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决战第三帝国 >

第175部分

决战第三帝国-第175部分

小说: 决战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才使位于阿尔及利亚的工厂有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

    德国对此也没有怀疑,他们以为法国只是因为税收太重,需要更多的工厂剥削殖民地也就是阿尔及利亚人的劳动力,于是也就听之任之。

    生产武器装备就是暗的……达尔朗将兵工厂的设备从法国运来出售给军火商使他们有了生产能力,这其中甚至还带来了许多科研人员。

    这样,表面上阿尔及利亚没有生产装备的能力,武器来自两个途径:一是从军火商手里购买,另一个则是从法国本土运输。

    但实际上,只要战争一开打,分散在军火商手里的设备及生产能力,分分钟都会被政府收回。

    应该说,达尔朗的这个战略是十分正确,他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德国从其盟友也就是意大利的殖民地利比亚登陆,然后从突尼斯入侵阿尔及利亚……于是达尔朗就在边境构筑了一条马特雷防线。

    达尔朗没想到的是,他的苦心经营根本就没来得及发挥作用就十分完整的落入德军之手,就像“马奇诺防线”一样。

    “你们能生产什么装备?”秦川问。

    “步枪、迫击炮,榴弹炮!”瓦尔多说:“另外我们还能维修坦克,如果你们迟一点来的话,我们甚至还可能有生产坦克的能力!”

    “这对我们并没有多大用处!”秦川说:“步枪型号不一样,生产的弹药也不同。我们的坦克与你们的坦克也不同……”

    “是的!”瓦尔多回答:“我当然知道这些,但你们缴获了土伦舰队,我们可以生产舰队需要的弹药。同时我们还可以为你们提供部份零件,另外……我们还拥有科研人员,只要你们提供图纸,我相信他们能生产出你们需要的步枪或者其它东西的!”

    闻言秦川的眼睛不由亮了起来。

    诚然,德国的确有一部份从德国运至克里特岛,再从克里特岛运到阿尔及利亚的兵工厂,但这些兵工厂毕竟规模小,更严重的问题是离开了克里特岛就没有足够多熟练的工人……与希腊人相比,阿尔及利亚人许多都是文盲,想要教会他们成为合格的工人十分困难,这使德军的兵工厂的产量一直不多,甚至还一度因为工人的疏忽醇成了几次事故。

    但是,现在瓦尔多手里显然有许多德军需要的工人。

    如果能把这些工厂合并在一起……尤其还有来自法国的科研人员,再有柏林方面的支持,那么要生产足够非洲军团使用的装备和弹药或许就没什么问题了。

    甚至,在建立起军工体系的情况下,秦川再合理的引导或是点拔一下,就有可能生产出超出这时代的先进装备。

    “没有问题!”想到这秦川就问道:“那么瓦尔多先生,你的合作条件是……”

    “分布在北非的一共有七大军火商!”瓦尔多说道:“在突尼斯有两个,摩洛哥有两个,阿尔及利亚有三个……我只是其中之一!”

    这也是达尔朗的聪明之处,他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笼子里,这样就可以避免受某个军火商的控制而坐地起价。

    秦川点了点头,说道:“你希望得到德军的支持成为他们的主导?”

    “是的!”瓦尔多点了点头。

    “可以问个问题吗,瓦尔多先生?”

    “当然!”瓦尔多抬起了下巴。

    “给我个理由!”秦川俯身向前,严肃的问:“我们为什么不能将你们全部逮捕,然后将所有设备收为己有?”

    “你们不会这么做的!”瓦尔多回答:“因为你们人力不足,因为你们需要尽快的获得足够的补给,因为你们在争取当地人的支持,这其中也包括阿尔及尔政府甚至是法国!”

    顿了下,瓦尔多又问了声:“我说得对吗,中尉先生?”

第三百七十二章 离间() 
    瓦尔多说的没错。

    人力不足是非洲军团的一大问题……这里说的并不是人数不足,而是合格的管理人才、工人等。

    这一点是很无奈的,就像利比亚人口几百万人、阿尔及利亚人口有几千万人,还有突尼斯、摩洛哥等,德国的兵源人口基数十分庞大,但非洲军团还是缺人。

    原因就在于北非教育程度低,很难在短时间内将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军人或是劳动力。

    这有些类似印度……印度是个人口大国,其人口数量已直逼中国,而且人口平均年龄还很年青,于是许多国家包括欧美在内就别有用心的鼓吹这是印度的优势,印度将来会凭着这一点超过中国成为最大的劳动力市场等云云。

    然而,这些庞大的人品数量超过半数以上是文盲,而且区分是否文盲仅仅只要求会写自己的名字。

    换句话说,这些人口大多数都很难成为合格的劳动力并创造财富,于是人口多不但不会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反而还会扯后腿,因为他们就是一张张等待养活的嘴,还会给社会带来很高的犯罪率。

    北非的情况也差不多是这样,这也是造成在这的工商业大多都是法国人、英国人经营的原因之一。

    所以,瓦尔多这些军火商手里不但有设备,还有管理人才及合格的劳动力,这些才是最麻烦的。

    更重要的还是……瓦尔多判断德军要在阿尔及利亚收买人心,比如支持当地势力独立,再比如对法籍营的做法,所以不可能进行大规模清洗。

    回到指挥部后,秦川就把瓦尔多说的情况向斯莱因上校报告。

    “那么!”斯莱因上校有些担心的说道:“如果让瓦尔多主导的话,有一定是否会发展成达尔朗担心的那样,也就是让他一家独大?”

    这也就是所谓的垄断,这时代的商人总是千方百计的寻求垄断,因为这就意味着他可以坐地起价,而买家比如佐阿夫兵团乃至德军,在往后战争吃紧急需这些战略物资的时候,就不得不咬牙用高价买下这些装备。

    “这个对达尔朗或许是个问题,但对我们来说却并非如此!”秦川回答:“因为拳头掌握在我们手里,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让他一无所有甚至性命不保!”

    斯莱因上校点了点头表示同意,法国人对法国人要讲法制,否则会有民心的向背的问题,但德国人对法国人则没有这些方面的担心,所以主动权始终掌握在德国军队手里。

    “更何况!”秦川接着说道:“吸收了这些军火商后,我们会有两套军工系统,一套是由我们控制的军工系统,另一套由瓦尔多控制的作为辅助。”

    “你是说……我们要学会使用他们生产的法制装备?”斯莱因上校不由皱了皱眉头:“这会使我们的装备陷入混乱的!”

    斯莱因上校说的没错,武器装备这东西讲究的是制式、通用,而忌讳混用,最好是所有的步枪型号都一样,甚至轻机枪使用的弹药都与步枪一样,而冲锋枪与手枪使用的弹药相同……这样供应的弹药就只有少数几种,而不会出现多规格的弹药以至于运送到前线时才发现枪与弹药不对,这绝对会是后勤及作战的噩梦。

    由此也可知当年使用万国造装备作战的志愿军有多困难,不过当时志愿军在参战前也想到了一个相对简单的方法,那就是以军队进行制式装备,比如被称为“万岁军”的第38军就全部装备三八大盖,这样后勤部队只要一听是38军的部队要弹药,往上送三八大盖的子弹就准没错。

    秦川当然知道这一点,所以他就解释道:“上校,我们并不需要这些装备……事实上,我们也的确需要这些装备,但却不是给我们的部队!”

    斯莱因上校疑惑的望向秦川:“那是给佐阿夫兵团?”

    “佐阿夫兵团的需求量并不大!”秦川说:“至少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没有投入战场!”

    “那你说的是……”

    “游击队,上校,游击队!”

    斯莱因上校不“哦”了一声。

    秦川继续解释道:“埃及、希腊、利比亚……这些地区有大量的游击队,但他们手里的装备却不多!”

    “同时游击队也不存在制式的问题!”斯莱因上校点了点头。

    游击队与正规军不一样,正规军是大规模、大兵团作战,弹药、装备不统一会造成混乱,而游击队就那么几百人甚至几十人,而且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基本不存在什么后勤混乱问题。

    “尤其是……”秦川继续说道:“这些是法式装备,由法国人生产的法式装备,将来也会是法国人贩卖给游击队的。到时,游击队拿着这些法式装备与英国人作战,英国人该怎么想?”

    这又是挑拔法国与英国及英国控制下的戴高乐政府之间矛盾的一个突破口。

    当然,秦川是不会事先告诉瓦尔多这些的。

    “我马上把这件事向隆美尔将军报告!”斯莱因上校听到这就不再迟疑了:“我想,他会很乐意听到这个好消息的!”

    正如斯莱因上校说的,隆美尔对此当然也不会有意见,因为这对非洲军团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只不过隆美尔在这其中添加了一个意见。

    “我们应该多吸收些人才,明白吗?”隆美尔说:“我说的是军火商手里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还有一些特殊人才,这才是最重要的!”

    “明白,将军!”秦川和斯莱因上校回答。

    隆美尔也知道人才的重要性,不过这也不奇怪,这时代的工业强国都重视人才。

    至于帮助瓦尔多获得主导地位,则仅仅只需要在泽马穆切那边交待一声,由佐阿夫兵团与瓦尔多配合,甚至由佐阿夫兵团派出一些军力暗中支持,也就差不多解决了。

    毕竟,佐阿夫兵团是本土军队,而且他们还是军火商的衣食父母,做起这些吞并、收购法国军火商的事来有足够的借口。

第三百七十三章 保密() 
    三天的假期就在忙碌和奔波中渡过,事情颇有成效,因为这三天已经初步将建立另一套辅助军工系统的事稳定了下来。

    这毫无疑问对非洲军团是很有利的。

    非洲军团在此之前分发给游击队的装备都是从英军仓库里缴来的装备,这些装备虽然数目也不少,但丢进几个国家游击队的大坑里就像杯水车薪。

    也正因为如此,英军后方的游击队及独立战争一时很难发展,非洲军团急需生产大批的装备支援这些游击队给英军制造更大的麻烦这也就是在用别国的部队与英、美军作战,而且这种作战还是那些国家自发进行的,其效果显然会比德国使用殖民军作战要好得多。

    另一方面,这个辅助军工体系还可以为德军军工体系提供合格的人才和劳动力。就像隆美尔说的那样,在运营的过程中不断挖墙角这一点对非洲军团来说很容易,高薪、福利、人身安全等等,非洲军团能给的肯定会比军火商多得多。

    “还记得你之前与巴克豪斯教援的谈话吗?”假期结束后,斯莱因上校就把秦川叫到了指挥部。

    “当然记得!”秦川回答。

    他对巴克豪斯丰富的想像力和勇于接受新观点的态度记忆犹新巴克豪斯身上拥有一名真正学者的素质,他不会以自己更丰富的知识为依仗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我们的任务就是这个!”斯莱因上校说。

    “什么?”秦川有些不明白,那应该是去挖石油,跟部队又能扯上什么关系。

    “我们是去保护堪探队?”秦川问。

    “不仅仅只是保护!”斯莱因上校回答:“更重要的是保密,明白吗?”

    秦川不由“哦”了一声。

    如果挖不出石油的话保密似乎就没有必要。

    但如果能挖出石油那就非同小可了,因为这似乎就证明了北非沙漠里有石油,接着英国人也会借鉴这个经验在内陆寻找,于是整个北非的石油大开发就可能提早开始,这对德军同样也是不例的。

    秦川之前只是担心开发的油田会不会落入英军之手,却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可是,上校!”秦川说:“我们是在沙漠里寻找石油,立起的钻井很醒目,英国人的侦察机很容易就发现”

    “所以才需要我们!”斯莱因上校将几张相片推到秦川面前,说道:“看看这个”

    秦川拿过照片翻了翻,看到的是用铁架撑起的雷达天线。

    然后他就明白斯莱因上校的意思了。

    “我们要让英国人误以为那只是雷达站?”

    “是的!”斯莱因上校点了点头:“甚至这个雷达站还是真的,因为会有两支工兵部队及一支雷达部队与堪探队混在一起工作。当然,工兵部队和雷达部队是知情的,为了防止他们泄漏情报,我们的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封锁内外信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