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战惊雷 >

第131部分

抗战惊雷-第131部分

小说: 抗战惊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军队镇着,你放胆去做。”

    “杨长官要在鹿邑呆很久吗?”冯德光问道:“新光复的县啊,若是没有杨长官镇着,原来的县长回来怎么办?我可是知道,他在鹿邑有自己的一套人马。什么动委会、妇女会等等。”

    “我可能要呆些日子。”杨天风停顿了一下,笑道:“不要管他,尽管干你的。鹿邑沦陷,已经说明他的部队,他的组织工作,都有很大不足。国难当头之际,能者上,劣者汰。温良谦恭让,该是收起的时候了。”

    “有您支持,我马上就在鹿邑开展工作。”冯德光起身告辞,走到门口又转身说道:“原来县里的一些工作人员,我若是觉得合适,可就大胆吸收了。县长回来了,这擂台——”

    “我来打。”杨天风摆了摆手,一口应承下来。

    冯德光带着几个工作人员走出指挥部,看到不远处的三个女人还在等着,便笑着招了招手。

    “我们动委会要马上在鹿邑开展工作,如果你们愿意,可以来帮忙。”冯德光对三人直截了当地说道:“如果你们还放不开原来的组织,我们也不勉强,是等是走,悉听尊便。”

    “我们也有动委会的。”陈焰苦笑了一下,现在争领导权,显然是不可能的。

    “事实证明,原来的动委会在工作上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冯德光严肃地说道:“鹿邑沦陷,百姓遭殃,你们也被困城中,这难道不是工作失误?好了,我也不说太多,你们自己考虑吧!”走了几步,他又转过身说道:“动委会暂时设在城南的老会馆,你们想清楚了,可以去那里报道。”

    三个女人一时拿不定主意,眼睁睁看着冯德光等人远去。

    “这么强势啊!”沈萍翻了翻眼睛,说道:“不过是动委会主任嘛,由小看大,那杨天风估计也很专横跋扈。”

    “那,咱们出城去找自己人?”陈焰很迟疑,谁知道人都撤到哪去了,上哪找呢?

    杨春芙想了想,摇头道:“我觉得还是在城里等着更好,县城光复了,咱们的人得到消息肯定会回来,这比咱们出城瞎撞要好。”

    “我同意。”陈焰连连点头,说道:“那咱们就去他们的那个动委会先呆几天,反正都是为抗战做工作。”

    沈萍突然笑了,说道:“混几天饭吃,也不错啊!”

    三个女人想开了,互相牵挽着,嘻笑着走远。

    天空蔚蓝,地面上却是一片狼籍,十八里镇千疮百孔,几成一片废墟。

    平山驾驶着六川九四式侦察机,在十八里镇上空盘旋良久,寻找着昨天还在与敌人作战的蝗军部队。

    但他越来越失望,低空掠过激战过的战场,却看不到一个人,还在打扫战场的敌人早就躲得无影无踪。

    啪勾,啪勾!突然有步枪从一片树林里向飞机射击,虽然打中的几率微乎其微,但却激起了平山的怒火。

    平山盘旋而回,压低机头,俯冲下来,对着小树林便是猛烈射击。

    就在俯冲完毕,平山要拉起机头时,忽然听见一阵密集的机枪射击声。不是一挺,而是三四挺捷克式机枪在吼叫。

    紧接着,平山感到机身侧面一连串的冲击和震动。不好,中埋伏了。狡滑的敌人用步枪吸引飞机降低高度,然后突然袭击,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平山赶忙用力拉起机头,试图爬高。但是,飞机的发动机一震,原来刺耳的噪音骤然停止,发动机中弹停转了!螺旋桨打成了“一”字形,毫无活气地呈现在平山眼前。失去了动力的飞机成了没有脑袋的鸟儿,摇摇晃晃向地面栽去。他使出浑身解数,拼命操纵几乎失去控制的飞机,试图找到一块平地迫降。

    就在这时,他听到身后杉尾绝望的喊叫:“我们一起自尽吧!”

    平山百忙中回头看去,只见地面上,很多士兵从掩蔽处跳出,向冒着烟的飞机追着跑来。看这个架势,只怕他就是落地也难免被活捉。按照日军的作战传统,这时候应该是宁可自尽,也不能被俘的。

    平山并不死心,全力操纵着飞机摇摇晃晃的飞过了一条小河,然后便一头冲向了地面。飞机勉强在地面滑了一小段,向前一倾,接着机头扎进地面,倒立起来,翻了个跟斗。

    平山和杉尾被扣在飞机里面,动弹不得,眼睁睁的看着敌人渡水而来,欢叫着围上来,他们却连自杀的能力都没有了。

    “妈*的,让你狂。”宋青圃骑着马飞奔而至,咬牙切齿地指挥着战士们把两个鬼子拖了出来,一顿拳打脚踢、枪托砸,两个鬼子立刻变成了死狗。

    看着飞机上的三挺机关枪(77mm),宋青圃正想让人拆卸下来,转念一想,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这个,杨长官没准儿能把这飞机修好呢?”宋青圃转头看向孙绍全,征询着意见。

    孙绍全点头称是,“长官最喜欢划拉破烂儿,还能修修补补,就留给他吧!要是修不好,您再管他要这三挺机枪。”

    “切,老子的眼皮子就那么浅?”宋青圃翻着眼睛直撇嘴,“不过三挺机关枪,老子还真没看在眼里。走啦,把这两个鬼子押上。”

    鹿邑初定,杨天风便命令宋青圃带着特战队大部赶往毫县,会合蒋支队,防范商丘之敌南下不。

    特战队赶到十八里镇附近,正赶上鬼子的飞机,连忙躲藏隐蔽。可平山要死不死地围着十八里镇打转盘旋,还俯冲观察,低得都快擦到树梢了。宋青圃恨得直咬牙,才集中了机关枪,设了个陷阱。不过,真的把飞机打下来,倒是让宋青圃等人得到了意外的惊喜。

    三天以后,鹿邑县县长魏县长带着损失惨重的自卫军返回了县城,随他一起回来的还有新四军留守处的部分人员。

    短短几天,鹿邑县城已经大变样儿。城墙早已经开拆,只剩下了一半。魏县长等人进城时,看到的正是伪军俘虏们承担的一片工地。从永城开来的联防队员们呼喝斥骂,棍棒相加,俘虏们累得呲牙咧嘴,也不敢偷懒。

    “是伪军俘虏。”张ap当时的公开身份是魏部的参谋,用的也是化名,见此情景微微皱眉,说道:“以前就听说三纵对俘虏的态度很严苛,今天算是真正见识到了。”

    “杨天风拆城干什么?难道是要弃守此城?”魏县长很是不解,“估计是怕鬼子来报复,提前做的准备吧?”

    “不象。”张ap摇了摇头,说道:“看服装,这些都不是三纵的主力,倒象是地方部队。沿途我们也看到了,三纵的人马很精壮,也已经开到了傅桥、魏桥一带,这不象是要弃守的布置啊!”

    众人猜测着,已经来到了县府门前,却发现这里或站或坐足有一个排的国x军,而这些国x军士兵很多都扛着两枝枪,左肩一枝,右肩一枝,十分的奇怪。

    “请魏县长至侧厅等候,杨长官正与周团长在商议军务。”通报过后,有工作人员很客气地把魏县长等人请至侧厅。

    “看样子象是黄河西岸过来的国x军部队。”张ap苦笑了一下,鹿邑县城还真是复杂,各方势力搅在一起,不知道最后是怎么个结果。(。)

    。。。

第一百四十九章 国民素质;夺权() 
感谢摩人,清风细雨,思飞,山外还是伤,霜叶红林,月落星辰,谢小刀等朋友打赏和月票,祝朋友们万事如意。

    ********************************************************************

    正厅的办公室内,六十一团团长周至忠正无奈地向杨天风摊着手,“招兵难啊,可不比沦陷区,孙总司令也是没办法。”

    请援兵,却没想到来了个争兵的。杨天风有些不悦,但还强压着情绪,皱眉说道:“周兄言过其实了吧?”

    能否获得充足的兵源补充,是对日抗战能否取胜的关键。因为军阀割据的关系,国民政府在全面抗战前,始终未能建立起“义务征兵”制度——惟一九三六年,曾在江浙六省中央军控制范围内实施“义务征兵”,训练完毕者约五十万人,稍后经淞沪、武汉等大型会战,迅速补充殆尽。

    至于西南各省,军阀们为维系其军事力量的“私有化”属性,对“义务征兵”制度极度抗拒,故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始终严重缺乏预备、后备兵员,而必须依赖临时的“壮丁征发”和临时的“壮丁训练”。

    而战争中士兵的饮食,随着中国脆弱的小农经济的崩溃,逐步跌至令人发指的地步,远不如工人、农民及知识分子;民众的受教育程度很低,大多乃是不识字的农民,并不具备“民族意识”;交通不便,必须依赖徒步跋涉,让民众望而却步;政府没有能力建立可靠的“户籍制度”,该多征的地方往往少征,该少征的地方又往往多征

    周至忠自然不能如此面面俱到地认识到征兵困难的全部原因,但他也说到了其中的几点,比如士兵待遇差,对老百姓没有吸引力。还有

    “老百姓怎么想的,鬼子还没打到这里,兴许以后也打不过来,家人能在一起团聚,苦点难点也能活下去。保家卫国,在他们眼里,家未破,卫国关我什么事?这种思想,啊?这个应该怎么说呢?”

    “国民素质。”杨天风有些理解了,轻轻摆了摆手,说道:“好了,不用多说了,在沦陷区招兵确实比较容易。鬼子搞得天怒人怨,想报仇雪恨的人很多。活不下去的,更多。嗯,孙总司令的苦衷我明白了,好歹你还带了半个团的人马,带了多半个团的枪枝弹药,也算够意思了。”

    “杨兄理解就好。”周至忠吐出一口长气,说道:“你放心,一两个月之后,我六十一团还是六十一团,还是能征惯战的部队,不会误了杨兄的事情。”

    “伪军俘虏可以招一些,还有就是鹿邑县的自卫队,这是最现成的兵源。”杨天风点了点桌上的电报,“卫长官已经发来电报,一是嘉奖三纵歼灭敌人,光复鹿邑;二是将鹿邑的军权从魏县长手中拿掉,由余亚农接任自卫军指挥。这样一来,我们明正言顺,可以并掉他手中的人马。”

    “能有多少人马?”周至忠问道。

    “至少有四五百人吧!”杨天风忍痛放弃这近一个营的兵员,停顿了一下,又说道:“如果从伪军中能拉出两三百人,六十一团也就算满员了。这以后呢——”

    “以后绝不抢杨兄的买卖。”周至忠很上道地作了表示,“除了战损补充,周团绝不多编一个人,一条枪。”

    “话不是这么说。”杨天风摇了摇头,说道:“地盘、人口、赋税等等,这才是制约部队扩充的主要因素。如果以后能扩大地盘,增加赋税和治下人口,周团再扩充,我是乐见其成的。”

    周至忠点头称是,虽然并不是完全明白,但他认为是杨天风把周团以后作战的战绩作为一种衡量,打得好就扩充,打得不好嘛,那就别跟他抢兵员。

    这样的一番安排下来,杨天风便不得不为余亚农这个指挥另外安排人马了。而周团的实力下降,也不得不使杨天风多留下些部队在鹿邑和毫县。

    其实也正象周至忠所说的那样,在沦陷区招兵买马是比较容易的,杨天风一直有所控制,招募的兵员也有要求。若是敞开了招,三纵就远不是现在的数量。

    魏县长等人终于和杨天风见面了,气氛却并不是十分融洽。借着县城沦陷,杨天风算是坑了魏县长一把,并了他的自卫军,剥夺了他的兵权。这当然会引起魏县长的不满,但杨天风自有说辞。

    “魏县长的抗日热情是值得钦佩的,此番县城沦陷也不应全部归咎于魏县长,但魏县长也是要负些责任的。”杨天风脸上现出了沉痛的神情,“首先,既已提前得到鬼子要进犯的消息,便要通知百姓,疏散民众,怎能不声不响,令百姓措手不及呢?其次,只注重抗日宣传,实际的布置少之又少。如果事先破路设障,鬼子的行进未必如此迅速。县城只沦陷了两三天,却有几十人惨遭荼毒,其状惨不忍睹。魏县长,想必您也觉得难过吧?”

    魏县长的火气发不出来了,沉重地叹了口气,说道:“魏某无能,令百姓遭难。这责任,应该由我全部承担。”

    “敌人来势汹汹,只凭自卫军是万难抵挡的,这责任哪能由魏县长全负呢?”杨天风停顿了一下,说道:“不是三纵要抢地盘,要并自卫军,而是从大局出发,使鹿邑民众在日后能免遭杀戮和残酷统治,才通过血战歼灭敌军,光复鹿邑。如果魏县长觉得三纵是多此一举,那我们马上告知百姓,收兵撤回。这鹿邑还是交由自卫军保卫,日后再有敌人进犯,自然也由魏县长率自卫军保城护民。”

    魏县长苦笑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