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决战第三帝国 >

第436部分

决战第三帝国-第436部分

小说: 决战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计划的重点就是在法国沿岸挖一个落脚点布列塔尼半岛,然后在这个落脚点上集中两个装甲师实施突破。

    这与德军的“闪电战”十分相似……不过这无可厚非,战场上的战术可没有什么版权问题,而且“闪电战”对制空权有很高的要求,谁拥有制空权谁就玩得转。

    此时制空权在盟军手里,不用白不用。

    这个计划造成的影响就是……盟军需要保证交通的畅通以使自己的坦克能够通过。

    于是,盟军的轰炸突然就出现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原本是竭尽全力的摧毁法国公路、铁路和桥梁,突然就不再以这些为目标了。

    确切的说,盟军的轰炸转变为用燃烧弹炸公路目标,而重磅航弹只轰炸公路、桥梁以外的地方。

    “元帅,我认为该是撤退的时候了!”在碉堡里工事里的秦川向隆美尔报告道。

    “什么?”隆美尔有些不明白。

    “敌人的轰炸与以往不同!”秦川说:“他们不再以炸毁桥梁、公路为目的了!”

    “你是说……他们是有意这么做的?”隆美尔问。

    炸弹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且盟军还有使用燃烧弹炸公路,所以隆美尔以为盟军只是投弹准确率下降了。

    “是的!”秦川回答:“我认为他们是有意这么做的,目的是用装甲部队发起反攻!我们应该提前计划撤退,因为我们在白天无法撤退!”

    这是德军尴尬的地方……这是由没有制空权决定的,如果在白天与美军怼上了,那就只有硬扛,没有选择的余地。

    想了想,隆美尔就说道:“说得对,我们今晚就进入撤退程序!”

    于是,当晚第21装甲师主力就撤往位于克莱西的防线,在“犹他滩”一带的碉堡工事里只留下几个步兵连和工兵连。

    步兵连是像征性的在工事里做些防御使盟军误以为防线里还有人,工兵连则是留下准备炸桥破路或是埋设地雷用的……敌我双方的角色戏剧性的发生了转变,之前一直在修路的德军变成了要破路。

    不过在法国北部平原这些地方破路的意义并不是很大,以美国“谢尔曼”坦克随时可以改装成推土机的状态,很容易就可以从旁边修出一条新路绕过。

    但这并不是问题的重点,重点在于美军装甲师的前进速度会变慢。

    于是,每当美军装甲部队赶到德军防线前想要发起进攻时,发现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天色一暗,美军装甲师就不敢发动进攻。

    因为,在夜里战机无法与美装甲师协同,于是“谢尔曼”坦克就会成为“虎式”、“豹式”的靶子。

第九百零四章 日裔团() 
这种战术有很多名称,比如廖耀厢率领的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使用的“滚筒战术”,再比如李奇微在朝鲜面对中国志愿军时使用的“磁性战术”,其实都是这种防御方式的演化。

    战局也的确像秦川推测的那样,美军在第三天凌晨就在布列塔尼半岛登陆……布列塔尼半岛已没有什么能阻挡美军登陆了,不管那里原本有什么,都被美军用舰炮和炸弹来来回回的炸了几遍,然后再用燃烧弹烧一遍,远远看去整个半岛就像是一座火焰山。

    美军步兵登陆并构筑防线后,就将“桑树a”的人工港拖到了布列塔尼半岛……这个“桑树a”是用上千个集装箱拼接而成,然后再在上头覆上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另外还有仓库、吊运设施、码头等等,就像是一个小岛。

    据说为了建造“桑树a”和“桑树b”两个人工港,仅因事故而沉没的船只就有二十余艘。

    人工港的作用的确十分惊人,它被拖靠在布列塔尼半岛后,大型船只就不用担心水深水浅的问题了,他们直接停靠在人工港的码头,利用人工港上的设施将物资及装备成批成批的吊运至人工港然后再驶向布列塔尼半岛。

    仅仅一天的时间,美第3集团军的第4装甲师的装备、人员和物资就借助“桑树a”成功登陆并占领了布列塔尼半岛。

    第二天,在美第6装甲师以同样的方式登陆布列塔尼半岛时,第4装甲师就越过自己的防线朝德“大西洋壁垒”也就是“犹他滩”方向迂回。

    对此,蒙哥马利还与巴顿展开一次激烈的争论……蒙哥马利认为必须进一步巩固布列塔尼半岛的防御,然后才能对德军发起进攻。否则德军装甲部队乘着第4装甲师出击而第6装甲师又未来得及部署的时候突然对布列塔尼半岛发起进攻,美军两个装甲师很可能会被歼灭。

    这也是艾森豪威尔和布拉德莱将军所担心的,因为他们知道德军坦克的历害。

    “如果德国装甲师朝布列塔尼半岛进攻的话,就没什么能挡得住他们了!”蒙哥马利说:“我们应该要吸取之前失败的教训,两个步兵师在他们的反击下崩溃,我们的空中力量因为敌我坦克混在一起而无法发挥作用,德国人会一路打到‘桑树a’并抢走所有物资!”

    “那是在你的指挥下才会发生这样的事!”巴顿将军毫不示弱的回应道:“我会命令轰炸机和战斗机在敌我之间打出一条分界线,并把所有分界线以南的坦克全部消灭!”

    巴顿的回应简单、粗暴,但却很有效。

    不过这也是他在国内媒体上倍受质疑的原因之一。

    最后艾森豪威尔决定放手让巴顿去做,于是第4装甲师的坦克带着步兵“隆隆”的开向“犹他滩”。

    接下来的战果让艾森豪威尔等人喜出望外,第4装甲师几乎没有遭到任何抵抗就轻松的占领了“犹他滩”。

    在蒙哥马利等人要求巩固阵地稳扎稳打的时候,巴顿却力排众异。

    “不,我们要进攻!”巴顿说:“因为很明显,德国人已经撤退了,这是我们追击的时候!”

    巴顿对自己的部下说:“我要求你们记住,不要去担忧什么该死的侧翼。我们的确需要对侧翼保持警戒,但绝不要因此而裹足不前。我们第3集团军不做这样的事情。让德国人担心他们的侧翼去吧,我们不担心。此外,我也不希望有人向我报告:‘我们正坚守阵地。’我们什么都不用坚守,让德国佬去守吧!我们要不停的前进,前进,再前进!”

    但现实却不像巴顿想的那么简单。

    就像之前所说的,当美军一路扫雷、铺路、架桥历尽千辛万苦赶到德军防线前时,就发现天色已经黑了下去无法发起进攻。

    不仅无法发起进攻,他们还得开始提防德国人的反攻……因为一到晚上美军失去空中力量的掩护,德军的“虎式”、“豹式”就无人能敌了。

    美军甚至还不知天高地厚的发起了几次进攻,但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不擅长夜战的他们丢下一片坦克残骸后就灰溜溜的逃了回去。

    让巴顿感到意外的是,德军似乎没有兴趣与美军交火,因为德军没有乘胜追击对美军发起反攻。

    另一边英军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德国党卫第10装甲师几次对闻讯发起进攻的英军发起反攻,杀得英军人仰马翻、损失惨重。

    这也使蒙哥马利十分恼火,他气愤的对巴顿说道:“我说过,我们应该巩固自己的阵地然后才是进攻!”

    而巴顿当然不会屈服,他反唇相讥:“看看第3集团军的战绩,伟大的蒙哥马利将军,我们正以每天30公里的速度的前进,我们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如果你认为这是错的……那么,要么就是德国人怕了我们,要么就是英国人不会打仗!”

    蒙哥马利哑口无言,因为事实摆在眼前:美军的进攻十分顺利。

    巴顿和蒙哥马利当然不知道一点:德军是有意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打击戴高乐而扶植吉罗。

    如果战斗一直这样下去,接下来的战局就会像秦川计划的那样发展。

    然而这中间却出了点状况。

    那是叫莫尔特雷的一个村庄,位于第21装甲师右翼的德第275步兵师遭到美第34步兵师的进攻……这或许是美军见对面的德军没有多少坦克,不甘心这样一天天跟在德军屁股后头追,就迫不及待的在夜里发起大规模进攻。

    美军很快就发现他们错了。

    因为德军手里装备有大量的火箭筒,而美军坦克在夜里却无法发挥多大的作用。

    一个多小时的激战后美第34步兵师就丢下一堆尸体退了回去。

    这本来没什么问题,问题就在于德第275步兵师包围了美军一个营的部队。

    这也没什么问题,战役中将敌人包围是很正常的。

    问题就在于美军派出一支十分强悍而又特殊的部队……由日裔组成的第442团赶去营救被围的美军。

第九百零五章 歼灭() 
秦川是从斯莱因上校那听到这方面的情况的。

    “出了点问题!”斯莱因上校说:“第275步兵师被敌人缠住没法脱身了!”

    “被敌人缠住?”秦川有些意外。

    德军安排在后方与美军保持接触的部队都是战斗力强经验丰富的部队,为的就是能在战场上进退自如。

    可现在第275步兵师居然会被敌人缠住无法脱身……这可能会打乱德军的整个撤退步骤。

    “是的!”斯莱因上校说:“据说是碰到一支特殊的部队,他们虽然穿着美国人的军装但却是亚洲人的面孔。”

    秦川不由“哦”了一声。

    “你知道这支部队?”斯莱因上校问。

    “不,不知道!”秦川回答。

    秦川在说谎,二战时美军有支日裔部队很有名,秦川甚至都能记得这支部队的番号……第442步兵团。

    美日开战之前,有许多日本人在美国生活,甚至到这时第一代日本人还生下了孩子且长大成人。

    珍珠港事件后,美日成了敌人,这些生活在美国的日本人中的一部份就被关进了集中营。

    这时他们就出现了两个极端:第一代日本人还心心念念的想着日本,所以怎么也不愿意与日本为敌。而第二代却是在美国长大的,他们已经把自己看作美国人,于是希望能加入美军为美军作战以表忠心并救出被关押在集中营里的亲人。

    这其中第一代和第二代之间冲突就不多说了,第一代甚至用皮带抽打自己的孩子阻止他们参军。

    但这一切都阻止不了第二代想要换回自由和尊严的心,他们甚至用绝食来表明自己的决心。

    由此也可以看出真正可怕其实是文化融合……用飞机、用大炮对着敌人,或许会吓倒其中一部份人,但总有一部份人是不怕死的,他们始终不会屈服。

    然而,如果从小就用某种文化对他们洗脑教育,这会使他们认为这就是祖国,为她做贡献是理所当然的。

    这也是日本侵华时在中国强行推行日文教育的原因之一。

    最终,美国军方被这些第二代的精神打动了,他们抱着姑且一试的心理先是组建一个步兵营。

    原本美军方并不对这个步兵营抱太多的希望,因为他们身材矮小而且终归还是不被他们信任的日本人,军方甚至还抱着随时将他们解散的心理。

    没想到派上战场没多久,就发现这支日裔部队敢打敢杀屡立奇功。

    很快,这支部队就扩编到了一个团,也就是第442步兵团。

    “我们无法为第275步兵师提供增援!”斯莱因上校说:“因为如果我们这么做的话,很可能无法在天亮前赶到下一道防线!”

    斯莱因上校说的是坦克。

    其实在战场上往往坦克才是最慢的,别看它时速多少多少公里,路上坑坑洼洼的到处都是坦克过不了的坑以及无法承受坦克重量的桥梁。

    “他们有坦克是吗?”秦川问。

    “有五十几辆!”斯莱因上校回答:“应该是美国人为了解救被围的人派上来增援他们的!”

    接着斯莱因上校又说道:“你知道的,美国人往往是让坦克开在前头,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用火箭筒将这些坦克消灭掉。但这支有亚洲人面孔的部队却不一样,他们是冲在坦克的前头!”

    闻言秦川就明白问题出在哪了。

    火箭筒的射程只有一百多米,如果像美军那样的打法的话这没什么问题,德军士兵有足够的时间瞄准并将美军坦克击毁,即便是在黑夜里。

    但像日裔部队这样的打法……士兵在坦克前头冲锋,这瞬间就使火箭筒失去了作用,因为火箭筒能打到美军坦克的时候,日裔士兵的手榴弹就能投到德军士兵阵地里了。

    再加上日裔士兵都会舞几下刀剑,而且好勇斗狠,所以很适合在夜里与敌人打近战、肉搏战,于是德第275步兵师就有些撑不住了。

    “将军让我们团去增援第275步兵师是吗?”秦川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