么英国舰队就会处于海面和空中的双重打击中。

    这不仅是因为炮弹一会儿对空一会儿对舰的混乱问题,更是因为空中的侦察机可以较炮的问题……

    正如地面的炮兵需要炮兵观察员较炮一样,军舰也需要侦察机较炮。

    地面炮兵的较炮对空中侦察的依赖还不是很大,因为炮兵观察员可以在高地上设立炮兵观察所,但海战就没有高地这种说法了……它只能依赖空中侦察机的观察,然后告诉军舰这一轮炮是打远了还是打近了并进行调整。

    这也是这时代的巡洋舰和战列舰都要带上几架水上侦察机的原因之一……水上侦察机不仅可以起到侦察的作用,在战斗中还可以进行较炮。

    英军制空权一丢,首先被击落的就是这些速度慢火力小,目标又很明显的水上飞机……水上飞机下方都带有两个浮筒。

    再加上法国军舰的航速又快,于是英国军舰就只有第一轮炮击能打得准。

    反观德国海军,他们就能在己方水上飞机的配合下更精准的发射炮弹。

    “开火!”脸上已被硝烟熏黑的雷德尔对着话筒大声下令。

第三百二十五章 增援() 
“轰轰”一片炮声过后,密集的炮弹就朝英军军舰倾泻而去。

    与英军往德军方向开炮相似,炮弹在英军舰群周围爆出一串串冲天的水柱,区别就在于英军舰群在第一时间就有三艘驱逐舰一艘巡洋舰中弹,其中“格罗斯特”号巡洋舰还是a组舰队的旗舰,指挥官韦伯少将当场重伤。

    一枚炮弹在“格罗斯特”号巡洋舰的舰桥附近爆炸,爆炸的弹片击倒了正位于舰桥指近作战的韦伯少将,事后发现其实是炮弹的震动给韦伯少将的内脏带来了致命伤。

    一名海军上尉和餐厅服务员在舰桥的废墟中找到了韦伯少将,但是因为没有担架而不敢轻易翻动重伤的他,他们急忙找来了药剂师处理韦伯少将的伤口,让他减轻痛苦,并回答着韦伯少将有关战斗的问题,没过几分钟,韦伯少将就再也没能说出话了。

    英国舰队随即再次朝德舰发射炮弹,但可以想像,失去了空中侦察机的较炮而且空中还有许多德军战机朝他们扫射、轰炸,他们打出的炮弹数量少且落点散乱,没有一发能命中正快速机动的德国军舰。

    接着德军舰再次铺天盖地的打来一通炮弹。

    这回“马里亚”号战列舰被击中,炮弹是一发130mm炮弹,本身的破坏力并不严重,但引爆了英军堆积在高射炮炮塔内的炮弹。

    炮弹爆炸造成的烟雾被吸入引擎室,结果8台锅炉中的4台停止工作,“马里亚”号战列舰的速度在2分钟内由21节下降到10节。同时,船上的电力也一度中止供应达30秒之久……这是一战遗留下来的战列舰普遍存在的问题,其设备的老化会导致许多意想不到的故障,而这些故障在战场上往往是致命的,比如“马里亚”号速度下降电力中止,这几乎就代表了这艘战列舰就像靶子一样立在敌人面前。

    幸运的是“马里亚”号战列舰是c组舰队赶来增援战斗的,它的位置在主力舰队后方几公里,所有人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前方的英军军舰上而没有乘胜追击集火打击“马里亚”号,否则的话,“马里亚”只怕在这一战中就要被除名了。

    接着,一枚炸弹准确的击中了“君权号”战列舰的舰首,炸弹在其甲板上炸了一个大洞,并使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