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决战第三帝国 >

第266部分

决战第三帝国-第266部分

小说: 决战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闻言斯莱因上校不由瞪大了眼睛:“可是元帅阁下……”

    “你打算放弃吗?”冯。博克打断了斯莱因上校的话。

    斯莱因上校迟疑了下就回答道:“不,元帅阁下,我们愿意试试!”

    “很好!”冯。博克说:“你们可以走了!”

    刚走出指挥部,秦川就好奇的问了声:“什么情况?很麻烦吗?”

    “当然!”康拉德插嘴道:“曼施坦因将军的第11集团军正在进攻克里木半岛!”

    听到克里木半岛秦川不由“哦”了一声。

    他当然知道这场著名的战役……克里木半岛位于基辅下方,地形就像一个勾子似的探到黑海中,也就是说一面接着大陆三面环海,是个易守难攻的地形。

    更重要的还是,克里木半岛位于德军防线的后方,而且兵力有三个集团军之多……苏军被围困的部队有相当一部份都逃到克里木半岛负隅顽抗。

    可想而知,如果不肃清这些苏军,德南方集团军群永远也无法放心东进,否则,位于克里木半岛的苏军随时都会从背后发起反攻偷袭德军的后方。

第五百五十六章 曼施泰因() 
    

    推荐朋友的一本书,幕后,长风著二战谍战爽文。

    克里木也就是克里米亚。

    它的战略地位就不用说了,陆地上易守难攻,海面上因为其地形像一个勾子似的伸入黑海,于是就成了封锁黑海的绝佳位置……只要在克里米亚修建一个空军基地就可以用它来封锁、控制整个黑海,几乎可以说谁占领了克里米亚谁就拥有黑海。

    更有甚者,苏联的轰炸机还可以从克里米亚起飞轰炸德国的石油基地罗马尼亚……克里米亚跟黑海另一边的罗马尼亚沿岸只有300公里,苏联之前的确这么干过,轰炸罗马尼亚油田和炼油厂使德军燃油进口困难。

    当然,其重要性还不只这些,比如对苏军来说还可以保护高加索油田使之不被轰炸等等。

    只不过这些优势都因为德军占据了制空权而体现不出来。

    三天后斯莱因上校和秦川就带着部队赶到克里木半岛向曼施泰因报道。

    基辅到克里木半岛的公路距离只有八百多公里。

    八百多公里的距离用汽车运输严格来说只需要一天左右就可以了,但第一步兵团还是走了整整三天……苏联的春季是冰雪融化的时候,而且还常常下雨,再加上苏联人对公路的维护不上心,所以一路上到处都是泥泞。

    这让第一步兵团的士兵受够了行军之苦,他们更多的不是在汽车上舒服的一边听着汽车的马达声一边入睡,而是踩着没过小腿的烂泥艰难的推着汽车前进。

    当然,这时候mp43已经配属到位了,每个人都换上了这款被现代称为突击步枪的东西,在休息的时候斯莱因上校就积极组织士兵们练习它的使用和保养。

    斯莱因上校的说法是:“说不定我们到达的克里木的那一天就要投入战斗了,我可不想他们还不知道怎么使用手里的步枪就走上战场!”

    斯莱因上校的说法是有道理的,但冯博克元帅根本就没有给第一步兵团适应和训练的时间,或者说他直到现在还不知道mp43是什么东西。

    幸运的是mp43的安全和维护性相当不错,最大的优点还是其易操作性,士兵们只用几小时的训练就能熟练掌握它的要点了……此时的mp43其实更接近ak47,而ak47对于一个从没玩过枪的人进行几天的训练也能轻松掌握,这也是近现代游击队普遍偏爱ak47的原因之一。

    一路这样奔波的结果就是,当士兵们到达克里木基地后个个浑身是泥水不成人样了。

    秦川刚想和其它人一样坐下来喝口水,斯莱因上校就朝秦川招手道:“上尉,跟我一起去见将军吧!”

    “为什么,上校?”秦川问。

    他只是个上尉,报道这种事原则上来说只需要斯莱因上校去就可以了。

    “这是迟早的事不是吗?”斯莱因上校回答:“我不希望什么事都需要回来跟你复述一遍!”

    斯莱因这么说也对,最终还是要秦川出谋划策,还不如从一开始就带上他。

    于是秦川和斯莱因上校就站在了曼施泰因面前。

    秦川当然知道曼施泰因,他与隆美尔、古德里安三人并称德国的三大名将。从这方面来说,秦川还是有些期待见见这个与隆美尔齐名的将领的。

    此时曼施泰因正在对照着文件和地图与参谋们商量着什么,见斯莱因上校和秦川两人挺身站在面前,也就眉毛一抬,然后点头说道:“你们回去做好战斗准备,我会给你们分配任务的!”

    “是,将军!”斯莱因上校说。

    “哦,对了!”曼施泰因在两人要转身离开的时候多嘴问了声:“我听元帅说,你们对自己新装备的冲锋枪很有信心,甚至认为它能发挥比坦克还重要的作用……对此我有些好奇!”

    斯莱因上校有些不知道怎么回答。

    曼施泰因将军就接着说道:“说实话,虽然我并不相信这一点,但我却对此抱着一点期望,原因我想你们在来时已经了解一些了,现在的道路并不适合坦克作战,所以我们有了一点麻烦!”

    虽然曼施泰因这么说,但秦川却知道这事并不是“一点麻烦”……虽然史上的曼施泰因取得了克里木半岛战争的胜利并因此而晋升元帅,但他却在这里耽搁了太长的时间,这甚至直接影响到斯大林格勒战役。

    (注:德军原计划用四天的时间打下塞瓦斯托波尔,但实际上却用了一个月)

    “将军!”秦川回答道:“我认为您如果真的想知道这是怎样的冲锋枪的话,您应该亲自看看!”

    想了想,曼施泰因就把手里的文件交给了参谋,摊手说道:“那我们还等什么?”

    由此也可以看出曼施泰因与其它将领不一样的地方,至少这一点与冯博克就有区别……冯博克对于新事物的第一反应就是拒绝,对于第一步兵团这些低级军官的想法和要求条件反射的就认为这些士兵太狂妄了,或者也可以说冯博克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他想当然的就以为这是低级军官在片面的追求火力而忽略了其它东西。

    但曼施泰因却并非如此,他脑袋里的逻辑就是:这些是久经沙场的老兵,不太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所以他们这么做很可能是有原因的。

    于是曼施泰因将军就和秦川等人来到了靶场。

    曼施泰因一看到mp43眼睛就亮了起来。

    “它看起来是把好枪!”曼施泰因一边把玩着一边说道:“它比起苏联人的**莎冲锋枪来怎么样?”

    “我认为它可以全面压制**莎,将军!”秦川回答:“因为它有能与之相媲美的射速,还有更远的射程!”

    “更远的射程?”曼施泰因问:“多少?”

    “**莎的实际射程为100到200米!”秦川回答:“而这款mp43,它的射程达到350米!”

    闻言曼施泰因不由震惊的望向秦川,德军在战场上一直对苏联人的**莎十分头疼,甚至许多德军士兵在战场上都争先恐后的捡苏军的**莎使用,现在却有一款装备在性能上远超**莎……

第五百五十七章 塞瓦斯托波尔要塞() 
    “砰砰!”曼施泰因举枪打了几个点射,三百米左右靶子上虽然多了几个弹洞但成绩却不太好。

    “有意思!”曼施泰因举起望远镜看了看,然后自嘲的说道:“我已经很久没有摸枪了,如果连我都能命中,那就足以证明它的射程了!”

    秦川和斯莱因上校不由笑了起来,他们当然不会怀疑曼施泰因的军事素质,因为谁都知道他是从一战走过来的老兵。

    通常从一战过来的老兵都或多或少的会有些固执的思想,在这方面其实德军将领已经比其它国家好太多了,但免不了还有些人会像冯。博克将军难以接受新装备、新观念。

    其实,MP43的问题更重要的还是一种新观念……如果仅仅只是装备,对于动不动就是数十万军队的东线来说一个团装备什么武器其实是很小的一件事,但用MP43来淘汰射程更远的拉栓式步枪,这对于军队来说就是大事,于是才有人接受不了。

    曼施泰因显然并不是一个传统的人,他很有兴趣的又试了几个弹匣后,就点头说道:“它很棒,真的很棒……如果我们能大批量装备这种枪的话,我相信那些总喜欢成群结队冲锋的苏联人会被我们打得跪地求饶的!”

    顿了下,曼施泰因又有些失望的接着说道:“但是,从目前来看,这款装备对我们的帮助还十分有限!”

    “将军,您说的是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秦川问。

    “是的!”曼施泰因意外的看了秦川一眼。

    “在到此之前我从上校那了解到了一些战局!”秦川解释道。

    “很好!”曼施泰因把手里的MP43递给了秦川,说道:“如果每个士兵都能像你一样从指挥官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只会服从命令,我想事情就好解决多了!”

    不过这更多的只是句客气话,曼施泰因说完后就打算返回指挥部了。

    “将军!”斯莱因上校上前拦住曼施泰因,然后说道:“抱歉,将军!我有个请求!”

    “嗯哼?”曼施泰因说:“派你们上战场吗?放心,上校,我也想看看这款步枪的实战效果,所以这正是我想的!”

    “不,将军!”斯莱因上校回答:“我希望,你能把更多的信息告诉上尉,或者也可以说碰到的难题!”

    曼施泰因带着些不解望了下斯莱因上校又望了望秦川。

    “我的意思是……”斯莱因上校看了看秦川,说道:“或许您不相信,将军。但是他有种特殊的能力,他总是能在我们走投无路时想到办法。在北非是这样,在霍尔姆也是这样,所以我认为他或许会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曼施泰因打量了下秦川,就说道:“我听说过你,上尉,或许我也可以称你为‘传奇上士’。斯莱因上校说的或许是对的,但是这一仗,几乎没有人能提出什么意见!”

    秦川知道曼施泰因这话是什么意思……德军要进攻的是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据说其坚固程度堪比马其诺防线,在这要塞面前德军能做的似乎就只有强攻。

    “但是!”曼施泰因随后就说道:“为什么不试试呢?”

    说着就朝秦川和斯莱因上校招了下手示意他们跟上。

    指挥部里,曼施泰因指着地图介绍道:“敌人原本驻守在占科伊一带,正如你们看到的,在那里有一个类似葫芦口似的狭窄地带,易守难攻,但我们还是凭借空中优势和坦克突破了他们的防线。”

    说着,曼施泰因就指着地图往南推移:“他们分为两个部份主动后撤,一部份撤至西南面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驻守在巴拉克拉瓦一线,主力部份撤至东面的刻赤半岛构筑三道防线防御!”

    “所以!”秦川说:“只要我们再往前一步,就有可能遭到他们的两面夹击?”

    “说得对,上尉!”曼施泰因赞赏的点了点头:“要知道我们兵力不足,我们主要将兵力布署在防线上了,能投入到这个鬼地方的兵力只有两个军,共计1个不满员的装甲师和5个步兵师,而敌人却有5个集团军共计26万人,他们的兵力足足是我们的两倍多,而且还占尽了地理优势……但我们却被要求短时间内歼灭他们!”

    曼施泰因忍不住抱怨起来。

    这的确是个很艰难的战役,因为苏军分布在两对使原本就兵力不足的德军必须分成两块分头作战,一个不小心……苏军如果反攻重新占领了占科伊葫芦口地带,就会把德军封锁在克里木岛上无路可走。

    “这些是什么?”秦川指着地图上画着的方块问。

    “炮台!”曼施泰因回答:“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炮台!”

    说着,曼施泰因就从文件里抽出几张来,说道:“这是我们从俘虏那得到的数据和画出的草图!”

    接过文件看了下,秦川不由吓了一跳:这些炮台都是由200~300毫米厚的装甲板全体包裹,炮塔下面有3层永固工事,每层永久混凝土天盖都厚达3000~4000毫米。

    炮台里装的是双联装的305MM巨炮,射程达44公里,几乎就可以打到克里木半岛的任何地方

    所有炮台周围都被永久混凝土装甲板覆盖,然后用地下通道和小型铁路连接,在山地部分更设置难以数计的暗堡、火力点,所有的要塞炮塔都是下沉式安装且具有绝对优势射界,理论上不可能对该防御地带进行地面攻击。而且设计者将要塞的基本弹药存放在塞维纳亚湾南岸地下深达30米的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