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决战第三帝国 >

第321部分

决战第三帝国-第321部分

小说: 决战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可夫并没有表明自己的身份,也没有叫警卫,而是选择与这名团长拳头对拳头的对打起来。

    一名团长和集团军司令肉搏,这种事情只怕翻遍整个战史也找不出第二例了。

    最后,崔可夫取得了胜利将团长打昏。

    按照苏军军令尤其是227号命令,当逃兵是死罪,冒犯长官也是死罪,同时崔可夫在这时候还需要立威,所以许多人都以为这个团长是死定了。

    但崔可夫却拍了拍身上的灰尘,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包香烟递给身边的士兵,说道:“团长什么时候醒来,就什么时候把香烟给他,让他回到自己的岗位继续指挥作战。”

    后来那团长果然就回到自己的岗位,而且从此再也没有逃跑的想法。

    直到所有的这些都做完后,崔可夫才开始关注防御以及敌人情报方面的事。

    而德军,包括第21装甲师在内都已经枕戈待旦准备全面进攻斯大林格勒了。

    第21装甲师被布署到了斯大林格勒的西面做为预备队。

    就像之前所说的,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与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存在某种竞争关系,不管于公于私,保卢斯都不愿意第21装甲师再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出风头。

    原因很简单,保卢斯以为接下来对斯大林格勒的战斗会很顺利,就像他飞往希特勒的暗堡也就是“狼人”中的会议中说的:“我们挫败了苏联人在北部防线的攻势,那么,斯大林格勒的陷落只是时间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保卢斯当然不愿意攻入斯大林格勒的首功还会落在第4装甲集团军身上。

    保卢斯给斯特莱克将军的借口就是:“你们做的已经够多了,现在,是让我们表现的时候了!”

    但秦川却知道,结果很可能会让保卢斯大吃一惊。

第六百六十八章 环城铁路() 
    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城区的主力毫无疑问的是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苏军防御主力则是第62集团军。

    原因是德军霍特辖下的第4装甲集团军在南面被苏军第64集团军死死挡在郊外无法突破……第21装甲师突破苏第64集团军的时候有两个选择,要么包抄第62集团军要么包抄第64集团军。第21装甲师选择了前者,于是在苏第62集团军崩溃退回城内时,苏第64集团军就收缩自己的防线及时补上了缺口,这造成的结果就是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依旧受地形限制无法突破。

    不过此时的德军,以为这根本就不是问题,因为他们有把握短期拿下斯大林格勒。

    保卢斯这么安排他的兵力的:一个步兵师放在斯大林格勒北面防守,将主力也就是第14装甲以及步兵第51军放在西面。

    这样的安排当然是正确的,原因是斯大林格勒是一个南北长40余公里,东西宽5公里的长方形城市。

    可以想像,进攻这样的城市如果往南、北两个方向进攻就会人为的增加苏军的防御纵深(40公里)。反之如果从东、西两个方向进攻的话,其防御纵深就只有5公里。

    由于斯大林格勒东面是伏尔加河,于是适合进攻的方向其实只有西面。

    这样,当一支支德军发起进攻并打到伏尔加河的时候,就可以将斯大林分割成一块块互相无法联系的区域,接下来的战斗就好打多了。

    难处就在于斯大林格勒的西面是密集的住宅区,不管是南面的主城区还是北面的工业区都是如此……就像之前所说的,工业区西面是以“某某新村”命令的职工宿舍,东面则是工厂。

    相比起空间更开阔的工厂,住宅区显然更难突破。

    不过德军似乎一点都不将这个放在心上。

    凌晨五点,当朝阳刚刚从东方升起在斯大林格勒城区晒下第一缕阳光时,德军攻城的炮声就响了起来。

    由于德军补给不充足所以炮火不是很密集,但由于轰炸的对像是斯大林格勒城区,所以其威势一点都不比密集轰炸要小多少……一发发炮弹呼啸着飞进城内爆起一团团火焰,偶尔有些炮弹命中了楼房,就会在楼层中炸开,然后将一片砖瓦碎物狠狠的掀到高空再有如天女散花般的往下落,如果楼房不够坚固,还会就此轰然倒塌。

    斯图卡轰炸机也加入了炮火准备的队伍,他们就像是一只只老鹰似的飞在空中,发现下方值得其轰炸的目标后就会呼啸着俯冲下去并将炸弹准确的投下去。

    虽然因为建筑的阻挡看不到轰炸机的目标,但可以想像,它们选的会是苏军火炮、坦克、碉堡工事或是防空火力之类的装备。

    二十分钟后,随着维特斯海姆少将一声令下,第14装甲军的坦克就掩护着步兵浩浩荡荡的朝已经被炸得浓烟四起的城市涌去。

    一开始的战事进行得十分顺利,进攻部队遇到的困难更多的是地雷。

    不过这一点对德军来说已不是什么问题了,因为他们有扫雷坦克……此时扫雷坦克当然已经不像在北非战斗时那么原始,它的滚筒已经换成了专用滚筒,外置发动机也增加了装甲防护。

    随着那一根根带着配重的铁链不断的往前甩,地雷就有如鞭炮似的“隆隆”作响。

    从某方面来说,因为知道德军装备有扫雷坦克,所以苏军甚至都没有很大的埋雷欲望。

    原因就不用说了……反正埋下的地雷不管是木壳雷还是反坦克地雷都会让扫雷坦克轻松排除,那又何必多此一举呢?多埋雷反而还会多消耗资源。

    但苏军对此也并非全无办法。

    他们中有些部队在坦克更容易通过的路段埋下电引爆炸药并记下位置……这玩意可是不管扫雷坦克的铁链怎么鞭打都不会爆炸的。

    于是,一辆扫雷坦克就“轰”的一声被炸上了天。

    但这玩意毕竟太少了,而且还不靠谱,如果埋的地方没有坦克经过就根本起不了作用,所以德军坦克潮还是继续朝苏军防线逼近。

    苏军最外围的防线是沿着环城铁路构筑的……斯大林格勒城外有一条环绕全城的环城铁路,这条铁路的作用就是将北面工业区生产出的拖拉机、火炮等运出去而又不经过城市。此时就正好被苏军用来当作一条防线。

    当然,苏军是不会直接用铁路做防线的,他们也知道铁路其实不适合做防线,因为用于铺设铁路的碎石被炮弹一炸就会像一个个弹片一样四处乱飞。

    因此,苏军是将防线构筑在铁路后两百米左右的位置。

    两百米,这个距离恰好在苏军37MM迫击炮的射程范围内,于是苏军就可以反过来利用铁路的碎石来杀伤德军。为此,他们甚至都把铁轨和枕木都拆除了。

    不过,把铁轨和枕木拆除的原因有一部份是斯大林格勒被包围资源稀缺,于是想充分利用每一点可以利用的资源。

    德军坦克“隆隆”开上了铁路,苏军就在这时用迫击炮反击……迫炮炮弹虽然无法对坦克造成伤害,但四处飞溅的碎石却让跟在坦克后步兵不敢前进。

    但是,如果苏军以为这样就能挡住德军或是将德军步坦克分开那就太天真了。

    在前线军官的命令下,德军50MM迫击炮朝苏军防线一阵猛轰,立时就将苏军迫击炮给打得了没了声音。

    乘着这个机会,德军步兵就从藏身处爬起来用最快的速度越过了铁路。

    越过一批就停一会儿,等德军迫击炮再次打出一片炮弹后又越过一批……从这就可以看出德军的素质,这种步炮协同看起来虽然简单,但在紧张的战场上能自觉而且成批的做到却十分不容易。

    当越过第三批时就已经不用担心什么了,因为走在前头的坦克及步兵已经迫近苏军防线并对其展开一场屠杀……苏军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就不错了,哪里还有时间打迫击炮。

第六百六十九章 谈话() 
    苏军的环城铁路防线在苏军坦克、飞机及迫击炮的进攻下只抵挡了一小时,防线上的苏军几乎没人能逃回斯大林格勒。

    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逃不回去,而是在防线上的他们同时遭受来自两个方向的射杀……德军方向和斯大林格勒方向的。

    后来审问俘虏时才知道,这些守在外围防线的都是苏军“惩戒营”的士兵,这也是他们会被安排到外围几乎没有战略意义的防线上的原因之一。

    接着德军的坦克和军队就沿着公路及公路旁边岔路开进了城区。

    秦川听到周围的士兵们发出了一阵欢呼……虽然第21装甲师被安排在二线做为预备队,但他们还是为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感到高兴:总算是进入了斯大林格勒。

    与士兵们脸上的兴奋的自豪不同的是,秦川则皱着眉头时不时的举着望远镜望向斯大林格勒方向……城外无法看到城内的战斗,只能听到一阵阵枪炮声,还有空中德军战机的俯冲扫射和轰炸。

    “少校!”见秦川这样子,埃伯哈德忍不住问了声:“有什么不对吗?”

    “不,没什么不对!”秦川放下了望远镜,若有所思的回答道:“巷战总会出现一些状况,这场仗可能不会太顺利!”

    “放心吧,少校!”埃伯哈德回答:“我们前几天就轻松的杀了进去,然后还放了一把火,最后还安全逃出来了不是吗?而且我们都看到了,苏联人的防御也就是几个沙袋而已!”

    “那是因为我们骗过了苏联人!”秦川回答:“而且城市战从来都不是沙袋的问题!”

    “那又是什么?”埃伯哈德问。

    “还记得霍尔姆吗?”秦川反问。

    “你的意思是说……”埃伯哈德脸上露出了惊骇:“苏联人会学习我们在霍尔姆的防御方式?”

    “为什么不呢?”秦川回答:“我们在霍尔姆能够以少胜多顶住苏联人的进攻和包围数月之久,苏联人为什么就不能将其应用在斯大林格勒上!”

    “可这是不同的!”埃伯哈德说。

    “有什么不同?”

    “我们那时是冬季!”埃伯哈德回答:“更重要的是苏联人的协同远不如我们!”

    埃伯哈德说的没错,这也是德军引以为傲的一点……苏联人的协同和素质远不如德军,比如此时的德军,他们在进攻斯大林格勒时就是各兵种互相配合着前进:地上是坦克、步兵、炮兵相互配合,空中则是战机。

    这其中尤其是战机的空地配合,一旦发现有哪个难以突破的建筑,就呼叫轰炸机投下炸弹将其炸毁……德军“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可以借助俯冲增加炸弹的破坏力和准确率,于是德军需要做的就是指示目标、摧毁目标,然后继续前进。

    而这些都是苏军做不到的。

    但是……

    “这只是现在,埃伯哈德!”秦川回答。

    “什么意思?”埃伯哈德满脸的不解。

    “战斗才刚刚开始!”秦川说:“现在一切还井然有序,我军进攻线暂时还没有乱,也就是基本保持一条直线往前推,但战斗继续下去就并非如此了!”

    埃伯哈德不由“哦”了一声,然后就不再说话了。

    其实秦川才只是说了冰山一角,巷战存在的问题在霍尔姆战役中已基本见过了,比如坦克机动问题、夜战问题、敌我识别问题等等。

    果然,没过多久问题就出现了。

    德军沿着一条进攻线往前推进的时候总会碰到几个硬钉子,有时敌我双方还会发起反攻彼此反复争夺,于是德军这条进攻线很快就模糊不清犬牙交错。

    然后悲剧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几架轰炸机俯冲下去炸毁了一幢大楼,但这幢大楼却是德军占领的,里头有三个班的士兵一个都没能走出来。

    不过这些似乎都不需要秦川担心,因为他们现在不过是预备队。

    战斗持续了几天,几乎所有人都意识到形势越来越严峻,因为从斯大林格勒里运出来的伤员和尸体越来越多,日夜不停的运,但城市里的战斗却一点都没有要结束的迹像。

    这一天,维特斯海姆少将终于找到了秦川。

    这里用“终于”,是因为秦川知道维特斯海姆少将早就想找他谈谈了,只是因为碍于面子或者也可以说是竞争关系所以一直忍着不说。

    当然,与秦川一起去见维特斯海姆少将的还有斯莱因上校。

    “上校!”维特斯海姆一见到两人,就上前与两人握了握手,说道:“很高兴你们能来,我们碰到麻烦了!”

    斯莱因上校和秦川都猜到了这一点,所以并不觉得意外。

    “是该我们去作战了吗?”斯莱因上校问。

    “我想是的!”维特斯海姆少将点了点头,说道:“不过在此之前,我认为有必要和你们谈谈……”

    斯莱因上校不由感到有些意外,如果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