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决战第三帝国 >

第289部分

决战第三帝国-第289部分

小说: 决战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坦克!”齐加谢夫说道:“他们在等坦克!”

    “可是,他们的坦克怎么过来?”谢尔加茨科夫问。

    “我们忘了他们在刻赤海峡干的事!”齐加谢夫摇了摇头,说道:“谢尔加茨科夫同志,他们有一种可以在陆地及海里行驶的船,同样他们也有类似的坦克!”

第六百零三章 骑兵() 
    在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苏军指挥部就只有突围一条路,否则他们就只会被狠狠地辗在坦克的履带下。

    但突围几乎就跟自杀没有区别……苏军为指挥部选的这个别墅周围数十米内一片空旷,这虽然有利于防守但却不利于突围,德军的机枪和MP43会将所有的出口都封得死死的。

    这些苏军倒也不含糊,先用迫击炮打出几发烟雾弹出来然后再一边开火一边往外冲。

    但这同样也是徒劳……

    随着火箭弹尖锐的啸声,几枚火箭弹就在出口处“轰”的一声炸开。

    这几枚火箭弹的弹头就不是穿甲弹了,而是榴弹和反步兵弹……这其中尤其是反步兵弹,那是模仿“S”型跳雷的设计,着地后会有一种反抛装置将其抛到两米的高度然后爆炸,接着弹头里装着的800枚钢珠就会像天女散花似的到处乱射。

    于是只听到烟雾中一片惨叫,偶尔有几个负伤的人从其中冲出来也几下就被埋伏在边缘处的德军打倒在地。

    “看来我们不需要等坦克来了!”秦川挥了挥手,部队就反攻进入了别墅。

    秦川端着枪带着几名士兵走进了烟雾中,地面上几个军官正倒在血泊中挣扎着。

    “砰砰!”枪声响了起来,子弹却不是打响德军的,而是一名少将军衔的军官在一个接着一个的击毙身边的部下。

    德军士兵举枪朝他瞄去,却被秦川制止了。

    因为他知道这名苏军少将接下来要做什么,做为一名军人,秦川认为自己应该给他这个机会。

    果然,下一秒,苏军少将就将枪口顶在自己太阳穴上,迟疑了下就扣动了扳机……一道血箭从他脑袋的另一侧飙出,半仰的脑袋倒向地面,全身的肌肉由极度紧张突然松驰下来在地面上晃动了下,然后一切结束了。

    “我们或许应该抓个活口!”埃伯哈德说。

    “没用的!”秦川回答:“他什么都不会说的!”

    如果一个人在临死之前还会射杀自己的部下以保证他们不泄露什么情报,那么他的决心就已经到了另一个境界了……原因很简单,绝大多数人在濒死之前只会想着自己、会想着是否要苟且活下去或者说还有没有希望活下去。

    但他想的显然不是这些。

    只可惜,他这么做不会有多大的意义,因为德军还是能得到需要的情报……苏军四个师已经被德军包围,可以想像,德军会得到相当多的俘虏,其中当然也会有知道重要情报的高级军官。

    “少校!”埃伯哈德报告道:“坦克部队登陆了!”

    秦川点了点头,下令道:“依托新罗西斯克城构筑防线!”

    “是!”

    防线主要是面向西面的,因为那里有被围的苏军四个师。

    东面同样需要防御。

    这一方面是苏军行军不同步,或者也可以说是通讯设备落后的后遗症,许多部队因为收到情报较迟或是在外有任务等原因还在源源不断的往新罗西斯克这方向赶。

    另一方面则是外高加索方面军司令部同样也得到了德军穿插并占领新罗西斯克的情报,所以会派出部队从东面增援。

    从这方面来说,第一步兵团的兵力显得有些不足……西面是被围的四个师,东面是苏军零散部队以及兵力未知的援军,似乎很容易就被苏军给辗得粉碎。

    问题就在于德军占领的是新罗西斯克城,这里不仅有民房可以做为掩体,还有港口仓库里几乎取之不尽的装备和弹药。

    大炮就不用说了,一门门的从仓库里推了出来零散的分布在较为空旷的空间里……这也是炮兵在城市里较难被发现的原因,它们通常都有建筑遮挡、树木等遮挡,不管是空中还是对方炮兵观察员都很难发现目标。

    轻、重机枪以及波波莎冲锋枪等同样也被德军用上……虽然德军手里有更好用的MP43,但在进行穿插作战时补给就会成问题,所以在缴获苏军装备的前提下总是优先使用苏式装备。

    坦克是第一步兵团自带的坦克营,这一回全都“四”号坦克,只不过有一辆在从海面穿插时因为故障进水而沉在海里了……两栖坦克就这弱点,安全性较差,不过好在坦克乘员成功的救了上来。

    这些坦克就一辆辆的在街道布置,它们就是用来封锁街口的。

    还没等德军准备好,第一批苏军部队就赶到新罗西斯克并发起了进攻。

    这批苏军的速度会这么快的原因,是他们是骑兵第63师……他们距离新罗西斯克原本距离近且骑兵又有速度上的优势,能第一批发起进攻也是常理之事。

    只是让秦川感到意外的是,苏军骑兵第63师稍作准备后就摆好阵形对德军驻守的新罗西斯克发起了冲锋……以骑兵的队形冲锋。

    当然,苏军的这种冲锋是在一通炮火掩护后发起的,虽然这炮火掩护并没有给躲在建筑里的德军造成多大的伤亡和压力。

    不得不承认,骑兵发起冲锋那场景的确十分壮观:那个叫万马奔腾、风驰电掣,上千匹战马的马蹄敲打着地面就像雷鸣一般,再加上苏军骑兵在马背上挥舞着马刀、骑枪大声呐喊,那阵仗就像洪水一样朝新罗西斯克排山倒海的涌来。

    这一刻,秦川仿佛是来到了冷兵器作战时期的战场,仿佛看到了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腥风血雨,男儿驰骋沙场,一时间秦川都有些向往……

    停!

    想归想,秦川可不会真希望像那些苏军士兵一样骑着战马举着马刀朝德军阵地冲锋。

    原因很简单,看起来威风是一回事,打起仗来会是什么结果又是另一回事。

    与苏军骑兵相对应的德军阵地,那就是一挺挺机枪、一门门大炮,甚至还有坦克。

    一个个黑洞洞的枪口、炮口正无情的对准着那些迅速朝德军接近的骑兵。

    对于他们来说,这些骑兵就是一个个绝好的靶子,无论人或马都是。

第六百零四章 总攻() 
    骑兵在战场上的确有速度快、冲击力强的优点,但这只是在冷兵器作战或机枪未出现之前而言。

    机枪一旦出现……骑兵目标高大、生存力差等弱点就暴露无遗。

    战马似乎可以挡几发子弹,但问题是战马是活物,它被子弹击中后就会负伤、会疼痛甚至会死亡,更糟糕的还是,马匹负伤所造成的结果往往也会使骑手负伤失去战斗力甚至死亡。

    因此这个在战场称霸几个世纪的兵种注定是要被战场淘汰。

    就像现在,斯莱因上校一声令下,德军就朝苏骑兵第63师倾泻出弹雨。

    霎时炮弹就在苏骑兵群中乱炸,四处呈辐射状飞射的弹片打得战马一阵阵悲嘶,不断有骑手从马背上跌下来,也不知道是因为战马受惊将它的主人掀下来,还是被弹片击中……炮弹的弹片是由低往高散开,在马背的苏军士兵由于位置较高会成级数的增加被弹片击中的慨率。

    其中偶尔还会有几门大口径火炮狠狠的砸了上来将苏军骑兵连人带马都炸上了天。

    一排排子弹朝阵地前飞射而去,松软的土地上掀起了一串串土花,然后再延伸到其后的战马……

    一片悲嘶,战马飙出一道道鲜血中弹倒地,由于奔跑速度极快,所以战马几乎是翻了个跟头再摔倒在地上,骑兵当然就被狠狠的摔了出去。就算他不死,也会被接踵而来的重重马蹄踩成肉泥。

    最惨烈的还是喀秋莎火箭炮……这种火箭炮此时在苏军的型号是BM13型多轨火箭炮(注:初期型是用轨道而不是管)。

    它一共有8条并列的发射滑轨,一次齐射可发射132MM口径的火箭弹16发……轨道是类似铁轨的“工”字,上下各装一发,可以在7到10秒内将火箭弹齐射出去。

    德军在苏军的仓库里找到了10辆这样的火箭炮,此时一开火一口气就打出了160发火箭弹,霎时就在阵地前炸出了一道火墙。

    但苏军的骑兵依旧没有退缩,他们依旧呐喊着朝前冲锋,其间还需要展现他们的马术跃过或是避开倒在地上的战马尸体。

    即便如此,苏骑兵的冲锋还是在两百米左右陷入了困境……前进的速度基本与死亡的相若,他们无法再前进半分。

    之所以会是两百米,秦川认为这或许是德军士兵们大量使用波波莎冲锋枪……这玩意的射程只能勉强达到250米而且相对于MP43的中间弹来说威力要小得多。

    也就是说,德军其实还没有发挥全部的战斗力,否则苏军骑兵根本就无法冲进这个距离。

    其实就算这些骑兵能冲进城里也同样是死路一条……街道正中央停着一辆坦克防守,除非它们的战马能撞得过坦克,否则基本没有战马活动的空间。

    于是,在几乎没有间断的照明弹的亮光下,一匹匹战马就在枪林弹雨中倒下,很快战场上就到处都是战马尸体以及受伤战马的叫声和挣扎的身影。

    然而,让德军感到大惑不解的是,苏军似乎并不在乎这些,在第一波冲锋失败后很快又投入第二波进攻。

    “他们是疯了吗?”埃伯哈德举着望远镜观察了一会儿,感叹道:“他们这样跟自杀有什么区别?”

    “也许!”秦川说:“他们以为第一次不行第二次就可以了,所以可能还会有第三次、第四次……”

    秦川想的没错,第二波冲锋被打退后果然还有第三波冲锋。

    只不过第三波冲锋有些不一样:苏军步兵紧跟在骑兵后方冲了上来。

    这倒是一种颇有创意的冲锋方式,因为骑兵高大的身影会挡住其后的步兵,如果不是照明弹打得远的话,德军一时还没能发现步兵。

    另一方面,则是这些步兵在冲锋时可以以战马的尸体为掩护……阵地前的战马尸体已经堆积至德军战壕前一百多米的距离了,它们一匹匹相互堆叠交错就像战壕一般,再加上满地鲜血可以给那些苏军提供天然的保护色,在这黑夜里的确会给德军造成些麻烦。

    于是苏军骑兵的冲锋总算告一段落,毕竟步兵散布在阵地上会阻碍骑兵的冲锋。

    但战斗却没有因此而暂停,马上就转为步兵作战模式……事实上,对付起步兵来要比骑兵困难得多,因为步兵都知道隐藏自己同时也会一些灵活的战术动作,这让德军士兵突然间都有无法适应。

    朝德军冲锋的第9山地师一个团……事实上并不能单纯的说是第9山地师,因为其中还混杂着撤下来的其它部队,因为在夜色里很难组织,于是一古脑儿的就把他们全都派了上来。

    第9山地师是苏军较早组建的一个山地师。

    苏联的山地师其实并不专业,而且因为前线部队死伤惨重急需兵源,所以常常会将山地师编为步兵师投入前线,第9山地师没有被撤编一方面是因为高加索地区山地作战的重要性以及它还没有参加过战斗……苏联军队有个传统,在战场上打了几次败仗的部队很可能就会被撤编。

    史上的第9山地师就因为在高加索战役表现不佳被撤编……其实这不能怪第9山地师,而是德军山地师训练十分到位,德军山地师中有一支由专业攀岩人员组成的队伍,他们总是利用绳索等工具翻过险峰突然出现在苏军关卡的后方,于是一次又一次的击败了苏军。

    这造成的结果就是:第9山地师撤编转为步兵师,番号给表现尚可的第20山地师使用。

    当然,此时的战局就有些不一样了。

    因为德军绕过了高加索山脉,所以这个第9山地师还没能一展其山地本领就被当作步兵师使用了。

    这支部队相对于其它苏军来说显然是有些战斗力的……虽然没有战斗经验,但训练有素,这可以从他们冲锋的战术动作和互相间的协同可以看得出来。

    但即便是这样,苏军所做的依旧是无用功。

    因为,在他们的另一面,曼施泰因已经率领着主力部队对苏军正面发起了总攻。

第六百零五章 空降师() 
    这几天牙疼,只有两章,休息几天再三更,抱歉!

    ***********

    德主力部队在曼施泰因的带领下以雷霆万钧之势朝驻防的苏第20山地师展开进攻。

    第20山地师虽然训练有素,但山地师一般只配少量重武器重装备无法在山地机动。

    再加上苏军防线的工事十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