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决战第三帝国 >

第454部分

决战第三帝国-第454部分

小说: 决战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援我们的就只有驻守比利时的第17装甲掷弹兵师,他们要三天后才能赶到!”

    所谓的装甲掷弹兵师其实就是机械化步兵师,它按1943年的编制是两个团,每个团下有三个营,总兵力一万人左右,另外再加一个装甲营48辆坦克,一个反坦克炮营44辆自行反坦克炮、12辆自行步兵炮和12辆自行榴弹炮。

    然而,第17装掷弹兵师却是在法国阻挡英军追击的部队,也就是掩护其它部队撤退的部队,他们在作战中遭到盟军的轰炸早已损失惨重只剩下十几辆坦克和自行火炮,此时正在比利时休整,而且还要三天后才能赶到。

    “至少这几天,我们得靠自己了!”说着,秦川就拿着自己的狙击步枪走出了指挥部。

    战役中通常需要两个指挥官,一名坐镇后方进行战略调度并与上级联系,这方面就由斯莱因上校负责。

    另一名则是在前线指挥作战,这当然由秦川负责最合适不过了。

    事实上,梅斯要塞因为是三个“岛”组成,所以在秦川下还应该有三个指挥官分别负责三个“岛”:埃伯哈德负责小索尔西岛,库恩负责大索尔西岛,面包师则带着几个人负责香比尔岛。

    这个过程还出现了一点麻烦……位于大索尔西岛的是党卫军军校,在那里有一个叫维斯的教官,军衔中校。

    军衔不太重要,因为斯莱因上校的军衔高于维斯,他可以任命库恩为维斯的参谋,这样一来只要维斯上校愿意配合,那么库恩就可以通过维斯来指挥大索尔西岛的所有兵力。

    问题在于他们是党卫军,一个党卫军中校从来都不会将国防军放在眼里,更何况斯莱因还只是一个上校。

    于是维斯中校在第一时间就做出回答:“尊敬的上校,请您相信党卫军的能力,虽然我们欠缺战斗经验,但我们有着超凡的勇气和高昂的士气,我们不需要任何人指挥,任何人都无法通过大索尔西岛,你们只要守好自己的地方就够了!”

    这说的话还算客气了,因为他知道第1步兵团不是好惹的,更何况服从第1步兵团指挥也是上级的命令。

    不过当然,拒绝就是拒绝。

    这毫无疑问的会给梅斯的防御造成不小的麻烦。

    这并不是说秦川怀疑党卫军的勇气,事实上他们打起仗来的确不要命。

    但打仗有时不光是“不要命”,更要讲究方法和配合,尤其是面对拥有现代化装备的美军。

    接到这份电报时,斯莱因上校不由骂了声:“去他妈的,敌人的炸弹已经丢到我们头上了,而我们还在为指挥权头疼!”

    “这不是问题,上校!”秦川说。

    “你有办法?”斯莱因上校问。

    秦川没说话,只是给库恩打了个电话,说道:“逮捕维斯中校,夺取指挥权!”

    “是,中校!”库恩很干脆的回答了声。

    接下来的事就不用说了,库恩带着几个兵去见维斯中校。

    当然,卫兵只允许库恩一个人去见维斯中校,而且不能携带武器。

    但维斯中校显然是小看库恩了……库恩被称为毒舌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这不仅是因为他有像毒舌一样的枪法,还因为他会暗里藏刀出其不意的发起进攻。

    一把军刺架在了维斯中校的脖子上。

    “你有两个选择,中校!”库恩说:“一个是用你的鲜血染红我的军刺,另一个就是交出指挥权。而且我敢保证,如果你选择前者的话,你不会像一个英雄一样被安葬,而是因为违抗命令被处决!”

    维斯中校或许并不是一个怕死的人,就像他对部下说的那样,他已经准备好牺牲了。

    但是死在自己人手下与死在敌人手下有本质的区别,而且库恩说的还是对的,死了之后还会落下个罪名……这没有任何意义。

    “好吧,上尉!”维斯中校说:“你赢了,你可以担任我的参谋!”

    “不,中校!”库恩回答:“你已经失去这个机会了,我得到的命令是逮捕你。任何其它人,不服从命令的话,都会是同样的下场!”

    于是,前后不到二十分钟,大索尔西岛的指挥权就被库恩控制在手里。

第九百四十二章 强渡() 
秦川进入阵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测试一下通讯。

    “汇报情况!”秦川对着步话机说。

    “10一切正常!”埃伯哈德回答:“两门火炮被炸毁!”

    “20一切正常!”

    “30一切正常!”

    第一个数字代表各个“岛”,第二个数字则代表“岛”上的各区域,如果是指挥部的话就是“0”,其它区域就按序号排,这样通话时只需要报上序号,马上彼此就知道什么位置出现什么情况。

    炮声慢慢的停了下来,直到硝烟散去一些的时候秦川才意识到天色已经亮一会儿了。

    秦川提着步枪钻进了战壕,相比起要塞的碉堡工事来说,秦川更喜欢士兵们构筑的战壕。

    这并不是说梅斯要塞的碉堡不够坚固,事实上,梅斯要塞有“小马奇诺”的外号,在它的三个“岛”上除了用人工运河做为“护城河”之外,“岛”上还有许多类似马奇诺防线上一样的旋转炮台……那显然是当年法国人驻守在这里的时候修筑的,虽然年久失修已经锈迹斑斑,而且火炮也已经被学员们搬出来用作教具了。

    但这玩意只需要在射孔上架起几挺机枪,就又是一个坚固的防御点。

    然而,秦川还是喜欢在战壕里钻来钻去。

    这或许就是老兵与新兵的区别……新兵总喜欢找个坚固的工事躲起来使自己不受伤害,但老兵随时随刻都希望自己是自由的,有更多的空间,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用快速奔跑来躲避子弹和炮弹。

    “中校!”

    “中校!”

    ……

    见秦川提着枪上来,军校学员们一个个都将敬佩的目光投向秦川。

    “不要看我,士兵们!”秦川提醒道:“你们应该盯着准星让它对准敌人,而不是盯着我!”

    士兵们发出一片笑声,然后就按秦川的命令再次把目光转移到枪口上。

    秦川选了个位置,举起望远镜朝前方望了望,硝烟中什么都看不见,只有一些坦克“隆隆”的马达声和此起彼伏的爆炸声……这是美军在搜索着前进,爆炸声应该是美军扫雷坦克的杰作,也可能是美军士兵在用手榴弹排雷。

    秦川观察了下周围的环境。

    这是小索尔西岛上的一道防线,一百多米宽的摩泽尔河自南往北流过小索尔西岛的西面,法国人驻守在这的时候开凿了一条大慨五十米宽的人工河,绕着小索尔西岛一圈然后再回到原河道。

    另外两座“岛”也差不多。

    所以,美国人如果要通过梅斯要塞的话,至少要渡过眼前这条河,秦川倒想知道美国人怎么才能做到了。

    “中校!”埃伯哈德带着几个通讯兵趴到了秦川身边,报告道:“我们碰到的可能是美国第3集团军!”

    “第3集团军?”秦川不由皱了皱眉头,这也就意味着自己的对手是巴顿。

    “是的!”埃伯哈德回答:“昨晚维尔纳带着两个人前出侦察,他们带回来一个俘虏,据俘虏招供……我们面对的是美第3集团军的第20军!”

    秦川点了点头。

    这虽然是意料之外但也是意料之中,因为只有巴顿才会有这么快的速度……他的作战格言与隆美尔相似,都是“进攻、进攻再进攻!”

    巴顿可以说比隆美尔幸运。

    因为隆美尔很多时候都是在补给不足的情况下作战。

    巴顿也可以说没有隆美尔那么幸运。

    因为隆美尔总是能得到元首的信任有很大的决策权,而巴顿却是处处受制,他此时的上司布拉德莱甚至都是巴顿以前的部下,而这个部下还在用某种不光彩的方式盗用巴顿的计划。

    正想着,河对岸的硝烟中就开出了一辆辆坦克,开在前头的是扫雷坦克,铁链抽打地面划过空气时发出的破空之声都能传到河对面。

    或许是发觉到了河岸,扫雷坦克就缓缓退了回去……它不敢调头,因为调头会将自己后部薄弱的装甲暴露出来。

    接着,一辆辆“谢尔曼”坦克从硝烟中冒了出来的,每隔十几米一辆,一眼望去少说也有几十辆。

    接着,数十辆坦克各自调整了一下炮塔的角度后就接二连三的朝河对岸喷吐出火焰。

    与此同时,美军后方的迫击炮和榴弹炮就再一次轰鸣起来,又是成片的炮弹朝德军阵地方向倾泻。

    不过这一次的轰炸与之前的火力准备有些不同。

    因为秦川在望远镜里看到美军士兵从坦克后方抬出了许多冲锋舟和橡皮艇,显然是打算强渡摩泽尔河。

    这其实是在这种地形上的进攻优势……敌我之间横亘着一条河,于是炮兵及坦克兵很清楚敌我之间的界限,他们能准确的将炮弹打到德军的阵地上。

    当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美军坦克无法横渡河水,甚至这一百多米宽度的河水还无法用架桥坦克架设,于是只能用这种方法强渡。

    其实巴顿还考虑过一种方法,那就是架设浮桥。

    但一方面是因为美第3集团军准备不足……巴顿在从法国人那获得详细的地图前,还以为梅斯要塞不过就是个野战工事,所以脑袋里想的只有坦克掩护步兵前进然后一切就结束了。

    然后才意识到需要渡河。

    不过浮桥等设备就来不及准备了,巴顿能做的就只有尽量收集冲锋舟和橡皮艇用作强渡工具。

    甚至就连冲锋舟和橡皮艇都严重不足,到最后美军士兵只能用炮弹箱和轮胎拼起木筏发起进攻,甚至还有些士兵将避孕套吹成汽球当作救生圈游过河道。

    当然,这更多的是巴顿保存实力的一种做法,他真正的杀手锏是第7装甲师。

    此时的德军当然不知道这一点。

    在美军士兵划着橡皮艇和冲锋舟进入河道中央的时候,秦川就大声命令:“开火!”

    早就做好准备的德军士兵纷纷扣动扳机朝河中央的美军士兵倾泻出密集的弹雨。

    冲锋舟和橡皮艇可以说毫无防御,而且美军士兵还成群的堆积在小艇上,于是子弹过处当即就掀起了一片腥风血雨。

第九百四十三章 强渡(二)() 
“砰!”的一声,秦川一枪击毙了一名从“谢尔曼”坦克里探出头来的坦克车长。

    这名坦克车长或许是以为这时天色还没全亮,再加上前线的硝烟和轰炸带起的尘土和水雾,德军不会注意到他。

    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打开了坦克舱盖探出头来小心翼翼的用望远镜观察对面……当然,这也不能完全说是好奇心,因为视线不好也就意味着坦克很难观察到敌人的火力点,他同时也是希望能更好的指挥坦克压制德军火力掩护美军士兵强渡。

    但秦川的一发子弹结束了他的使命,同时也使美军坦克车长都不敢尝试这么做……美军坦克通讯很好,一名车长被击毙后,其它的坦克乘员马上就通过步话机通知其它坦克:

    “去他妈的,少尉倒下了,是被狙击手干掉的!”

    “德国人有狙击手,他们有狙击手!”

    “不要把头探出坦克外,注意,不要把头探出坦克外!”

    ……

    美国人的作战从来都是伴随着紧张的呼叫和警告,尽管有时只是一件小事……这能使他们在战斗中感受到其它单位在一起作战,这也是释放压力消除紧张的一种方式。

    “砰!”又是一枪。

    这枪的目标不是人,而是一艘橡皮艇。

    驾驶这艘橡皮艇的美军似乎有经过相关训练,他们知道怎么在水中躲避敌人的射击……他们不像其它像皮艇或是冲锋舟一样在水里尽量保持着走直线。

    一般人都习惯于走直线,这使他们需要多出一分力用于抵消河水的流速,于是自然前进的速度就慢了。

    而这艘橡皮艇是从上游放下的,这距离显然是经过计算的……这计算其实很容易,只需要知道水流的速度然后再估计下橡皮艇前进的速度,做个简单的距离、速度与时间之间的换算,就可以得出应该从上游哪里放下。

    简单的说,就是他们随波逐流,所有的力气都用于往前划。

    这么做不仅会最大限度的缩短的渡河时间,同时橡皮艇速度更快而且相对德军来说走的还是斜线很难瞄准……这都使他们更有机会登陆。

    但秦川的这发子弹却让他们绝望了,橡皮艇被打了一个对穿,空气很快就从弹孔漏出来,接着橡皮艇就越划越困难,最后其上的美军士兵只能弃船跳到河里。

    “砰!”这一枪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