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决战第三帝国 >

第397部分

决战第三帝国-第397部分

小说: 决战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唯一遗憾的,是他们不能没有伏特加!

    于是,阵地上时不时的就能飘出一缕酒香,德军突击队只需要循着酒香摸上去就能一个个找到苏军反坦克炮的炮位了。

    这还真的只能在夜里才能做到,因为在白天,阵地上有太多的硝烟味和血腥味。

    所以情况要比想像中要顺利得多,一个多小时后,分布在阵地前的苏军反坦克就一个个被清得差不多了。

    然后就又到了ME63表现的时候了。

    之所以还需要ME63,是因为苏军坦克的这种战术可以很好的扬长避短……德军坦克可以在较远的距离击穿苏军T34,而反之T34却不能。

    但在较近的位置却是互相都可以击穿。

    (注:这个位置大慨在500米左右。T34的76。2MM炮可以在这个位置上击穿69MM的垂直穿甲,此时的“四号”F型前装甲加厚至倾斜50MM)

    这也是苏军“火力口袋”的另一个优势……正面将坦克炮塔以下部位埋在土里使自己目标变***迫敌方坦克与其近战。

    这样,T34至少有机会与“四号”一战。

    但如果是ME63就不一样了,虽然ME63同样也很难命中目标,尤其还是在黑夜里,但ME63的好处就是可以潜伏至较近的距离射击以此增加命中率。

    德军突击队挖掉了苏军的反坦克炮位,携带ME63的第1步兵团的战斗组就在工兵的开路下朝高地爬去。

    这就是ME63的另一个好处,携带方便可以隐蔽架设。

    前进到差不多的位置,一发照明弹打向敌人方向……苏军阵地上就亮得恍如白昼。

    直到照明弹徐徐在高地的另一边落下,ME63也没有发射……观察员和射手需要找到目标并做好发射准备。

    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观察,因为他们披着白色的风衣,头盔戴着伪装布,各种装备比如望远镜等都用白布包上,甚至是爬上高地时留下的痕迹都小心翼翼的擦去。

    苏军方向也以照明弹回敬,甚至还胡乱的打了一阵机枪和炮弹。

    苏军显然是知道自己布设在阵地前的反坦克炮一个个被炸毁了……那动静可不小,而且爆炸的位置他们也熟悉。

    但苏军却不敢为反坦克炮炮位派去增援。

    因为这不仅会使援兵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下,还会使反坦克炮炮位失去了隐蔽的意义。

    于是,他们只能在战壕里干瞪眼,看着炮位一个接一个的被德国人摸掉。

    有时苏军还会抱怨一声:“德国人怎么找到他们的?我们甚至都看不出他们在哪!”

    没有人会想到是伏特加出了问题,就像喝酒的人不会发觉自己浑身都是酒精味一样……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味道,没有这种味道反而不正常了。

    然后,第二发照明弹又升上空中。

    不久又是第三发。

    这时突然“啾”的一声,一枚火箭弹飞射出去……从某方面来说,夜里的确不适合ME63发射,因为火箭弹发射时的火焰以及它长长的尾迹会第一时间暴露射手的位置。

    不过,对此德军掩护人员早就准备。

    几乎就在火箭弹发射出去的一霎那,分布在附近几个位置的机枪和STG44就疯一般的朝苏军方向打去成片的子弹,还有几发迫击炮炮弹打向苏军阵地,死死的将苏军士兵压在战壕里。

    这的确能压制敌人,但同时也会给ME63操控手造成一系列不利的影响,比如枪声、爆炸声,还有爆炸产生的火光以及烟雾等,要么影响操控手的注意力要么影响其视线。

    所以,这也要求操控手除了要有高超的技能之外还要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尤其他在操控时还要在望远镜中注视着目标持续十几秒,即便是有子弹或炮弹往这边飞来也不能躲闪,否则都将功亏一篑。

    不过很幸运,这一切并没有发生。

    只听“轰”的一声爆炸,ME63精准的命中了坦克炮塔,坦克立时就冒起了一缕黑烟。

第八百二十五章 定点清除(五更,预定明天月票!)() 
    恋上你看书网 W。630BOOK。LA ,最快更新决战第三帝国最新章节!

    新的一个月又要开始了,预定月票了!

    *********

    在这种情况下,苏军是很无奈的。确切的说是苏军坦克很无奈。

    原因是它们的底盘位于坦克工事里难以动弹。

    它们其实可以动的,因为这种坦克工事更多的是在地面挖个坑,坦克开进去后再用沙袋堆叠而不是真的埋……这是为了万一有紧急情况,这些坦克还是可以从工事里挣脱出机动。

    但它们不敢轻举妄动。动就意味着目标更大更容易被敌人击毁。

    于是它们只能呆在原地。

    它们想反击,但坦克内的视野太差了,此时还是黑夜,更不用说敌人还全身裹在白色的伪装中根本无法察觉。

    如果说有什么时候能够察觉到敌人的位置的话,那就是ME63发射后朝坦克飞来的那一霎那。

    但在这时,坦克乘员更关心的不是调整炮口对准目标,而是这枚火箭弹是否会命中自己。

    如果幸运的话,火箭弹没有命中,坦克乘员们回过神来调整炮口时,外面又再次变得一片漆黑找不到目标了。

    于是,苏军坦克就只能在原地等着,等着一枚又一枚的火箭弹“嗖嗖”的带着火光从它们头顶飞过,或者是炸在坦克附近……如果命中坦克就不需要再等待了。

    有些苏军坦克手终于按捺不住,“隆”的一声启动坦克从工事中挣脱出来希望能逃离这个毫无希望的战场……但这只会加快它被击毁而已……

    “嗖嗖”几声呼啸,坦克就在ME63的尾迹中被炸得燃起了大火。它能发挥的作用,就是火光及之后发生的剧烈的爆炸在一段时间内影响了操控手的视线从而降低了命中率。

    无奈之下,苏军甚至还组织起了对德军的反冲锋。

    这的确是个办法,因为德军是以突击队的形式进行“定点清除”,所以进入阵地的兵力不多,除了ME63小组外就是一些工兵。

    但德军在高地下方却早就准备了掩护部队,轻、重机枪“哗哗哗”的朝高地上一阵扫射,再加上突击队装备的还是STG44,于是一片密集的弹雨很快就将他们一排排的打倒在地上,阵地前不一会儿就到处都是苏军士兵的尸体,有些甚至还沿着斜面和雪层一路滑到了埋伏在雪地里的德军士兵身边。

    秦川用望远镜看了看战局,就说道:“可以把部队撤回来了!”

    “可是中校……”埃伯哈德疑惑的问道:“还有一些坦克没有清除掉!”

    “那不重要,少校!”秦川说:“剩下的这些苏军坦克已经不会对我们构成多大威胁了!重要的是我们的ME63!”

    “你的意思是说……”

    “是的!”秦川点了点头:“苏联人之所以会这样发起反攻,更重要的希望能缴获几枚ME63,如果幸运的话,他们还能抓几个俘虏回去,这样他们就会知道ME63的弱点,甚至能仿制它,明白吗?”

    埃伯哈德脸色变了变,匆匆忙忙的应了声,然后就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秦川想的没错,苏军的确有缴获几具ME63的打算,而且这个命令还是由方面军司令瓦图京大将亲自下达的。

    他的原话是:“不惜一切代价缴获敌人的新式武器,就算是牺牲一个团甚至因此丢掉整个防线也在所不惜!”

    瓦图京做为一个擅长指挥坦克部队作战的将军,他深知这种可以跟踪坦克并改变轨迹并精准的击中目标的武器的历害。

    所以,在一番前思后想之后,他认为现在重要的并不是防线、部队甚至坦克,而是德国人这款新式装备的秘密。

    如果不知道这款新式装备的秘密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战术,那么这场战役不可避免的将走向失败……因为敌人可以随意压制己方坦克而己方却无可奈何。

    然后,步兵在敌人坦克面前就只会是被屠杀的对像。

    瓦图京的想法很对,甚至可以说比斯大林所说的守住第三道防线更有远见。

    但可惜的是,瓦图京的确是丢掉了第三防线同时也损失了一个师,但却并没有得到“新式武器”的秘密……第二天凌晨,德第21装甲师就在战机和轰炸机的掩护下对苏军防线发起了进攻。

    由于反坦克炮及相当一部份坦克都被清除了,所以这一仗打得很轻松,德军用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就突破了苏军防线俘虏了三千多名苏军,这其中甚至还三十几辆埋在工事里的坦克……它们一时来不及从工事里钻出来逃跑,于是就被坦克兵丢在原处,大部份都没有被炸毁,也就是完整的落入德军手里。

    其实,此时的苏军坦克兵动不动就抛弃自己的坦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认为自己的坦克不过是敌人的靶子。

    如果是这样的话,保留或驾驶这些坦克上战场还有什么意义呢?它不过就是一口铁皮棺材!

    作为一名士兵,最无奈的或许就是对自己的装备失去信心了。

    正在第21装甲师尾随着苏军一路穷追猛打的时候,第4装甲集团军指挥部就变了一个风向。

    基希纳带着得意的笑容望了瓦尔特一眼,将腰板挺得笔直的大声向霍特将军报告道:“将军,第48装甲已经突破敌人防线,预计三小时后就会到达雅科夫列沃公路!”

    霍特将军看了看地图,然后点头道:“很好,你们甚至比预定的时间还要提前半天!”

    然后霍特将军又转头问着瓦尔特:“党卫第2装甲军现在在什么位置?”

    “还在第三道防线,将军!”瓦尔特略带尴尬的回答:“我们在贝科夫卡陷入了因境,敌人的防御很严密……”

    “中将!”霍特将军打断了瓦尔特的话:“据我所知,第48装甲军碰到的敌人要比你们多得多,苏联人甚至调集了一整个精锐坦克军去对付他们。而你们面临的就只防线……第48装甲军只用了一晚的时间就突破了,而你们却在那里耽误了几天!”

    瓦尔特面色苍白,但却又无话可说,因为事实摆在眼前,党卫第2装甲军的装备要比第48装甲军好得多。

    偏偏在这时,基希纳中将又问了声:“瓦尔特中将,需要我们增援你们吗?我认为我的部下还有余力!”

第八百二十六章 普罗霍罗夫卡() 
    兄弟们六一儿童节快乐,过节之余别忘了给本书投月票!一张月票一朵小红花……

    ********

    瓦尔特当然不接受基希纳的“帮助”。

    从这一点来看瓦尔特中将在战场上还是嫩了点……一个成熟的将军应该把自己的个人情感放在一边,从整个战局考虑做出对全军最有利的判断和选择。

    瓦尔特没有这么做,他的回答是:“不,将军!现在还有时间,我们会按预定计划突破敌人的防线赶到雅科夫列沃公路的!”

    但说是这么说,瓦尔特却没有很好的方法,他只是催促党卫第2装甲军不顾一切的进攻……飞机、大炮,不断的朝苏军阵地轰炸,然后“虎式”坦克带着其它坦克一次又一次的朝苏军阵地冲锋。

    党卫军是希特勒的私人卫队,创立之初是负责仪仗和保卫工作,换句话说就是警卫,只能算是准军事部队,所以一开始大多数人都认为党卫军是个“花瓶”的存在。

    然而,将党卫军派上战场后却发现它敢打敢冲、作战十分勇猛,再加上希特勒更信任同时也更热衷于将精良的装备分配给自己的“私人卫队”,于是党卫军渐渐成规模同时也军事化成为在战场上能与德国国防军比肩的存在。

    应该说,这支部队的存在进一步巩固了希特勒的权力。

    因为反叛组织中相当一部份人都是因为忌讳党卫军,或者是担心国防军与党卫军发起内战,所以才把刺杀希特勒的计划一拖再拖。

    否则,手握兵权的国防军将军们想要推翻希特勒政权并不是难事。

    不过党卫军作战英勇是一回事,私人卫队及作战历史不长决定了这支部队在战略、战术方面不像国防军那么完整、那么体系化……党卫军更多的是用一种精神和对元首的忠诚为核心组织在一起的部队。

    这一点在党卫第2装甲军进攻第三道防线时就有所体现,他们更愿意炮弹、飞机和坦克去堆而不是选择改变下战术。

    但苏军同样也是一支堆数量的部队,而且苏军甚至在堆数量的基础上还学会了一些战术,比如“火力口袋”,再比如“添油战术”……在贝科夫卡方向,德军总是一波攻上来明明打得苏军防线就要崩溃了,但只要一停顿,苏军马上又增援一拔生力军上来甚至还发起反攻。

    于是双方就这样你来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