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决战第三帝国 >

第316部分

决战第三帝国-第316部分

小说: 决战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川想的没错,这个坦克第16军是一支从苏俄内战走过来并且参加过莫斯科保卫战部队……其实重点在于后者,参加过苏俄内战充其量只能说拥有一定的战斗经验和指挥经验,即便是这样,这些战斗经验和指挥经验也在之后消亡殆尽了。

    莫斯科保卫战就不一样了,那是刚刚发生过的战役,而且还是苏联官兵战胜各种困难在逆境中坚持战斗最终取得胜利的一场战斗,就像之前说的,在这场战斗中走过来的部队,其士气、素质等都不是一般部队能比拟的。

    眼前这个坦克第16军就是这样一支部队。

    但这却改变不了苏坦克第16军即将溃败的事实……在后方跟随的苏军坦克都是T60和美制M3轻型坦克,这些坦克根本就无法阻挡德军“三”号、“四”号坦克的冲击。

    奥尔布里奇上校通过步话机下令:“自由射击!”

    “轰轰”一阵炮响,早就瞄准目标的德军坦克就朝苏军防线喷吐出一团团火焰,霎时苏军匆忙构筑起来的坦克防线就一片狼籍,有的坦克冒起了黑烟,有的发动机被击中着了火,还有的则一声爆炸整辆坦克都被炸成了零件四处飞射。

    “前进!”秦川大喊:“跟着坦克!”

    又前进一段距离后,秦川又大声命令:“迫击炮!”

    50MM口径迫击炮马上就一门门在坦克后架了起来,并以最远射程射击……最远射程其实才是最容易的,因为只要把迫击炮调整到45度角就可以了,德军50MM迫击炮在45度处甚至还有一个标志以方便士兵寻找。

    于是成片成片的迫击炮炮弹就朝苏军方向砸了过去,将苏军一群群的掀到了空中。

    原则上苏军也可以用迫击炮还击,但一方面苏军的轻型迫击炮射程远不如德军轻型迫击炮,另一方面则是德军队形前有坦克掩护,使苏军在这场战斗中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

    而且事情还不仅仅如此,坦克的机枪以及德军士兵手里MP43压得苏军无法动弹的时候,火箭筒发射的反步兵火箭弹又发挥了作用,一时间苏军阵营中到处都是鲜血和惨叫,然后他们就再也顾不上什么227号命令了,像潮水般的朝后方退去。

    不过客观的说,227号命令在这时候应该不起作用,它更多的是指驻守在某道防线上的苏军不能撤退,而这第16坦克军是朝敌人防线冲锋,在冲锋失利而且有上级邀退命令的情况下还是允许撤退的……只不过打了败仗的这些指挥官难免要被撤职处分。

    (注:参加首批进攻的第4坦克军军长米舒林和第16坦克军军长帕韦尔金隔天就被撤职)

    德军当然不会这么轻易就放过苏军,紧跟其后又是一阵有如狂风扫落叶般的追杀,国营农场周围一时尸横遍野,连麦秸都被染成了刺目的鲜红色。

    第21装甲师一直将苏军连同驻守孔纳亚峡谷的近卫第39步兵师也赶了回去,直到139。7高地前停住了脚步……就像之前所说的,这里有几处交通险地不方便机械化部队通过。

    然后第21装甲师才返回国营农场对付那些陷在农田中的T34。

    让人有些意外的是居然有几辆T34从水田里挣脱出来并且在斯大林格勒城内杀出的一支苏军的救援下逃进了斯大林格勒……第16坦克军军长帕韦尔金就在其中。

    这一仗,苏军第16坦克军几乎就被打残了:80辆坦克被击毁了73辆,其中有40辆T34,16辆T60,还有17辆M3,步兵也死伤惨重损失了三分之一。

    确切的说,那40辆T34并不全是德军击毁的,而是陷在水田中无法动弹被苏军自己炸毁的……为了不使它们落入德军手里。

    其中还有十二辆来不及炸毁,其实也不是来不及炸毁,而是苏军希望能凭着这些还可以使用的坦克与德军再做困兽之斗,或者是希望坦克还能开动起来杀出一条血路逃回斯大林格勒,所以不到最后一刻他们也不敢轻易将坦克炸毁。

    但这时间很难把握,但德军冲上来将他们围住时,他们已经没有机会这么做了。

    这部份被缴获的坦克就不用说了,很快就会被德军从水田里拖出来然后喷上德军的标志编入装甲师。

    T34坦克的性能相当不错,只不过却没有多少德军士兵愿意驾驶这些坦克。不是因为不熟悉,而是它们经常会被德军飞行员误以为是敌人的坦克遭到攻击,尤其是在敌我混战的时候。

第六百五十八章 延缓() 
    “朱可夫同志!”几小时后,迫不及待的等着消息的斯大林就拔通了指挥部的电话:“反击情况怎么样了?”

    正焦头烂额的朱可夫想了想,就回答道:“斯大林同志,我们一直在进行艰苦的交战,但效果不太明显;我军最远突进了五公里,但是遭到了德国人的反攻,我军现在大部份只前进2到4公里!”

    “这就很不错了!”斯大林对这个结果感到很满意,因为他知道德国人在科特卢班的防御纵深只有七公里。

    那么,如果按今天这种进攻进度的话,用不了几天就能将科特卢班以东的德国人包围了。

    但斯大林没想到的是,打仗并不是说今天能前进两公里明天也可以。

    只有朱可夫才知道,今天这一仗可以说消耗了苏军绝大部份的能量,如果今天把仗打成这样的话,几乎就意味着往后也不会有进展,甚至还有可能会被德军打退。

    顿了下,斯大林又问了声:“进攻受阻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时间不够!”朱可夫回答:“部队没有来得及充分做好进攻准备,没有很好的进行炮兵侦察和查明敌人的火力配置。另外,敌人航空兵掌握了制空,这使我军十分被动!”

    朱可夫这话说得很有艺术。

    他说的的确是实话,因为时间、制空权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侦察不足、准备不足……但如果说得更简明厄要些,就是他在指挥方面上了德国人的当让第16坦克军跳进了德国人的陷阱而损失惨重。

    当然,朱可夫是不会这么告诉斯大林的。

    斯大林没有犹豫,下令道:“继续冲击,我会给你派去更多部队!”

    这个更多,就是后续还有三个集团军,也就是除了近卫第1集团军之外,斯大林陆续又组织了三个集团军总兵力二十万人投入这场对科特卢班的进攻。

    而这包括近卫第一集团军在内共二十八万人的兵力,将会在未来的七天里对德军防线发起像潮水般的轮番进攻。

    不过朱可夫在听到这个消息时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就像他所说的,他需要的是飞机、坦克以及弹药补给,更多的部队无法改变这场战役的结局,只有苏军越来越多的伤亡。

    另一方面,德军的确也受到苏军这种攻势的影响。

    首先就是补给。

    保卢斯原本已计划好马上就要对斯大林格勒发起总攻,但朱可夫在北线发起的猛攻使德军不得不消耗掉辛苦储存起来的弹药,而且这种消耗可预期的在将来不会减少还有可能增加……于是进攻斯大林格勒的计划就搁浅了。

    其次是在兵力。

    第14装甲集团军原本是进攻斯大林格勒的主力,但现在却因为苏军在北部发起猛烈的进攻而不得不调往北部战线。

    第14装甲集团军司令维特斯海姆甚至在苏联人这种源源不断不惜一切代价的进攻面前心虚了。

    “将军!”维特斯海姆向保卢斯报告道:“北部战线岌岌可危,我们需要更多的步兵和更强大的空中支援,哪怕这意味着无限期推延攻入斯大林格勒的行动!”

    应该说,维特斯海姆少将的这个建议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如果北部防线被苏军突破的话,就意味着进攻斯大林格勒的部队会腹背受敌甚至被包围在斯大林格勒里,这对德军显然是十分危险的。

    但这其实是维特斯海姆少将夸大了北部防线的危险性……他只是看到苏军源源不断的朝德军防线前涌来而且似乎永远也没有尽头,德军士兵的伤亡也在直线上升,于是就主观的认为北部防线“芨芨可危”。

    实际上,苏军第一次突破也就是朝国营农场的那次突破才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但它却被第21装甲师挫败了,接下来苏军的进攻其实更多的是想拖住德军给斯大林格勒争取时间。

    这其中尤其拖住德军的空军……空军主力被调往北部战线,对斯大林格勒东部伏尔加河的封锁就成级数降低,于是苏军东南方面军就可以通过伏尔加河紧急往斯大林格勒送去大量援兵及补给。

    国营农场的战斗结束后,斯特莱克将军就召集了第21集团军的军官们开了个会。

    “先生们!”斯特莱克将军举起酒杯说道:“从北非战场到东线,我们战无不胜,而且我们似乎已经习惯这一点了!”

    军官们脸上露出会意的微笑。

    斯莱因上校接嘴道:“同时,我们似乎还习惯了一点,那就是少校再一次猜中了敌人的意图!”

    “是的!”斯特莱克将军说:“敬少校!我们的英雄!”

    “敬少校!”军官们纷纷举杯向秦川致意,秦川只能频频点头用眼神表示感谢。

    “将军!”奥尔布里奇上校接着就问了声:“我想知道,我们什么时候进军斯大林格勒?”

    “答案会让你失望的,上校!”斯特莱克将军回答:“你知道的,为了应付北部防线苏联人的进攻,我们不得不将资源投往北边,这样一来……”

    “进攻斯大林格勒的计划推迟了是吗?”斯莱因上校问。

    “是的!”斯特莱克将军点了点头回答:“他们决定等苏联人在北部防线的进攻停下来了再说!”

    德军军官们纷纷点头表示理解,秦川却皱起了眉头……

    此时的德军军官们还没有认识到斯大林格勒的重要性,他们以为战局已打成这样,等北部防线稳定后再回过头来收拾斯大林格勒也不迟,因为斯大林格勒就在那,怎么也跑不了,而且被德军三面围住,拿下它似乎只是时间的问题。

    只有秦川知道斯大林格勒内的巷战才会比北部防线要困难得多而且伤亡也会大得多,尤其是苏军在北部防线不计伤亡的冲击拖延住德军的这几天很可能起到关键作用。

    因为就是这几天,斯大林格勒就补充进了新鲜的血液完善了它的防御漏洞。

    于是秦川就接嘴道:“将军,我认为这是个错误的决定!”

第六百五十九章() 
    “少校!”斯特莱克将军不由疑惑的望向秦川:“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应该在这时候进攻斯大林格勒?”

    其它军官脸上也差不多是这样表情,因为秦川说的这有些不现实。

    “可以这么说!”秦川点了点头。

    “可是我们的补给和兵力……”斯特莱克将军摊了摊手。

    “将军!”秦川说:“我认为此时苏联人也同样困难!我指的是在斯大林格勒的苏军!”

    “这一点我赞成!”斯特莱克将军回答:“可是两线同时作战会使我们首尾难顾,同时还会成级数的增加我军潜在的风险!”

    斯特莱克将军这话说的没错。

    两线作战的风险比如有一天如果弹药或是兵力跟不上,那就会被苏联人一个反攻就打得兵败如山倒,之前所有的战果都会付之一炬。

    也就是说,德军现在的打法是属于相当来说较为保守的。

    当然,他们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不知道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困难,以为迟几天也不会有多大的影响。

    但实际上,恰恰就是这几天的时间使东南方面军给斯大林格勒输送了五万兵力和大批的补给,正是这些兵力和补给使斯大林格勒完善了北部工业区的防御……这些工业区直到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都没有落入德军手中,而且几乎一刻不停的生产坦克和火炮。

    之后的事就不用说了,虽然德军全力进攻斯大林格勒并且从空中用战机封锁伏尔加河,但苏军兵力的损失基本能与得到的增援持平,于是这场城市拉锯战就几乎是无休止的延长下去,就像一战时的堑壕战一样。

    “将军!”秦川回答:“我想说,苏联人在北部防线进攻的战略意义,原本是包围特科卢班东部的我军并与斯大林格勒取得联系。那么……现在他们这样不惜代价进攻又是为了什么呢?”

    斯特莱克闻言不由一愣,他倒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我认为他们是在压缩我们的生存空间!”奥金布里奇上校说:“最终还是想与斯大林格勒取得联系!”

    这说的也有些道理,苏军如果能每天前进一些不断压缩科特卢班以东德军的防御纵深的话,总有一天德军会受不了压力自己退出这片地区的,于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