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决战第三帝国 >

第341部分

决战第三帝国-第341部分

小说: 决战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廖缅科摇了摇头,即便是七天就已经够他们受的了,此时的斯大林格勒可没法在基本断绝补给的情况下坚持七天。

    所以,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如果要消耗沙洲的弹药的话,斯大林格勒肯定会先倒下。

    但是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能用的战术叶廖缅科都试过了,他甚至还将进攻部队分成几个部份,也就是从四个方向同时对沙洲发起进攻。

    这种进攻战术应该说很聪明,因为叶廖缅科知道德国人最大的弱点就是兵力不足,两百人分成几个方向,每个方向就只有五十人,如果再扣除已伤亡的人数只怕连五十人都不到。

    问题就在于两栖登陆作战难度太大了。

    当然,这话应该是特指“苏军”。

    因为如果是英、美军的话,此时的他们已经有专用的登陆船甚至是坦克登陆船,然后还有大量的军舰及战机配合,也就是在全面掌控制空权、制海权的情况下登陆,其难度就会成级数降低。

    但苏军,在没有制空权、制海权的情况下,依靠木船进行两栖登陆战……那基本就只有一个结果,就是在开阔的河面上很不幸的成为敌人火力绝好的靶子。

    所以,即便德军兵力严重不足,却总是能配合着炮火和战机将苏军的冲锋打败。

    一天下来,苏军在进攻中已经损失了两千余人。

    “我们或者可以在夜里进攻!”赫鲁晓夫说:“我是说武装泅渡并发起偷袭!”

    叶廖缅科摇了摇头,说道:“武装泅渡能带过去的只有轻武器,他们怎么突破敌人的碉堡工事?何况在沙洲上的这些德国人训练有素,我们很难不被他们发觉……一旦暴露了,那又会遭受一次惨重的损失!”

    “这些都是值得的不是吗?”赫鲁晓夫回答:“为了斯大林格勒,冒险,甚至是以生命为代价!”

    叶廖缅科想了想,沉重的点了点头同意了这个方案。

    于是一次夜袭就在赫鲁晓夫的指挥下发动了。

    应该说赫鲁晓夫这个建议还是有些道理的,这其实也是在钻德军兵力不足的空子……兵力不足在白天问题还不很大,因为躲在碉堡里的他们一目了然就可以看到河面上苏军从哪个方向进攻并进行兵力的合理调配。

    但是在漆黑的夜里,而且苏军还是武装泅渡,德军除非是人人都睁大眼睛盯着河面,否则很难面面俱到。

    事实上,德军士兵也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白天进行了一整天的战斗,夜里他们需要休息,否则用不了几天他们就会被拖垮了。

    不过很幸运,这一次又让叶廖缅科给猜中了……训练有素的第一步兵团精锐,他们布下的防线当然不会这么容易就被偷袭渗透。

    方法就是地雷。

    防止敌人偷袭的方法其实一直都是地雷,这也就是部队扎营之后到了夜里总要在周围布下地雷封锁阵地的原因之一,因为它爆炸的巨响就是在告诉守军敌人从哪个方向偷袭。

    这一次也不例外,第一步兵团在沙洲上预防苏军夜里偷袭的措施还是地雷。

    问题就是……沙洲周边到处都是半水半沙的潮湿地,不管是木壳雷还是普通地雷布设在其中都很可能会因为受潮而失去效用。

    另一方面,用普通方法布设地雷还不一定有用,敌人只需要派几个有经验的工兵走在前头,一边往前移一边用刺刀试探,还是有可能穿过雷区渗透进防线。

    德军士兵的布雷方法当然就不是这种“普通方法”。

    事实上,他们布雷不是埋在沙滩里而是“埋”在水里的,德军士兵们称它为“水地雷”。

    方法十分简单,就是用防水袋将木壳雷连同一些石块装上再扎紧袋口,然后沉进周围水域就可以了……防水袋在苏军的仓库里就有许多,它是苏军用来保证储存在地下仓库里弹药不受潮的。

    至于要在里面装上一些石块,那就是为了使它能够沉入河底。

    当然,在做这些时必须小心,因为将地雷装进防水袋时已处于启动状态,而且苏联人木壳雷的做工还十分粗糙,有些过于灵敏的,一不小心就会在手里爆炸了。

    所以,这时候士兵们其实更喜欢铁壳雷,因为它甚至都可以省掉加石头这一步,直接装袋子里就会沉,你要做的只是尽量多排掉一些袋子里包裹着的空气。

第七百一十章 武装泅渡() 
    德军士兵在天黑后就在沙洲周围布下许多这样的“水地雷”,他们甚至还很明智的将这些地雷布在岸边较浅的区域……布在水深处是起不到作用的,因为敌人不会踩到河底而是游过。

    然后事情就简单了,这些“水地雷”会帮助德军警戒,德军只要在海岸线上的布下几个明哨、暗哨值班,然后就可以放心去睡觉了。

    相比起陆地上的布的地雷,水里的地雷几乎可以说无法发现:埋在土地里地雷还可以用刺刀慢慢试探,而这些水地雷却是在水里的,而且水底还到处都是石头,混在其中根本无法区别。

    于是结果就不用说了……

    凌晨一点,黑暗中不时的传来枪声、爆炸声以及炮弹飞过时的呼啸声。

    与其它地方相比,斯大林格勒战役特殊的地方在于它几乎就没有中断的时候,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战斗几乎24小时不停歇。

    这也是城市游击战的特点,它没有统一的战线也没有明显的界线,于是敌我双方交错在一起随机发生战斗,这边抢占了一个墙角那边就丢了一堵墙,或是这边占领了一间房身后就被敌人抢占了一幢楼。

    不过到现在,形势正在逐渐朝德军有利的方向发展。

    虽然现在德军占领沙洲只有一天……一天的时间对斯大林格勒补给方面的打击其实并不大。

    但问题是,德军占领沙洲切断苏军补给的消息已经传开了。

    德军方面是亚历山大和保卢斯有意传出去的,这显然是个鼓们军队的士气的好机会,他们当然不会放弃。

    苏军那边则严密封锁消息,因为他们知道这不可避免的会对士气造成莫大的打击。

    但像这样的消息是怎么也封锁不住的。

    这一方面是因为德军在战场会进行宣传……拿着一个大喇叭冲着对面喊:“第62集团军的士兵们,我们已经占领了沙洲切断了你们的后路,抵抗是没有意义的,你们注定会失败……”

    如果说德国人的宣传还不可信的话,那么苏军火炮将成片成片的炮弹倾泻在沙洲就是一个证据了。

    如果这还不能说明什么的话,那么在补给船只靠岸的时候总会遭到德国人的炮火封锁就更是明明白白的告诉苏军这是个残酷的事实了。

    士气这东西很奇怪,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真实存在。

    它很大程度取决于思想工作或是动员,但同时也取决于绝大多数士兵相信最终谁会取得胜利。

    如果相信己方会取得胜利,就更容易坚持,反之就更倾向于放弃……因为反正都改变不了结果,何必又要浪费自己的性命去抗争呢?

    苏军一开始是属于后者,但在崔可夫的号召和正确的战术下,苏军又转向了前者,反倒是德军因为不适应城市游击战而开始对自身产生了怀疑。

    但是在这一刻,在秦川等人占领了沙洲严重威胁斯大林格勒的后勤之后,整个局势就再次发生了转变……所有人都相信德军将取得胜利而苏军会失败,甚至连崔可夫都无法改变这一点。

    于是,德军越战越勇,一天之内就拿下了两条街步步进逼中央渡口,甚至在马马耶夫岗方向,德军也成功的杀入了机场防线与苏军展开激烈的战斗……

    应该说,马马耶夫岗方向的苏军受沙洲失守的影响最大,因为在沙洲失守后,防守马马耶夫岗已经成为一种没有意义的、不必要的战斗。

    这些都不需要秦川关心,他想知道的就是什么时候才能得到另一批援军,毕竟一百多人防守沙洲在兵力上还是捉襟见肘。

    但传来的消息却是不容乐观。

    “敌人加强了河岸的防空!”亚历山大在步话机里回应道:“同时我们基地周围还出现了许多可疑人员,我相信那是苏联的侦察人员或是情报人员,只要我们直升机一升空,他们马上就会有所准备!”

    秦川知道这招的历害。

    苏军或许因为无法预知直升机的飞行路径而无法做准备,但有句话叫“万变不离其宗”,这些直升机最终的目的地都是沙洲,所以苏军根本就不需要做其它准备……他们只需要用防空火力控制沙洲上方的空域也就可以了。

    而这一点又是很容易做到的,沙洲距离东岸只有三百多米,随便几挺高射机枪、几门高射炮就能从东岸轻松的封锁这片空域,更何况索降时直升机还需要悬停几分钟……那时直升机只怕连人带机全都无法生还。

    所以再次索降是肯定行不通的,必须寻找其它方法。

    “过两天这个问题或许就能解决了!”亚历山大说:“因为我们有支部队已经打到了距离伏尔加河只有几十米的位置!”

    秦川应了声,但对此却并不敢抱有太大的希望,因为几十米对于斯大林格勒来说可不是“一点距离”,因为德军的前进速度有时都要以米甚至是尸体的数量来计算的。

    就在这时,碉堡外面突然传来了一声爆炸。

    这声爆炸明显与炮弹的爆炸声不同,它的位置在沙洲附近,同时还是沉闷且带着水声,显然是有人触发了“水地雷”。

    秦川立即放下电话猫着腰沿着交通壕跑到了爆炸传来的方向。

    库恩带着几名士兵已经先一步到达了那里架起了枪,秦川下令:“照明弹!”

    “腾!”一发照明弹升到了空中,原本漆黑的河面立时就被照得一片雪白,河水里正有一队苏军利用漂浮在河面上的木船残骸碎片以及死尸做掩护希望躲过德军的眼睛。

    但他们的这个努力显然是徒劳。

    原因是爆炸处已漂起了一抹鲜红,同时水下还有一阵扑腾,显然是被炸伤的苏军士兵正在忍痛挣扎。

    “迫击炮!”秦川下令。

    打出去的是50MM迫击炮,一排炮弹过去马上就将十几名苏军士兵从水里炸了出来。

    苏军士兵见躲不过去,只好大喊一声从水里跳了出来朝德军阵地发起冲锋。

第七百一十一章 浮桥() 
    苏军这次偷袭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前后不到十分钟一支两百多人的队伍就倒在了德军的防线前。

    所以打仗这东西很多时候不是看人多人少……这支苏军的兵力都超过了德军在沙洲上的总兵力,当时秦川这个面向苏军的碉堡能聚集起来的不过15人,但还是干净利落的将对手全部撂倒。

    这除了秦川等人隐藏在碉堡里可以毫无压力的射击外,另一部份原因就是苏军必须要踏着过膝的河水前进,之后还有一小段泥泞路,接着还有铁丝网,这其间还得注意脚下的地雷……所有的这些都使他们成为德军的绝好的靶子,然后河面上又多了一堆淌着鲜血以各种姿势躺在防线前的尸体。

    有时秦川都希望河水能急一些好吧这些尸体全都冲走,免得它们在眼前逐渐变质然后散发出各种恶臭。

    不久,其它方向也接二连三的响起了枪声和爆炸声,通讯员向秦川报告道:“三号、七号碉堡发现敌人!局面可以控制!”

    秦川点了点头,苏军显然是希望从几个方向同时进攻,但这个计划已经可以宣告失败了。

    苏东南方面军指挥部在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情报。

    赫鲁晓夫从参谋手里接过电报一看,然后就气急败坏的将电报丢到了桌面上,骂道:“这些狡猾的法西斯!”

    叶廖缅科接过电报看了看,不由意外的问了声:“水里的地雷?”

    “是的,叶廖缅科同志!”参谋回答:“我们的人侦察过,发现他们用防水袋在水里布雷,由于河水混浊而且到处都是颜色相近的石头,这些地雷几乎无法排除!”

    “他们为什么不用炮对付这些地雷?”赫鲁晓夫怒气冲冲的问着参谋:“用迫击炮先把这些水域炸一遍!”

    “这或许的确可以排掉一部份雷,赫鲁晓夫同志!”参谋回答:“但我认为这不会有什么用,因为我们不能保证把地雷排干净,而且德国人很快又会布上新的地雷……”

    地雷的好处就在这里,布设容易想要排除却十分困难。

    “说这些对战局不会有任何帮助!”赫鲁晓夫烦燥的回应参谋:“我们需要的是方法,能够登陆沙洲并把那些法西斯全都消灭掉的方法!”

    参谋不由呆愣当场……他只是一个参谋,协助指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