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决战第三帝国 >

第320部分

决战第三帝国-第320部分

小说: 决战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有什么问呢?”秦川反问。

    “我不知道!”雅科普看了看其它人,然后回答:“我是说,它可以吃吗?”

    “要不,你认为我在做什么?”

    对于食物这种东西,欧洲人常常会陷入一个误区:人本身就是杂食动物,只要是健康的、有营养的就没什么不能吃的。但欧洲人却因为他们自己的饮食文化的单调、贫乏……翻来覆去就那几种食物也就那几种做法,他们习惯了这样的饮食就觉得自己的饮食单纯,反过来用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人丰富多采的各种饮食及做法,就简单的将其归结为“中国人什么都能放到餐桌上”。

    最终,还是多米尼克鼓起了勇气:“少校,我可以试一试吗?”

    “当然!”秦川干脆把树枝拗断分了一只给多米尼克。

    多米尼克看着眼前这个黑呼呼的还有些田鼠样子的东西还是有些害怕,但做了一番激烈了思想斗争后终于鼓起勇气闭着眼睛咬了下去。

    “嗯哼!”过了一会儿,多米尼克缓缓睁开了眼睛,意外的看了秦川一眼,点头说道:“你是对的,少校,味道不错!”

    说着再也顾不上什么了,张嘴就大块朵颐。

    士兵们显然还在犹豫,互相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

    多米尼克有些不可思议的说道:“拜托,先生们。这是战场,我们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送命,而你们却在担心烤田鼠会不会把你们害死!”

    多米尼克这么一说,士兵们就恍然大悟,各自都鼓起勇气向秦川要了一点尝试。

    虽然僧多粥少每人只分到一小块,但结果却是一发不可收拾。

    “嗯哼,味道的确不错!”

    “尝起来有点像……烤鸭松脆的皮!”

    “我认为我们应该弄更多的这玩意来!”

    “我同意!”

    “算我一个!”

    ……

    于是一支“捕鼠特别行动队”很快就组建起来了,每个人手里都握着一根棍子,寻找到一个老鼠洞就站好位置围起来,两个人就动手用工兵锹挖……

    老鼠窜出来的时候就一阵乱棒追着打。

    这一点维尔纳是最内行了,至少有一半的田鼠都是死在他的手下,为此他还兴奋的挥舞着棍子叫道:“哟荷,看到了吗?我就是‘田鼠杀手’!”

第六百六十六章 演讲() 
    起初其它德军士兵看着“捕鼠特别行动队”的在麦田里奔来奔去的样子都感到十分疑惑,不少人都在好奇的问着同一个问题:“他们在干什么?”

    但是,当他们闻到空气中烤田鼠的香味后突然就明白了,尤其是在试吃了之后,就再也按捺不住,三个一组五个一群的组建起一个个“行动队”。

    尽管德军训练有素,但这还是创造了第21装甲师有史以来最自觉组建战斗小组最英勇的投入战斗中的纪录。

    有娱乐、有青菜、还有香脆的田鼠肉,这样的战场日子的确没什么好苛求了。

    但这样的日子很快就成德军士兵们的回忆。

    这天夜里,埃伯哈德一边嚼着田鼠肉一边望向北方,然后说道:“兄弟们,不知道你们是否感觉到了,北部防线安静了许多!”

    面包师侧过身去听了听,就点头回答道:“是的,苏联人无法持续这样的战斗了!”

    “或者,也可以说他们在斯大林格勒做好准备了!”多米尼克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但秦川却认为面包师说得对。

    这一方面是因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这样不顾伤亡的进攻对兵力消耗很大。

    据统计,朱可夫动用的这四个集团军总兵力达25万人,这七天的进攻就损失了三分之一兵力,也就是平均每天伤亡一万多人。

    四个集团军总共有400辆坦克,其中300辆坦克被摧毁,还有数十辆坦克因为故障或是战斗无法再次开动,于是坦克几乎消耗殆尽。

    在这样的伤亡和损耗下,即便是兵力众多的苏联也承受不起,只能结束这样的战斗。

    另一方面,如果说斯大林格勒准备好的话……任何准备都不会有“好”的那一天。

    “这是好事,不是吗?”埃伯哈德说:“我们终于可以从北部防线脱身了!”

    “这为什么会是好事呢?”秦川反问了一句。

    士兵们明白秦川这话的意思,德军可以从北部防线脱身,那也就意味着进攻斯大林格勒的战斗就要开始了。

    果然,第二天凌晨,德第14装甲集团军又被调往了斯大林格勒方向……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就只有这么一个装甲集团军,所以不管是北部防线还是进攻斯大林格勒都需要它,只能在战斗中来回的将这支部队调动。

    可以看得出来,第14装甲集团军的德军普遍都对进攻斯大林格勒抱着乐观的态度。

    第14装甲集团军在经过国营农场时,许多士兵站在坦克上冲着第21装甲师的士兵们欢呼:

    “干得好,21装甲师。”

    “好样的,第1步兵团!”

    ……

    秦川等人当然知道他们指的是第一步兵师突入斯大林格勒并火烧工厂的事……像这样的战绩根本就不担心传不开,因为德军指挥官需要用这些事例来给其它部队做榜样以激励他们英勇作战。

    但让人有些没想到的是,第14装甲集团军长维特斯海姆少将在经过时还特地留下来拜访了第1步兵团全体官兵。

    “你们为我们争取了时间!”维特斯海姆少将握着斯莱因上校和秦川的手道:“可以想像,你们所做的一切对斯大林格勒的防御就是场灾难。现在,我们从北部防线腾出手了,那么,下一个就是斯大林格勒了!”

    维特斯海姆少将的表情和语气,就像是斯大林格勒已经唾手可得似的。

    但秦川却不这么认为。

    这不仅是因为他知道史上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有多艰难,更是因为他知道这时的斯大林格勒应该由崔可夫接手了。

    而崔可夫……却是没那么好对付的。

    事实上,苏军之所以能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获胜,除了朱可夫在战略大方向的指挥外,更重要的还是崔可夫在斯大林格勒的指挥。

    秦川猜的没错,随着北部战线攻势的减弱,崔可夫也意识到了留给他准备的时间不多了,于是他几乎不分昼夜的对第62集团军进行整顿。

    崔可夫是苏联的“三驾马车”之一。所谓的“三驾马车”差不多也就是三大名将的意思。

    做为一名名将,崔可夫第一时间就认识到斯大林格勒最严重的其实是士气问题。

    这一点或许是洛帕京中将造成的,又或者是第62集团军屡次失败造成的……但不管怎么说,洛帕京做为一名集团军司令都对固守斯大林格勒毫无信心,在这一点上肯定是少不了干系的。

    但崔可夫却知道这时候追究责任没有任何好处,眼前摆在他面前的就是这么一个烂摊子:装备不足、兵力不足、补给不足,人心惶惶从上到下从军队到百姓似乎都在等着德军进攻,然后象征性的防守一下就退到伏尔加河东岸。

    在崔可夫上任的路上甚至还听到有士兵说着这样的言论:“防守斯大林格勒还有什么意义吗?拖拉机厂和火炮厂都让德国人烧毁了,我们应该退到伏尔加河东岸防守,那样就会轻松得多!德国人无法攻破伏尔加河防线!”

    所以,崔可夫上任后第一件事不是巡视前线的防御工事,也不是布署和调整前线的兵力,而是做第62集团军的思想工作。

    “如果他们在心里已经认输了!”崔可夫对副手克雷洛夫说道:“那么,就算他们手里拿着枪也无济于事,他们能做的就是朝德国人举起双手然后把枪交给敌人!”

    于是,崔可夫第一时间就在广播里做了一次演讲……这时候无法将士兵们聚集在一起演讲,这么做显然是十分危险的。

    “我是崔可夫,第62集团军司令!”崔可夫开门见山的说道:“我现在就在斯大林格勒,在你们中间。我只想告诉你们一点,斯大林格勒是我们最后的防线,为了保卫她,我们绝不后撤一步,包括我也一样。我再重申一遍,没有人可以从斯大林格勒撤出去,我从莫斯科飞到这里加入你们,目的就是陪你们一起死!”

    演说简短而粗暴,没有华丽的语言和词藻,但却铿锵有力挫地有声。

    那一刻,所有苏军士兵乃至百姓都被这话震撼到了。

第六百六十七章 崔可夫() 
    接着崔可夫就在斯大林格勒着手进行了几个工作:

    首先是军队的动员工作。

    这个工作崔可夫把它交给了第62集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也就是政委古罗夫。

    崔可夫与古罗夫商量了一整套做思想工作的方案,比如落在德军手里或者投降德军会有什么后果,家人会受到什么影响,如果英勇抵抗即便是牺牲了,也会有各种诸多好处等等。总之,就是鼓励、恫吓再加上无情的惩罚几种手段相结合以激励那些失去信心的部下。

    其次,就是断绝第62集团军乃至百姓的退路。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斯大林格勒已处于德军的三面包围中,唯一的出路就是位于斯大林格勒城区中部的港口。

    崔可夫派出一队卫兵去严格封锁港口,基本只进不出,也就是从东岸进入斯大林格勒可以,但从斯大林格勒出去那就别想了。

    这里之所以用“基本”,是因为斯大林格勒还有失去战斗力的伤员需要送出去,有时还会有来往送文件和情报的通讯员……苏军通讯设备十分落后,用通讯兵甚至信鸽送信的方式还普遍存在。

    但就算是这些人要通过也要经过严格的审查。

    再次,就是对百姓进行组织。

    这一点在洛帕京指挥时期做得十分粗糙,他仅仅只是把一部份武器装备下发给工人,然后再分配几个低级军官去领导他们也就完了。

    洛帕京这么做也可以理解,因为他根本就不相信自己能守住斯大林格勒,那么做与不做都没有多大区别,就是流于形式的一种东西。

    崔可夫就不一样了。

    他很清楚一点,百姓虽然没有受过训练,但因为斯大林格勒是他们的家,同时也因为百姓没有经历过战争当然也没有像第62集团军那样经历过一次又一次无奈的失败,所以他们往往会有一种很天真的英雄情节。

    简单的说,就是他们的士气和精神反而会比一次又一次遭受打击的第62集团军的残兵败将要好得多。

    当然,作战主力不可能会是这些百姓。

    但如果把这些百姓组织起来并与第62集团军的士兵们编在一起的话,他们这种精神和士气反过来就会刺激第62集团军的苏军士兵……

    这很容易理解,那些垂头丧气的士兵如果看到那些没有受过军事训练的百姓一个个眼里放光磨拳擦掌的要与德国人拼命,或者看到这些百姓勇敢的提着枪与敌人战斗,或者看到百姓英勇的死在战场上……这些受过军事训练的士兵怎么也不好意思再想着退缩想着逃跑。

    另一方面崔可夫还将百姓进行分类。

    比如可以作战的就发放步枪像士兵一样战斗,不能作战的就在二线担负看护伤员、运输补给或是做饭、通讯等各种任务。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把斯大林格勒的每一个人都利用起来而且做到人尽其用。

    由此也可以看出崔可夫是个很有能力的指挥员。

    如果是其它人面对这种情况,也就是洛帕京留下的一堆烂摊子,只怕会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解决或是面色苍白怨天尤人。

    但崔可夫却用了几天的时间就成级数的提升了整个斯大林格勒的士气,甚至还因为崔可夫成功组织起了军队和百姓互相激励的这种机制,第62集团军以及百姓在防御战中还越战越勇坚持到最后一刻……按照苏联方面的数据,是一开始崔可夫带领有13万人,战斗到最后苏军开始反攻的时候,这13万人幸存下来的只有239人。

    在这过程中还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崔可夫下达了封锁港口只进不出的命令后,一个团长带着部下企图强行闯过港口逃回东岸。

    这对于崔可夫来说当然是绝不允许的,如果让这个团长成功的话,崔可夫在斯大林格勒建立起来的整套制度就会崩溃,军民刚刚恢复的信心和士气就会再次遭到打击,而且还会一厥不振。

    因此,愤怒的崔可夫驾驶着吉普车赶到港口,上去就给了团长一拳。

    由于崔可夫刚上任不久也没佩戴勋章,团长没认出眼前这个其貌不扬的军官就是集团军司令,于是愤而还手。

    崔可夫并没有表明自己的身份,也没有叫警卫,而是选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