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决战第三帝国 >

第340部分

决战第三帝国-第340部分

小说: 决战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把外头炸出的狂风暴雨当作一个乐子看了。

    另一个就是苏军进攻沙洲部队的集结。

    叶廖缅科手里的东南方面军的确不缺兵也不缺装备,但就是缺船……

    此时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了,在这其间东南方面军从来没有间断过对斯大林格勒的增援,而东南方面军与斯大林格勒之间隔着一条伏尔加河,所以无论是兵力还是补给的增援全都需要船。

    这其实也可以说是苏联防御的一个弱点。

    正如之前所说的,里海是与外界不联通的内海,苏联里海舰队因为没有战略需求而被称为是“养在鱼缸里的舰队”,伏尔加河通往里海与里海连为一体,这使得苏军在其它方向比如黑海舰队、北方舰队、波罗的海舰队等,空有武装装甲船却无法增援伏尔加河。

    在此其间,东南方面军只能沿着伏尔加河一路搜集渔船用于对斯大林格勒的增援运输,即便如此,这些渔船也十损八九所剩不多了。

    苏军集结部队不是问题,不到半小时就集结了两个近卫步兵团,但要凑齐能将部队运送到沙洲的船只却不是一时半会能做到的。

    情急之下,叶廖缅科就下令苏军士兵自行建造木伐,同时再抽调会游泳的苏军士兵组成突击队武装泅渡……后来发现其实武装泅渡的效果还会比用木伐进攻更好些,因为这至少目标不会那么大。

    但即便是这样,苏军组织起来的第一次进攻也是在两小时后了。

    此时,秦川等人已经在沙洲上做好了一系列的准备。

    M1910式榴弹炮对于突击队来说没什么价值……这不仅是因为它射程短,更因为它精度不高玩的是大面积覆盖,而突击队总共才一百六十五人(占领行动中伤亡了三十五人),这些人就算全用上也凑不齐一个炮兵营。

    另一方面,则是用M1910榴弹炮能达到的目的,突击队只需要与后方联系就可以轻松做到,比如德军普遍使用的le。 FH 18型105MM口径榴弹炮射程就有10公里,只要抵近斯大林格勒城郊就可以打到伏尔加河东岸为突击队提供掩护,再比如突击队还可以联系战斗机和轰炸机。

    因此突击队完全没有必要与使用这些火炮。

    于是随着秦川一声令下,这些榴弹炮全都被拖到一个弹坑里堆积免得碍手碍脚的,在碉堡工事里榴炮就更不用说了,全都拖出去腾出地方。

    换上的就是德军从苏军高炮部队那缴获的高射机枪及小口径高射炮……这些玩意打飞机或许不行,但打起步兵来那妥妥的就是生命收割机。

    让秦川等人异常惊喜的是,他们在碉堡工事的下方找到几个地下仓库,仓库里储存着多得无法统计的高炮炮弹和高射机枪子弹。

    这似乎是意料中的事,原因是苏军在沙洲上的阵地主要就是用来防空或者也可以说是为往来伏尔加河上的船只提供一些必要的掩护,而要完成这个任务就需要有大量弹药而且这些弹药还必须妥善保存,否则几下就会被敌人轰炸机给炸没了。

    做好准备后,秦川等人还有一点休息的时间。

    面包师取出藏在胸前袋子里的巧克力铁盒,打了开来取出其中的巧克力,打开塑料封纸然后小心翼翼的掰下一点放进嘴里,接着就闭上眼睛慢慢的享受着。

    这是产自法国供给前线的巧克力,它被生产成了饼干大小,八小片围成一圈,另外它还有一个特制的铁盒用于保存,为的就是在战斗中巧克力不致于因为体温影响融化了或是进了污水等。

    虽说这种巧克力是专门供给前线的,但在前线还是很少见到……这主要是前线兵员太多了,在运输困难的情况下,即便是后方产量足够给前方士兵人手一块,但后勤部却不会把它们运上来。

    原因很简单,运一车的巧克力无法喂饱什么人,但运一车粮食就并非如此。

    所以,后勤部队更多的是把它们换成了弹药或是粮食,在战局紧张的斯大林格勒方向就更是如此,这一度使巧克力在前线只有高级军官才有权享用的奢侈品。

    但在这次行动中,亚历山大却特意给突击队的每个队员都分上了一块巧克力。

    用亚历山大的话说:“先生们,你们在沙洲上很可能会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无法得到增援,当你们疲倦的时候,希望它能给你们一点帮助!”

    然而……

    维尔纳翻了翻白眼,说道:“上帝,我在飞行上就已经把它全吃掉了!”

    “你应该留一些的!”面包师说:“比如现在……你就后悔了!”

    “为什么呢?”维尔纳反问:“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机会享用它!”

第七百零八章 登陆作战() 
    维尔纳说的是战场上普遍存在的一个悖论。

    士兵们有时分不清是该将好东西比如巧克力先享用还是留着到更需要的时候。

    先享用吧,就会出现像维尔纳那样,真正需要的时候就没有了。

    留到更需要的时候吧,就会像牺牲的三十五人那样……已经没机会享用了。

    这对生活在和平社会的人来说就是小事一件,但在这物资奇缺的战场上,许多士兵都会思来想去的,犹豫了好久才下决心吃上一点。

    秦川在这方面会好些,因为相比起那些战事停下来就不需要考虑的士兵来说,他还要想着接下来的战斗该怎么进行或是坚持下去。

    不过这会儿似乎不用考虑了。

    因为举着望远镜透过碉堡瞭望孔向外观察的库恩报告道:“少校,苏联人好像要进攻了!”

    库恩之所以说“好像”,是因为苏联人的炮弹在碉堡外炸出一层层的硝烟……其实更多的还是炸在河里的炮弹,其蒸发的水汽就像是一层雾似的笼罩在沙洲的四周,使德军很难看清东岸苏军的动静。

    秦川举起望远镜往外一看,翻滚的烟雾中果然隐隐看到一队苏军忙碌的影子。

    “准备战斗!”秦川大声下令。

    士兵们一翻身就从墙角里坐了起来,争先恐后的将枪架在了的射孔上……苏军的碉堡工事显然就是为了反登陆构筑的,除了较大的重机枪和火炮射孔外还有供单兵使用的步枪射孔。

    只不过这些步枪射孔是针对苏军的莫辛纳甘设计的比较矮小,而德军使用的MP43瞄准基线较高,视野有一部份不是很清楚。

    当然,这并不影响德军的战斗力。

    高射机枪和小高口径高射炮也做好了准备,枪口对准了前方的河面以及面前一道已到处是弹坑的沙滩。

    炮声渐渐小了下来,不一会儿就完全消失了……这是沙洲防御的另一个优势,因为距离东岸较近,所以苏军要展开进攻的话就不得不停止炮击,否则炮弹马上就会对正在渡河的苏军造成误伤。

    烟雾中隐隐传来几声木浆划水的声音,苏军士兵显然已经下水了,而且还在缓缓朝沙洲靠近……他们不敢发出太大的声响,因为担心这会将敌人的火力引向自己。

    然而这并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因为不久后太阳光就穿透了水雾在其中投下了一道道黑影。

    在看到苏军进攻队形的那一刻秦川就不由愣了,是木筏和小渔船,其中甚至还有像皮艇,苏军居然试图用这些东西进行登陆作战,它们根本就无法阻挡德军阵营打出的子弹。

    但苏军的脆弱对德军来说就是好事。

    秦川没有迟疑,大喊一声:“开火!”

    霎时枪声就响成了一片,子弹就像刮起的一阵风似的带着弹线往烟雾中钻去,惨叫声和木板碎裂的声音很快就响了起来。

    苏军大喊一声,就加快了划船的速度,有些冲锋舟和橡皮艇甚至还发动了马达。

    显然,苏军是希望能以速度突破德军的火力封锁,但这不过是一种奢望……德军碉堡里的高射机枪和高射炮很快就响了起来。

    高射机枪打出的子弹在河面上打出一串串水花,水花延伸的尽头就击中了渔船。

    木屑横飞,鲜血四溅。

    渔船上立时就被打出了一排排杯口大的弹洞,更可怕的还是这些子弹的穿透力……12。7毫米口径的子弹,在500米的距离上可以穿透15毫米的钢板,而苏军这些渔船不过在两百米开外,且绝大多数都是木质结构,子弹毫无疑问的会穿透并击中弯腰隐蔽在船身中的苏军。

    甚至有些高射机枪照着一艘渔船多打几梭子弹,还会像切豆腐似的直接将其切成了两半。

    更可怕还是高射炮……高射炮的炮弹是延时引信的,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的德军士兵都知道将炮口稍稍瞄向目标上空。

    原因很简单,直接瞄向目标炮弹更多的是穿透并进入水中爆炸,这样对敌人的杀伤显然会小得多。

    但如果瞄向目标上空,炮弹就会在空中爆炸然后将弹片四射开来打向下方的苏军。

    只见一道道黑烟过后,就别说苏军士兵了,就连渔船都被弹片炸得残破不堪,有些炮弹恰好是穿透目标船身后在内部爆炸,那就更是将其炸得四分五裂惨不忍睹。

    苏军的木船前仆后继,一艘接着一艘一排接着一排的冲了上来,然后再成片成片的在德军强大的火力下有如摧枯拉朽般的被打穿、击碎,然后随着河水一边漂一边沉没。

    不一会儿,河面上就到处都是半沉半浮的木船残骸和苏军士兵的尸体,偶尔还有几艘船或许是被打爆了发动机,泄漏出来的汽油在水面燃起熊熊大火,立时又是一阵惨叫和哭喊声。

    苏军的第一次进攻就这样被毫无悬念的打退了,虽然只是短短的二十余分钟,但苏军的伤亡少说也有上千人……这是由苏军发起冲锋的船队规模估计出来的。

    确切的数字是一千三百余人,因为这其中还有三百人是武装泅渡的部队。

    相比起用木船冲锋的人来说,这些武装泅渡的苏军要幸运得多……木船目标太大,一通子弹过来就被摧毁了,而其上的苏军又大多不会游泳,于是被打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

    反而是那些武装泅渡的士兵目标较小,在硝烟和水雾中很难发现他们的存在。

    因此他们中的一部份人甚至还攻上了沙洲。

    但这些人显然不够聪明,这样的形式一看就知道攻上沙洲除了送死外不会有任何意义:碉堡外遍布着地雷、铁丝网等,其后还有一挺挺机枪一把把MP43对着宽阔且没有任何隐蔽的河岸……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障碍都是苏军构筑的,只不过他们在德军进攻时没有发挥作用,这时反而成为苏军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

    随着一声声地雷的爆炸声和枪声,冲上沙洲的苏军就一个个倒在沙滩上,鲜血顺着河水流回了伏尔加河,为伏河加河增添了一道道刺眼的红色。

第七百零九章 水地雷() 
    接着苏军又发起了两次进攻,但都以失败告终。

    打到傍晚,沙洲附近甚至都漂满了木船碎屑以及被河水泡得全身发白且肿涨的苏军士兵尸体,整个沙洲就像是被一堆垃圾给包围着。

    秦川不由感叹了一声:“如果早知道要面对这些,我或许就不会选择进攻沙洲了!”

    埃伯哈德闻言不由哈哈大笑起来:“我们的传奇上士没有被敌人打败,却被这些垃圾打败了!”

    与德军的胜利相比,苏军指挥部就笼罩在一片阴云之中。

    叶廖缅科愣愣的望着地图,他实在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沙洲会给他们带来这么大的麻烦,更让他无法想像的是……占领沙洲的不过就只有两百名德军。

    两百人,这要是搁在苏军部队中那就是沧海一粟,但德军却随便两百人就可以起到这么大的作用。

    不过这一点叶廖缅科想的却并不客观,因为这两百人可不是随便的两百人,而是从精锐的第一步兵团中挑出的精锐,他们拥有各种战斗技能、还装备有现代化的装备……其实发挥更多作用的还是苏联人自己的高射机枪和高射炮。

    这一点赫鲁晓夫也注意到了。

    “叶廖缅科同志!”赫鲁晓夫说:“我调查过了,沙洲上的弹药至少有三十万发高射机枪子弹和五万发高射炮炮弹!”

    叶廖缅科算了算,就皱起了眉头:“也就是说,如果继续按今天这样的烈度打下去的话,他们至少还可以坚持七天!”

    “是的!”赫鲁晓夫回答:“也许还会更久,因为他们可以用炮火和飞机对我们实施压制!”

    叶廖缅科摇了摇头,即便是七天就已经够他们受的了,此时的斯大林格勒可没法在基本断绝补给的情况下坚持七天。

    所以,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如果要消耗沙洲的弹药的话,斯大林格勒肯定会先倒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