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决战第三帝国 >

第292部分

决战第三帝国-第292部分

小说: 决战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哪游?”面包师反问:“里海吗?那里有苏联人的舰队!”

    “不!”维尔纳回答:“巴库有油田,我想,那一定是世界上最贵、最迷人的泳池!”

    德军士兵们不由哄然大笑起来。

    与士兵们的乐观相比,埃伯哈德就显得有些忧心忡忡。

    “有什么问题吗?”秦川问。

    “少校!”埃伯哈德回答:“苏联人不会这么轻易放弃巴库的!”

    “当然!”秦川回答。

    “所以他们的防御肯定不会这么简单!”

    “当然!”

    “战局不会像我们想像的那么顺利!”

    “当然!”

    “那么我们……”

    “我们只有进攻一个选择,埃伯哈德!”秦川说:“除此之外我们还能怎么做呢?”

    埃伯哈德无力的点了点头,德第11集团军已经没有退路了。事实上,从一开始第11集团军就没有退路,除非击败高加索地区的苏军把他们全都赶出去。

    埃伯哈德的担心很快就成为了现实。

    德军发起进攻不久,天空中就出现一群群苏军战机,它们是位于北高加索的第四航空军……这些战机大多是海鸥战机,其中还有些美国的A20攻击机。

    A20攻击机当然是美国援助苏联的,这款轰炸机拥有十分强悍的攻击力,因为它装备10挺航空机枪另外还可以挂载1814公斤的炸弹。

    更历害的还是它的速度和航程:545公里时速,1755公里最大航程。

    要知道苏联用的海鸥战机才只有443公里的时速,695公里最大航程。也就是A20攻击机可以甩下海鸥战机一大截。

    当然,A20的航速还是无法与BF109比拟。

    苏军战机一出现就对德军地面部队一阵狂轰滥炸,几架德军的BF109匆忙应战,但因为数量相差太大还是阻止不了他们对地面部队的攻击……德军还不敢派太多的战机进入高加索地区。

    这主要是因为德军占领的地区还不够稳定,这是闪电战的缺点之一,它虽然能抓住战机在敌人做好准备前就出奇不意的发起进攻,但部队总是不断的朝前推进,后方会出现许多问题。

    如果是在其它时候,德军后头会跟着保安部队紧跟其后维持治安,但这时必须渡过刻赤海峡后续部队无法跟进,于是状况就不尽人意了。

    这样一来,机场总是会遭到苏军游击队或是散兵、溃兵的榴弹炮、迫击炮的射击。

    另一方面,就是在高加索地区的空战对德军基本没有优势。

    就像之前所说的,高加索地区3000到4000米海拔的山峰就像是一把把钢刀似的崚立在外高加索与北高加索之间,这一方面使德军的BF109的高速无法施展,更糟糕的就是高加索山脉还会屏蔽雷达信号……所以苏军战机一出现那基本就在面前马上就投入战斗,甚至有几次德军的机场还遭到苏军战机的偷袭而损失惨重。

    因此,德军在高加索地区暂时只能布署五十架战机,其它战机就在刻赤机场待命。

    但五十架战机显然是无法掌握制空权的,尤其苏第4航空队出人意料的还打得十分灵活,他们时而攻击德军前锋部队时而进攻后勤补给,给德军造成很大的麻烦。

    不过这些还不是最糟糕的,毕竟苏联飞行员大多都没有经验……苏联对飞行员的培训可以说是最简陋的,他们一般情况只进行十个月的飞行训练,总飞行时长在10到20小时左右就算合格并派到前线与敌人作战了。

    与之相比的其它国家,比如日本对飞行员的训练时长大多在五年左右,后期因为伤亡太大把训练时长只有三年的飞行员派上前线那基本都只能是送死或者是用于“神风敢死队”自杀袭击用的。

    因此,苏军战机对目标的扫射和轰炸都不是那么准确,尤其目标是行驶中的坦克和汽车。

    德军中有种说法:如果在战场上遭遇苏联人的战机,那么你只要会知道拐弯就可以无视它的存在。

    这说法并不夸张,因为在苏军这一轮大慨五十架战机的猛轰之下,德军的坦克仅仅只有五辆被击毁。德BF109甚至都打下了十架战机。

    所以德军进攻部队几乎没受影响继续往前推进。

    真正阻止他们前进的是战壕……

    就在德军一路追赶着苏军高歌猛进的时候,前方突然“腾”的燃起了一道火墙,由北到南数十公里一眼望不到头,中间几乎就没有缺口。

    “火战壕!”看着这一幕秦川不由皱了皱眉头。

    这个原本由苏242山地师用于阻拦德装甲部队的战术最终还是在巴库防线出现了。

第六百一十章 高加索() 
    曼施泰因在作为指挥部的掩体里走来走去,面前站着一众军官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它就在我们面前,就在我们面前!”曼施泰因指着巴库油田的方向说道:“我们甚至都能在望远镜里清楚的看到钻井和黑色的石油,可现在就这样被挡着,半步也无法前进!”

    “元帅阁下!”第28猎兵师师长瓦格纳建议道:“他们的用火战壕挡在我们面前,我们为什么不像之前一样从海面渡过去?”

    “你是说,利用两栖登陆船?”曼施泰因问。

    “是的!”瓦格纳指着地图说:“巴库的后方是里海,只要我们沿着火墙一直走到东南方向的尽头,那应该就是……”

    说着瓦格纳就指着一个点说道:“那就希尔凡,只要攻下这里,我们就可以利用两栖登陆船和两栖登陆坦克绕过去!”

    曼施泰因没有回答,而是把目光投向了秦川。

    秦川知道曼施泰因的意思,于是就回答道:“抱歉,将军。我不能认同你这个做法!”

    “为什么?”瓦格纳少将问。

    “首先!”秦川说:“从这道火墙看,我们就知道苏联人这次的防御是有准备的!而他们又知道我们拥有两栖登陆船和两栖登陆坦克……那么,苏联人肯定会在里海上有所防范!”

    德军军官们不由纷纷点头表示同意,这样做的话战略意图太明显了。

    “可是就算他们知道又能如何?”瓦格纳少将问:“派军舰拦截吗?还是潜艇?”

    顿了下瓦格纳少将又接着说道:“那是里海,少校,苏联人在那只有五艘军舰和一艘一战时期的潜艇,其它的都是些炮艇和渔船,我们的飞机能轻松的压制住它们!”

    瓦格纳少将说的对,里海是内海,也就是与外界什么大西洋、太平洋等隔绝,因此不可能会碰到敌人的舰队,于是里海舰队也被称为“养在鱼缸里的舰队”。

    (注:顿河流往黑海,伏尔加河流往里海。苏联于1948年在伏尔加河与顿河之间修筑一条运河,该运河于1952年峻工,这时里海舰队小吨位船只才可以经伏尔加河—运河—顿河—黑海然后再开往外海。在此之前,里海舰队是封闭在内海里)

    也正因为这样,所以里海舰队虽然是历史最悠久的舰队但一直以来都是实力最弱的舰队……没有敌人,当然不需要发展,除非敌人军舰可以从陆地上开进里海。

    在这种情况下,德第11集团军500艘两栖登陆船几乎就可以无视里海舰队的存在。

    “里海舰队或许不值一提!”秦川说:“但是将军,苏联在巴库有的是部队,他们完全可以在里海沿岸布署重点就等着我们从海面穿插过去!到时我们就会在海面上遭到苏联人的飞机、大炮和坦克的疯狂扫射!”

    “我们可以在夜里进攻!”瓦格纳少将说:“就像之前一样!”

    “对苏联人来说,不会有黑夜的!”秦川回答:“他们可以在我们面前点燃一道火墙,同样也可以把里海烧成一片火海!”

    这一来瓦格纳就没有声音了。

    秦川说得对,巴库有的是石油、汽油,而且这些玩意还都是浮在水面上的,只要把它们用渔船或是别的什么东西往海里倾泻,就可以用汽油、石油铺满海面。

    这样一来,任何时候德军两栖登陆船前往进攻,都有可能陷入一片茫茫的火海里。

    德军军官们显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于是毫不犹豫的就否决了瓦格纳少将的想法。

    “我们为什么不把路填过去?”第22装甲师师长迈尔曼问:“我是说,用推土机填平那些战壕!我们从苏联人那缴获了许多这玩意!”

    “这也不是个好办法!”秦川回答:“虽然它的确可行,但可以预见的是敌人的炮火给我们增加很大的难度,另一方面,就算在火墙中填出一个缺口冲进去,也会因为敌人的炮火封锁死伤惨重……更糟糕的还是,我们怎么才能保证苏联人没有第二道、第三道甚至更多的火墙?”

    军官们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苏联人有一道火墙就有可能有第二道火墙,毕竟挖一道战壕然后往里头灌石油并不是什么难事。

    如果德军这样一道一道的往前推的话,只怕部队打光了还没推到一半。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少校?”曼施泰因望着秦川:“我们不能再这样等下去了!”

    秦川明白曼施泰因的意思。

    德军的确不能再这样等下去了,补给越来越少不说,苏联人在巴库的防御会越来越完善同时援兵也会越来越多,再随着苏军战机几乎不经断的轰炸和骚扰,德第11集团军将会是什么结局就不用多说了。

    但是……

    挡在德军面前的这道防线却几乎是无法逾越的。

    想了想,秦川就说道:“元帅阁下,正面和里海都走不通,那就只有一条路了!”

    “你是说……”曼施泰因将疑惑的目光望向秦川:“高加索?”

    “是的,高加索!”秦川点头回答:“我们从高加索山脉翻过去!”

    “这不可能成功的,少校!”第1山地师师长弗雷科少将说道:“那可是高加索,这意味着我们要丢弃所有重装备!”

    “正因为这样,才更出人意料之外!”秦川回答:“我认为现在是我们该抛下装备的时候了!”

    德军军官们不由面面相觑,这意味着要抛弃坦克、大炮、两栖登陆船等所有的一切。

    “可是我们怎么骗过敌人?”瓦格纳少将问:“如果他们发现我们进入高加索的话,他们就会发起反攻并把我们围困在高加索山脉里!”

    “他们有火墙!”秦川回答:“我们可以留下一支部队,一边在正面佯攻,另一边在里海方向造势,让他们以为我们准备从里海穿插!”

    考虑了一会儿,曼施泰因才点了点头,说道:“这样苏联人就会把兵力集中在正面和里海沿岸,当我们从高加索山脉的那一头突然出现的时候……”

第六百一十一章 第1山地师() 
    第22装甲师和第28猎兵师的一个团被留了下来。

    曼施泰因对这些留下的部队做了任务分配:第22装甲师负责在正面佯攻,也就是偶尔开着坦克露下面朝对面打几发炮弹装作在火战壕面前无可奈何的样子。

    第28猎兵师留下一个团的任务就不用说了,占领巴库南面的希尔凡然后在里海边聚上两栖登陆船。

    这其实都是在冒险,也就是一旦被苏军发现德军主力已经转向而发起反攻,那几乎就意味着德军完蛋了。

    但秦川相信苏军不会这么做。

    这一方面是苏军已经被德军打得失去了信心,另一方面则是两军之间燃起一道经久不熄的火战壕……火战壕在阻止德军的同时也会阻止苏军自己跨越。

    秦川猜的没错,秋列涅夫大将在知道德军的攻势停下来时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在此之前,他还一度担心德国人会不会有什么方法跨过这道战壕继续进攻,但现在看来这个担心是多余的。

    另一方面,秋列涅夫又得到德军汇聚在希尔凡的情报……对此他早就有所准备,于是抓紧时间调集兵力防守里海沿岸。

    当然,这其实是上当了,只是秋列涅夫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已。

    在秋列涅夫把注意力转向里海方向的时候,德军第11集团军主力也就是第1山地师、第28猎兵师及第一步兵团就已经进入高加索了。

    这或许也可以说是一种巧合……第1山地师曾经就在这片地区里以一师之力力抗苏军一个山地军,也就是第3山地军,下辖第9、第20山地师,之后又加入了用高加索本地猎户和青壮临时组建的第242山地师。

    德第1山地师虽然兵力远不如苏军,但他们却一路打得苏军山地部队节节败退,最辉煌的一刻就是第1山地师站在山头上可以看到远处的巴库油田。

    但最终,第1山地师还是没能达成他他们的宿愿。

    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补给不足、兵力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