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决战第三帝国 >

第408部分

决战第三帝国-第408部分

小说: 决战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试过用ME63来对付与‘虎式’等效厚度的装甲!”康拉德说:“他们甚至还为此建造了一个模型,然后用ME63对‘模型’试射……”

    康拉德耸了耸肩,接着说道:“结果毫无疑问,只要操控手经过相应的训练,或者在战场上不被压制,有很大的机率能命中并击穿目标。这让他们感到很沮丧,因为总有一天,苏联人、美国人也会研发出类似ME63一样的装备,到时‘虎式’在战场上根本就无立足之地,在ME63面前它与T34,甚至T60、M3这些轻型坦克没有区别!

    康拉德说的没错,ME63能在击穿150MM厚度的装甲,那么102MM厚的虎式与轻型坦克实在没什么区别,甚至与轻型坦克相比,“虎式”还因为其庞大的车身更容易被命中。

第八百四十七章 性价比() 
    “知道吗?”康拉德举起酒杯朝秦川遥遥一举,说道:“他们恨透你了,恨不得派出个间谍把你暗杀了,因为你随随便便想出的一个东西,就让他们数年来耗尽无数心血的东西成为废物……现在,他们只能考虑拥有更厚装甲的坦克!”

    “更厚装甲的坦克?”秦川闻言不由一愣。

    “当然!”康拉德上校说:“否则怎么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ME63?他们打算将装甲厚度增加到150MM,而且是弧形的!”

    秦川笑着微微摇头。

    他当然知道150MM装甲,那就是比“虎式”坦克更重的“虎王”坦克。

    此时德国军工其实陷入一个陷阱,因为敌人反坦克能力的增加而不断的增加坦克的装甲厚度,希望能在战场上挡住敌人所有的反坦克武器,最后甚至还研发出装甲达240MM的“鼠式”。

    德国军工没考虑到的是,这么厚的装甲或许的确能挡住敌人反坦克装备的攻击,但却会使坦克重量成级数上升,发动机不堪重负不说,公路、桥梁等都无法承受它们的重量,于是这些从数据上看起来很完美的坦克……实战中却远没有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它们甚至就像苏联的KV坦克一样,大多都不是被敌人击毁的,而因为各种故障被抛弃或是为了不落入敌人手里而自己炸毁的。

    “怎么?有什么问题吗?”康拉德见秦川表情有些古怪,就问了声。

    “上校!”秦川说:“我想,你一定记得火箭筒的穿甲深度吧!”

    “当然记得!”康拉德上校说:“那玩意居然能达到惊人的200MM的穿深,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然后康拉德似乎明白了什么,他神色一变,问:“你的意思是……”

    “就算他们把坦克装甲厚度加到了150MM!”秦川说:“他们还需要改进发动机、传动装置、设计炮塔等等,但我们只需要加大ME63战斗部的装药量。然后,一切都回复原状了!”

    康拉德的表情不由僵住了。

    秦川说的对,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德国工程师们只想着坦克的装甲要加厚到能抵挡ME63的厚度,却没想到ME63同样可以增加穿深。

    更要命的是,坦克要加厚装甲的厚度是很困难的,因为它增加的重量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而ME63增加穿深却很简单,甚至可以说非常简单……要做的只是增加装药量并调整一下战斗部的平衡问题。

    “那么……这,这个问题就没办法解决了吗?”康拉德连说话都有些结巴了:“这是不是说坦克在战场上都没有用了,他们将来就是类似ME63这样武器的靶子?”

    康拉德这话里面用了两个字“将来”。

    从这也可以看出康拉德是有远见的……此时的ME63才刚发明出来,命中率还不是很高,随着它越来越完善到了近现代命中率百分之九十以上都不奇怪。

    那么,再加上它恐怖的穿深,坦克似乎的确是来一辆就打一辆了。

    “当然不是这样,上校!”秦川回答:“因为坦克也有改进的空间,只不过改进的方向并不是简单的加厚装甲!”

    “那还能有什么能挡住它?”康拉德感到不解。

    “就像这样……”秦川想了想,就向康拉德要来了笔和纸,这些东西都是康拉德随身携带的。

    一边画秦川就一边介绍道:“火箭筒和ME63,弹体前部都是锥形的,需要撞击到顶部的引信才会爆炸……”

    说着秦川就抬头望向康拉德,康拉德点头回答:“当然!”

    “但是如果!”秦川继续画着:“如果我们在坦克侧面或是车体前部焊上一条条像窗格一样的网格,那么当火箭弹击中坦克时就很可能会被网格挡着……于是它就不会爆炸,即便爆炸了,也会因为提前被引爆使其射流不集中、压力降低,从而无法穿透坦克的装甲……”

    “太棒了,中校!”康拉德回答:“这是个好办法,而且十分简单,它甚至还可以对付敌人的磁性反坦克手榴弹……”

    顿了下,康拉德接着说道:“只不过,我们似乎不应该太早暴露这方法。当然,我们可以对它进行秘密实验!”

    秦川当然知道康拉德这话的意思。

    此时的反坦克装备也就是ME63主要是在德军手里,如果太早这么干的话,就无异于告诉敌人对抗ME63的方法。

    不过秦川却知道,此时德军也差不多要用到这方法了,因为美国人的巴祖卡火箭筒也该出现了。

    (注:巴祖卡火箭筒原本是在43年首次用于非洲)

    “知道我在东线走一圈最大的体会是什么吗?”秦川认为有必要就坦克方面与康拉德探讨一下其它问题。

    “什么?”康拉德问:“战争的残酷?”

    “这的确是!”秦川回答:“但我想说的并不是这个,而是敌人坦克的数量……我们总以为已经把苏联人坦克消灭得差不多了,但只要几个月的时间,他们全新的坦克又成群成群的出现在我们面前!”

    “苏联人就是这样!”康拉德说:“他们总是注重数量而不在意这些坦克有多少战斗力!”

    “上校!”秦川听出了康拉德语气中的不屑,就问了声:“你以为苏联人的这种对坦克的研发方式是错误的?

    “难道不是吗?”康拉德回答:“我们在战场上一次又一次的击败了他们,这证明注重数量而不注重质量是错误的,我们的‘虎式’可以轻松的击败数倍于己的苏联坦克!”

    闻言秦川差点一口鲜血喷到天花板上……自己千辛万苦的在苏联扭转乾坤,没想到却成为康拉德坦克错误道路的发展的证据。

    但是该怎么说这个问题呢?

    对于现代人来说或许很容易理解,评价坦克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其性价比及产量。

    但是这时代的人,他们根本就不了解这些。

    尤其是德国,在坦克方面近乎偏执的追求防御、火力,而完全或是部份忽略了它的性价比甚至是机动性。

第八百四十八章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五更了,老朽写书不容易,各位看官多打赏几张月票呗!

    ***********

    “这么说吧!”秦川对康拉德说道:“在对苏军的战斗中,第48装甲军与党卫第2装甲军,他们在装备上明显是党卫第2装甲军更强坦克也更多,为什么第48装甲军反而能进展顺利而党卫第2装甲军却深陷泥潭?”

    “那是因为第48装甲军装备了ME63!”康拉德回答。

    “这就是问题所在,上校!”秦川回答:“T34相比起‘虎式’来说,是一种廉价的、可批量装备的,并且可以快速布署的装备,而ME63对T34来说,则是一种更廉价的、同时一样是可以短时间内大批生产并且快速布署的装备,所以我们才能在科沃平原及普罗霍罗夫卡取得胜利!”

    “中校!”康拉德笑着回答道:“你似乎完全忽略了你的作用,据我所知……如果不是因为你利用了苏联人的反坦克壕的话,第48装甲军同样无法取得胜利!”

    秦川一时无语,他没想到康拉德居然会以这个做为论据,而且说的似乎还很有道理。

    “上校!”秦川说:“难道你完全没看到‘虎式’在战斗的过程中超过一半发生故障无法作战吗?”

    “但那只是因为‘虎式’刚生产出来的问题!”康拉德说:“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这不可能解决!”秦川说:“因为这些故障是由‘虎式’自身过重导致的,除非你们减轻它的重量!”

    顿了下,秦川接着说道:“还有,因为‘虎式’的重量,很多桥梁和公路都无法承受它的重量,这使它在行军和作战中有许多麻烦!”

    “我们会解决这些问题的!”康拉德说。

    “不,你们解决不了!”秦川表示反对。

    事实上秦川很清楚,直到战争结束“虎式”的高故障率和维修困难等一系列问题都没能解决。

    最后康拉德上校似乎没办法了,他两手一摊,说道:“中校,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会对‘虎式’带有偏见,但它在战场上的确是一款深受士兵们喜受的坦克,很多人都以能驾驶它为荣!”

    这一点秦川不得不承认,主要是因为它有超强的防御力和火力,许多装甲英雄就是以“虎式”在战场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比如之前在马利沃村碰到科尼斯佩尔,再比如魏特曼及卡尔尤斯,都是以虎式创造了上百辆敌军坦克的惊人战绩。

    “我不是对‘虎式’带有偏见,上校!”秦川说:“我的意思是,我们不能再浪费时间研发装甲更厚、更重的坦克了,那是在浪费时间,同时也是浪费资源和生产力!”

    “为什么?”康拉德摊了下手。

    “就像你之前所说的,我们一枚ME63就能轻易穿透坦克厚重的装甲,哪怕是两百毫米甚至更厚!”

    “可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不是吗?”康拉德反问。

    秦川被噎住了,今天的讨论,康拉德把“以彼之矛攻彼之盾”这句话演译得淋漓尽致。

    “中校!”康拉德说道:“这么说吧,如果你认为我们不该在‘虎式’或是更重的坦克上浪费时间,那么你认为我们该使用哪款坦克呢?”

    秦川想也不想就回答道:“‘豹式’,它的前装甲同样达到100MM与‘虎式’相当,但侧装甲和后装甲比‘虎式’薄得多,这使它的重量比‘虎式’轻了12吨,于是故障率、机动性,以及造价等等,各方面都比‘虎式’好得多!”

    “豹式”也就是“五号”坦克,最二战中最成功的中型坦克之一,整个二战时期德军共生产了6000多辆,在战场上与“四号”坦克一起是德军的主力坦克。

    “中校!”康拉德不由笑了起来:“但两者使用的火炮不一样,‘虎式’可以远距离摧毁‘豹式’而反之却不能,如果两辆坦克相遇……你认为谁会取得胜利?”

    康拉德这么问显然是不公平的。

    不过这个难题却给了秦川一个启发……

    “上校!”秦川说:“刚才我们说到ME63时,你说那个问题已经解决了,所以我们不用担心火箭弹的问题,于是可以放心发展更厚装甲的坦克!”

    “可以这么说!”康拉德点了点头。

    “但是……”秦川说:“如果有另外一种装备,同样可以轻松的穿透数百毫米的装甲呢?”

    康拉德带着不可思议的表情望着秦川,犹疑的说道:“我不认为会有这样的装备,中校!”

    “当然有这种装备,上校!”秦川说:“我们可以为‘豹式’坦克换一款炮!”

    “换一款炮?”

    “是的,为它换上一款滑膛炮!”

    康拉德愣了下,然后就笑了起来:“中校,我想你不明白,滑膛炮射程远不如线膛炮……”

    “我当然知道,上校!”秦川说。

    “你知道还认为我们应该换回滑膛炮?”康拉德有些糊涂了。

    坦克炮的变化有个过程……最初因为技术和炮塔空间的问题,所以普遍装的是短管迫击炮。

    滑膛炮虽然有寿命长的优点,但却因为没有膛线炮弹发射出去不稳定有可能在空中打滚,所以射程远不如线膛炮……线膛炮的膛线能使炮弹发射出去时高速旋转,于是能在空中稳定飞行提高射程和命中率。

    于是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各国都装上了线膛炮。但二战之后……绝大多数国家再次把线膛炮换成滑膛炮。

    原因是膛线炮有无法解决的缺点:比如寿命短、工艺复杂、成本高昂以及初速小等。

    而滑膛炮炮弹不稳定的缺点却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如果不能对炮做出改变,就对炮弹做出改变使其即便是用滑膛炮发射也能在空中保持稳定。

    于是就有了“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不得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