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决战第三帝国 >

第215部分

决战第三帝国-第215部分

小说: 决战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成功的拍摄到了很清晰的照片,而且孟席斯在对照片进行分析的时候注意到了一个可疑的斑点,放大处理后可以清晰的分辨出是一架类似飞机的东西在“铁架”上。

    孟席斯在第一时间就把照片送到了丘吉尔面前。

    “您的担心是对的,首相阁下!”孟席斯对丘吉尔说:“虽然我不知道这是什么,但他们是德国人的某款新型武器确定无疑!我们估计,这个铁架是个发射架,就像我们在军舰上弹射起飞侦察机一样,他们用来将这种小型飞机弹射起飞!”

    “弹射起飞?在陆地上?”丘吉尔闻言不由一阵疑惑。

    丘吉尔年轻时当过兵,所以对军事略有了解,他知道飞机只有在军舰上才需要弹射起飞,而陆地上可以建长长的跑道,弹射起飞就是多此一举。

    “我们也不确定这是怎么回事!”孟席斯回答:“具体是什么武器还需要进一步调查!”

    丘吉尔点了点头,说道:“一定要查清楚,而且要快!”

    丘吉尔会这么急,是因为几天后就要与罗斯福见面了,丘吉尔知道,因为有“西西里岛”的失败,如果没有更多的证据的话,他是无法说服罗斯福的。

    就在孟席斯积极组织调查的时候,位于萨拉特的秦川等人也召开了一次会议。

    “我们是暴露了吗?”康拉德问。

    “我想是的,上校!”秦川回答。

    “这为什么不会是件偶然事件?”冯布劳恩问:“我们调查过了,第一次飞到我们上空的b17是轰炸蒂姆拉格盆地油田的,第二次则是轰炸阿尔及尔的,或许他们并没有发现什么情况!”

    “我认为事实并非如此,教授!”秦川说:“要知道我们搭起的那个发射架有48米,它可不是一个小玩意,在空中很容易发现它!如果说第一次出现b17是偶然事件的话,那么第二次就是欲盖弥彰了!”

    “我认为上尉说得对!”汉娜说:“我们不能抱着侥幸的心理,我们应该换一个实验基地!”

    “不,汉娜!”冯布劳恩说:“知道换一个基地意味着什么吗?我们要将发射架全部拆除,然后转移到另一个地方重新搭起来,这至少需要十天的时间!”

    “而且这似乎也是没有意义的!”康拉德上校说:“因为我们还是要搭起一个48米的发射架,敌人在空中很容易再次发现我们!”

    汉娜不由哑口无言,因为从某方面来说两个说的都是对的。

    于是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秦川,毕竟这里安全方面的问题是秦川负责的。

    想了想,秦川就问了声:“教授,关于车载发射架的方案进行得怎么样了?”

    “我们选择了第二个方案!”布劳恩回答:“也就是使用可伸缩的发射架!”

    “是因为弹射器推力很难提吗?”秦川问。

    “不,上尉!”布劳恩回答:“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做到,问题在于‘靶机’的机体过于脆弱,如果用那么大的瞬间推力短距弹射的话,‘靶机’很有可能会在弹出去的一霎那解体的!”

    秦川点了点头表示理解,这也是现代航母使用的舰载机其结构必须特别坚固的原因,比如起落架、还有龙骨,都比陆基战机要求高。

    否则,起飞时的弹射和降落时的勾挂,都有可能导致战机出现结构性问题。

    “靶机”的情况也是一样的。

    “什么时候能完成?”秦川又问了声:“我的意思是说,可以投入使用!”

    “或许需要一个月!”冯布劳恩说:“上尉,你不会是让我们一个月后再进行试验吧!”

    “出于安全和保密因素的考虑,我们或许应该这么做!”秦川点头道:“你知道的,一旦车载发射架投入使用,我们就可以为它构筑一个坑道,没有发射时就躲在坑道里,发射前从坑道开出,甚至还可以在坑道里做好准备工作再开出暴露在外面的时间不会超过一小时,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避开敌人的侦察!”

    “可是上尉!”冯布劳恩反对道:“我们或许只需要再进行一到两次试飞就能完成了,它可能只需要几天的时间,而你却要让我们等一个多月!”

    “上尉!”康拉德上校插嘴道:“据我所知,非洲军团急需‘靶机’完成试飞并将其用于进攻马耳它岛,如果等一个多月后你不认为这会对整个战场态势造成严重的后果吗?”

    康拉德上校这么一说秦川就无法反驳了。

    这一点的确是,现在出现了一个矛盾点:“靶机”的安全和保密与非洲军团的战略需要必须二选一。

    再往深处思考,秦川认为让盟军方面得到点风声或许并不是坏事,因为这样英国至少有点留在地中海的理由了。

    至于安全和保密的问题

    英国人又能怎么样呢?这里是阿尔及利亚的腹地,萨拉特以东几十公里外就有一个德军机场,他们随时都可以为萨拉特提供增援。

    而且,自己的部队也不是吃素的。

    想到这里,秦川就点了点头:“教授、上校,出于整个科研组及‘靶机’的安全,我们建议短时间内完成最后的试飞!”

    “没问题,上尉!”冯布劳恩拍了拍秦川的肩膀表示感谢。

第四百五十二章 防空炮() 
    接着布劳恩就加快了试飞工作,两天后进行了一次试飞,这次试飞在前半七十公里已不需要人为操控了,直到七十三公里的时候才小幅调整了一下,然后在两百公里时又调整了一次。

    从这个进度来看,布劳恩所说的“只需要一、两次试飞就可以完成”的说法显然有些夸张,试飞的状况至少要在两百公里内都不需要调整这才能算合格,而越是到后头需要调整的数据就越精细,有时一点幅度都需要反复验证,否则的话,一旦进入批量生产程序大规模生产出来才发现问题那就麻烦了……生产出来的“靶机”全是按不精确的数据加工的,结果每一枚都有问题。

    还有另一种较为可行的方法,就是小批量生产并投入战场,一边发现问题一边改进修正,直到性能满意后才进入大规模批量生产。

    美国在近现代对新装备的研发就是走这种程序,所以他才会将某款先进的装备免费提供给别国使用……比如“毒刺”导弹,自己的部队还没装备就投入阿富汗战场交给阿富汗游击队使用。

    这不是说美国大公无私,而是因为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阿富汗战场的需求。

    二是把阿富汗游击队当作实验的小白鼠,在实战中发现“毒刺”有哪些不足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等它完全成熟之后再大批量生产装备自己的部队。

    显然,“靶机”或许也要走这条路,原因倒不是说完善,而是战场需求太迫切了。

    进一步修改了数据,隔了两天又进行了另一次试飞。

    试飞进行到现在,布劳恩和康拉德已经不再像第一次那么紧张了。

    当然,轻松的还有汉娜。

    或许是因为多飞几次有了经验,又或者是潜望镜起了作用,汉娜现在对“靶子”已经是驾轻就熟。

    对此汉娜还对秦川表示感谢:“潜望镜的想法真的很棒,上尉!它让‘靶机’更像飞机了,这几乎可以说是救了我的命!”

    秦川只想说,布劳恩要是还想赌的话,能否也算上秦川的一份。

    这天的试飞,秦川早早就带人到沙漠中去布置跟踪点……布劳恩和康拉德上校已经不再出营跟踪了,这实际上也没多大意义,“靶机”哧溜一下在22分钟内就飞到200公里外,时速几十公里的吉普车能追到什么,就算汉娜有什么危险也无能为力。

    所以,布劳恩和康拉德上校就专心负责营地里“靶机”的准备工作,营地外的跟踪点及汉娜的安全就由秦川负责。

    基于之前的经验,秦川主要将跟踪点设置在一百公里到两百五十公里的路段。

    这是由“靶机”的射程和故障率决定的,前一百公里基本不会有问题,一百公里后就常常会有迫降的危险。

    “各部份汇报情况!”像往常一样,秦川在步话机里做跟踪点检察。

    “一号正常!”

    “二号正常!”

    到三号的时候就断了。

    “三号?三号收到请回答!”秦川在话筒里叫道。

    但依旧没有回音。

    秦川打开地图看了下,三号是在75公里处的跟踪点……前一百公里只有三个跟踪点。

    “或许是步话机故障吧!”多米尼克说。

    这种事经常发生,主要是因为沙漠里风沙大,而且跟踪点对步话机的需求也很大,故障的步话机修一修勉强能用的就继续使用。

    不过秦川有些不放心,他将话筒递给了库恩,命令道:“你继续检查,我去三号点看看。”

    “是,上尉!”

    秦川一行五人驾着一辆吉普车开往三号点。

    多米尼克驾驶吉普车,秦川坐在副驾驶位上,后排挤着三名士兵,其中一人是个背着步话机的通讯兵,另两名是步枪手。

    说实话,在吉普车上还是像多米尼克一样的冲锋枪手合适,因为吉普车空间本来就比较狭小,K98K又有一米一的长度,这使它在车上很不方便,一旦发现敌人你甚至无法举枪射击,因为手肘或是枪身总是会被什么东西挡着而无法瞄准敌人。

    多米尼克就好多了,他把冲锋枪斜靠在车门边用脚顶着……这是一名老兵常用的方式,这样一旦遇袭,在左手打开车门跳下车的同时,右手就可以提着枪并在第一时间做好战斗准备。

    秦川可不敢这样做,否则的话,步枪的长度足以把秦川连枪带人卡在座位上等死。所以他一路上只能用左手抓着步枪让它竖在空中,就像举着一根没有旗帜的旗杆一样。

    多米尼克似乎是看到了秦川的痛苦,一边打着方向盘一边笑着说道:“上尉,我认为你应该尝试一下P40,我想你会喜欢上它的!”

    “谢谢!”秦川回答:“如果可以的话我倒更想试试34!”

    多米尼克哈哈笑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多米尼克又问了声:“上尉,‘靶机’这东西真的值得我们这么大动干戈吗?我的意思是说,它不过就是一个小型飞机而已,没人操作,带着一颗炸弹撞向敌人……”

    多米尼克嘴里模拟一声爆炸声,接着说道:“然后什么都没了,这跟一发炮弹有什么区别?”

    “区别就在于它可以打两百公里而炮弹不能!”

    “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偷偷靠近敌人然后打两发炮弹就跑呢?”多米尼克还是不理解:“我认为这要简单得多,而那些科学家都是在浪费时间!”

    “不,多米尼克!”秦川说:“这东西比你想像的重要得多。甚至可以说,以后打仗就靠这玩意了!”

    多米尼克耸了耸肩不置可否。

    也难怪多米尼克不相信,就算是到了近代许多国家还没有认识到导弹的价值,直到马岛海战中阿根廷以几枚“飞鱼”导弹打得英国海军狼狈不堪,这才一鸣惊人。

    秦川看了看表,差不多到了“靶机”发射的时间了。

    果然,几分钟后“靶机”就带着啸声朝秦川等人的位置飞来。

    让人吃惊的是,前方突然爆起一阵小口径防空炮的轰鸣,“靶机”的飞行路径上霎时就闪出了一朵朵黑云。

第四百五十三章 空降哥曼德() 
    “敌人!”秦川大喊一声,没有半点犹豫推开车门一个翻滚就跳了下去。

    像秦川一样动作的还有多米尼克,因为他们都知道一点:如果敌人连防空炮都准备妥当了,对这辆吉普车当然也有防备。

    果然,一阵“哒哒哒”的机枪响声,密集的子弹就将吉普车打成了一个筛子,反应不够快的通讯员和一名步枪手当场被击毙……其实通讯员并不是反应不快,而是他被夹在中间根本就无法有所反应。

    另一名步枪手则因为多米尼克跳下车吉普车失控拐了一个弯,使他处于被车身和两名战友保护的另一个侧面于是才得以幸免。

    “从车上下来,士兵!”秦川朝那名步枪手大喊。

    被吓坏的步枪手这才反应过来,战战兢兢的从车上爬了下来躲到车轮后……这是个聪明的做法,吉普车包括汽车在内最坚固的部位就是车轮,其它部位看起来很厚其实不过是层铁皮。

    几乎与此同时,“靶机”在空中划过一个弧度从空中掉了下来……秦川不确定是否是“掉”,因为它还在空中保持着平衡并着陆,只不过着陆时滑翔了一段距离就一头扎进了沙堆里。

    由此,秦川判断汉娜还活着,刚才应该是她在操控着“靶机”迫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