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决战第三帝国 >

第82部分

决战第三帝国-第82部分

小说: 决战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军!”想了想,秦川就对斯特莱克将军说道:“如果我是英军指挥官,并且明知北段会是敌人的主攻方向,就不会在北段留下一个这么明显的漏洞!”

    “你的意思是说”斯特莱克将军脸上不由露出慎重的神色:“这有可能是英国人设下的陷阱?”

    “是的!”秦川点了点头:“我认为英国人的布防不会这么简单!”

    这就是秦川的高明之处。

    其实这根本就不是什么英国人的陷阱,而纯粹就是德军侦察兵犯下的错误

    就像之前所说的,第21装甲师已经疲惫不堪了,侦察兵当然也不例外,甚至侦察兵还更疲惫,因为他们一路都是主力部队的耳目,无论在部队行军、休息还是作战的时候,他们都得四处侦察。这时侦察兵就开始开小差了他们原本应该尽可能的往前摸索并探明敌人的火力及防线的位置,这样指挥官才能有的放矢的制定作战计划。

    但是,疲劳让他们对自己的任务敷洐了事,当他们到达迪尔阿比德时可能只是遭到几挺机枪的扫射,在那的很可能只是印度派出巡逻的一个步兵连,但德军侦察兵却将它认定为印军主力。

    事实上,迪尔阿比德空无一人,阿拉曼防线还在3英里也就是5公里后。

    这个错误直接导致德军在制定计划时产生偏差选择了错误的穿插点。

    当然,秦川是不能直说这些情报,同时他也不能直接建议斯特莱克派出侦察兵去验证这都会让人感到奇怪。

    但秦川却可以以“陷阱”为由让斯特莱克将军起疑心。

    “上士说的有可能是对的!”斯莱因上校想了想就说道:“英国人与我们交手的时间也不短了,他们应该了解我们的战术,或许他们早就料到我们会从两军的交界处穿插呢?”

    “我建议再去侦察一下!”奥尔布里奇上校说:“这对于我们没有坏处不是吗?”

    斯特莱克将军点了点头。

    这的确没坏处,侦察也就是半小时左右的事,顶多也就是损失几个侦察兵,但如果这的确像秦川说的那样是个陷阱而第21装甲师又一头扎进去的话,那第21装甲师损失就大了,甚至整个作战计划都会受到影响。

    于是侦察任务很快就分配了下去。

    为了不让英国人起疑心过早的暴露战略意图,斯特莱克将军还同时派出了五个侦察排沿着五个不同的方向前往侦察。

    侦察排的速度很快,他们搭乘的是速度快的边三轮和装甲车,而且此时天色也已渐渐入黑很容易隐蔽前进。

    于是二十多分钟后第一份情报就传回了指挥部。

    斯特莱克将军拿着电报不由惊讶的张着嘴巴半天也合不拢

    “印度第4步兵师的主力不在迪尔阿比德!”斯特莱克将军说:“那里空无一人!”

    军官们也被这个情报震惊了,同时都把敬佩的目光投向秦川。

    斯莱因上校就更是一脸的欣慰,毕竟这个上士是他的部下。

    “干得好,上士!”斯莱因上校夸奖道:“你又立功了!”

    接下来获得的情报更是让军官们大吃一惊印度第4步兵师的主力竟然在迪尔西茵。

    “上帝!”斯特莱克将军不由惊呼:“我们差点就一头撞了上去!”

    斯特莱克将军不敢怠慢,马上就联系到了隆美尔并把情况向他报告。

    “什么?”隆美尔闻言不由大吃一惊:“迪尔阿比德空无一人?”

    “是的!”斯特莱克将军回答:“不仅如此,我们原定的突破口正是敌人主力所在地!”

    隆美尔沉默了一会儿,就说道:“那么找到适合的突破口,其它一切不变!”

    “是的,将军!”斯特莱克将军嘴里虽这么回答,但心里却沉甸甸的。

    “我们没有多少时间了!”斯特莱克将军说:“我们必须马上行动,否则很难在明天天亮前突破防线并进攻亚历山大港!”

    秦川知道斯特莱克将军这话的意思。

    这不仅是因为隆美尔的命令,更是因为德军对亚历山大的进攻必须在天亮前发起,否则天色一亮,来自亚历山大及开罗机场的敌军战机就会对突入防线的第21装甲师名狂轰滥炸,那时德军就别说拿下亚历山大了,能否逃回来都是个问题。

    “可是我们对英国人的防线还是一无所知!”斯莱因上校说:“我们甚至还没侦察到他们的交界点!”

    原本一切都计划好的,只等天色完全黑下来后就展开行动,但这个突发状况却打乱了全盘计划。

    “将军!”这时一名参谋拿着电报报告道:“他们找到了交界点应该在卡雷特!”

    “为什么是应该?”斯特莱克将军不满的说道:“他们已经搞错一次了,而且差点毁了整个计划!”

    “将军!”参谋回答:“因为英国人在前线布设了大量的地雷和探照灯,我们的侦察兵根本无法靠近!”

    “那他们又是怎么知道那是卡雷特就是交界点的?”斯特莱克将军问。

    “他们贿赂埃及百姓!”参谋回答:“是百姓告诉侦察兵这些情况的!”

    “上帝!”斯特莱克将军不由翻了下白眼,他可不会只凭着一个从百姓嘴里得到的消息就赌上第21装甲师命运。

    秦川看着地图一直没说话,过了好半晌,他才抬起头来说道:“我想我知道他们的交界点在哪!”

    “什么?”斯特莱克将军及众军官不由疑惑的朝秦川望来。

    “它在哪?”斯特莱克将军问。

    秦川指着地图上的一点,说道:“它不在卡雷特,而在这鲁瓦伊萨特岭!”

    闻言斯特莱克将军等人就都明白了。

    “是的!”斯特莱克将军不由颓然点头道:“如果我是英国人,我也会把交界点放在那的!”

    原因很简单,鲁瓦伊萨特岭是一道易守难攻尤其不利于坦克突防的山岭。

第一百六十八章 信() 
鲁瓦伊萨特岭是一道海拔102米的山岭。

    虽然102米的标高并不高,但这在平坦开阔的沙漠里却很少见。

    德军军官包括斯特莱克将军在内之前都没想到英军会在这里防守,是因为它位于阿拉曼东南方六公里处,被认为是阿拉曼防线之后的第二道防线。

    由此也可知德军军官和侦察部队一样判断失误,他们都想当然的以为阿拉曼防线是一道基本平直的防线,北起阿拉曼南至卡塔腊盆地全程55公里沿途掘壕布防。

    但事实并非如此

    阿拉曼防线是一道中心往内部凹陷的防线,这也就是为什么侦察兵会以为印度第4步兵师的主力位于迪尔阿比德但实际上印度主力却在五公里后的迪尔西茵的原因。

    应该说这很高明:整条防线向英军方向凹陷,就像是一张朝着德军张开的血盆大口,无论德军从任何一点朝这道防线发起进攻,都会遭到来自前、左、右三个方向的打击和威胁,甚至英军还有可能从侧面某一点突击轻松的绕到德军后部将其包围。

    秦川建议不要轻易朝防线北段进攻,因为从现在这情况来看英军至少在防线北段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奥钦莱克将军知道北段是德军进攻的重点,所以优先将所有能动员的资源投入北段构筑工事,而且在北段的兵力相对比较集中,可以想像火炮、坦克等也都是靠向北段。

    这样一来从北段突破就十分困难,反之从南段突破就容易得多。

    但隆美尔的命令以及时间却不允许这么做。

    隆美尔的命令是要尽快的展开攻势也就是以快打慢。

    这样考虑也不无道理,因为它可以在敌人准备好之前瓦解敌人的防御。但如果敌人已经做好了准备,这“以快打慢”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了。

    另一方面是时间的问题。

    如果要从南段进攻,首先就得往南行军20公里左右,发起攻势突破防线后又得往北行军100多公里才能赶到亚历山大这过程就算不计突防所需的时间,仅仅是120公里的行军就不可能是一晚上的行军就能完成的。

    于是,斯特莱克将军最终还是选择了鲁瓦伊萨特岭为突破口。

    “怎么了?”维尔纳见秦川脸色不好看,就问了声:“什么情况?”

    “不,没什么!”秦川回答。

    做为一名上士,秦川虽然很荣幸能与斯特莱克将军等人讨论作战计划,但他却知道讨论的内容是不能泄漏的。

    但维尔纳是个聪明人,他的脸色很快就暗了下来,然后微微点头说道:“哦,我们将面临一场艰苦的战斗,是吗?”

    秦川没有回答,这其实也是默认了。

    这让德军士兵们很快就都陷入了沉默,他们知道,如果连秦川都不看好,那就意味着这场战斗会有麻烦了。

    准备战斗的命令很快就下达了。

    事实上,这时候工兵已经开赴战场进行必要的扫雷、探雷工作工兵的危险性其实一点都不比作战部队少,甚至他们要承受的心理压力还比作战部队大得多,尤其是在黑夜里扫雷。

    士兵们稍微准备了下就出发了,他们原本就是一路行军到这里,除了从连部那每人领了五十发子弹外就没什么好准备的。

    接着士兵们就一队队的坐上了汽车朝东驶去。

    因为担心遭到敌人炮火覆盖,所有车辆都不准开灯,车队在朦胧的月光下缓缓前进。

    或许是受秦川的影响,大家都不说话,车厢内的气氛显得十分压抑。

    一名新兵从背包里掏出了药瓶带着些慌乱取出一片急急忙忙的吞下,然后这个动作就像是会传染一样,其它人也接二连三的做着同样的事。

    “上士!”一名新兵望着秦川,犹豫着说道:“你能帮我一个忙吗?”

    “什么?”秦川有些不明白,这新兵是雅科普的部下,他有什么要求应该对雅科普说才对。

    “我听说你是来自法兰克福?”新兵问。

    “哦,是的!”秦川想起自己士兵证上的确写着这个。

    “你瞧,我是维尔茨堡的!”新兵说:“如果有一天你能回去的话,就会经过那”

    秦川不敢接嘴,因为他对德国的了解不是很多。

    “我希望”说着新兵就的掏出一封信递到秦川面前:“有一天你能回去的话,把这封信带给我未婚妻好吗?上面写着地址和名字!”

    对于这一点秦川是可以理解的。

    此时德、意军的补给线十分混乱,就连燃油、弹药都很难送到前线,就更别提将士兵的信件送回德国了士兵们的信封的确能够寄出去,但那仅仅只是对德军士兵们的一种心理安慰,那些信件甚至都过不了地中海,意大利人不会把时间和空间浪费在这些对他们来说毫无意义的信件上,它们通常都是被当作生火的材料烧掉。

    所以,德军士兵更愿意把信件托付给战友。

    只不过,他们通常是托付给受伤要被送回国的战友。

    所以秦川有些不明白,他看了看旁边,问:“为什么是我?”

    “因为”新兵迟疑了下就回答道:“因为我相信你比我更有生存下来的可能!”

    秦川不由沉默了,他扫了其它新兵一眼,发现他们似乎都相信这一点。

    此时的秦川可以说是这些新兵乃至老兵们的崇敬的对像。再加上那种对战场的恐惧及对自己能幸存的信心不足,于是他们宁愿选择把希望寄托在更有能力的人身上秦川显然就是其中之一。

    “不!”秦川摇头回答:“我不会替你带这封信的。”

    “上士”

    “你可以把信自己带回去!”秦川说:“这不是什么难事,跟着你们的班长,服从命令和指挥,你们都可以活着回去!”

    新兵点了点头,默默的把信收了回去。

    这又是一个谎言。

    现在似乎已经成为惯例了,每场战斗之前都会说上一句谎言。

    骗别人,同时也是骗自己。

第一百六十九章 地雷() 
连续爆更到现在有些受不了了,容士兵休息一段时间,过一阵子再爆发!谢谢!

    ***************

    在黑暗中大约行驶了一小时,部队就改为步行车队已经进入英国人的雷区,而且还在敌人炮火的射程内,搭乘汽车过于危险。

    但这并不意味着汽车的任务就到此为止了,它们必须在这里伪装并等待,一旦部队成功突破防线,汽车就迅速跟上再次搭载士兵朝亚历山大前进。

    坦克在工兵的引导下一路缓缓前进,有时还不得不在路上拐一弯,因为前进的道路被英国人设下的密集的路障、铁丝网和地雷给挡着了。

    这是个让人十分沮丧的境况,因为这使装甲部队几乎失去了机动的优势,它们就像是陷进了泥潭无法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