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决战第三帝国 >

第311部分

决战第三帝国-第311部分

小说: 决战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德军只够让南方集团军群发起进攻。

    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南方集团军朝前进攻时自然就会形成一个突出部,而且随着南方集团军在前线取得的胜利越来越多部队越来越深入敌人腹地,侧翼就会越来越长而且极易遭到敌人穿插包围。

    这显然是极其危险的,因为这不仅会威胁到南方集团军群的后勤补给线,还会切断南方集团军群与中央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的联系。

    但这个问题却被德军十分有创意的解决了。

    方法就是沿着顿河进攻……顿河是从哈尔科夫往东南方向流向斯大林格勒的。

    这可以说是一种巧合,也就是德军巧好是计划从哈尔科夫发起进攻,苏联就抢先一步从哈尔科夫发起反攻。

    德军将苏军的反攻打败后,顺势就发起了早就计划好的进攻……一边进攻一边在顿河沿岸驻防甚至摆出要渡过顿河的架势。

    这其实是德军分散苏军兵力的一种策略,因为众所周知,这时代想要渡河作战是十分困难的,尤其是苏联人在河上还拥有炮艇之类的装备,而德军极其缺乏渡河工具。

    所以,德军其实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渡河,他们摆在顿河沿岸掩护侧翼的都是战斗力很低的罗马尼亚军队、意大利军队等,主力第6集团军就在前锋直奔斯大林格勒。

    这也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失败的原因之一,让战斗力低下的仆从国军掩护侧翼,在春、夏、秋季还是行得通的,因为这年代渡河两栖作战十分困难,苏军的战斗力同样也不行,不敢贸然渡河对这些部队发起进攻。

    但一到冬天顿河冰封了,这些仆从国的军队就再守不住这样一条长长的防线了,于是南方集团军群薄弱的侧翼就完全暴露在苏军面前。

第六百五十章 国营农场() 
    不过这一策略至少在冬季来临顿河冰封之前是成功的,因为它不但利用顿河掩护了南方集团军群进攻的侧翼,还利用大量的仆从国军队分散了苏军兵力……苏军在此之前一直以为德军的目标还会是莫斯科,所以判断德军随时都会渡过顿河北上。

    其结果就是苏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主力被拖在顿河上游沿岸无法动弹。以至于朱可夫想要集结一个集团军救援斯大林格勒都有困难……

    朱可夫一赶到叶廖缅科设在小伊万诺夫卡的指挥部后,马上就着手组建发起反攻的部队,这支部队的番号就是近卫第1集团军。

    这个集团军在此之前是不存在的,朱可夫以原本做为后备部队的第2集团军为基础,然后再编入5个近卫步兵师(37、38、39、40、41步兵师)组建而成。

    就像之前所说的,近卫步兵师都是苏军中战斗力强、装备好乃至立过功有战斗经验的精锐部队,由此也可以看出朱可夫这一仗的意图不仅仅只是救援斯大林格勒这么简单。

    事实也的确如此。

    朱可夫在与近卫第1集团军司令莫斯卡连科商议后,定下的战略目标是:“科特卢班,攻下这里,就可以把突入科特卢班以东地区的德国军队全部包围在其中,同时也可以与斯大林格取得联系!”

    但是在实际的行动中却遇到了困难……近卫第1集团军的部队分散在各地,它们需要时间向科特卢班以北25公里处的萨德基村附近集结。

    这说起来似乎是很容易的事,就是把编入近卫第1集团军的部队全都派往萨德基村,但实际却有许多问题。

    首先是这些编入近卫第1集团军的几个师相当一部份分布在顿河以北的防线上,所以首先要有部队去接手他们的防区,否则就会把顿河沿岸暴露在德国人面前。

    其次,有些近卫步兵师距离萨德基村很远,带着装备尤其是严重依赖公路的坦克调动在几天内赶到目的地基本不可能。

    同时也没有这必要,因为这就会造成西部坦克东调,东部坦克西调这样完全是浪费燃料和资源的事情。

    于是朱可夫就命令只需要人员赶到,互相接手对方重装备。

    因此,就会产生装备如何互换的问题,更严重的还是在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军队因为坦克损失严重,根本就提供不了那么多的坦克进行互换。

    炮兵也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以至于近卫步兵第39师赶到斯大林格勒后能接收到的火炮只有19门,坦克12辆。其它师的情况也差不多。

    而在这种情况下朱可夫无法发起进攻,他只能等待更多的装备和物资运到前线。

    于是朱可夫马上就给斯大林打了个电话:“斯大林同志,近卫第1集团军正在组建,部队给养和装备遇到困难,我们至少需要两天的时间准备,现在进攻无论如何不行,否则部队会遭到无谓的损失!”

    朱可夫这话说得在情在理,人虽然到了而且还是精锐,但是没有装备没有弹药就那样让他们抱着一杆枪上去冲锋,那实际上跟“惩戒营”的炮灰没有多大区别。

    但斯大林却不理会这一套。

    “朱可夫同志!”斯大林讽刺道:“你是不是以为敌人会等你慢腾腾的准备好了再进攻斯大林格勒?如果你们不立即实施进攻,敌人可能只需要一个猛攻就能拿下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同志!”朱可夫不同意这一判断:“斯大林格勒万分危急,但一、两天敌人还不可能占领它,我请求准予按原定日期进攻!”

    斯大林想了想,就回答道:“好吧,按原定日期进攻。到时,你应把德国人赶到斯大林格勒以南,也就是重新夺回卡拉奇港恢复其附近的顿河防线!”

    朱可夫听着这话不由有些愣了,虽然他的确集结了精锐部队,但是要将强悍的德国军队赶出通道恢复之前的防线也期望太高了。

    从这方面说,斯大林也同样缺乏对战场形势正确客观的判断。

    在朱可夫紧锣密鼓的做准备的时候,第21装甲师终于得到了一段难得的休息时间。

    第21装甲师往南朝斯大林格勒推进了七公里就遭遇到一道师级别的抵抗,第21装甲师没有发起强攻,因为他们的任务已变更为试探斯大林格勒外围的坚固防线……薄弱的防御就直接用坦克推掉,坚固的防线就交给步兵师。

    因此第21装甲师又调头开往重要的节点也就是防线中部科特卢班。

    幸运的是,途中经过位于斯大林格勒外郊的试验田国营农场……苏联此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其特色就是拥有这样大片土地由国家所有的国营农场。

    第21装甲师开到这里时看到的就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庄稼和蔬菜,里头正有大批的苏联官兵正在忙着收割,显然是知道德国人就来了而进行的抢收,另一面似乎还有人在用拖拉机毁坏来不及抢收的作物以使其不落入德国人手里……

    德国士兵看到这一幕当然不会让他们继续下去,坦克炮在斯莱因上校的命令转向了拖拉机,稍作调整然后就“轰”的一声,将一辆拖拉机炸上了天。

    其它百姓一看这架式,赶忙惊慌失措的逃离了“现场”,这其中也包括拖拉机司机,丢下拖拉机撒退就逃,一部份苏军士兵却不自量力的举枪还击,但随着一阵机枪声过后,他们就一排排的被打倒在地。

    “上帝!”维尔纳从车上跳了下来,看着眼前这一幕后就兴奋的回头望向秦川,叫道:“少校,我们是不是该改善下伙食了?”

    秦川看着眼前的庄稼以及一大片绿油油的菜地也直流口水……自从来到这世界以来都不知道多久没有饱餐一顿尤其是青菜了,成片不是面包就罐头,要么就是烤土豆,眼前这片菜地对他来说就像发现了一座宝山似的。

    秦川将目光投向斯莱因上校,斯莱因上校看了看地图然后就点头道:“今晚就在这宿营!”

第六百五十一章 会师() 
    士兵们一声欢呼,跳下车去就往菜地里跑,这里抓一颗那里抓一把的,很快就摘了一大堆。

    只不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外国人的饮食比较单调,不是土豆泥、烤土豆就是蕃茄酱之类的,所以德军士兵们选择的绝大多数都是黄瓜、蕃茄、胡萝卜这些玩意。

    秦川走进菜地,选择的则是几棵圆白菜、萝卜、扁豆、蒜、辣椒之类的。

    “少校!”面包师抱着几根黄瓜嘴里还啃着半根,好奇的看着秦川手里东西,问:“您为什么选择这些?”

    “当然是吃!”秦川回答。

    面包师耸了耸肩,似乎是有些不理解秦川的这种做法。其它人包括埃伯哈德也有同样的想法,只不过碍于秦川是少校所以什么也没说。

    秦川当然明白,这其中尤其是辣椒,别说欧洲人了,就连苏联都很少有人吃。

    但是很快他们就发现自己错了。

    因为没过多久,一盘炒扁豆,确切的说是杯……由于没有适合的餐具只能用杯子和头盔装。然后还有喷香的炒青菜,以及又辣又脆的凉拌萝卜就弄出来了。

    再用两根树枝削成筷子,秦川就津津有味的配着面包吃起来……配面包确实有点不合适,但也只能将就着了,毕竟青菜无法填饱肚子。

    “少校!”士兵们一个个闻着香味就凑了上来,脸上一副色迷迷的样子。

    秦川朝他们点了点头,然后几个人马上就动手了……你一根我一口的狼吞虎咽起来,一边吃着嘴里还发出一些赞叹声。

    “太棒了!”阿尔佛雷多说:“我还不知道这些青菜竟然能做出这样的美味!”

    “是我们太久没吃青菜了吗?”维尔纳说:“为什么我觉得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东西?!”

    “上帝!”面包师说:“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在吃辣椒,我一直以为这辈子都不想碰它,但是现在……我发觉自己以前实在太蠢了!”

    ……

    中餐就是有这样的本事,单个东西比如辣椒、大蒜或是萝卜等都不好吃,但如果把它们调在一起,那就会给味蕾带来非同一般的冲击。

    结果那一晚,原本无人问津的萝卜、辣椒之类的突然就变得火爆起来,所有人都饱餐了一顿蔬菜大餐……新鲜的蔬菜对普通人说或许算不了什么,但是对于像秦川这样在战场上几个月甚至几年都没能吃上的人来说却有足够的诱惑力。

    甚至第二天部队再次走上行军道路时,坦克上、汽车里还堆着一堆堆的萝卜和圆头白菜。

    其实第二天的行军没有走多少路,只走了三小时十几公里,就与另一头行军而来的第6集团军的装甲部队会师了。

    一开始双方都吓了一跳,远远的看见对面一队坦克迎了上来以为是敌人坦克,二话不说迅速展开战斗队形做好战斗准备,对面甚至都打来了几发迫击炮炮弹……战斗紧张,而且第6集团军里有不少是刚补充的新兵。

    等斯莱因上校在望远镜里看清对面坦克的型号接着又看清十字标识时,就赶忙下令:“别开火,是自己人!”

    一名德军士兵还站在坦克上挥舞着军旗,于是对面也意识是友军。

    那是第6集团军第14装甲军第16装甲师的部队,师长是汉斯。胡贝少将。

    两支队伍会师时十分开心,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已完成了对斯大林格勒的半包围圈。

    不过见面时双方却不太友好,因为维尔纳对开场时的那几发迫击炮炮弹十分不爽。

    “嘿!”维尔纳一边朝对面走一边隔着十几米就冲着对面的士兵喊道:“是谁打的迫击炮?你们应该把他找出来踢出队伍,否则你们迟早会被他害死的!”

    维尔纳这话虽说有气话与玩笑的成份在里头却也并非全无道理,因为士兵应该能控制自己等待上级命令再动手。

    对面见维尔纳的语气有些狂妄而且还带着火药味,就不服输的回答道:“你应该感谢他们及时收住手,否则你们这会儿只怕已经被歼灭了!”

    秦川这边的官兵闻言不由面面相觑,然后突然爆发出一阵笑声,把对面的官兵都笑得有些莫名其妙的。

    不久,他们就知道问题在哪了。

    “很高兴见到你们!”斯莱因上校走上前去与一名少校握了握手,说道:“我们是第21装甲师的,我是第1步兵团团长!”

    “上帝!”少校吃惊的望着斯莱因上校,又望望周围的官兵,说道:“你们就是第1步兵团?取得霍尔姆战役胜利并且打到巴库的第1步兵团?”

    “是的!”斯莱因上校骄傲的挺起胸,然后戏谑的回答道:“我刚才好像听见……你们说要歼灭我们……”

    官兵们再次发出一片笑声。

    少校尴尬的望了身后同样是目瞪口呆的士兵一眼,回答道:“抱歉,上校,我们不知道是你们。我想……”

    说着少校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